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205,蘭陵入陣

205,蘭陵入陣

  公元560年——564年p;p;北周宇文護聯合突厥伐齊。北齊蘭陵王高長恭救洛陽。齊人做《蘭陵王入陣曲》歌之。


  北周和北齊把精力放在穩定政局上麵,無意發動對外戰爭。南陳趁機收複失土。


  “江陵之陷也,巴、湘之地盡入於周,周使梁人守之。”北周和西梁從王琳手裏奪得巴州和湘州。湘州對南陳的威脅非常大。南陳亟欲奪回,在攻克郢州後便向湘州發動進攻。北周協助西梁抵抗南陳。陳軍和周軍在巴丘(湖南嶽陽西南)對峙,鬥智鬥勇。


  雨季來臨,秋水泛濫。陳軍占據長江,切斷了巴丘的水路。周軍運糧困難,糧食供應出現問題,軍心不穩。陳軍趁機發動進攻將周軍趕離江岸。


  周軍困守孤城,軍中爆發傳染病,士兵病死一半。周軍實在待不下去了。


  陳軍跟周軍商量:隻要你放棄江南土地,我們送給你船,讓你們安全離開。周軍同意,不過要求陳軍後撤一百裏。陳軍於是把船留下,撤離渡口。周軍坐著陳軍送的船回到了江北。


  南陳不廢一刀一槍收複了湘州。


  北齊這時又發生變故。高演出去打獵讓一隻兔子驚了馬,摔折了肋骨,沒多久死了。


  高演死前留下遺旨讓弟弟高湛繼位。其實他之前立了太子,就是他的兒子高百年。但是太子年紀尚小,他擔心幼子登基將落得高殷一般的結果,也就是皇位沒保住還把命丟了。


  高殷被他廢掉後殺了。雖然太後(即先前的太皇太後)特意囑咐他不要加害高殷,但他總覺得隻要高殷活著他的皇位就坐不踏實,瞞著太後把高殷殺了。太後知道後跟他大鬧一場。他是個孝子,也很後悔。


  他給高湛留下一封信,希望他能保全自己妻兒的生命,千萬不要學自己那樣。


  高湛是多疑狡詐之人,接到高演的信後懷疑高演詐死,想騙他回京受死。他先派親信回京,溜進放棺槨的地方打開蓋看真切了,之後才快馬加鞭回京繼位。


  其實他之前已經準備起兵奪位,但是算卦先生告訴他用不著,說皇帝馬上就要死了。“不須舉兵,自有大慶”。不用起兵就能達到目的。他不信,把算卦先生扣留在府中,如果沒有應驗就殺了他。沒想到過不長時間果然接到了高演的遺旨。他之所以懷疑高演詐死也是因為他自己心裏有鬼,以為謀反的事泄露了消息。


  高湛回京後在太後的主持下登基坐殿,成為北齊新一屆皇帝。


  高洋、高演、高湛是一母同胞,先後登上了帝位。他們的母親婁太後因此成為曆史上唯一一個三帝之母。


  高湛即位後不久,婁太後得病死了。高湛找茬殺了前太子高百年。高演給兒子起名高百年,希望兒子長命百歲。為了兒子能長命百歲他不惜讓出皇位,但最終沒能保住兒子一命。


  北周的皇帝也是兄弟仨,宇文覺、宇文毓、宇文邕。不過他們不是一母所生。


  宇文覺、宇文毓以及西魏末帝元廓都被宇文護所殺。宇文護連弑三君也創下一個吉尼斯記錄,成為曆史上唯一一個三帝殺手。


  北周還有一個關於“三”的記錄。北周八大柱國(相當於元帥)之一的獨孤信容貌俊美,生的女兒也一個賽一個漂亮。長女是宇文毓的皇後。四女是唐高祖李淵之母,被追封為皇後。七女是隋文帝楊堅的皇後。獨孤信是曆史上唯一一個三後之父。


