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七出岐山
公元230年——244年 諸葛亮七出岐山。魏國曹睿死,曹芳繼位,曹爽、司馬懿輔政。
曹睿下令西征蜀漢作為報複。諸葛亮聞訊親赴前線指揮應戰,但等了好久不見魏軍到來。原來魏軍遇到大雨道路泥濘難行,半道又回去了。諸葛亮虛驚一場。
這場大雨下了一個多月。“大雨霖三十餘日,伊、洛、河、漢皆溢,歲以凶饑”。黃河以及黃河的支流伊河、洛河、漢河洪水泛濫,黃河流域,尤其是關中地區,爆發饑荒。
孫權趁魏國遭災出兵合肥。袞州、豫州魏軍聞訊增援。孫權攻城不克,隻得退去。
雨停之後十個月滴雨未下。先澇後旱,魏國災情更加嚴重。
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依然是兵出岐山。
曹睿得到消息派司馬懿前去應敵。
司馬懿率軍攔住諸葛亮的去路,據險而守,不與諸葛亮交戰。諸葛亮令部隊搶割當地的麥子,然後撤兵而走。
司馬懿率軍追擊,但追而不擊。諸葛亮見擺脫不掉便停下腳準備開戰。司馬懿立即搶占山頭據險而守。諸將不知道司馬懿這是啥打法,譏笑司馬懿畏敵如虎。司馬懿無奈,隻得派軍挑戰諸葛亮,結果大敗而回,損失了幾千人。司馬懿收兵回營,繼續堅守,再不出戰。諸葛亮對峙良久,糧食吃完,隻得退兵。司馬懿相信諸葛亮這回是真退了,派張郃領兵追擊。張郃追上去斬獲頗豐,但自己在作戰時被流箭射中身亡。魏軍失去指揮,隻得收兵退回。
諸葛亮在這次戰役中將木牛投入使用,隨後又發明了“流馬”。流馬也不是什麽高科技,有人考證那是一種細長的快船。
蜀軍撤回,三年不出。在這三年裏,孫吳不斷襲擊曹魏,讓曹魏片刻不得安寧。
與諸葛亮相比,孫權跟曹魏拚智謀而非拚國力,寄希望於四兩撥千斤。他在以詐降擺了曹休一刀後,又使出詐降計誘魏軍南下。但魏軍吃一虧長一智,隻派出七千步騎兵南下接應降將。吳軍將其殲滅,但戰果不值一提。孫權見此計已經失效便開始想其他辦法。
孫權以買馬為名跟遼東的公孫淵(公孫康之子)拉上關係。時機成熟後,他派出使者帶著金玉珍寶從海上赴遼東,以封王為誘餌,讓公孫淵與之聯手夾擊曹魏。曹睿得到消息立即派兵討伐公孫淵。公孫淵不敢與曹魏為敵,殺掉東吳使者,把他們帶來的財寶留下,把他們的腦袋送往曹魏。曹睿大喜,封公孫淵為公爵。而孫權人財兩空氣得吐血。
東吳依靠水軍強大,多次沿水路北上襲擊曹魏的城池。曹魏步騎軍強大,索性放棄水邊的城池,在險峻的地方建造新城,引誘吳軍來攻,然後包抄他們的後路,逼吳軍在陸地上決戰。
吳軍曾遠離岸邊二百裏進攻廬江(安徽合肥廬江縣)。魏將滿寵棄廬江不救去包抄吳軍的後路。吳軍發現不妙,搶在滿寵之前逃回船上。
公元233年,孫權親自帶兵來打合肥。到了這才發現,合肥已經挪到遠離岸邊的地方。孫權不敢上岸,撤走又覺得丟人,滯留水上二十天。最後他決定上岸閱兵,炫耀一下兵力再走。魏軍早已布下伏兵等著抄吳軍的後路,見吳軍上岸轉了一圈準備走,發起進攻。吳軍腿腳慢的被魏軍殲滅。
孫權無計可施便暫停了攻勢,等待時機。
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這次北伐諸葛亮足足準備了3年,並且約上孫權一起夾擊曹魏。
諸葛亮這次北伐,兵出斜穀道。他之所以選擇斜穀道,是因為斜穀道有一條河連通漢水和渭水。他把流馬投入使用,解決了物資運輸問題。山路雖然崎嶇難行,但士兵可以輕裝前進,倒也不至於太辛苦。
蜀軍行至殺到五丈原(陝西寶雞郿縣西)被司馬懿率軍截住去路。司馬懿搶占戰略要地。蜀軍與之搶奪被魏軍擊退。
諸葛亮數次挑戰。司馬懿就是堅守不出。希望速戰速決的諸葛亮送去女人的衣服激怒他。司馬懿大怒,上書曹睿請求出戰。
蜀將得知欣喜異常,以為開戰在即。諸葛亮不喜反憂,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司馬懿這樣做無非是借皇帝的嘴壓製眾將而已。司馬懿肯定不會出戰。
果然,曹睿心知肚明,嚴令司馬懿不得出戰。
