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109,昭君出塞

109,昭君出塞

  公元前47年——33年 元帝放棄海南島。將軍馮奉世平羌亂。將軍陳湯滅北匈奴,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南匈奴呼韓邪單於請求和親,元帝以後宮王嬙(字昭君)賜單於。元帝卒。


  蕭望之死後,漢元帝更加倚重宦官石顯。


  漢元帝體弱多病,剛到30歲就幾乎掉光了頭發和牙齒,跟個小老頭似的。整日裏病病殃殃,很少上朝,有什麽事都是通過石顯與外界溝通。石顯利用上通下達的便利條件控製了朝政,開了宦官專政的先河。


  其實石顯並沒有權力決定任何事,但是皇帝的信任給了他參政議政的機會。他天天待在皇帝身邊給皇帝吹耳旁風,不可能不對皇帝的判斷產生影響。何況漢元帝就是一個沒頭腦、沒主意的人。石顯幾句話就能把他侃暈。外麵的大臣了解到石顯有這能耐都跑來巴結。石顯的權勢就由宮中延伸到宮外。


  宦官專權由此興起。隻不過在興起階段宦官主要還是靠一些手段影響皇帝,不能控製皇帝、操縱皇帝,把皇帝當做傀儡。漢元帝在大政方針上麵還是傾向於聽取儒生的意見。


  南越海南島屢番作亂讓漢元帝頭疼。漢元帝不知是否應該出兵討伐,就去求教於儒生“經義何以處之?”


  漢元帝言必稱“經義”,以經治國,做什麽事都要在經義中尋找依據。他問儒生:古代的聖人要是碰到這事該咋辦呢?


  儒生於是引經據典侃侃而談:堯舜禹三大聖人,最盛時的地盤也不過千裏。為什麽呢?聖王對蠻夷的態度是“欲與聲教則治之,不欲與者不強治也”。簡而言之,不強求。


  海南島“父子同川而浴,與禽獸無異。”他們竟然父子在同一條河裏洗澡,和禽獸一樣,不知禮儀廉恥。“棄之不足惜”。


  最牛的一句話是“臣愚以為非冠帶之國,禹貢所及,春秋所治,皆可且無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是:非我禮儀之邦,但凡《尚書?禹貢》和《春秋》沒有記載的地方,都可以放棄。無所謂。


  漢元帝於是決定放棄海南島。


  後來隴西的彡姐[xiǎn zǐ](羌人旁支)叛亂。漢元帝又來問大家打不打?


  儒生的大臣們“漠然,莫有對者”。他們是反戰的,不想打,但又不知道怎麽說。隴西雖然也不是《尚書》和《春秋》記載的地方,按他們的理論可以放棄。但隴西的位置又太重要了,放棄之後會直接威脅到長安的安全。這一點他們還是很清楚的。


  隴西就是以前秦國時的義渠國,緊挨著陝西,在渭河的上遊,順流而下就到了長安。如果隴西丟了,不僅河西走廊丟了、西域丟了,更重要的是長安都受到威脅。羌人全亂起來,陝西就是前線。


  將軍馮奉世急了,力主要打。現在有三萬羌人反了,你給我四萬人,我速戰速決把它平了。


  但漢元帝隻給他一萬,好說歹說又添了兩千。


  馮奉世帶著這一萬兩千人上了前線,別說速戰速決了,打都打不過人家,隻能向國內請求增兵。事已至此,漢元帝不情願也沒辦法,隻能照他說的辦。援軍到了之後,馮奉世三下五除二就把羌亂給平了。


  河西和西域總算是保住了。


  漢元帝作為儒生是不喜歡打仗的,但他的武功卻能和漢宣帝齊名。在漢元帝時代,漢朝徹底解決了匈奴問題。雖然把這個功勞記到漢元帝的頭上並不是那麽太合適。


  匈奴分裂之後,呼韓邪單於依附了漢朝,並且依靠漢朝的幫助打回王庭。郅支單於逃入俄羅斯境內,應康居國的邀請西遷康居定居。


  康居在西域的最西頭,大概在現在的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一帶。


  郅支單於不斷襲擊已經歸附漢朝的大宛、烏孫等國。漢朝雖然在西域設置了都護府,但一則兵少,二則鞭長莫及,對郅支單於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將軍陳湯對都護甘延壽講,我們再不出手,西域可能就要倒向匈奴。我們雖然兵少但可以聯合西域各國一起去打他。


