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441,武昌起義

441,武昌起義

  1911年——1912年 武昌新軍起義,內地諸省紛紛跟進宣布獨立。清廷委任袁世凱為新內閣總理,率北洋軍討伐。獨立各省成立臨時政府,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武漢的軍隊被調走鎮壓四川的“保路運動”,城防空虛。武昌的革命黨人趁機發動起義,占領了武昌。


  武昌起義的領導者是湖北共進會、文學社兩個革命團體。


  共進會是中國同盟會的成員,尊孫中山為總理。


  文學社是武漢新軍裏的一個聯誼組織。新軍的意思是新式軍隊,不僅使用新式武器,也使用新式的訓練方法,招兵也招斷文識字的人。在一群文化青年中間出現文學社倒也不算是稀奇的事。但實際上,文學社對外宣稱探討文學,實際上聚在一起探討“興漢排滿,推翻專製”。


  文學社和共進會在起義前夕宣布合並,在軍營外設立了指揮部。文學社社長蔣翊武被推舉為總指揮。共進會負責人孫武被推舉為參謀長。


  孫武領一幫人研製炸彈,準備炸死湖廣總督瑞澂(澄)。


  一個家夥叼著煙進來看熱鬧,隨手把煙頭扔進一個鐵缸裏。沒想到鐵缸裏有火藥,“轟”地一聲,正埋頭做炸彈的孫武成了黑臉的包公。大家看到孫武被燒傷了,顧不得其他,趕緊攙著孫武去了醫院。


  他們走了。外麵的巡警聽到動靜進來了,一看屋裏擺著一堆炸彈,立即明白是怎麽回事。


  起義計劃於是暴露。


  官府在指揮部搜出一本花名冊,整個組織架構、人員都在上麵。湖廣總督瑞澂下令按名單抓人,先抓頭目再說其他。


  文學社和共進會的頭目先後被抓、被殺。蔣翊武和孫武僥幸逃脫。


  花名冊上的人還有很多。瑞澂猶豫是都抓呢,還是算了呢,一時拿不定主意。當時新軍裏有三分之一的人參加了文學社和共進會。新軍司令擔心激起兵變,建議燒毀花名冊,不予深究。瑞澂采納了他的建議。


  但是此時軍營裏已是人心惶惶。有傳言但凡跟革命黨沾邊的都活不成了,別說革命黨,就是剪了辮子的人都會被連腦袋一起剪了。


  那時很多人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都剪了辮子。新軍裏文化人多,剪辮子的更多。


  想跑是跑不了了。營門關閉,連請假都不允許。


  大家就想與其束手待斃不如拚死一搏。終於有人喊了一嗓子:再不動手,更待何時?他們在群龍無首的狀況下自發暴動,打響了起義的第一槍。


  造反士兵首先撲向軍械倉庫去搶槍支彈藥,隨後湧向總督府和司令部。


  瑞澂聽到槍聲,得知是起義軍打過來了,第一反應是趕緊跑。他叫上老婆孩子從後花園的牆洞爬了出去,一溜煙跑到停在江中的軍艦上。武漢被他扔給了起義軍。


  其實城裏的軍隊並非都是起義軍,隻是群龍無首不知如何是好,隻能跟著起義軍跑。不肯參加起義的都被當場槍斃。


  起義軍順利地占領了武昌。清王朝已不得人心,漢陽和漢口的新軍聞知消息群起響應。起義軍一鼓作氣又攻下漢陽和漢口,占領了整個武漢。


  士兵們籌劃著建立一個臨時政府。但是誰當頭呢?文學社和共進會的頭死的死,跑的跑。起義軍這裏也是群龍無首。


  有人建議推舉他們的統領(相當於旅長)黎元洪做總督。這裏就屬他軍階高。可大家找到黎元洪的住處沒找到黎元洪。有個人眼尖發現黎大旅長在床底下藏著呢。大家於是七手八腳把黎元洪拖出來,要求他參加起義就任大都督,否則就斃了他。


  黎元洪不敢不從,被刺刀頂著哆裏哆嗦地就任軍政府都督。


  起義軍宣布獨立,脫離清政府,成立自己的政府。他們通過電報把武昌起義的消息通告全國。全國為之轟動。旨在推翻滿清統治的全國性大革命隨即爆發。


  1911年是農曆辛亥年。推翻滿清統治的大革命被稱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被稱為“辛亥首義”。


  武昌起義不但拉開辛亥革命的序幕,也拉開了中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序幕。後來國民黨政府將10月10日定為“國慶節”,俗稱“雙十節”。


  武昌起義後,清政府急忙派兵去武漢平叛。南方各省的兵力都調去四川,隻能從北方派兵。北方戰鬥力最強的就是袁世凱的北洋軍。


  袁世凱最初在天津小站搞練兵試點,訓練新軍。李鴻章死時向慈禧推薦了袁世凱,說這個人能接我的班。慈禧二話沒說就任命袁世凱為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


