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135,靈帝托孤

135,靈帝托孤

  公元185年——189年 靈帝卒。幼帝繼位,何太後臨朝。宦官蹇碩謀除外戚何進未遂,挑起內訌。


  黃巾軍終於被鎮壓下去了。但是大規模的戰亂加重了百姓負擔。在災害和戰亂雙重打擊下,更多的百姓紛紛揭竿而起。“自張角之亂,所在盜賊並起……不可勝數,大者二三萬,小者六七千人。”西北的羌人也趁火打劫再次發動叛亂。


  不過漢靈帝並不擔心。他上台來一直民變不斷,習慣了。隻要不發生危及江山的大規模民變,他懶得操心,交給地方圍剿也就是了,自己繼續縮回深宮享樂。


  漢靈帝有處宮殿遭受火災。他下令每畝耕地加稅十錢,供他翻修宮殿。他要修得比原來更好。各州都被分派了任務,向新宮提供木材、石料等建築材料。大臣勸他不要這麽做。現在不是加稅的時候,是減稅的時候。這種時候還這麽揮霍是要亡國的。漢靈帝大怒,將其罷官趕走。大臣勸他不要這麽做。現在不是加稅的時候,是減稅的時候。這種時候還這麽揮霍是要亡國的。漢靈帝大怒,將其罷官趕走。


  羌人說服邊將韓遂、邊章一同造反,推舉韓遂為帥,率領數萬騎兵殺入三輔(陝西中部地區)。他們打出誅殺宦官的旗號,得到廣泛的響應,兵力很快擴張到十幾萬。


  漢靈帝感受到威脅派兵去剿。皇甫嵩過去沒能取勝,又派張溫去。張溫是司空,代理車騎將軍。漢靈帝把董卓、孫堅等戰將都劃歸張溫麾下,讓張溫率兵十幾萬再戰韓遂。


  孫堅當時是朱雋的手下,在宛城一戰打出名氣。張溫把他借調過來協助自己指揮作戰。


  張溫率軍西進,跟韓遂交戰,有勝有負打成僵持。


  鮮卑趁漢軍主力西進襲擾幽州、並州。長沙也發生叛亂。漢靈帝隻得把張溫調回迎戰鮮卑。張溫派孫堅去長沙平亂。西北隻留下董卓抵擋韓遂。韓遂趁機反攻隴西。隴西太守李相如、涼州司馬馬騰響應韓遂加入叛軍。韓遂聲勢更盛,率兵又殺回三輔。


  鑒於各地兵禍加劇,太常(負責宗廟祭祀的禮官)劉焉建立設立州牧(州長)。


  東漢當時沒有州牧,每州就設一個刺史(監察長),監督州內各郡太守(市長)的工作。刺史隻有監督權沒有指揮權。如果出現匪患,出在那個郡,哪個郡的太守負責剿匪,跟刺史沒關係。現在變亂太多,規模太大,太守已經力不從心。劉焉建議設置州牧統一指揮全州的軍隊。州牧相當於軍區司令,可以調集、調配各郡軍隊對付變民。劉焉毛遂自薦擔任益州牧。


  漢靈帝同意,任命劉焉為益州牧,同時任命太仆(後勤部長)黃琬為豫州牧,宗正(管理皇室宗親的官)劉虞為幽州牧。


  以前不設州牧也是擔心出現軍閥,所以把兵權分散到各個郡。現在設置了州牧,兵權統一到了州牧手裏,軍閥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同時,漢靈帝決定擴招禁軍,也就是中央直屬部隊。如果發生連州牧都沒辦法對付的民變,漢靈帝將派禁軍助戰。


  漢靈帝新組建了一支禁軍,稱西園軍。西園軍實行募兵製。漢靈帝要把禁軍變成由職業軍人組成的常備軍。


  募兵起源於戰國時期吳起的“武卒”。吳起最先招募、訓練“武卒”,使軍隊素質大幅度提高。以前征兵都是征義務兵,強迫百姓每家出一人服兵役,打完仗解散回家。吳起搞募兵,讓大家自願報名,管吃管住發工資。“武卒”以當兵為終身職業,有仗打仗,沒仗訓練,但打不打仗都有工資發。因為訓練充分,職業兵比義務兵戰鬥力強。


  但是募兵太花錢了。在吳起之後,募兵並沒有流行起來。大家還是喜歡臨時征兵,大仗多征,小仗少征,沒事不征。義務兵相對職業兵來說能省很多錢。


  後來光武帝劉秀在河北起兵,手裏沒有軍隊。有人建議他募兵,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劉秀依言募兵,果然招募了幾十萬兵。但是他手裏並沒有錢,他向募兵許諾打下城池允許你們隨便搶。這比給死工資更具誘惑力。所以劉秀很快拿下河北,後來做了皇帝。


