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蜀吳伐魏
公元226年——230年 東吳趁喪伐魏。蜀漢諸葛亮開始北伐。
曹睿在曹丕死後繼位,是為魏明帝。
東吳得知曹丕死了立即舉兵北伐。他們想趁曹魏大喪政局不穩之際撈點便宜。
東吳包圍了石陽(湖北武漢蔡甸區)。但是東吳水戰行,攻城不行,圍攻石陽久攻不下,隻能灰溜溜地撤走。孫權不死心,又派諸葛瑾帶隊去打襄樊。襄樊是司馬懿鎮守。諸葛瑾哪是司馬懿的對手,被司馬懿打得大敗而回。孫權於是滅了北伐的念頭。
很奇怪,諸葛亮沒來湊這熱鬧。如果吳蜀同時出兵,諸葛亮、諸葛瑾兄弟聯手,魏軍兩邊不能兼顧,吳蜀北伐的勝算要大很多。諸葛亮或許還沒準備好,或許覺得乘人之危不太厚道。總之,他在第二年頭上才出兵北伐。
227年,諸葛亮出兵北伐。臨走他劉禪上了一道表,就是那個著名的《出師表》,告訴劉禪他要“北定中原,攘除奸凶,興複漢室,還於舊都”。
諸葛亮懷揣“興複漢室”美好理想出發了。他率軍進駐漢中,準備進攻長安。但是不知道什麽原因,他在漢中屯兵一年,遲遲沒有發動進攻。期間司馬懿率軍進關布兵防禦。
據說“空城計”就發生在諸葛亮屯兵漢中期間。司馬懿率軍進攻陽平。陽平當時隻有少量部隊駐守。諸葛亮於是設下空城計,偃旗息鼓,四門大開。司馬懿疑心城內有伏兵,匆忙撤退。
實際上,魏軍根本沒發動過進攻。魏明帝打算進攻陽平。手下勸他以守為攻。發動進攻需要一倍的兵力和運糧的民夫,耗費巨大。而防守隻需要一半的兵力,運糧也方便。魏明帝於是放棄了進攻的打算,等蜀軍來攻。但這一等就是一年。
諸葛亮在公元228年正式出兵。蜀軍兵出漢中,繞道祁山(甘肅境內)進攻隴西,計劃打下隴西後進攻長安。
對於繞道祁山,大將魏延曾提出反對意見。他建議諸葛亮出奇兵走捷徑,取道子午穀(在陝西秦嶺內有一條漢中到長安的小路)直搗長安,一舉摧毀魏國在西部的作戰指揮中樞,把魏軍變成一盤散沙,然後中心開花,各個擊破,收去魏國的半壁江山。但是諸葛亮認為此計過於冒險而不予采納。
諸葛亮生性謹慎,從不弄險。做事如此,領兵打仗也是如此。秦嶺小路崎嶇難走,隻能輕裝前進,不能攜帶重裝備,並且容易被伏擊。祁山大路平坦容易進退,相對比較保險。象孫悟空似地鑽入鐵扇公主肚子裏麵大鬧天宮可不是諸葛亮的做事風格。
但是以蜀國的綜合實力遠遜於魏國而言,出奇製勝、速戰速決的戰略才是最佳選擇。由外及裏、按部就班、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陣地戰幾無勝算。魏國的土地、人口是蜀國的幾倍。當魏軍得知消息,從容不迫、源源不斷地增援上來的時候,蜀軍以劣勢兵力進攻有城防的優勢兵力,仗會越來越難打。
另外還有糧草運輸問題。戰線拉得越長,戰爭拖得越久,糧草供應的壓力就越大。一旦糧草不濟,蜀軍不戰自潰。
但是諸葛亮“奇謀為短”又不肯冒險,這決定了他不可能接受奇襲的建議。
諸葛亮率軍兵出祁山。為了掩蓋部隊行蹤,他派出一支佯軍從斜穀道(從陝西漢中市褒河鎮入穀至陝西寶雞市眉縣出穀)出兵,虛張聲勢,揚言要進攻郿縣。魏軍被吸引到郿縣。蜀軍主力從祁山出來殺入隴西。隴西三郡望風而降。
魏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但很快就搞清了情況,及時調整部署,派出增援部隊。
蜀軍繞了一個大圈子從天水往西安打,給了魏軍從容布防的時間。
魏將張郃率軍進攻街亭(甘肅天水東南)。蜀將馬謖率軍迎戰,在天水城外的山上居高臨下紮下營盤。張郃發現馬謖紮營有漏洞,立即發兵斷了馬謖的水源。馬謖軍心大亂,不戰自潰。張郃趁機發動進攻。馬謖大敗而逃。
街亭被攻陷。諸葛亮從祁山出來的後續部隊沒了落腳點。諸葛亮匆忙率軍撤回關中。
諸葛亮一出祁山唯一的收獲是帶回占領區的1000多戶百姓。
人口在古代既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源也是最重要的戰爭資源。無論生產還是戰爭,都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需要多多益善的人的參與。人口意味著財源和兵源。百姓們平時荷鋤,戰時扛槍。
