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外一章 話說起義

外一章 話說起義

  有些講曆史的書將孫恩造反稱之為“起義”。起義的意思是仗義起兵。但根據原始史料的描述實在看不出他的“義”在哪。對老百姓燒殺搶掠是義嗎?泯滅人性算義嗎?起義一詞被濫用。仿佛凡是有底層百姓尤其是農民參加的武裝暴動就叫起義。


  根據現在的官方解釋,起義軍的基本含義是“革命人民為反抗反動統治而舉行的武裝暴動”。革命人民的起義大致有四種:奴隸起義、農民起義、工人起義、士兵起義。


  革命的本意是變革天命,改朝換代,引申出來的意思是社會製度的變革。反動就是維護舊製度,破壞新製度,反對革命。


  按照這個定義來看孫恩,他算是革命人民嗎?他是海盜、五鬥米教的頭目,甚至可能是教主。他是想革命嗎?他給皇帝上書,說明他承認現政權,隻是認為個別官員不好。他是反抗暴政嗎?“免奴為客者”充軍跟他沒關係。即使他認為司馬元顯強迫“免奴為客者”參軍不對,那麽他以滅門威逼百姓加入他的隊伍更不對,不是不對而是暴行。如果說孫恩是為了反抗暴政那是可笑的,因為他比暴政還暴政。


  其實按照官方定義來衡量之前所以農民暴動,似乎沒有幾個能被稱之為起義。


  陳勝吳廣起事是因為失期當斬,反正也活不成了索性造反。陳勝喊出的口號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也就是說他追求的目標不是變革社會製度,不是革命,而是自己能夠做上王侯將相,成為所謂反動統治階級中的一員。當然,也可能他做上王侯將相後不反動,是革命的王侯將相。但他自立為王後並沒有體現出革命性,跟其他封建王侯沒什麽本質區別。


  劉邦也是農民出身,後來做了皇帝。但他這個皇帝也沒有革命。相反他恢複分封製屬於倒退。


  不過單純從“仗義起兵”的定義來說,陳勝吳廣起兵有反抗暴政的成分,稱之為起義也說得過去。


  但孫恩起兵被稱為起義無論從哪個定義上講都沒有道理。


  也有的講曆史的書把民間武裝暴動一律稱為盜、寇、匪,這實際上也沒道理。盜、寇、匪通常是圖財害命,而武裝暴動通常是為了奪取政權,兩者目的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稱之為起義是褒。稱之為盜、寇、匪是貶。先入為主給了褒貶的定性可能在描述曆史時束縛住自己的手腳。稱孫恩起事為孫恩起義的曆史書不願提孫恩燒殺搶掠這個史實,要不然就給“起義”抹黑了。稱陳勝吳廣起事為盜、寇、匪肯定會忽略陳勝吳廣反抗暴政的成分,否則就給自己抹黑了。而對史實人為地取舍,就無法展現真實的曆史原貌。


  把反ZF軍稱為起義軍通常是站在反ZF軍的立場上,稱為盜匪通常是站在ZF軍的立場上。而講述曆史不應該有偏向任何一方的立場,應該站在公正、事實求是的立場上。所以,起義也好,盜、寇、匪也好,這些明顯帶有立場偏向的詞應該慎用,盡量采用中性的詞,比如起事、起兵、民變、兵變、造反等,重講述,輕定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