444,第一屆國會
1912年——1913年 中國第一次民選,誕生第一屆國會。國民黨要員宋教仁被刺。
在應對各省份跟中央爭權的同時,袁世凱也不得不花時間花精力應付中央政府內部的權力鬥爭。
內閣總理唐紹儀沒跟他商量就把直隸都督(總督)許給了南方的王芝祥。直隸是袁世凱的根據地。袁世凱早把直隸總督一職許給了自己的親信馮國璋。袁世凱不批,改任王芝祥為南方軍宣慰使,讓他負責南方裁軍。唐紹儀拒絕簽字。總統和總理頂上牛了。
按照孫中山修改的臨時約法,總統做什麽決定必須有總理副署才能生效。也就是說,沒有總理簽字,總統任命就是廢紙一張。當然,沒有總統的簽字,總理任命也是廢紙一張。臨時約法就是讓總統總理互相牽製。
袁世凱知道總理的重要性,所以當初組閣時任命他信得過的唐紹儀為總理。唐紹儀是他三十年的好友兼部下。
南方也知道總理的重要性,極力拉攏唐紹儀。黃興邀請唐紹儀加入了同盟會。
唐紹儀任命同盟會的王芝祥為直隸總督讓袁世凱懷疑他“叛變”了。
袁世凱繞過唐紹儀直接下令任命馮國璋為直隸都督。
內閣負責製在西方流行,但在中國屬於新鮮玩意兒。大家都不太適應。很多人還是習慣誰官大誰說了算。馮國璋走馬上任。唐紹儀被晾到了一邊。
唐紹儀一看這活兒沒法幹了,賭氣辭職回家。
同盟會的幾個內閣成員宋教仁、蔡元培等四人見狀也宣布辭職,抗議袁世凱獨裁。內閣陷入癱瘓。
袁世凱另提外交總長陸征祥為總理重組內閣。陸征祥上任後向參議院提交新內閣名單,請參議院審議。但是參議院因為同盟會議員的抵製以及陸征祥“言詞猥瑣引起不滿”,拒絕通過他的名單。
組閣不成,政府工作陷入癱瘓。袁世凱隻得親自出馬宴請參議院議員,同時安排人製造輿論給參議院施壓。
軍警方麵發電指責參議院胡鬧,揚言要解散參議院。黎元洪和他的共和黨也公開表態支持陸征祥。
袁世凱親自擬定了一個內閣新名單請參議院重新審議。參議院迫於各種壓力勉強通過。
袁世凱剛把這場政府危機擺平,緊接著副總統黎元洪跟手下張振武又鬧得不可開交。張振武是武昌起義的功臣,一向看不起黎元洪。他對黎元洪拍桌子瞪眼睛,譏諷黎元洪別在我跟前裝蒜,不是我們把你抬出來,你做不了副總統。黎元洪恨他恨得要死卻也不敢惹他。
黎元洪設法把他調走。張振武大怒,揚言要二次革命,推翻黎元洪。黎元洪得到消息,給袁世凱發電報強烈要求殺掉張振武。
袁世凱很為難,以一句氣話殺人難以服眾。但黎元洪是他最重要的政治盟友,他又不想得罪。袁世凱正在猶豫,黎元洪又發來第二封電報催促。袁世凱隻得以貪汙的罪名殺了張振武。
張振武算是同盟會的人。同盟會現在叫國民黨,是參議院的第一大黨。國民黨豈肯善罷甘休,抓住黎元洪公報私仇、袁世凱沒走司法程序就擅自殺人的問題不放,揚言要啟動彈劾程序。
國民黨一麵爭取參議院議員站在自己一邊,一麵討論如何發起彈劾。彈劾副總統沒什麽意思。彈劾總統難度太大。國民黨決定彈劾內閣,捎帶打擊總統、副總統。黎元洪主謀,袁世凱拍板,陸征祥執行,三個人都有責任,誰也跑不了。
國民黨發起對內閣的彈劾。陸征祥對參議院厭煩透了,受到彈劾撂挑子不幹了。袁世凱隻得另提趙秉鈞為總理。
黎元洪也受到輿論壓力,發電報承認錯誤,主動承擔責任。但國民黨依然不依不饒。
袁世凱無奈,請孫中山出麵說和,又厚葬了張振武,把張振武臨死前的口供拿給參議院看,費盡口舌總算把這事平了過去。
袁世凱也對參議院煩得夠嗆,開始懷念獨裁時代。
議院政治在中國還是一個新生事物,誰都不大適應,也不熟悉他的遊戲規則,覺得與其一大幫人吵吵鬧鬧的還不如一張嘴、一支筆來得痛快。權力越集中,決策效率越高。領導一拍板,這事就算定了。誰瞎逼逼打屁屁。
(刪去133字)
