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改立李治
,643年——645年 太子李承乾謀反被廢黜。唐太宗改立李治為太子。唐太宗一征高麗,無功而返。
??魏征死後,李承乾失去了最強有力的支持者,太子之位開始動搖。
??這時李祐謀反案爆發。這宗謀反案成為李承乾謀反案的鋪墊。
??李祐是唐太宗的第五子,被封齊王兼齊州刺史、都督齊、青、萊、密等五州軍事,也就是掌管五州軍隊。他因為違法亂紀受到唐太宗的責備。唐太宗撤換了他的長史作為懲戒。但李祐仍不思悔改,我行我素。新任長史怕受連累,一方麵不斷對李祐犯顏直諫,一方麵不斷給唐太宗打小報告。李祐恨得牙根兒疼,找人去謀殺他。不想事情敗露,長史把他告到朝廷。唐太宗傳喚李祐到京受審。李祐一氣之下殺了長史,起兵造反。但李祐的部下不肯跟他造反,將他逮捕送往京城。唐太宗將他賜死。
??這場叛亂隻是一場鬧劇,但是讓唐太宗臉上無光。
??當初唐太宗考慮到周朝分封諸王國祚八百年,秦朝廢除分封二世而亡,認為分封對江山永固是有益的。雖然朝臣告誡他恢複分封製弊大於利,但他不聽。他分封諸王不僅給他們封地還給他們軍政大權,讓他們成為真正的藩國。他相信骨肉至親肯定不會背叛他,誰承想剛分封完就冒出一個謀反案。唐太宗此後再不提周朝的分封製。
??李承乾違法亂紀的事也不少。他有孌童癖,私藏一個叫稱心的能歌善舞的樂童,同吃同住,同坐同臥。同時還寵信擅長旁門左道的道士秦英等人。道士擅長的旁門左道通常是指巫蠱、符咒、算命、房中術等。這些東西在當時都是不被允許的。但這些還是小問題。秦英最大的問題是“扇動宮儲”、“惑亂東宮”。不清楚秦英煽動、蠱惑李承乾什麽了,想必是竄唆李承乾針對唐太宗。
??唐太宗得知這些事後勃然大怒,下令處死稱心、秦英等人。
??唐太宗沒有處罰李承乾給足了太子的麵子。但李承乾竟然毫不領情。他思念稱心,在太zi宮立牌位祭奠,並且在後院建墳立碑。唐太宗知道後非常不悅。
??李祐謀反案在審理過程中牽扯出一個人,紇幹承基。這個人是李承乾的衛士,專門負責刺殺的髒活。他怎麽會牽扯進李祐謀反案,李祐謀反跟李承乾有沒有關係,這些都不得而知。隻知道紇幹承基被大理寺(相當於最高法院)判了死刑。他為了活命告發李承乾謀反。證據是,李承乾曾說過,我要造反比李祐方便多了,東宮跟大內隻有一牆之隔。
??這句話屬於大逆不道,情同謀反。於是李承乾被拖下水。李承乾謀反案因而曝光。
??李承乾的確準備發動政變。他暗中聯係了很多人,包括大將侯君集、他的叔叔李元昌等。但李承乾謀反還處於謀的階段,並沒有具體實施。根據一些線索判斷,李承乾可能要模仿唐太宗,搞一次新“玄武門之變”,也就是殺死李泰,囚禁唐太宗,搶班奪權,提前即位。
??唐太宗廢黜李承乾,處死了侯君集等人。
??接班人成了掘墓人,戰友成了敵人,這讓唐太宗傷心不已。他一度情緒失控想拿刀捅了自己。
??唐太宗廢了李承乾,打算改立李泰為太子。但是長孫無忌堅決反對。他推薦李治。諫議大夫褚遂良也建議他立李治。兩位重臣不同意立李泰讓唐太宗有些為難。
??這時,李泰擔心唐太宗改主意立李治,去挑撥李治。他對李治說,你跟李元昌關係不錯,李元昌謀反被殺,你就不擔心你會被牽連?李治一聽果然憂心忡忡。
??唐太宗看李治一臉愁容就問他怎麽回事。李治也是個老實孩子,就一五一十地對唐太宗說了。唐太宗聽了,心中惱怒,對李泰有了看法。
??唐太宗責罵李承乾搶班奪權。
??李承乾說,這都是李泰逼的。他天天算計我,讓我覺得太子之位不穩,才跟朝臣謀劃怎麽自保。如果李泰立為太子,正好讓他的陰謀得逞。
??唐太宗說:是啊。假如立李泰為太子,那麽等於說太子之位就可用詭計求得。如果立李泰,李承乾和李治的性命都難保;如果立李治,李泰和李承乾都可保全。
??唐太宗於是逮捕李泰,宣布膽敢陰謀奪位者一律入刑。
??唐太宗下決心立李治為太子。
??李承乾曾得到魏征力挺。唐太宗有心換太子時遭到魏征強烈反對。侯君集曾得到過魏征的舉薦。魏征對唐太宗說侯君集有宰相之才。沒想到李承乾、侯君集竟然背叛自己企圖謀反。唐太宗遷怒於魏征,懷疑魏征的忠心,下令砸毀他為魏征題寫墓誌銘的墓碑。
??唐太宗年紀越來越大,脾氣也越來越大,開始變得喜怒無常。並且經曆親兒子、老戰友的背叛,他的猜忌心也開始加重。大臣進諫變得越來越困難。唐太宗聽不進去不同意見,一意孤行。
??當初,薛延陀派使節向唐太宗求親,希望跟唐朝友好。唐太宗答應了。薛延陀於是帶著五萬匹馬、一萬頭牛、十萬隻羊作為聘禮,前來長安迎親。因為路途遙遠,中間還要穿越大漠,薛延陀帶來的牲畜中途死了一半。唐太宗不高興了,覺得受到輕視,改主意拒絕和親。大臣們勸他兩國交往不能言而無信。唐太宗不聽。
??唐太宗提出要看史官記錄的《起居注》。房玄齡勸他不要破壞當朝皇帝不看當朝國史的規矩。唐太宗不聽,非要看。房玄齡隻好讓許敬宗把《起居注》刪改為《高祖實錄》和《今上實錄》交給他。誰也不知道許敬宗是怎麽刪改的,是刪繁就簡還是文過飾非?