  北周在宇文邕即位後逐漸安定下來。


  宇文邕上台後深藏不露,表麵上對宇文護俯首帖耳,暗地裏不動聲色積蓄實力等待時機。


  宮裏朝裏都是宇文護的人,稍有不慎就會引來殺身之禍。宇文邕第一步要做的是保住性命,坐穩皇位,第二步才是扳倒宇文護,奪回皇權。


  “將欲奪之,必固予之”。他一上台就宣布賦予宇文護先斬後奏的權力。不管什麽事,宇文護都有權先拍板然後再告訴皇帝。這不僅是特權也是榮譽,說明宇文邕絕對相信宇文護。宇文邕要讓宇文護相信自己胸無大誌,沒有野心,甘心做傀儡。


  後來宇文邕又要求大臣們不能直呼宇文護的名字。這也是一項很難得的榮譽。


  隻要能給的官銜,能給的榮譽,宇文邕全給他。宇文護有什麽要求盡力滿足。宇文邕極力討好宇文護。


  宇文護以為宇文邕很識相,想想要讓自己選擇新帝不也是要找這樣的人嗎?漸漸對宇文邕少了戒心。


  563年,宇文護跟突厥人聯手伐齊,以報北齊囚禁其母之仇。


  宇文護的母親在東西魏分家的時候被高歡扣下,發配到中山為奴。宇文護尋訪多年終於得到母親的下落,多次跟北齊談判,求北齊放了他母親,結果都被北齊拒絕。北齊認為這個老太太奇貨可居,關鍵時候可以派上用場。宇文護忍無可忍發兵進攻北齊,打算滅了北齊。


  另外,宇文護早有篡位之心,但總感覺條件還不成熟。篡位不僅需要權勢還需要聲望。眾望所歸才容易篡位成功,否則即使坐上皇位也坐不穩。宇文護雖然控製了朝政大權但在朝中資曆尚淺,威望不高。在崇尚武功的胡人國家,他沒有戰功是最大的短板。所以他希望能立下不世之功為日後登基鋪路。


  宇文護擔心打不過北齊,拉突厥做幫手。他通過和親跟突厥建立聯盟關係,勸說突厥跟他聯手伐齊。


  他對突厥人講高湛是酒色之徒,國家內部亂象紛呈,軍隊戰鬥力今非昔比,咱倆聯手一定能打敗他。打下北齊咱倆平分它的疆土。突厥人曾經敗在高洋手下,對北齊有畏懼心理,但經宇文護這麽一扇乎,心動了,決定出兵南下。


  突厥出兵十萬從雁門關殺入北齊。宇文護派隨國公楊忠率一萬步騎兵北上去和突厥人會合,帶領突厥人去進攻晉陽。他另派鄭國公達奚武率領三萬騎兵東出平陽(山西臨汾堯都區),牽扯北齊兵力,策應楊忠。


  楊忠攻城拔寨,連下北齊二十多城,攻破雁門關放入突厥人。被擋在雁門關外麵的十萬突厥人蜂擁而入,跟楊忠合兵一處進攻晉陽。


  高湛聽說周軍來襲,親赴晉陽指揮作戰。他到晉陽的第二天,北周和突厥聯軍也殺到了。高湛看到聯軍兵勢如此強盛,後悔來晉陽,打算趕緊離開。部下死死拉住他,不讓他走,說你一走軍心就散了,我們必敗不可。高湛隻得勉強留下。


  適逢大雪連日不絕,地麵上積起數尺厚的雪。這樣的鬼天氣別說交戰,空手走路都難。


  突厥人看見城上的齊軍兵容齊整,責備楊忠說:你們說齊國大亂,所以我們前來討伐。可你看看他們目光如鐵,哪有亂的樣子?


