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蒙古再統一
,1288年——1307年 忽必烈死後其孫鐵木耳即位。鐵木耳休兵養民,以穩定為要務。鐵木耳收服四大汗國,促東西方交流。
??忽必烈不僅是元朝的皇帝,還是大蒙古帝國的大汗。但是四大汗國並不接受他的領導。
??伊利汗國是他同母弟弟旭烈兀創建的。旭烈兀雖然願意承認他這個大汗,但遠在西亞伊朗一帶,中間隔著中亞三大汗國,山高皇帝遠。忽必烈別說發號施令,派人去問個好,一來一去都得兩年時間。
??中亞三大汗國窩闊台、察合台、欽察汗國跟他毗鄰而居。但這些鄰近偏偏都是他的對頭。窩闊台大汗海都視忽必烈為篡位者,不但不肯服從他的領導,還裹挾著其他兩國跟忽必烈爭奪大汗之位。
??海都經常出兵犯邊,讓忽必烈不勝其煩。忽必烈不得不在西方屯集重兵防守。
??軍隊派到了西邊,東邊又出了狀況。遼東王乃顏與海都“潛與通謀”,起兵反元。海都承諾出兵十萬去與他會合。
??眼瞅著要受到左右夾擊,忽必烈被逼急了,不顧79歲高齡,禦駕親征。
??在元軍南征安南的當年,忽必烈親自率軍去打乃顏。
??忽必烈打仗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夜襲、強攻,三下五除二就幹掉了乃顏。
??乃顏都被幹掉了,海都才姍姍來遲。忽必烈沒了後顧之憂,集中力量對付海都。
??1289年,忽必烈率軍返回上都。
??海都見忽必烈回來了,知道夾擊計劃已經失敗,自己先就泄了氣,感覺沒有勝算,撤兵而走。
??安定了北方,忽必烈又把注意力轉回南方。他打越南是為了遠征東南亞國家。雖然越南還沒打下來,他仍然決定遠征。他派出艦隊從海上遠征爪哇,繼續南海擴張計劃。
??1292年,兩萬元軍乘坐五百艘海船出征爪哇。
??元軍的艦隊橫穿七洲洋、萬裏石塘,也就是現在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這是最早的官方在南海活動的記錄。
??元軍到達爪哇後沒費什麽力氣就打敗了爪哇軍隊。爪哇宣布投降。爪哇王借口回去準備降書順表和貢獻之物被元軍釋放。他回去便糾集軍隊殺回來。元軍毫無防備被殺得大敗,匆匆登船逃回國內。
??遠征南海無功而返。
??這是忽必烈一生中最後一場戰爭。
??忽必烈想繼續打下去。大臣們勸他讓百姓歇歇吧。你這一直打仗,百姓不得休息。造船、運糧、服兵役、服勞役,生產生活都受影響。百姓活不下去就要造反。你看看現在狼煙四起。
??忽必烈也打不動了,八十多了,病痛纏身。忽必烈好喝酒,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暴飲暴食,落下一身毛病。忽必烈晚年胖得不成樣子,心腦血管疾病肯定少不了。
??1294年正月,忽必烈死了。
??忽必烈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征服了世界最偉大的國家南宋,滅亡了這個有著悠久曆史和文化的國家。
??宋滅於元,這是有信史以來第一次漢族全部淪於外族的統治。不過蒙族後來成為中國多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外族變“內族”。宋亡於元也因此可以看做中國內部的正常的朝代更替。元朝也可以看做中國曆史的一個普通朝代。
??忽必烈死後,他的孫子鐵木耳即位。
??忽必烈所立的太子早就死了。忽必烈在太子留下的仨兒子裏麵挑了一個做繼承人,就是這個鐵木耳。忽必烈不僅把元朝皇帝的頭銜給了他,也把蒙古大汗的頭銜給了他。