董卓離開洛陽時帶著百姓。劉備逃出荊州時帶著百姓。諸葛亮撤回漢中時也帶著百姓。不是他們心係百姓,情關萬家,而是不想給敵人留下任何可利用的戰爭資源。同樣,屠城也有摧毀對方的戰爭潛力意思在裏麵。
諸葛亮回來後揮淚斬馬謖。兵出岐山時,諸葛亮力排眾議任命他最信任的將領馬謖做先鋒。結果馬謖上去就把街亭丟了,直接導致北伐無功而返。
諸葛亮執法嚴明不徇私情,哪怕我心疼死我也得把你殺了,並且自請處分,連降三級,懲罰自己用人不明。
諸葛亮的確用人有問題。馬謖屬於紙上談兵的趙括之流,沒有實際作戰經驗。當年劉備見諸葛亮非常欣賞馬謖就提醒過他:“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放著魏延、王平等人不用偏用馬謖,也的確應該承擔一定的領導責任。
北伐失敗證明諸葛亮是管仲、蕭何式的人才,不是張良、韓信式的人才,擅長治國治軍,不擅長運籌帷幄、領兵打仗。但是諸葛亮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開始籌劃再次北伐。
孫權受蜀國北伐的鼓舞,也主動出擊曹魏。他知道硬碰硬不是曹魏的對手,就和它玩計謀。他讓鄱陽(江西上饒鄱陽縣)太守詐降,引魏軍前來接應。魏將曹休上當,率十萬大軍南下接應。陸遜率軍在石亭(安徽安慶潛山縣東北)包圍了曹休,三路進擊擊潰了曹休。多虧魏明帝不放心曹休,派大將賈逵接應曹休。賈逵得知曹休戰敗,向石亭急行,在夾石(安徽安慶桐城市北夾山)遭遇前來包抄曹休後路的吳軍。賈逵揮軍猛擊,擊退吳軍,把堵在夾石的曹休放了出來。如果不是賈逵及時趕到,曹休和他的十萬兵就有可能葬身夾石。
孫權原計劃在石亭殲滅曹休,然後順勢北伐拿下壽春。但賈逵的出現把孫權的計劃攪黃。即便如此,孫權石亭一戰殲滅了魏軍上萬人也算是大勝。東吳軍隊士氣大漲,信心倍增,從此不再懼怕曹魏。
同樣去北伐,蜀敗吳勝,諸葛亮感覺很沒麵子,同時覺得曹軍新敗並且注意力在東吳,有機可趁。同年冬天,諸葛亮卷土重來。
他這回從散關(在陝西寶雞)出發,進攻陳倉。這條路也非常好走,隻是卡在咽喉要道上的陳倉城非常難打。當年漢高祖劉邦進關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采取聲東擊西之計把敵軍調走,然後突襲陳倉。而諸葛亮沒有用計而是硬闖。
曹魏早已料到諸葛亮要從陳倉進關。因為上次兵出祁山失敗,諸葛亮肯定認為曹魏已經在祁山方向加強了防守,所以二次北伐將會選擇陳倉。曹魏已經在陳倉加強了防守。
不過,即便是加強防守,陳倉當時也隻有千把人的守軍。陳倉易守難攻,用不了那麽多人,也擱不下那麽多人。隻要陳倉能擋住蜀軍一段時間,魏軍的增援部隊就會從後麵上來。
諸葛亮率領數萬軍隊前來攻打陳倉城。但是他窮盡所有的攻城手段都沒能攻克陳倉。張郃率領的援軍趕到。諸葛亮隻能率領蜀軍怏怏而回。
孫權在這一年稱帝,正式建立了吳國,和蜀國、魏國平起平坐。
孫權把自己稱帝的消息告訴了盟國蜀漢。諸葛亮很是不快。他討伐篡漢稱帝的曹魏還沒有成功,這又冒出一個自立為帝的孫吳。但是權衡利弊之後,諸葛亮決定承認孫權的帝號,並且與孫權約定共同伐魏平分天下。
第二年,諸葛亮二出祁山,派兵攻打武都(甘肅隴南成縣)、陰平(甘肅隴南文縣)兩郡,將其一舉攻克。曹魏的雍州刺史郭淮率軍去奪兩郡,發現諸葛亮率領大軍埋伏在建威(甘肅隴南西和縣),急忙撤兵而回。諸葛亮一看魏軍撤走,沒有繼續北伐作戰而是撤兵而回。
這仗打得讓人莫名其妙,不清楚他的作戰意圖。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糧草供應問題,因為諸葛亮回去後發明了“木牛”。木牛被《三國演義》描述成可以自主行走的高科技。實際上有人考證那其實就是獨輪車。獨輪車比兩輪車更適應山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