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348,東征日本

348,東征日本

  1279年——1288年 元軍遠征日本、占城、安南均遭失敗。


  ??元朝滅了南宋,從另一個角度可以說是重新統一了中國。


  ??成吉思汗1206年在蒙古立國。蒙古大草原從漢唐時期歸入中國版圖後時分時合,直到1945年還屬於中國。1945年蒙古分裂並獨立出去一部分,現在隻剩下內蒙。1218年蒙古滅了西遼、西域,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新疆。1227年滅西夏,也就是現在的甘肅。1234年,窩闊台滅了金國。金國就是現在的中國北方各省。1252年蒙哥派忽必烈奔襲大理,順路收服了吐蕃。大理和吐蕃就是現在的雲南和西藏。忽必烈1279年滅宋後,中國的版圖就大致成型了。


  ??忽必烈將元朝的都城定在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


  ??做為金國都城的那個大都已經被蒙古人毀了。忽必烈在它的東北造了一座新大都。現在北京街道、故宮的基本格局都是來源元朝的大都。


  ??他給自己立的國號是“大元”——來自中國《易經》“大哉乾元”一句,意思是萬物天最大。乾元是天的意思。


  ??大元統轄的地盤是不小,除了蒙古本土,還有吐蕃、大理、金國、高麗,現在又加上南宋。忽必烈還想往大裏擴,可想向西發展的路被四大汗國堵死了,隻能打東麵的主意。


  ??忽必烈曾先後兩次跨海進攻過日本。但元軍強大的艦隊被更強大的颶風吹得牆擼灰飛煙滅。


  ??元軍第一次進攻日本可以說是試探性攻擊,隻派了兩萬多人出海。遠征軍在日本的長崎登陸,順利擊退守軍,建立了灘頭陣地。但再往前打,費勁了。日本武士拚死阻擊令元軍舉步維艱。“官軍(元軍)不整,又矢盡”,元軍傷亡太大,箭也射光了,所以“惟虜掠四境而歸”。倒黴的是,在上船準備回去的時候元軍遇到颶風,大部分船和船上的元兵葬身魚腹。


  ??日本的幕府將軍聽說後感激涕零,向天叩頭,口稱“神風”。


  ??在“二戰”期間,日本組建了“神風敢死隊”,企圖用自殺式飛機攔截美軍進攻。“神風”的典故就來源於此。


  ??日本當時已經進入幕府時代,也就是軍政府掌權時代。天皇的地位比現在強點有限,跟曹操年代的漢獻帝一樣,隻是傀儡一個。


  ??軍隊出征以帳幕作為臨時指揮部,所以幕府代指軍政府。幕府將軍和手下的武士集團控製了日本朝政。


  ??日本武士和歐洲騎士一樣也講究忠、勇、義、仁、禮 等。但是日本武士玩得更極端,極端推崇“忠、勇”二字,以為主公、為天皇而死為榮。


  ??和歐洲的騎士精神相對應,他們的這些道道被稱做“武士道”。


  ??元軍第一次伐日雖說無功而返,但也讓日本人見識了元軍強大的戰力。忽必烈隨後派人出使日本,希望日本能夠主動臣服。沒想到日本人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大無畏精神砍掉元朝使者的腦袋作為回答。忽必烈大怒,下令再戰日本。手下以伐宋正在關鍵階段為由,勸他小不忍則亂大謀。忽必烈暫時忍下一口氣,集中精力先打南宋。


  ??1280年,伐宋戰爭結束了,忽必烈隨即發動伐日戰爭。


  ??忽必烈伐日一是報複日本,二是借刀殺人消耗“新附軍”。新附軍也就是南宋的降兵降將。忽必烈認為新附軍不可靠,想借伐日戰爭,消除江南反叛的隱患。


  ??元將實都率領由蒙古人、北方漢人、高麗人組成的四萬軍隊乘坐九百艘戰船從高麗出發殺奔日本。降將範文虎率領著十萬新附軍乘坐三千五百艘戰船從慶元(浙江寧波)出發,趕赴日本去跟實都會合。