??朝鮮半島的百濟勾結高麗進攻新羅。新羅向唐朝求援。作為“天可汗”,唐太宗認為自己有義務平定朝鮮半島之亂,警告高麗立即停戰,否則TJ將要武力幹涉。高麗不理唐太宗的警告,仍然攻打新羅。唐太宗於是下令討伐高麗。
??大臣們勸唐太宗不要幹涉他國內政。朝鮮三國互鬥跟咱們沒有關係。但唐太宗不聽,執意要打。其實唐太宗早就有了收複遼東舊地的打算。新羅求援不過是給了他出兵的理由。
??唐太宗決定打高麗後,一方麵召集軍隊,籌集糧草,一方麵給新羅送去軍事援助,讓他們頂住。
??軍隊和糧草都向幽州匯集。唐太宗要求契丹、奚族派兵助戰。
??唐太宗比較重視情報工作,派出先行部隊探路。
??645年,唐太宗禦駕親征,率軍十幾萬北伐高麗。
??因為準備工作比較充分,TJ進展非常順利,渡過遼水後連下高麗的建安城(遼寧營口蓋州市熊嶽鎮)、蓋牟城(遼寧沈陽塔山)、沙卑城(遼寧大連金州區),逼近鴨綠江邊。
??唐太宗渡過遼水後下令把橋拆掉,激勵將士們不勝不還。
??李世勣、李道宗作為先鋒官率領四千輕騎兵殺至遼東(遼寧遼陽)。高麗出動四萬軍隊迎戰TJ。李道宗率領幾十名騎兵殺入敵陣,橫衝直撞,大鬧天宮。敵軍大亂。李世勣趁機率軍衝殺,斬殺一千多人。高麗軍狼狽逃竄。
??李世勣指揮TJ晝夜不停圍攻遼東。唐太宗率軍趕到前線親自督戰,並且和士兵們一起填埋壕溝。TJ的拋石機、撞車不斷衝擊敵城。唐太宗利用刮大風之機發動火攻,讓人爬上衝杆去城頭放火。
??衝杆是長毛竹或木杆。攻城一方可以把衝杆靠在城牆上當雲梯使,利用猴爬杆技術爬上去。如果不會猴爬杆,也可以提前附在衝杆一端然後把衝杆立起來直接把人送上城牆。
??TJ放的火從城上蔓延到城內。遼東陷入火海之中。房子都被燒塌。TJ趁機攻上城牆,拿下遼東。
??TJ進而圍攻安市城(遼寧鞍山)。高麗傾全國之兵十五萬前來決戰。
??唐太宗求之不得,率軍迎戰。他派李世勣率兵一萬五千人正麵迎敵,派長孫無忌率一萬一千人潛入敵軍後方突襲,自己親率四千騎兵埋伏在山上準備突襲敵軍側翼。
??戰鬥打響後,TJ三軍齊出殺向敵軍。新入伍的士兵薛仁貴一馬當先衝入敵營,揮舞方天畫戟橫掃敵軍。他在敵營中左突右衝如入無人之境。TJ緊隨其後趁勢掩殺。敵營大亂,隨即崩潰。TJ斬殺兩萬多人,俘虜三萬多人。
??唐太宗年紀大了,不能親自衝鋒陷陣,站在山坡上觀戰。他看到薛仁貴的精彩表現喜不自禁,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他在戰鬥結束立即召見薛仁貴,破格提拔他為遊擊將軍(少將軍銜)。薛仁貴一戰成名。
??TJ四麵出擊擴大戰果。
??一支TJ攻到建安(遼寧營口蓋川市)城下。TJ安營紮寨。將軍端坐在營門口監工。大家正在忙乎,敵軍突然出現,如同神兵天降。唐兵大驚,扔掉工具四散奔逃。將軍更是驚得目瞪口呆,癱坐在椅子上。唐兵逃跑途中回頭看到指揮官紋絲不動,頓感羞愧,返身抄起家夥衝向敵軍。敵軍被擊退。將軍陰差陽錯因為勇敢無畏受到士兵的敬仰。
??唐太宗圍攻安市。守城敵兵朝著唐太宗的帥旗跳腳大罵。唐太宗大怒,下令破城後屠城報複。城中軍民得知更是殊死抵抗。TJ晝夜攻打,愣是沒打下來。
??有人曾建議繞過安市直殺高麗的都城平壤。唐太宗拒絕。唐太宗覺得禦駕親征連一個小城都打不下來太沒麵子。
??唐太宗下令堆土為山,準備居高臨下攻擊安市。兩個月後,土山堆好。但TJ還沒來得及發動進攻,土山倒了,倒向城牆一方。這正是趁機翻越城牆的好機會,但偏偏前線指揮官沒在現場,沒有人下達攻擊命令。敵軍趁機占領了土山,居高臨下攻擊TJ。
??東北的冬天來得早。TJ帶來的糧食快吃完了。唐太宗擔心軍隊陷入饑寒交迫的窘境,下令班師。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