  突厥人臨陣退縮不肯出戰。楊忠隻得自己率軍出戰。


  北齊大將段韶率軍出城迎敵。聯軍在兩裏開外排開陣勢。


  齊兵主動求戰被段韶攔住。他讓聯軍先發起進攻。地麵上積著厚厚的雪,士兵們穿著沉重的鎧甲往上衝非常消耗體力。他想讓周軍來攻,自己以逸待勞。


  楊忠指揮步騎兵發起衝鋒。步兵呼哧帶喘跑了兩裏路,跑慢了多挨幾箭,跑快了少挨幾箭但是體力透支了。好不容易跑到跟前也沒力氣打了。


  段韶等周軍殺到近前,擂鼓進攻,一下就把楊忠打垮了。


  突厥人扔下楊忠跑了。在回去的路上,他們在雪地裏艱難前行。馬膝蓋以下的毛都掉光了。馬連累帶凍又沒吃的,幾乎全死掉了。他們拿矛當拐杖一步一挪逃回漠北。


  周軍損失多少不詳,想必好不到哪去。


  南路的達奚武得知楊忠兵敗趕緊回撤,遭到齊軍追殺也損失不少。


  高湛得知獲勝後像小孩一樣抱著手下失聲痛哭。


  此戰北齊獲勝北周慘敗,但給人感覺倒是像北齊敗了一般。兩國以黃河為界。之前北周為防止北齊越過黃河發動進攻,每年冬天都要砸碎河冰。此戰之後,砸冰的活轉到了北齊這邊。


  高湛為了防止北周再次發動進攻,把宇文護的母親送回北周。高湛討好宇文護,希望他別再打了。


  但是宇文護想不打都不行。突厥人主動來約他再次進攻北齊。宇文護擔心拒絕突厥人會惹怒突厥人。如果突厥人翻臉跟北齊聯手打北周可就麻煩了。宇文護於是調動全國兵馬二十萬再次伐齊。


  突厥人從北路殺向幽州。周軍從南路殺向洛陽。兩軍同時出兵,南北夾擊北齊。


  高湛不知該如何是好,去請教段韶。段韶說先別管突厥人,他們充其量搶點東西。咱們應該集中力量阻擊北周軍隊。高湛於是把北齊三大名將斛 [hú] 律光、段韶、高長恭都派到南邊。


  這都是高歡時代留下的老將。其中那個斛律光出世以來就沒嚐過敗績,是北齊的百勝將軍。


  高長恭就是曆史上有名的蘭陵王,文武雙全,因為容貌俊美被列為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周軍正在圍攻洛陽時,斛律光等人率軍趕到。


  兩軍開始交戰。蘭陵王奉命去給洛陽送信,約守軍裏應外合。他率五百騎兵衝擊敵陣。這五百騎兵竟然衝破敵人的千軍萬馬,一直衝到洛陽城下。蘭陵王呼叫城上守軍打開城門。守軍不知是敵是友不敢開城。騎兵的頭盔不僅護頭也護臉,幾乎就露兩隻眼,離遠看根本認不出是誰。蘭陵王於是摘下頭盔,讓守軍看清他的麵目。守軍一看是蘭陵王,大喜,馬上派出弓弩手出城增援。守軍和援軍內外夾擊將周軍一舉擊潰。


  周軍逃回的路上布滿死屍和丟棄盔甲和兵器物資。


  戰後北齊創作《蘭陵王入陣曲》歌頌蘭陵王的戰功。此曲載歌載舞,舞者模仿蘭陵王作戰時的劈殺動作,尤其突出表現蘭陵王露出真麵目時的情景。此曲是史載中國最早的戲劇。


  可能是表演的需要和誇張,舞者把蘭陵王摘頭盔改為摘麵具,後世便誤以為蘭陵王作戰時戴著麵具。


  中國傳統戲劇,比如京劇,表演時需要在臉上畫臉譜,“藍臉的竇爾敦盜禦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臉譜的前身是麵具。古時唱戲不畫臉而是戴著麵具。戴著麵具表演被稱為大麵(代麵)戲。而大麵戲的起源被認為是《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被後人熟知因為他的美貌、文武雙全以及《蘭陵王入陣曲》的廣泛流傳。


  電視劇《蘭陵王》所描寫的有關蘭陵王的愛情故事於史無據。史料中跟蘭陵王個人感情生活有關的隻有一句話“即鍾猶予之愛,亦惟尚德之無”,意思是既鍾情纏綿悱惻的愛情,又不使自己高尚品德缺失。但是對於編劇來說,這句話就足夠了。


  如果說蘭陵王聞名是因為《蘭陵王入陣曲》的話,那麽他死也是死在了這上麵。皇帝沒人歌頌去歌頌王爺,這不僅會引起皇帝的嫉妒也會引起皇帝的猜忌。蘭陵王後來被皇帝賜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