  ??實都路近,很快到達日本。他貪功心切,不等新附軍到來便發動進攻。他們搶攤登陸成功,但兵力不足不能擴大戰果,之隻好後撤到鷹島(在日本長崎)等待新附軍。


  ??新附軍到達後,實都與範文虎商討作戰計劃。士兵們長途跋涉,疲憊不堪,都躺在船上睡大覺。


  ??日本人看到數千艘戰船雲集鷹島海麵,惶惶不可終日,隻能磕頭作揖乞求老天保佑,乞求神風再次降臨。


  ??不知是不是他們的禱告起了作用,當夜就刮起颶風。元軍艦船在暴風巨浪中互相撞擊,“震撼擊撞,舟壞且盡,軍士號呼溺死海中如麻”。次日風停日出,隻有個別船還能勉強航行。


  ??殘存船員駕駛著為數不多的船沿海救人。到處飄著船的殘骸和浮屍。那情景比泰坦尼克號沉沒還慘。


  ??範文虎當時也住在船上,船沉後抱著一塊船板在海麵上漂流了一晝夜才被船員救起。


  ??範文虎上船後看到裝載糧草、弓箭武器的船全完了,知道這仗沒法打了。他棄岸上的士兵於不顧,隻帶上少數將領,乘上殘存的幾艘戰船逃回國內。


  ??實都也是如此。


  ??“諸將各擇堅艦乘之,棄士卒十餘萬於五龍山下”。


  ??被淹死的士兵隻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士兵逃生至鷹島。當他們發現自己被拋棄,萬念俱灰,隻得“伐木作舟為歸計”。


  ??一直瑟縮在附近的日本人興奮起來,立即發射“鳴鏑”(響箭)發動攻擊。首領一揮戰刀:“牙機給給(日語:衝啊)”,第一個衝向元軍。寬袍大袖免襠褲塔拉板、頭頂一根豬尾巴豎辮的日本武士雙手緊握戰刀踢裏撲路跟在後麵。


  ??鷹島上的元軍戰心已無,混戰一天後彈盡糧絕,或死或傷或降,全軍覆沒。


  ??日本俘虜了數萬元軍。他們把蒙古人、高麗人、北方漢人都殺了,隻留下唐人。日本人管北方漢人也就是原金國的漢人叫漢人,管南方漢人也就是原南宋的人為唐人。日本人認為北方漢人已經被金人雜交了、同化了,不再是純種的漢人。隻有南方漢人還保留著原汁原味的漢唐文化,是純種的漢人。日本人一向敬仰唐朝,對“唐人”也另眼看待。


  ??“神風”再次救了日本。


  ??不過根據後世的研究,元軍東征失敗與其說敗在神風之下不如說敗在經驗不足上麵。東征元軍的戰船多是平底船。這種船吃水淺,抗風浪能力差,適合在內河航行,不適合跨海作戰。另外,根據考古發現,沉船碎片沒有一塊超過三米,大都是一米以內。這就是說,戰船是用小塊木板板拚接而成。這樣的戰船別說台風就是普通風浪也難以承受。這可能是趕工期趕出的豆腐渣工程。


  ??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元軍艦船停泊時靠得太近。史書說元軍將領張禧率部到達日本後便讓士兵棄舟登岸,安營紮寨,然後“約束戰艦,各相去五十步止泊,以避風濤觸擊”。言外之意,別人不願費事築造壁壘,安營紮寨,就讓士兵睡在船上,並且停船時挨得很近,沒有想到防風浪的事情。有說法是元軍為了減少船的搖晃,用鐵鏈把戰船都鎖到一起,就像曹操在赤壁做的事一樣。結果台風來了,挨在一起的戰船互相碰撞都撞爛了。“禧所部獨完”,隻有張禧的戰船完好無損。


