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桓溫北伐
公元357年——369年 桓溫北伐洛陽,占領洛陽。桓溫北伐前燕,大敗。
苻堅是五胡十六國中少有的一個明君。前秦在他掌舵下迅速強大起來。
苻堅知道自己的族人擅武不擅文,吃肉喝酒縱馬舞刀在行,治國安邦濟世康民就不靈了。他重用漢人王猛為他打理朝政。
王猛被譽為五胡十六國的第一名相。他和苻堅搭檔,整頓吏治、提拔賢能、教化百姓、休兵養息,很快讓前秦國富兵強。
王猛就是桓溫曾在前秦見到過的那個名士。當時桓溫撤兵時想帶他走,他不肯。他可能覺得敗軍之將不值得跟隨。
桓溫打前秦沒打下來,隨後去打洛陽倒是成功了。
桓溫打洛陽一是為了收複舊都,二是為了追殺東晉叛將姚襄。
姚襄是羌人,打算殺回西北老家。他率軍北上進攻洛陽。洛陽當時被冉魏的舊將周成占據。姚襄圍攻洛陽一個月也沒打下來。這時桓溫帶兵殺過來了。姚襄戰敗西逃,被前秦將領所殺。他的兒子姚萇[g]率眾投降了前秦。
桓溫打跑姚襄後兵臨洛陽城下。周成知道自己打不過桓溫,獻城投降。
桓溫占領洛陽後先去修複了西晉皇帝的陵墓。西晉皇帝是東晉皇帝的先祖。他們的陵墓在後趙占領期間被石虎盜挖。
現在的考古工作者在洛陽找到五座西晉皇帝的陵墓,挖掘了其中的兩座,都沒什麽收獲,隻有零星的陶器、銅器。銅器不過是扣子之類的小件,看樣子是石虎盜墓時遺棄或掉落的東西。
桓溫把皇帝陵墓修複完成後,請皇帝來祭拜。
晉穆帝幼年登基,今年14歲了,還沒有親政。
晉穆帝帶領群臣披麻戴孝來洛陽哭祭三天而回。這是永嘉之亂後,東晉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回到洛陽的皇帝。
桓溫希望晉穆帝和朝廷遷都洛陽,恢複舊時的江山社稷。桓溫為此上書十幾次,但朝廷始終沒有同意。
朝廷肯定是想恢複舊時江山重新統一中國,但對遷不遷都不感興趣。從永嘉之亂到現在已經半個世紀過去了。當年從北方遷徙到南方的那一茬人已經老的老,死的死,所剩無幾。現在這一茬人生在南方長在南方,已經把南方當家鄉了,對北方故土的懷念之情逐漸淡化。重回故土對現在的人來講沒有什麽吸引力。
另外現在也不具備遷都的條件。洛陽已被戰火摧毀倒是其次,西邊是前秦,北邊是前燕,胡人環伺,朝廷現在遷回來安全沒有保障。
東晉不怕前秦怕前燕。前燕此時已經擴張到山東。鮮卑段氏在中原大亂時跟隨前燕南下攻占了廣固(山東青州)。慕容俊因為段氏反對他稱帝跟段氏翻臉,出兵攻打廣固。段氏向東晉求援。東晉派中郎將荀羨率兵北上救援。但荀羨進軍到琅邪(山東臨沂)後忌憚前燕軍力強大不敢向前燕發動進攻,眼睜睜看著前燕攻陷廣固。大老遠跑來做了個看客。
前燕攻克廣固後,勢力全麵跨越黃河。洛陽無險可守,完全暴露在前燕的武力威懾之下。
朝廷回複桓溫,認為等收複中原以後再研究遷都的事比較適宜。
公元357年,晉穆帝15歲,行加冠禮開始親政。太後褚蒜子退居二線。
慕容俊在這一年把都城遷到鄴城。前燕的戰略重心南移,開始壓迫東晉。東晉在前燕強大軍力的壓迫下節節敗退。黃河以南從許昌到沛城一線全部被前燕占領。
公元360年,慕容俊集結重兵打算大舉南侵。
他為此次南侵準備了一年多。他原本打算最大限度征兵,讓每戶隻留一個男丁,其餘全部入伍。大臣勸他不要那麽做。你把人都抽走了,讓誰種地呢?沒人種地,你靠什麽養活那麽多軍隊呢?過度使用民力而不考慮民生,那是要出事的。慕容俊於是改為三丁抽二,五丁抽三的征兵辦法。
來年冬天,前燕各地的軍隊都集結到鄴城。慕容俊舉行盛大的閱兵式作為戰前動員。可就在他準備出發的時候,突然得急病死了。
這真是老天保佑東晉。否則以東晉當時的狀態凶多吉少。
慕容俊死後,他的11歲兒子慕容暐[wěi]繼位。慕容俊遺命他的弟弟慕容恪輔政。
支持慕容恪的人希望慕容恪即位。反對慕容俊的人擔心慕容恪專權,想扳倒他。前燕政局不穩,進攻勢頭因而放緩。
公元361年,前燕將領呂護向東晉投降。他原本是冉閔的部將,在冉閔死後自立為王,後來被慕容恪打敗投降了前燕。慕容俊封他為河內(河南黃河以北地區西部)太守。慕容俊死後,呂護秘密聯絡東晉,向東晉投降,計劃跟東晉聯手襲擊鄴城。
但是消息走漏。慕容恪得到消息迅速出兵河內進攻呂護。
