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武帝滅佛
572年——575年p;p;南陳伐齊收淮南之地。北周武帝滅佛,燒經毀像,令僧尼還俗。
定陽之敗是宇文護之死的DHS。但作為定陽之戰的贏家的並且三位名將也沒落著好。段韶死在前線。斛律光、蘭陵王被昏君高緯所殺。
斛律光是北周最怕的人。有人想出一個反間計,編了一個歌謠(讖謠):“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他把這個歌謠設法傳到北齊,讓鄴城的小孩的傳唱。
北齊尚書右仆射(相當於宰相)祖珽跟斛律光不對付,聽到這個歌謠馬上報告給了高緯,說這首歌謠預言斛律光要謀反。
百升是一斛。古代計量單位一斛十鬥,一鬥十升。斛律光的字叫明月。斛律光也叫斛律明月。飛上天、照長安有飛龍上天、投奔長安的意思,總之就是要謀反了。
高緯決定先下手為強把斛律光殺了。他把斛律光騙到宮中讓人勒死。斛律光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麽罪。
北齊自毀長城,北周大赦天下以示慶祝。這對北周來說絕對是大喜事。
北周馬上派人出使南陳,約南陳與之合縱討伐北齊。陳頊說:你要想跟我合縱伐齊,應該先解決周陳之間的遺留問題,把西梁之地還給我。北周使者說,這事等伐齊之後再討論不遲。伐齊對你我都有利,不應該附加先決條件。
陳頊跟群臣商量。大家想法不一。隻有將軍吳明徹舉堅決支持北伐。陳頊於是欽定吳明徹為北伐軍元帥。
北齊亡國進入了倒計時。
573年,南陳出兵北伐。
大將吳明徹率兵十萬渡江北上。高緯派兵五萬南下迎戰。
兩軍在秦州(北齊的秦州在南京六合區)交鋒,陳軍都擊敗了齊軍。
此戰情景頗似說書先生對古代戰爭的描述。陳軍這邊派武藝高強的大將蕭摩訶去向齊軍挑戰。齊軍這邊有一員戰將出陣應戰,還沒來得及拿出弓箭,就被蕭摩訶“遙擲銑鋧[xǐ xiàn],正中其額,應手而仆”。銑鋧是形似鑿子的短兵器,也就是飛鏢。隨即齊軍陣中又竄出十人,還沒跑到蕭摩訶跟前就被蕭摩訶一一撂倒。“於是齊軍大敗”。
陳軍乘勝殺往壽陽。沿途北齊城池紛紛投降。
高緯派南陳叛將王琳去守壽陽。高緯顧及北周和突厥,沒有更多的軍隊給王琳,讓王琳在壽陽自己招兵抵抗南陳。
高緯沒有派蘭陵王去守江淮,相反一杯毒酒送他上路。
《蘭陵王入陣曲》火了以後讓高緯感受到威脅。蘭陵王有戰功有聲望有皇家血統有軍權,具備奪位的所有條件。高緯對蘭陵王起了猜忌之心。他猜忌誰就要殺誰,讓人送去一杯毒酒。
蘭陵王見到毒酒驚呆了,對妻子說:我沒有做對不起國家的事,皇上為什麽要殺我?妻子說:那你趕緊進宮去問問皇上。蘭陵王搖搖頭:他既然要殺我,肯定不會見我。端起毒酒喝了。
北齊最後一位名將也完了。
這時,吳明徹率領的陳軍一路攻城拔寨打到合肥。合肥戰敗投降了陳軍。陳軍占領合肥,繼續前進,包圍了壽陽。
郢州陳軍趁機北上掃蕩北齊在江北的據點。高緯派出兩萬軍隊南下江北增援。陳軍以老弱部隊阻擊齊軍,派精兵迂回到齊軍背後發起進攻,包殲了齊軍。江北諸城紛紛向南陳投降。
吳明徹指揮部隊進攻壽陽,攻破了壽陽外城。王琳退守內城,死戰不降。吳明徹於是引來肥水(淮河支流)灌城。水不夠大,不足以泡塌城牆。但城內居民長時間生活在汙水裏,很多人患上痢疾,手足腫脹。“死者十六七”。
吳明徹利用這段時間一麵修造攻城器械準備對壽陽發動總攻,一麵派軍掃蕩淮北。淮北諸城紛紛投降。壽陽成為一座孤城。
高緯再派十萬軍隊南下救援壽陽。但他現在已無將可派。三大名將都死絕了。能打的戰將也所剩無幾。
高緯的長輩,從高澄、高洋到高湛都嗜酒好色,不理朝政。但他們對手下大臣還能保持基本的信任。文臣幫他打理朝政,武將幫他鎮守邊關,國家雖亂但還能勉強維持。到了高緯這,連對文官武將的基本信任都沒有了,越有能耐的人越受到他的猜忌,整天算計這個殺那個。朝中文武也是熱衷爭權奪利,拉幫結派,勾心鬥角,互相拆台。這下國家徹底完蛋了。
高緯派尚書右仆射皮景和率隊去救壽陽。皮景和率軍來到淮河,畏懼陳軍,不敢過河,在淮河北岸紮營觀望。高緯多次催促。皮景和無奈,硬著頭皮率軍渡河,在淮河南岸紮營,不敢出戰。
陳軍將領問吳明徹怎麽辦?壽陽還沒攻克,敵人援軍上來了,如果內外夾攻,我們可就危險了。
吳明徹讓諸將放心。看他們那熊樣不敢交戰。我們隻管放心大膽地攻城。
陳軍對壽陽發動總攻,一舉攻克壽陽。
皮景和似乎早就等著這一刻,得知壽陽城陷,立即拔營而走。
王琳被陳軍活擒。原本吳明徹想把他押回建康讓陳頊處置。但軍中有很多將士原是王琳手下,紛紛為王琳求情。吳明徹擔心軍中生變,改變主意殺了王琳。
軍中得到消息哭聲一片。老百姓也為王琳舉哀。
王琳如此受軍民愛戴推崇也是比較少見。
王琳這人忠義,對主子忠,對手下義。他始終忠於南梁。侯景叛梁,他跟侯景打。陳霸先廢梁立陳,他跟陳霸先打。他戰敗投奔北齊也想著重整兵馬打回去,複興南梁。他對手下對百姓像對兄弟一樣,特講義氣。他跟部下的關係有點像水泊梁山的宋江跟他的兄弟們。
壽陽失守的消息傳到北齊。高緯正在和他寵臣們玩握槊。握槊是一種棋盤遊戲,以撒出骰子的點數移動棋子,既靠技術又靠運氣。當時兩個寵臣正在玩。高緯在旁邊看。聽到戰報,兩個寵臣連頭都沒有抬,淡淡的說“本是彼物,從其取去”。本來就是他們的地方,隨他拿回去好了。高緯剛開始還有點緊張,但聽他們這麽一說,也置之腦後。
內有這樣心寬的臣,外有那樣慫包的將,北齊不亡成嗎?
