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桓溫廢帝
公元369年——371年p;p;前秦滅前燕。桓溫廢帝,立晉簡文帝。簡文帝卒。
晉軍敗退之後,秦燕兩國開始出現齷齪。前秦以助燕退敵之功向前燕索要先前前燕許下的虎牢關以西地區。前燕開始耍賴皮,說鄰國之間互相幫助是應該的,要什麽酬勞呢?再說你一槍沒開,何功之有?苻堅大怒,決定討伐前燕。不過他出於對慕容垂的忌憚遲遲不敢開戰。
慕容垂一戰成名,聲望劇增。但他的功勞沒換來獎賞卻帶來殺身之禍。
前燕太後和輔政大臣慕容評素來不喜歡慕容垂,一直在暗中打壓慕容垂。桓溫打到枋頭時,慕容評主張棄城而逃,慕容垂堅持要打,結果還打贏了。這讓慕容評很沒麵子。大家越是頌揚的慕容垂的功勞,慕容評越是覺得臉上發燒。慕容評貶低慕容垂的功勞,遲遲不給慕容垂和他的將士們獎賞。慕容垂在朝堂上為他的將士們爭功請賞,讓慕容評非常難堪。慕容評跟太後覺得慕容垂終究是個禍患,決定除掉他。慕容垂得到風聲潛逃出境,跑到前秦請求政治避難。
苻堅得到慕容垂大喜過望。他對前燕誰都不怕,就怕慕容垂。慕容垂打仗有勇有謀。現在慕容垂跑到自己這邊來了,苻堅放心了。前燕即使將士再多也不被苻堅放在眼裏。
370年,苻堅派王猛率三萬步騎兵出函穀關奇襲洛陽。
前燕的防禦重心在南麵,部屬在東麵的兵力很少。王猛輕而易舉便攻克洛陽外圍城池把洛陽孤立起來。洛陽守將同情慕容垂的遭遇,不願為前燕賣命,見秦軍殺到一仗沒打就投降了。
王猛占領洛陽後繼續東進,一直打到虎牢關,占領了虎牢關以西地區。慕容評派出十萬援軍反擊秦軍,被秦軍擊退。
前秦拿到前燕應許之地,勝利收兵。
此戰讓苻堅摸清了前燕的底細,堅定了滅燕的信心。苻堅積蓄糧草集結部隊準備跟前燕決戰。
半年後,王猛再次出戰。這回他率軍十萬殺入前燕。
秦軍兵分兩路,一路北上進攻晉陽,一路東進進攻鄴城。
北上的秦軍攻破壺關(山西長治壺關縣)殺至晉陽(山西太原)。晉陽有數萬燕軍據守。秦軍兵力不足難以攻克。這時慕容評率領的30萬援軍已經到達潞川(山西東南部濁漳河)。
王猛令東進部隊迅速北上增援晉陽秦軍。兩路秦軍合力進攻晉陽,終於將晉陽攻克。
慕容評在此期間一直駐軍潞川作壁上觀。他見秦軍來勢洶洶不敢接戰,想等秦軍攻城受挫後再出擊。晉陽兵多糧足。他相信秦軍打不下晉陽。沒想到秦軍攻擊力強悍,竟然將晉陽一攻而下。秦軍的攻擊力嚇到了慕容評。慕容評不敢進軍奪回晉陽。
王猛進軍潞川跟慕容評對峙。
王猛兵少不願強攻,希望慕容評出營決戰。慕容評見秦軍士氣正旺不敢出戰,想等秦軍糧盡自動退兵。兩軍誰也不進攻,就這麽耗著。
王猛耗不下去,設法逼慕容評出戰。他派兵奇襲燕軍後方,燒了燕軍的糧草。這下慕容評也耗不下去了,主動跟王猛約定日期決戰。
決戰開始後,王猛令猛將鄧羌率五萬精銳衝擊燕軍陣營。鄧羌豪飲之後跨馬持矛衝入敵營,“出入數四,旁若無人,所殺傷數百”。秦軍隻用了半天時間就擊敗了燕軍。
秦軍在決戰中殲滅五萬餘人,隨後又在追殺過程中殲滅十萬餘人。草包將軍慕容評單騎逃回鄴城。
秦軍乘勝前進,一路攻關拔寨,直取前燕都城鄴城。
秦軍兵臨鄴城城下。鄴城有十萬守軍。秦軍日夜攻打,不能攻克。
王猛上書苻堅要求援軍。苻堅立即點齊全國兵馬,親自帶隊增援王猛。他率領的十萬援軍“七日而至安陽”。
從長安到安陽有一千多裏路,苻堅七天就走完了,一天要走二百裏,太不可思議了。
皇帝親臨督戰,秦軍士氣大振。鄴城城內自知凶多吉少。燕軍一個將領打開城門,放入秦軍。
前燕皇帝慕容暐在慕容評的護衛下倉皇逃出鄴城。隨行的皇家衛隊出城後一哄而散。光杆司令的慕容暐被幾個劫道的蟊賊擒獲,送到秦營領賞。慕容評僥幸逃脫,跑到高句麗,結果被高句麗人綁了送回來。
苻堅讓慕容暐下令投降。前燕各城池隨後停止抵抗,投降了前秦。前燕於是宣告滅亡。
苻堅把前燕並入前秦,統一了北方。
桓溫北伐前燕栽了大跟頭。而前秦一鼓作氣滅了前燕。這讓桓溫感覺很沒麵子。朝野對他頗多怨言和指責令他聲望嚴重受損。桓溫本指望借北伐之功申請九錫位極人臣甚至登上帝位。這下全沒戲了。
不甘心的桓溫想再做件大事立個大功挽回聲望,可苦思冥想又想不出個所以然。他晚上睡不著覺,摸著枕頭歎道:“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他開始動歪主意了。
