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黃巾之亂
公元184年——185年 張角創立太平道,率眾起事,以黃巾為標誌,天下響應。張角死,黃巾之亂平。
黃巾之亂的發起人叫張角,是個老道、太平道的創始人、掌門人。
春秋時期,老子創立了道家學說。到了東漢順帝年間時期,一個叫張陵的人把道家改造成宗教,也就是道教,把道家學說跟神明崇拜結合到一起。老子被道教尊為太上老君,也就是《西遊記》裏天天忙於煉丹的白胡子老頭。張陵自命天師,也就是上天派下來的老師,負責教化百姓。道教裏供奉的“張天師”就是此人。
不過,張老師傳道授業不能白教,得收費,一人五鬥米,所以人稱“五鬥米道”。
張天師主要教授化學(煉丹)、書法(符咒)和生理衛生(房中術)三門課程。據說他的仙丹可以使人長生不老,他的符咒可以降妖捉怪,他的房中術可以使人益壽延年。
張天師吃了自製的仙丹仙化升天以後,天師的位子傳給兒子張衡。
此張衡不是彼張衡。老道張衡和發明家張衡雖然是同時代的人,但是並非同一人。
老道張衡畢生修道,不問世事。皇帝召他做官也不為所動。
張衡死後,天師的位子傳給兒子張魯。張魯在三國時期在四川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小國,後來降了曹操,辭官不做,專心傳教。
在張陵創教幾十年後,張角創立了太平道。張陵和張角沒有親戚關係也沒有師承關係。張角是獨立創教。因為兩人創教時間相差不多,因此有人把張陵和張角並稱為道教的創始人。
張角主攻的是符咒學,並將畫符念咒應用到了醫療領域。張角“咒符水以療病,令病者跪拜首過,或時病愈,眾共神而信之”。
張半仙的治病方法很特別,和同時代的“醫聖”張仲景和“神醫”扁鵲不同,不用紮針,不用吃藥,以符水療病。拉過一張黃紙,大筆一揮,“刷刷刷”畫出一張符。點火把符紙燒著了,紙灰灑到碗裏,一兌水一攪和,一碗符水就做得了。
好在那時侯已經有紙了。不然的話,用竹簡木牘畫符燒灰,滿滿一大碗碳灰,拿水一兌,成黑芝麻糊了。
喝符水是“藥療”,如果不奏效,張半仙還有“話療”作為後續手段。所謂“話療”就是讓病人跪地思過,跟基督教的懺悔意思差不多。基督教的懺悔是為了赦免自己所犯的罪。太平道的懺悔是為了治療自己所得的病。
天象出現異常意味著天子做了錯事,得罪了老天爺。身體出現異常意味著自己做了錯事,得罪了老天爺。如果想身體康複,必須向老天爺懺悔,求得他老人家的寬恕。
如果懺悔也不能治病,張半仙也有話說,說你治病心不誠,神仙也不靈。張半仙的邏輯和現在一些“神醫”一樣。如果病好了,那是我的本事;如果病不好,那是你心不誠。反正裏外都是他的理。
“或時病愈”。也有瞎貓碰著死耗子的時候。“眾共神而信之”。眾人無不信服得五體投地,奉為神醫。
張角一麵行醫治病,一麵布道收徒。張角大師不僅是“神醫”,還是“神侃”,他描繪出來的未來“太平”世界,引起人們的無限向往。
那年代政治腐敗黑暗,貪官汙吏橫行,加之天災人禍,百姓苦不聊生,百姓期盼著一個能使他們解脫痛苦的救世主。
張角的太平世界理論通常認為來自漢末流行的道家經典《太平經》。諸如符水咒語和叩頭思過的治病方法以及人間服從天界以實現天下太平的理論,在《太平經》裏都有記述。
道教的太平世界是一個宗教社會,百姓服從君主,君主服從天神。天師是天神的代言人。人間的幸福、建康、長壽、富裕、和平等等一切東西隻需要虔心祈禱篤信天神就能獲得,就像叩頭懺悔就能治病一樣。隻要你虔誠能打動天神,天神自會安排莊稼長出果實讓你獲得溫飽。你積德行善,正氣就會充滿你的身體,你就能建康長壽。否則邪氣就會侵入你的身體,你就會生病短壽。如果大家都積德行善,社會就變成一個和諧社會。你行善還是作惡,天神都拿本記著呢,總有一天會跟你算總賬,賞罰分明。總之,有神的參與,什麽事都變得非常簡單,社會和諧,天下太平。
當時災害連連,疫病流行,百姓溫飽建康都成問題,對信神就能擺脫一切痛苦的太平世界自然非常歡迎。
十幾年間,張角收攏信徒幾十萬,遍布東漢十三州中的八州,聲勢浩大。
為了他心目中的太平世界,張角決定起兵反漢。