??按照蒙古人的老規矩,忽裏台大會才有權力確定大汗的繼承人。忽必烈隻有提名權。但忽必烈直接指定繼承人把忽裏台大會變成走過場。蒙古老規矩被破壞。選舉製從此被世襲製取代。
??忽必烈按照南宋的體製改造元朝政府。雖然南宋文明比蒙古文明先進得多,但忽裏台大會推舉國家首腦的選舉製顯然比南宋的世襲製優越很多。在世襲製下,智力發育不全的人都能成為國家首腦。
??不過忽裏台大會也不是完美的選舉製度。它容易受到強權的操縱。從窩闊台的皇後開始,忽裏台大會製度不斷遭到破壞,到忽必烈時期已經變得有名無實。當然大汗之位也變得有名無實。蒙古統一也變得有名無實。蒙古大帝國在忽必烈時期已經四分五裂。
??鐵木耳上台時,隻有元朝境內的諸王參加了忽裏台大會。“諸王有違言,巴延握劍立殿陛”。誰有不同意見就跟我的劍說,看我不宰了你。“諸王股栗,趨殿下拜”。這叫什麽選舉大會,隻不過走個形式而已。
??鐵木耳不是靠自己的本事,而是靠父親的遺命、權臣的擁戴上台的。登基後,鐵木耳留任忽必烈一朝的所有大臣,並且宣布“悉有成規,惟慎奉行”,對忽必烈定下的各項政策謹慎地遵照執行。
??不過話雖如此,鐵木耳還是對忽必烈的政策進行了一些調整。比如說不再強迫海外藩國朝貢。
??忽必烈要求臣服元朝的海外國家必須年年進貢歲歲來朝。你光派人送來幾樣貢品就讓我不打你,那不行,必須親自來我這朝拜。你不來,我就打你。忽必烈熱心擴張,想方設法尋找出兵的借口。
??鐵木耳希望休兵養民,能不打就不打。他叫停了遠征日本、安南、爪哇等地的軍事計劃。
??不僅如此,他還叫停了不是急需必需的土木工程。
??忽必烈在大興大兵的同時還大興土木,修建了大都(現在的北京)和京杭大運河。大都城牆和城裏的皇宮都是新建。京杭大運河是在原有運河的基礎上改建。隋唐運河是從杭州到洛陽再到北京。忽必烈把運河拉直,使漕船能夠從杭州直達北京。他挖了二百多公裏的運河,使原有航程縮短了九百多公裏。
??鐵木耳停戰、停工程,盡量不幹擾百姓的生產生活,專心內政,穩定政局。
??鐵木耳“善於守成”,也就是善於看家守業。他不想再繼續擴大成果而是想設法保住、消化現有的成果。
??史書評價他“垂拱而治”,以無為換有為。
??忽必烈的確有為,大興刀兵,大興土木,對內政無暇顧及也沒有興趣。國內民怨沸騰,民變不斷,王公大臣也不斷起兵造反,社會動蕩,政局不穩。
??鐵木耳上台後以穩定政局為要務,重視國內政治經濟建設,施仁政以安撫百姓,使國家逐漸穩定下來。
??鐵木耳休兵養民讓元朝的百姓過了幾年安生日子,生產生活得到恢複。
??被尊為棉紡始祖的黃道婆此時從海南回到家鄉鬆江烏泥涇(上海華涇鎮)。她年少時流亡到崖州(海南)躲避兵荒馬亂。在那裏,她學會了相比內地更為先進的紡織技術。內地穩定下來後,年事已高希望葉落歸根的黃道婆搭船回到家鄉。
??黃道婆返鄉給家鄉人帶來了先進的紡織技術和工具,比如軋棉機、彈花的弓、腳踏紡紗機、染色提花的紡織技術等。這些技術和工具不僅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還使棉布花色繁多,暢銷全國。烏泥涇被名聞天下。產品暢銷也使黃道婆的傳授的技術迅速傳播開來。
??江南棉花種植已經相當普及,隻是紡織技術沒及時跟上製約了棉紡織業的發展。黃道婆帶來技術和工具使江南乃至全國的棉紡織業迅速發展起來。
??一個人帶火一個行業,黃道婆也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人。黃道婆惠及家鄉人民也得到家鄉人民的愛戴。她死後,當地百姓建祠紀念,尊其為先棉神。