  不過打下天下後,劉秀開始厭戰,也就不再募兵。後世皇帝除非急需用兵也不再募兵,還是以征兵為主。


  到了漢靈帝這不募兵不行了。內憂外患,兵不敷用,必須通過募兵擴編軍隊。


  西園軍成立後,漢靈帝設置了八個校尉指揮。這八個校尉包括蹇[jiǎn]碩、袁紹、曹操等人。蹇碩是上軍校尉,也就是西園軍司令。


  蹇碩是漢靈帝身邊的宦官,深得漢靈帝的信任。漢靈帝信任宦官超過外戚。大將軍何進的地位都在蹇碩之下。


  軍隊擴編後,漢靈帝派皇甫嵩領兵四萬前去西北平亂。董卓歸入皇甫嵩麾下。


  當時叛軍正在圍攻陳倉。董卓建議去救陳倉。皇甫嵩說不急,等大家打累了再說。叛軍久攻不下,撤兵而走。皇甫嵩揮師急進。董卓說窮寇莫追。皇甫嵩說他們疲憊不堪士氣低落,正是打擊他們時候。漢軍追上去,斬首萬餘,取得大勝。韓遂叛軍的氣焰被打了下去。


  劉虞到了幽州,派人去跟鮮卑人講和,曉以利害,厚加賞賜。鮮卑人撤兵而走。


  外部威脅消除,漢靈帝認為又可以鬆口氣了。漢靈帝回到後宮繼續享樂,督促手下抓緊施工,要求使用最好的建築材料修一座最漂亮的宮殿。


  好不容易宮殿修好了,漢靈帝也死了。


  公元189年,縱欲過度的靈帝去了極樂世界。


  漢靈帝留下倆兒子。大兒子劉辨14歲,是何皇後所生。二兒子劉協9歲,是嬪妃王美人所生。漢靈帝生前嫌劉辨說話辦事沒個正形,想立劉協為太子。可是劉辨不但是長子還是嫡子,廢長立幼、廢嫡立庶肯定會遭到大臣們的反對。猶豫不決中,漢靈帝得了急病死了。他臨死時把劉協托付給了蹇碩。


  史書語焉不詳,沒有說漢靈帝具體要蹇碩做什麽。有說法漢靈帝要蹇碩擁立劉協為帝。但是沒有任何史料支持這個說法。漢靈帝也不太可能把一件他自己都辦不到的事交給一個宦官去辦。讓蹇碩憑借兵權強行立劉協為帝嗎?那何進也有兵權,各地州牧也有兵權,這樣做肯定會發生內戰。到頭來,蹇碩會死得很慘,同時也連累劉協死得很慘。漢靈帝不會那麽傻。再說漢靈帝想立劉協為帝,你至少要留一道詔書吧?詔書加上蹇碩的兵權保證,擁立劉協才變得可能。但史書從始至終沒提過遺旨。並且從大家對董卓廢劉辯立劉協的反應來看,肯定是沒有這樣的詔書,所以大家才認為董卓非法,才有了十八路諸侯討董卓。


  如果漢靈帝沒讓蹇碩立劉協,會讓他幹什麽呢?很可能是讓他以兵權為劉協撐腰,別讓別人欺負他。這個蹇碩或許還能辦到。關鍵時刻幫劉協說句話唄。


  總而言之,漢靈帝沒讓蹇碩立劉協為帝。但是蹇碩出於私心的考慮要立劉協殺何進,這才導致天下大亂。


  蹇碩接受了漢靈帝的臨終囑托後計劃先殺掉何進然後立劉協為帝。這樣做可以一箭雙雕,既成全了漢靈帝的心願,又保證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憑借擁立之功,蹇碩將來封侯專權都不在話下。


  如果讓劉辯為帝就無法阻止何進憑借外戚身份崛起。劉辯是何進的外甥,垂簾聽政的太後是何進的妹妹,何進沒理由不受到重用。而何進崛起就意味著宦官失勢。


  並且何進是士人出身,一向跟士人官員走得很近,對宦官專權深惡痛絕。何進一旦崛起對宦官是非常不利的。


  要阻止何進崛起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剝奪何進外戚的身份。不立劉辯立劉協,這樣何進就失去了外戚的身份。而劉協的生母王美人被何太後毒死了,宦官也不用擔心會出現新的外戚。


  但是何進手握兵權不會放任這種事情發生。前麵說到過,蹇碩強立劉協幾乎沒有成功的希望。宮裏有何太後掌權,宮外有何進掌兵,怎麽可能讓劉辯丟了皇位。


  蹇碩如果想要計劃成功最好的辦法就是殺了何進。何進死了,兵權沒了,太後失去了依靠隻能任由宦官擺布。


  蹇碩說幹就幹,以太後的名義騙何進進宮,打算在宮內將何進一刀哢嚓。


  要麽說宦官又陰又狠呢。


  何進聽說太後召見不疑有他,立即起身入宮。剛到宮門,前來迎接何進的人暗中給他遞了一個眼色。何進馬上心領神會,扭頭就跑,一溜煙跑回家,調兵保護自己,閉門不出,連漢靈帝的葬禮都不參加。


  蹇碩政變未遂。劉辯順利登基。因其年幼,由何太後臨朝聽政。何進主持尚書事務,協助太後。蹇碩的計劃完全落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