他首先製造讖謠廣為傳播,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東漢官兵的服裝顏色是蒼青色。道教徒的頭巾顏色是黃色。讖謠暗示東漢氣數已盡,太平世界將取而代之。公元184年是農曆甲子年。三月初五是甲子日。太平道約定在184年三月五日起事。
張角派出親信去各州召集教眾。教眾開始向各集結地方匯集。同時,張角派弟子馬元義進京跟宦官封胥、徐奉約定裏應外合。封胥和徐奉是漢靈帝的中常侍,被張角收買。馬元義和宦官約好,三月初五他將率集結洛陽的教眾攻占洛陽,宦官率羽林軍攻占皇宮殺掉漢靈帝。張角屆時將率大部隊入主京城。
張角的弟子唐周在張角跟馬元義之間充當信史。但他突然反水向官府告密。
官府逮捕了馬元義,將其車裂,並殺了封胥、徐奉,然後下令冀州官軍抓捕張角等人。
張角不得不提前宣布起事。
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兩個兄弟張寶、張梁各稱地公將軍、人公將軍。變民因為頭戴黃巾區別敵我,被人稱作黃巾軍。
黃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衝擊漢王朝,嚇壞了漢靈帝。
當時民變叢生,外寇侵擾,但相對規模較小,漢靈帝習以為常不以為意。此次民變有幾十萬眾,幾乎相當於漢軍總人數,他不能不害怕。他顧不得在後宮享樂,急忙調兵譴將圍剿黃巾軍。
漢靈帝命大舅哥何進率羽林軍和京師五營禁軍護衛京師,派禦林軍左右將軍朱雋、皇甫嵩各率兩萬人迎擊黃巾軍。
漢靈帝大罵宦官:你們說黨人圖謀不軌,讓我實行黨錮。現在黨人沒反,你們反倒跟張角串謀要奪我江山。我是不是該把你們都殺了?
漢靈帝下令放開黨錮,收買人心,防止黨人跟張角聯手對抗朝廷。
朱雋、皇甫嵩聯手夾擊集結在潁川(河南中部地區)的黃巾軍。黃巾軍仗著人多勢眾,打敗朱雋,包圍了皇甫嵩。
皇甫嵩處亂不驚,見黃巾軍設營之處荒草遍野,適逢狂風大作,命人跑到上風口放火,然後趁火打劫全軍出擊,大敗黃巾軍。
禦林軍騎都尉(騎兵司令)曹操率軍增援朱雋。朱雋整軍再戰。三軍聯手反擊黃巾軍,取得大勝,斬敵數萬。朱雋、皇甫嵩乘勝追擊,連戰連贏,連平三郡。
各地官府受到鼓舞也紛紛對黃巾軍展開反擊。將軍盧植進攻張角,“斬獲萬餘人”,將張角包圍在廣宗(河北邢台威縣)。
漢靈帝非常關心廣宗之戰,派宦官前來視察。有人勸盧植賄賂宦官回宮說好話。盧植嗤之以鼻。宦官受到冷遇,回宮便開始編排盧植,說廣宗很好打,但盧植就是不肯打,指望老天爺降雷劈死張角不戰而勝。漢靈帝大怒,下令將盧植下獄,換董卓去打。
董卓是在隴西平定羌人之亂中打出名氣的戰將。
但是董卓過去後大敗而回。漢靈帝這次知道張角不好打,改派皇甫嵩過去。
這時,五鬥米道的張脩[xiū]“以妖術為人療病,其法略與張角同”,聚集一幫教眾後也拉杆子造反。
張脩在五鬥米道承擔什麽角色,現在還不清楚。有人說他是五鬥米道的真正創始人。也有人猜想他是張陵和張衡之間的一位天師。
相對於張角八州起事,張脩規模較小隻在巴蜀漢中一帶活動。
皇甫嵩再戰張角也不能取勝,於是發動夜襲,大破黃巾軍,“獲首三萬級,赴河死者五萬許人”。張角戰敗前病死下葬,被皇甫嵩挖墳毀屍。皇甫嵩砍下張角的腦袋送進京城報功。
皇甫嵩乘勝追擊黃巾軍,擊破張角的弟弟張寶,“斬獲十餘萬人”。黃巾軍大勢已去。
漢靈帝封皇甫嵩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也就是戰車部隊司令兼冀州州長。
黃巾軍殘餘聚集到宛城,有十幾萬人。漢靈帝派朱雋前去平剿。朱雋對宛城西南方向發動佯攻,等黃巾軍聚集過來後派精兵奇襲宛城的東北角,一舉攻克宛城的外城。黃巾軍退守內城,派人請降。朱雋認為宛城旦夕可下,想立個大功,拒絕受降。黃巾軍一看投降都不行,隻好死戰。漢軍久攻不克。朱雋用計,假裝撤兵。黃巾軍一看漢軍撤圍了,蜂擁而出,爭相逃命。漢軍突然現身,大破黃巾軍,“斬首萬餘級”。其餘黃巾軍在逃跑途中遭到圍追堵截,最終被全殲。
朱雋因功被封為右車騎將軍,也就是戰車部隊副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