桓溫也趕緊出兵去救援呂護。但是很不走運,他剛殺到許昌,晉穆帝死了。他不得不停兵回去處理後事。
晉穆帝沒兒子。太後拍板讓晉成帝的兒子司馬丕繼位。司馬丕當年因為年紀太小沒能繼位,現在已經20歲了。太後褚蒜子說司馬丕是皇室正脈,沒人比他更適合做皇帝。大家也無話可說。
於是司馬丕登基坐殿,是為晉哀帝。
東晉辦完喪事,呂護那邊也敗了。呂護突圍而出,帶著少數殘兵敗將南逃到滎陽。東晉救兵仍不見蹤影。呂護隻好又投降了前燕。慕容恪不計前嫌,待之如初,讓他屯守河陰(河南洛陽孟津市東北)。
呂護願為前燕立功贖罪,調轉槍口進攻晉軍據守的洛陽。
桓溫一直惦記著遷都洛陽,豈容洛陽有失,急派水軍救援。
桓溫當年為了攻克洛陽,挖了一條300裏的運河貫通山東與河北,從水路運送糧草和軍隊。靠這條生命線的支持,洛陽保留在晉軍手上。桓溫的增援部隊趕到洛陽,擊退了呂護。呂護在戰鬥中中箭而死。
原本呂護降晉是一個東晉北伐的好機會,結果因為皇位更迭喪失了。
晉哀帝即位時已經20歲了,不需要太後臨朝聽政。但是晉哀帝年紀輕輕就惦記著長生不老,整天不吃飯吃丹藥,結果沒多長時間就病倒了。太後隻得再次出麵臨朝聽政。
公元363年,前燕進攻滎陽,再次威脅洛陽。
桓溫派軍北上增援。燕軍攻陷滎陽。晉軍攻克許昌。雙方圍繞許昌展開爭奪戰。前秦趁機殺向河南。
洛陽守將陳佑眼見洛陽就要陷入秦燕兩軍的包圍之中,借口增援滎陽率軍東進,隻留下五百士卒守城。陳佑還沒走到滎陽就得到滎陽城陷的消息。但他沒有回防洛陽而是轉向南邊的新城(河南洛陽伊川縣西南)。
燕軍攻陷許昌後便殺奔洛陽。洛陽雖然城高牆固,怎奈守軍太少,很快被攻克。
桓溫在交戰期間一直待在後方。一方麵朝廷擔心桓溫功高蓋主,想方設法阻撓他北伐。另一方麵桓溫擔心晉哀帝隨時會死翹翹也不敢遠行。
終於,晉哀帝在洛陽陷落的同時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晉哀帝沒有後嗣。太後讓他的弟弟司馬奕繼位。司馬奕的諡號是晉廢帝。顧名思義,這家夥的結局不妙。
此時,前秦和前燕在河南遭遇。慕容恪不想招惹前秦,守而不出。前秦也不想招惹前燕,掉頭南下進攻東晉。前燕見前秦南下,掉頭東進去打兗州。秦燕不約而同把東晉當成瓜分的對象。
慕容恪病死讓前燕暫停了攻勢,涼州趁虛而入逼迫前秦不得不回兵關中,東晉僥幸又逃過一劫。
公元369年,東晉展開反攻。敵人都打到家門口了,朝廷不得不同意桓溫北伐。
桓溫率五萬步騎兵北上進攻前燕。晉軍殺入山東,連克數城。慕容暐派軍八萬迎戰桓溫,被桓溫打得狼狽逃竄。桓溫勢如破竹,一路攻到枋頭(河南鶴壁淇縣東南)。
枋頭跟前燕的都城鄴城隻有百餘裏。
前燕皇帝慕容暐[wěi]見勢不妙準備棄城而逃。
他叔叔慕容垂攔住了他。慕容垂說:讓我去會會桓溫。如果我打不贏,你再跑也不遲。同時他建議以割地為誘惑請求前秦出兵相助。慕容暐早沒了主意,一切照準。他交給慕容垂五萬軍隊去迎戰桓溫,同時派人去前秦求援。
前秦的大臣們對前燕挨打幸災樂禍,都說不要管這閑事。先前東晉來打我們的時候,他們怎麽不說來援助我們啊。現在反倒厚著臉皮讓我們去援助他們。
但是王猛建議苻堅出兵援助前燕。他說:如果讓桓溫拿下燕國,東晉的實力就會大大增強,這對我們是非常不利的。不如我們去救燕國,促使燕國跟東晉繼續打下去,直到燕國打得筋疲力盡,我們趁機拿下燕國。
苻堅認為他說得對,派兵兩萬去助前燕。
這時的桓溫又犯了跟北伐前秦同樣的錯誤,在距離前燕都城咫尺之遙的地方駐足不前。這就好像足球比賽,帶球突破非常漂亮,從中場一直衝進對方禁區,可到了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突然開始猶豫。這時對方防守隊員圍上來了,再想起腳沒機會了。
慕容垂重兵攔住桓溫的去路,又派兵去劫桓溫的糧道。前秦軍隊穿過洛陽直奔晉軍而來。桓溫攻不敢攻,留不能留,幹脆下令撤軍。
趕上天旱,河水不足行不了船,桓溫下令燒掉艦船和輜重從陸路撤軍。
慕容垂發揮騎兵的優勢一路追殺,殺得晉軍棄屍遍野。
桓溫帶去五萬軍隊,讓人家幹掉了四萬。壽春也投降了前燕。
東晉元氣大傷,再無力提及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