  北洋大臣又叫北洋通商大臣,負責河北、山東、遼寧三省通商、洋務、海防、關稅及軍工企業。


  袁世凱一躍成為漢人大臣裏權力最大的人。


  朝廷向全國推廣袁世凱訓練新軍的經驗。袁世凱將他培養的新軍將領派往各地訓練那裏的部隊。北方六鎮(軍區)有五個是受他的掌控。他旗下的部隊被稱為北洋軍。


  醇親王上台後忌憚漢人掌握軍權,明升暗降收了袁世凱的兵權。袁世凱索性辭職回家釣魚。


  醇親王讓滿人大臣蔭昌掛帥指揮各路兵馬鎮壓武昌起義。


  蔭昌調北洋軍馮國璋部南下。但馮國璋根本不聽蔭昌的指揮,暗中請示袁世凱。袁世凱告訴馮國璋:慢慢走,等等看。


  袁世凱對滿人打壓漢人心懷不滿,同時內心多少傾向於革命黨,不願替滿清鎮壓新軍弟兄。


  北洋軍磨磨蹭蹭走到湖北,再不願往前走。馮國璋按兵不動,百般拖延。


  清廷無奈請隻能去袁世凱出山,封袁世凱為湖廣總督。袁世凱原來是軍機大臣相當於內閣總理一級,哪能看上湖廣總督一銜,借口腳疼走不了道,不去。


  這時的國內形勢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南方各省響應武漢軍政府紛紛宣布獨立,脫離清廷。


  跟上次李鴻章挑頭東南自保不同,這回南方是實打實的宣布獨立。


  武昌起義的示範作用太大了。就那麽幾個人、幾條槍就能輕而易舉地占領了整個武漢,這讓人看到革命力量多麽強大、清王朝多麽不堪一擊。各地革命黨人立即行動起來。


  湖南新軍在共進會的組織下宣布起義,殺了軍政首腦,成立軍政府。隨後江西、陝西、山西、雲南等省的新軍也先後宣布起義,並且在起義成功後宣布獨立。


  山西的閻錫山、雲南的蔡鍔當時都是新軍的標統(相當於團長)。他們跟當地同盟會聯手發動起義。


  谘議局和幫會也摻和進來,上海、浙江、廣東、廣西等十省也先後獨立,並且聯手拿下滿人勢力相對較大的南京。


  谘議局是為推行君主立憲設立的省一級的議會,擱現在應該叫“省人大”。南方各省谘議局在武昌起義前一年曾集體進京請願,要求盡快立憲組閣。朝廷於是搞了一個滿人內閣糊弄他們。南方非常不滿,這回得到了發泄的機會。


  江蘇、廣西谘議局慫恿當地巡撫宣布獨立,脫離清廷。


  幫會在南方勢力很強。比較有名的有天地會、哥老會、青幫、洪門等。


  幫會擱現在叫黑社會,但在當時雖不能說白也不能算黑。比方上海灘有名的幫會洪門,是打著“反清複明”旗號的地下秘密組織。上海灘另一個有名的幫會青幫,起源是漕運工人的互助組織,有點像工會、行會的意思,不強調反清複明但支持反清複明。有句話叫“紅花綠葉白蓮藕,三教原來是一家”,說的是洪門、青幫、白蓮教從反清複明的角度來說都是同一個戰壕的戰友。


  出於反清目的,各大幫會都支持革命黨。很多幫會成員加入革命黨。同時也有很多革命黨人加入幫會。幫會和革命黨也是同一個戰壕的戰友。


  孫中山加入了致公堂。他鬧革命、搞起義,很多時候是依靠幫會的支持。


  同盟會骨幹陳其美是上海青幫老大,在辛亥革命爆發後率領青幫弟兄在上海起義,占領上海,宣布上海獨立。


  陳其美的手下蔣介石先加入同盟會,後加入青幫。在辛亥革命期間,他奉陳其美的命令率領敢死隊參加浙江起義。


  在革命黨、幫會、谘議局等各種反清勢力的推動下,內地十八省有十五省先後宣布獨立。


  內地各省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掉,讓清廷看傻了。不過一次小小的兵變而已,怎麽會引起這麽大的連鎖反應?


  內地十八個省,轉眼隻剩下三個。北京周邊隻有直隸(河北)、河南兩省還在清廷的控製之內。


  隸屬直隸的灤州(河北唐山灤縣)新軍發動兵諫。他們截住天津運往湖北前線的軍火,以最後通牒的形式告訴朝廷不能打,應該坐下來談。朝廷如果能在組閣立憲方麵表現出足夠的誠意來,武昌起義不解而解,國家也不會分裂。


  灤州新軍就守在北京家門口,說打就能打進來。醇親王嚇壞了。


  袁世凱也積極運作,要求清廷改剿為撫,實行君主立憲。


  迫於各方壓力。醇親王答應改組內閣,讓袁世凱做內閣總理,罷免了皇室宗親和盛宣懷,取悅各方勢力。


  袁世凱如願做了內閣總理,腳也不疼了,欣然上任。不過當前的形勢,南方宣布獨立,他隻是北方為數不多的幾個省的總理。這幾個省能不能保住還兩說呢。


  袁世凱權衡再三,決定邊打邊談,以打促談。他的北洋軍雖然是全國實力最強的軍隊,但鋪開了打半個中國也勉為其難。他試圖通過攻打武漢顯示實力,威懾南方各省,促使他們過來跟自己談判,取消獨立,恢複統一。


  袁世凱一麵督軍攻打武漢,一麵通過洋人跟南方聯絡,希望和談。


  洋人在武昌起義後宣布中立,不幹涉中國內政。


  袁世凱很快攻下武漢三鎮的漢口、漢陽兩陣。武昌雖然得到各方革命黨的支持,還是抗不住北洋軍的猛烈進攻。


  南方各省一看這情況,各自獨立一盤散沙會讓人家各個擊破,決定成立聯合政府,抱團取暖。


  各省代表齊聚南京。他們決定成立中華民國,也就是中華民主共和國。共和國不再要皇帝,取而代之的是總統。


  17省代表通過選舉。孫中山以壓倒優勢贏得選舉,成為臨時政府的大總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