西方國家搞三權分立,整天吵吵吵,決定一件事比生孩子都難。議院決定的事,總統不簽字也執行不了。總統決定的事,議院不通過也執行不了。總統急了解散議院。議院急了彈劾總統。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決策效率低下。
但是民主製相比集中製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決策失誤率低。有些東西你不能光看效率。高效率、高質量,那當然最好。高效率、低質量,那就不好了。
(刪去136字)
當然低效率、高質量也不好。要是什麽事都等到黃花菜都涼了才做出決定,那還有什麽意義呢?
高效率低質量和低效率高質量都不完美。哪種情況更糟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至於袁世凱,從他的角度肯定是傾向於決策效率,傾向於權力集中。誰都喜歡自己說了算,沒有那麽多互相牽扯。
按照臨時約法的規定,袁世凱應在上台後十個月內舉行國會選舉,然後讓民選的國會推舉正式的總統、內閣,製定正式的憲法。
袁世凱想借機把內閣製改回總統製。他聘請美國教授古德諾為憲法顧問。他有心實行美國式的總統製。
他公布議員選舉辦法和各省議員名額,開始進行選民登記。
中國開天辟地頭一回的選戰正式拉開戰幕。
民國不是滿十八歲就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選民必須年滿21歲,男性,有一定的財產和學曆。女人、窮人都被排除在外。全國符合標準的選民大概隻有4000萬,占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各地把選票發給了合格的選民。各黨候選人開始到各處的集市、茶館進行演講,宣傳自己的治國理念,攻擊現政府的過失,貶損其他黨派的候選人。為了拉選票,也出現了賄選舞弊等現象。
很多選民還不懂得選舉是什麽意思,也不知道議員是什麽東西。人家送來選票被隨手扔到一邊。真正去投票的也就數百萬人而已。
各黨都非常重視這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選舉。國民黨更是勢在必得。
宋教仁到處演講、拉選票。國民黨在宣傳這方麵還是很有本事的。同時宋教仁又拉來其他小黨派入夥,擴大自己的勢力。終於在1913年的大選中,國民黨大獲全勝,成為國會第一大黨。
在數百萬選民之中產生了800個議員,號稱八百羅漢。國民黨占45%,接近一半。第二大黨共和黨隻有20%。其他各黨更是少得隻有個位數,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當時的黨派多如牛毛,有說幾百的,有說幾千的。幾個人湊一塊起一個名就成立一個黨。國民黨鶴立雞群。
大獲全勝使國民黨非常興奮。宋教仁到處演講,說要強化國會的職能,不僅選總統也要選總理,任命內閣成員,出台憲法,決定國家一切大政方針。總之一切權利屬於蘇維埃。他主張以多數黨為執政黨進行組閣。執政黨的黨首理所當然就是內閣總理。當然,他主張的是內閣製,總統不過是徒有虛名而已。
宋教仁儼然新當選的國家首腦,開始抨擊現任總統袁世凱和現任總理趙秉鈞,把他們批得一無是處。
袁世凱公布國會召開的日期。
宋教仁打點行裝,在眾人歡送下赴北京開會。在上海火車站的站台上,一個刺客抽冷子衝過來給宋教仁的腰眼上來了一槍,跑了。眾人七手八腳把宋教仁送到醫院。但是宋教仁終因傷情過重,不治而亡。
宋教仁被刺給即將到來的第一屆國會蒙上了一層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