兩軍僵持一百多天。
孫權在魏蜀對峙期間率軍十萬攻打合肥。鎮守合肥的滿寵跟司馬懿一樣,據城堅守,拒絕出戰。吳軍要來攻城,滿寵就讓人從上風口往下扔火把,燒毀吳軍的攻城裝備。吳軍久攻不下。
曹睿親自率兵南下增援合肥。他派出一支佯軍作勢要切斷吳軍的後路。孫權最怕這個,趕緊撤兵回國。
孫權撤兵,曹睿放心了。他說:“權走,亮膽破,大軍足以製之,吾無憂矣”。
果然,諸葛亮得知吳軍撤走又急又愁,病倒了,不久死在軍中。蜀軍隻能黯然撤回。
大將魏延不同意撤軍,試圖接管軍隊接著打。但是諸將服從諸葛亮的遺命,不理魏延撤走了。魏延大怒,率軍堵截撤退的蜀軍。雙方爆發激戰。魏延兵敗被殺。自此蜀國再無大將。以薑維為代表的新生代將領成為蜀軍的骨幹。
據《魏略》記載,諸葛亮死前囑咐手下,我死以後,小心守住國門,以後別再北伐了。但是薑維不聽,數度北伐,最終拖垮了蜀國,兵敗國亡。
諸葛亮死後,蔣琬代理蜀國丞相。蔣琬息兵休戰,休養百姓,恢複因為諸葛亮連年北伐已經巨損了的國力。
吳國、蜀國聯合進攻都被打退,曹睿大鬆了一口氣,退入後宮享樂去了。他又是大修宮殿,又是廣招美女,沒多長時間就把自己作死了。
公元239年,曹睿病亡。臨死前,他立養子曹芳為太子。
曹睿的嬪妃宮人數以千計,生的兒子也不少,但就是養不活。曹芳自小被曹睿收養。出生來曆被曹睿刻意地隱瞞。曹睿生的兒子陸續夭折,擔心無後,收養曹芳為備胎,沒想到最後還真用上了。
曹芳當時隻有八歲。曹睿安排自己的兄弟曹爽和大將司馬懿作為輔政大臣代理國政。
曹睿死後,曹芳在曹爽、司馬懿的輔佐下登基坐殿。
曹爽想獨攬大權,將司馬懿明升暗降尊為太傅卻奪了他的兵權。司馬懿明白曹爽的用意,不動聲色暫時忍耐。
魏蜀吳三國在此數年間相安無事,各自守土,不再發動戰爭。連年戰爭拖垮了經濟,他們都需要時間修生養息。
不過作為敵國,完全和平共處也不可能。東吳時不時北上偷襲魏軍,試圖把魏軍驅離長江。魏軍也時不時南下攻吳,試圖把吳軍趕回到長江以南。但兩軍都沒有傾全力攻打,隻是淺嚐輒止。
魏國在此期間打的最大一仗是出兵北伐滅了遼東。
遼東的公孫淵自立為燕王,與鮮卑人勾結謀取幽州。曹睿認為公孫淵終究是個隱患,不除不能安心,派司馬懿率軍北伐公孫淵。
司馬懿率軍到了遼東。公孫淵派軍迎戰,在遼隧(遼寧鞍山海城市西北)布下防線。司馬懿留下部分軍隊佯攻遼隧,率領主力部隊悄悄向遼東的都城襄平(遼寧遼陽北)迂回。遼隧敵軍聞訊迅速回援,中途遭到司馬懿的截擊而被殺得大敗。司馬懿乘勝包圍了襄平。襄平糧盡投降。公孫淵被殺。
曹魏滅了遼東,沒了後顧之憂,得以專心對付吳蜀。
241年,孫權派兵進攻襄陽。襄陽作為魏國進攻東吳的橋頭堡讓東吳如芒在背不除不快。孫權希望攻克襄陽,依據漢水建立防線。為了阻止魏軍增援襄陽,他派兵進攻淮南牽製魏軍。
他的手下建議,要打就大打,全軍出動,全線出擊。跟蜀國聯手一起夾擊魏國,趁魏國幼主當政政局不穩,一舉滅了魏國。別老是小打小鬧,遇到抵抗就撤回,那樣不僅白白耗費錢糧,也消磨了軍隊的士氣。
但是孫權擔心傾國而出,萬一打輸了,國就亡了。他沒有接受手下的建議,仍然堅持短線突襲的戰法。
進攻淮南的吳軍遇到魏軍的抵抗不能取勝便撤兵而回。進攻襄陽的部隊沒有撤,不打下襄陽誓不罷休。
襄陽遭到圍攻。司馬懿主動要求率軍增援。曹爽找不到合適的理由不讓他去,隻好把兵權還給他。
司馬懿率軍南下。孫權一看司馬懿親率大軍而來,知道沒便宜可占,趕緊下令退兵。司馬懿不依不饒,率軍一直追到三州口(湖北武漢黃陂區東),斬殺萬餘吳兵而回。
吳將諸葛恪占據皖城(安徽安慶潛山縣梅城鎮),對魏國南部邊境構成極大威脅。
司馬懿主動要求出兵進攻皖城。朝廷擔心孤軍遠攻一旦進攻不利就很難全身而退。但司馬懿信心十足,堅持要打。朝廷也不便阻攔。司馬懿於是率軍進駐舒縣(安徽六安舒城縣),準備進攻皖城。諸葛恪懼怕司馬懿,還沒等司馬懿發起進攻就燒毀城池逃之夭夭。
司馬懿讓部隊在壽春一帶屯田,自給自足,長期駐守江淮,監視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