  ??不管怎麽說吧,元軍第二次東征大敗而回。


  ??忽必烈不甘心失敗,意欲三攻日本。他安排江南人為他建造海船,提供水手,準備組建海軍。


  ??他先前造船是找高麗人。但是事實證明,高麗人造船水平太差,淨糊弄事。他讓造船技術高超的江南人為他建造適合海戰的戰艦。


  ??但是一方麵時間緊任務重,江南百姓苦不堪言,另一方麵江南人仇恨蒙古人,不願意為蒙古人做事,江南因此民變頻發。


  ??“江南盜賊,相挺而起,凡二百餘所,皆由拘刷水手,興造海船,民不聊生,激而成變”。


  ??忽必烈隻得暫停東征計劃。


  ??另外,原先臣服元朝的占城(南越)現在又反叛元朝,忽必烈認為征討占城比征討日本更重要。打下占城,以占城為跳板征服“海外諸藩”,向東南亞擴張,比東征日本小島更具有價值。日本太窮了,什麽資源都沒有。“其地多山水,無耕桑之利”,占領了也沒什麽意思。而東南亞無論是麵積還是資源都比日本多。


  ??占城是安南(越南)的屬國,先前隨安南一起臣服蒙古。忽必烈在占城設置行省管理,計劃利用占城作為遠征軍的後勤基地,讓占城提供軍糧。占城不幹,反了。元朝的擴張計劃被打亂。忽必烈對此非常惱火。他放下日本,派新附軍南下征討占城。


  ??他東征和南征都有借機消耗新附軍的意圖在裏麵。從這個角度講,東征還是南征都無所謂。


  ??1283年,元軍千艘戰艦從廣州出發橫穿南海殺向占城。


  ??占城集結20萬人迎戰。兩軍一交手,占城一戰死五萬,二戰死六萬。這仗沒法再打下去了,占城向元軍投降。元軍以為完成了任務,接了降表,撤出占城。可誰想到,元軍前腳走,占城後腳又反了。


  ??忽必烈大怒,派兵借道安南再伐占城。他知道安南跟占城是一氣的,打算假道伐虢連同安南一起實施占領。安南也不傻,看出忽必烈的歪心眼兒,拒不借道。元軍於是先向安南發動進攻。


  ??跟安南的戰爭把元軍拖進了泥潭。


  ??安南山高林密,酷熱難耐。元軍既不適應那裏的氣候,也無法發揮騎兵的優勢,戰鬥力大打折扣。安南兵如果主動迎戰,元軍一定能戰而勝之。但安南人不跟元軍硬拚,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連都城都不要了,鑽進叢林跟元軍打遊擊戰。這下元軍沒轍了。他們受不了安南的酷熱,疫病在軍中流行,最終隻能選擇撤軍。安南這時來了精神,沿途設伏襲擊元軍。元軍死戰得脫,損失慘重。


  ??忽必烈不服氣,組織更大規模的征討。


  ??1287年,忽必烈派兵九萬多人再討安南。


  ??元軍殺入安南,“凡十七戰,皆捷”。安南軍隊一麵誘敵深入,堅壁清野,一麵派兵襲擊元軍的糧道。很快元軍因為缺糧而後撤。


  ??安南軍隊抄小路搶在元軍前麵在元軍必經的河道裏埋下暗樁。元軍到達後,安南軍隊利用漲潮之機發動進攻,然後假裝敗退將元軍引入伏擊圈。元軍進入伏擊圈後,兩岸伏兵四起。與此同時,潮水迅速退去,露出河裏的暗樁,元軍的戰艦東倒西歪,淹死元軍士卒無數。元軍潰敗,奪路而逃。


  ??元軍兩次南征安南都是大敗而回。


  ??越南不好打。蒙古人沒打下來,美國人也沒打下來。越南人像地老鼠一般往叢林裏一鑽,你得撒多大網、用多少人才能把它逮著?再先進的武器在這也不好使。打進去容易,待下去難,成本太高。


  ??忽必烈不死心,還想打下去。但西北汗國進攻元朝使他不得不暫停擴張計劃,禦駕親征來犯之敵。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