高緯喜歡音樂,能作詞作曲自彈自唱。他創作一曲《無愁》 “音韻窈窕,極於哀思”。高緯因此得名“無愁天子”。
他有一個寵妃馮小憐,聰明伶俐,能歌善舞,尤其擅長琵琶。兩人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語言,天天黏在一塊,彈彈琴,唱唱歌,日子過得很愜意。
高緯喜歡角色扮演遊戲,扮演不同角色,體驗不一樣的人生。他在宮中建立一個貧苦的村莊,自己扮成乞丐沿街乞討;建立了一個市場,扮成商人買進賣出;建立一座城池,扮成將軍攻城守城。
國家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他仍然在享受他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
南陳收複了淮河地區失地,心滿意足收兵回營。
南陳北伐之時,北周沒有出兵響應。親政以後的宇文邕正在忙著“滅佛”。
宇文邕找來儒道佛三家的代表讓他們進行辯論。他要知道誰優誰劣。辯論的結果,宇文邕認為三教的順序應該儒、道、佛,也就是儒家最好。
於是他決定留下儒教,把其他兩家都滅了,燒經書,毀偶像,命令和尚老道一律還俗。
宇文邕的諡號是武帝。
曆史上有三位叫武帝的人幹過“滅佛”的事,分別是北魏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人稱“三武滅佛”。
佛家人對“三武”恨之入骨。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信道不信佛,打壓佛門。宇文邕信儒,打壓佛道。不過他的主要目標也是佛,因為佛教最盛。
佛教有些教義跟儒家抵觸。比如儒家最看重親情孝道。而佛家一旦遁入空門就六親不認,上不贍養父母,下不養育子女,跟所有家人脫離了關係。
宇文邕不喜歡佛教不光因為他信儒,也是從富國強兵的角度考慮。那麽多和尚尼姑不耕種,不紡織,不納稅,不服勞役兵役,以念經拜佛為本職工作,白吃白喝不說還花費那麽錢財修廟建寺,這對國家是非常大的負擔。
有一個叫衛元嵩的還俗和尚上書宇文邕請廢佛法。他說“國治不在浮圖。唐虞無佛圖而國安。齊梁有寺舍而祚失”。“但利民益國,則會佛心耳。夫佛心者,大慈為本,安樂含生,終不苦役黎民”。“故嵩請造延平大寺,容貯四海萬姓,不偏立曲見迦藍”。
國家治理的好壞不在於寺廟修了多少,佛像鑄了多少,僧徒養了多少。堯舜時代一座廟沒有,國家照樣平安無事。北齊、南梁建了那麽多廟宇,照樣亡國。多做利國利民的好事才是佛的本意。修那麽多廟勞民傷財並不符合佛的本意。佛以慈悲為懷。這個慈悲是對天下眾生的,是想讓眾生安樂而不是受苦受累。皇帝作為人間的佛,應該把整個國家看做一個大寺廟,把眾生都看做寺廟裏的僧眾,不偏向任何人。所有善行德政應該惠及天下百姓,不能獨獨偏向僧眾。更不能犧牲眾生的利益以成全僧眾的利益。
衛元嵩的話“深合武帝之心”。
寺廟、僧眾享受國家各種優惠政策。廟越修越多,僧尼越來越多,占有的土地和房產也越來越多。僧寺越多,僧尼越多,廟產越多,國家的收入就越少,百姓的負擔就越重。
佛教發展已經跟社會發展和國家治理發生衝突。宇文邕決心滅佛。
宇文邕滅佛也是為了“求兵於僧眾之間,取地於塔廟之下”。盡快達成富國強兵的目的。
宇文邕強迫和尚老道還俗,一下使北周多出了200萬的納稅人和兵源。
北周一千多萬人口,和尚老道占七分之一。
宇文邕把寺廟占有的田產、房產全部分掉或賣掉,發了一筆橫財。
北周增加了勞動力、兵源和財源實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