既然做曹操、司馬炎沒戲了,那就做董卓吧。董卓通過廢立皇帝同樣獲得了莫大權勢,獲得了九錫待遇。董卓有軍權,我也有啊。我的軍權比董卓還大呢。全國的精兵都在我的控製之下。
不過廢立皇帝需要個理由啊。現在的皇帝晉廢帝言行謹小慎微,既無大善也無大惡,挑不出什麽毛病。
桓溫想出一個缺德主意。他暗中散布消息說皇帝司馬奕陽痿生不了兒子,他妃子生的兒子都是他的男寵代勞,司馬氏的江山很快就要改姓了。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這種有關皇室的八卦新聞更是朝野喜聞樂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散布全國。久居深宮的太後也聽到風聲。
太後諸蒜子曾兩度出山垂簾聽政,雖然在司馬奕即位後退居二線,但仍在朝中保留巨大影響。
桓溫上書諸蒜子要求廢帝,改立時任丞相的皇叔司馬昱為帝。諸蒜子受傳聞的影響,對晉廢帝兒子的血統也產生懷疑,同意廢立。
桓溫替太後起草聖旨,稱晉廢帝道德敗壞,搞出這麽大一個醜聞,生了三個孽障也不知道誰的兒子,欺騙祖宗,動搖皇家基業。因此廢黜晉廢帝,令其返家。
桓溫召集百官宣讀太後旨意。百官麵麵相覷不知所措。
桓溫令人將晉廢帝趕出皇宮。百官趕來送行。晉廢帝麵對群臣一言不發。
晉廢帝知道傳言都是謊言。但是謊言已經被認定為事實,他百口莫辯。床幃之事也沒法辯。那時也沒有DNA親子鑒定,他證明不了三個兒子都是他的。辯解不僅徒勞而且危險,會被認為死不改悔。
晉廢帝回家後被桓溫嚴密看管起來。晉廢帝深居簡出,閉門謝客,沉迷酒色,碌碌無為,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他生的三個兒子被桓溫殺掉,他不敢作聲。他的妻妾生了孩子他也不敢養,讓人趕緊偷偷弄死。他小心翼翼的活著,生怕招惹桓溫引來殺身之禍。
桓溫迎立司馬昱為帝,是為晉簡文帝。
桓溫以廢帝立威,同時以立帝立功,升為丞相兼大司馬,掌握了朝廷軍政大權。
晉簡文帝雖然貴為皇帝,實際上隻是一個傀儡。
“溫威振內外,帝雖處尊位,拱默而已,常懼廢黜。”
桓溫之所以選擇他為皇帝就是因為他有做傀儡的特質。他做丞相時就是一個屍位素餐的丞相,不負責,不惹事,不參與任何紛爭。桓溫既不指望他支持自己,也不擔心他反對自己。“溫視之如視肉,徒有目而無手足”。
在時任侍中的大臣謝安認為晉簡文帝跟白癡皇帝晉惠帝相比隻不過“清談差勝耳”。除了會扯淡,晉簡文帝其實跟晉惠帝沒什麽區別,大愚若智,虛有其表。
晉簡文帝懦弱無能,聽任桓溫擺布。桓溫借助晉簡文帝之手清除異己,鞏固自己的權勢。
晉簡文帝從上台那一天起就開始擔心桓溫會不會把自己廢掉,甚至殺掉,以至於憂懼成疾一病不起,僅僅在位8個月就死了。
晉簡文帝死前召坐鎮姑孰(安徽馬鞍山當塗縣))的桓溫回京,想把十歲的太子當麵托付給他。但桓溫遲遲不來。
桓溫上書簡文帝,要求簡文帝明確告知他想傳位給誰。另外,他聲稱自己年老多病,命不長久,不適合做輔政大臣。
既不願做輔政大臣又要求確定繼承人是誰,桓溫似乎更希望晉簡文帝把皇位禪讓給他,而不是托孤。他不便明說就以這種方式暗示皇帝。
晉簡文帝等不及桓溫便口述詔書讓桓溫仿效周公輔佐他的兒子,並且補上一句“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可,君自取之”。這話說得像當年劉備病榻托孤一樣。
侍中王坦之見到詔書,當著晉簡文帝的麵把詔書撕了。遺詔怎麽能這麽寫呢?這不等於把江山拱手送人?
晉簡文帝說,我這皇位本來就是靠運氣得來的,丟了也沒什麽可惜的。
王坦之說,江山是你列祖列宗辛辛苦苦得來的、傳下來的。你有什麽權力自作主張隨便送人呢?
晉簡文帝於是按著王坦之的意見重新起草詔書,希望桓溫像諸葛亮、王導那樣輔佐他的兒子。
周公跟諸葛亮、王導的區別是:周公是半君半臣,手握廢立大權。而諸葛亮、王導做了一輩子臣子,從來沒想過廢立的事。王坦之把周公改成諸葛亮、王導就是把桓溫定位在臣而不是君,不給他廢立的特權,不讓他有任何非分之想。把桓溫形容成諸葛亮、王導既是往高處捧他,也是在用道德束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