  甘延壽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但需要請示朝廷。


  陳湯早已看透朝廷的那幫儒生,要請示他們肯定不會同意。


  但是甘延壽不敢自作主張。


  於是陳湯繞開甘延壽,假傳聖旨召集軍隊,並且調動西域的胡軍助戰。漢胡聯軍長途奔襲郅支單於。


  郅支單於的駐地隻建了一個簡易的城,被聯軍一攻而破。郅支單於兵敗被殺。


  陳湯本想教訓他一番也就罷了,誰想匈奴現在弱得這麽不抗揍,幾拳下去,死了。


  漢朝一直頭疼不已的匈奴之患竟如此輕易徹底解決了。


  傳說同時被消滅的還有一支羅馬軍隊。這支羅馬軍助陣郅支單於被漢軍一塊收拾了。


  有人考證,這支羅馬軍隊是羅馬三巨頭(凱撒、龐培和克拉蘇)之一克拉蘇的部下。克拉蘇在公元前53年遠征波斯時不幸戰敗。克拉蘇戰死疆場。克拉蘇長子率殘部突圍,幾經周折逃到西域,被匈奴郅至單於收編。


  漢軍攻打郅至單於時碰到這支隊伍。在漢軍眼裏,這是支隊伍人長得怪,陣形也怪。羅馬人把盾牌連成魚鱗狀。漢軍稱之為“魚鱗陣”,其實就是著名的羅馬方陣。漢軍破了“魚鱗陣”,俘虜了一千多人,把羅馬戰俘安置在甘肅永昌境內的驪靬[qián]城。


  郅支單於的腦袋隨報捷奏本一起被送往京師。在奏本上有這麽一句話非常讓人提氣:“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敢冒犯我大漢,跑多遠也得把你逮住幹掉。


  朝廷接到捷報不知如何處理是好。邊將打了勝仗本該嘉獎,但是他們假傳聖旨又犯了不赦之罪。是獎是罰,朝廷展開爭論,最後還是主張獎的一方占了上風。畢竟他們取得了連漢武大帝都沒取得的成果。漢元帝略過矯詔興兵一節不提,封陳湯、甘延壽為侯。


  郅支單於被殺,呼韓邪單於“且喜且懼”,喜的是他成了全匈奴的唯一單於,懼的是漢朝實力強大得罪不得。


  他親自來朝向漢元帝請求和親。這是表示友好和歸附。漢元帝痛快地答應了,把宮女王昭君許配給了呼韓邪。


  王昭君號稱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的“落雁”是也。意思是,大雁看到昭君的美都忘了呼扇翅膀掉下來了。


  王昭君是漢元帝後宮的一個宮女,入宮好幾年連皇帝麵都沒見過。


  漢朝初年宮女才十幾個,後來越來越多。到了漢元帝時候後宮庫存佳麗三千,皇帝根本見不過來。


  王昭君心知得寵無望,主動報名嫁給單於。


  相親那天,王昭君打扮得漂漂亮亮地來到大殿之上。漢元帝一見,哈喇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他竟然不知道在他的宮中還藏著這麽一個大美人。


  漢元帝有些後悔,可是當著外國女婿的麵又不能失了信用,隻得暗咬槽牙讓她隨呼韓邪出塞而去。


  呼韓邪得了天仙般美女,對漢朝感激不盡。他向漢元帝表忠心,願意代替漢朝邊防軍把守北部邊境,讓漢朝安心休兵養民。


  王昭君為呼韓邪單於生了一個兒子。呼韓邪單於死後,王昭君按照匈奴“父死子繼”的風俗,再嫁給呼韓邪皇後的兒子,又生了兩個女兒。王昭君去世後葬在現在的呼和浩特市南郊,昭君墓被後人稱為“青塚”。


  昭君出塞後的半個世紀,漢匈邊境不見烽火。


  漢元帝在昭君出塞後幾個月一命嗚呼。有人說是因為懊悔錯過了王昭君,鬱悶而死。


  漢元帝在昭君出塞後怒斬宮廷畫家毛延壽。有人將昭君出塞和毛延壽被斬聯係起來,演繹出一個貪心畫家醜化王昭君致使昭君被埋沒的故事。這個故事流傳很廣,但沒有正史依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