??鐵木耳休兵養民出於穩定國內、穩定皇位的目的。等局勢基本穩定後,他也開始動刀動槍,想以戰功青史留名。
??1301年,他派兵兩萬去打八百媳婦。
??八百媳婦是緬甸的一個小國,傳說國王娶了八百個壓寨夫人,被人戲稱八百媳婦,實際上人家的國名叫蘭那。
??元兵遠征八百媳婦,讓雲貴地區百姓出人出力出糧草。百姓不堪其擾群起造反。遠征改成平亂。“食盡計窮,倉皇退走,喪師十八九,棄地千餘裏”。遠征八百媳婦的計劃也告吹了。
??海都在元軍南征八百媳婦期間率領反元聯盟大舉犯邊。
??蒙古四大汗國分兩派,一派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承認鐵木耳的大汗地位;一派不承認鐵木耳,以窩闊台汗國的海都為首組建了自己的聯盟。以前挺元派隻有伊利汗國。窩闊台、欽察、察合台三大汗國都是反元的。後來欽察汗國因為領土糾紛跟海都聯盟鬧翻,轉投了鐵木耳。兩派實力對比發生變化。鐵木耳由二打三變成三打二。
??形勢對自己有利,鐵木耳決定開打。他派侄子海山率軍與海都決戰。
??海都聯盟跟鐵木耳聯盟終極PK,最終以海都戰敗亡身而結束。
??察合台大汗篤哇在決戰中身受箭傷差點沒命,不想再打下去了。他擁立海都的兒子察八兒為窩闊台大汗,然後勸他跟鐵木耳講和。
??窩闊台和察合台宣布承認鐵木耳為大汗。
??自此,四大汗國都承認元朝為共主。蒙古帝國重新統一。
??不過鐵木耳時代的蒙古統一跟成吉思汗時代的不同,類似獨聯體跟蘇聯的區別。四大汗國隻在名義上是元朝的屬國,各自保留自己獨立的主權。
??但不管怎麽說,和平了總是好事。以前元朝通往西方的路被中亞三國切斷,統一後恢複了。絲綢之路又得以恢複運作。
??各國之間修建驛道、驛站互通往來。各國商旅活動也隨之頻繁起來。
??說到商旅,不能不提到著名的馬可波羅。這個威尼斯人來蒙古經商,周遊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地方。他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對中國的描述引起歐洲人的向往和垂涎。
??中國人有很多地方讓他感到新奇,比如說以一種黑色的石頭為燃料(歐洲那時還用木柴燒火,沒見過煤),普遍崇拜偶像(應該主要是指佛像),使用火葬,使用紙幣等等。
??在他描述裏,南方的富裕程度要超過北方。城市高樓林立,商鋪群集,行人穿綢掛緞,溫文爾雅。街道都是用磚或石鋪成,中間是下水道。
??南宋的皇宮現在已經成了蒙古人的官府。嬪妃生活的後宮和禦花園已經被拆毀。漢人百姓最不願看到蒙古兵,因為這讓他們想起國仇家恨。
??馬可波羅還去過小亞細亞、西亞。在小亞細亞他看到那裏的人使用自然噴出來的石油做燃料,用沉澱的黑色軟膏(應該是瀝青)做治療人畜皮膚病的藥膏。西亞已經在廣泛地種植棉花並用棉花織布。波斯以棗為食、以棗釀酒。新疆則是使用葡萄釀酒。波斯人搶劫商旅的錢財。而新疆人則靠他們的妻女賺取商旅的錢財。
??蒙古統治著歐亞300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這些土地上生活各種膚色、各種語言、各種信仰的民族。從鴨綠江到多瑙河,從北冰洋到幼發拉底河,各民族可以自由來往。無論是貿易還是旅行,不用辦簽證,也不需要護照。
??從客觀上講,蒙古人擴張的確促進了各民族的交流。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