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89,柔禦天下

89,柔禦天下

  公元前177年——前157年 漢文帝與南越講和,與匈奴延續和親之約。文帝卒,太子啟即位,是為景帝。文帝尚節儉,因山起墳。


  漢文帝對於邊患盡量使用外交手段而不是戰爭手段。


  南越國在呂後當政時期跟漢朝交惡。南越王趙佗不僅出兵襲擊長沙國,還自立為帝。呂後大怒,派兵討伐。但是南方氣候濕熱,北方來的士兵水土不服,很多人感染了瘟疫。出師不利,呂後又死了,漢軍隻能先撤回去。趙佗以為漢朝奈何不了他,更加猖狂,脅迫周邊原先歸順漢朝的少數民族歸順於他,號稱擁有萬裏之國。


  漢文帝不能放任南越日益坐大威脅漢朝邊境,但又希望盡量避免戰爭。戰爭是最勞民傷財的事。他派人修整了趙佗老家的祖墳,善待他的老家親戚,然後寫了一封親筆信派使臣送往南越。他希望跟南越友好相處,最好不要刀兵相見。打起來誰也落不了好。


  趙佗聽說老家祖墳親戚都在,非常感動。他給漢文帝回信,稱當初犯上作亂是因為呂後停止向南越出售鐵器和牛馬等物,並且聽信謠言,以為祖墳被刨,親戚被處決。實際上我的內心是願意歸順漢朝的。


  趙佗去掉帝號恢複王號,向漢文帝稱臣。此後南越恢複了漢高祖時期跟漢朝的關係。


  對匈奴,漢文帝也希望漢匈能夠和平相處,繼續執行漢高祖開始的和親政策。但是和親進貢並不能讓匈奴停止騷擾漢朝邊境。匈奴在漢朝北部邊境地區肆意燒殺搶掠。那裏的百姓根本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的生產生活。


  胡蘿卜不好使隻能上大棒。漢文帝先後三次派兵討伐匈奴。不過,漢文帝並不想擴大戰爭,對匈奴以防禦為主,進攻隻是為了更好地防守,打跑就得。同時,漢文帝也沒有中止和親政策,不斷派使臣去匈奴,希望漢匈能夠友好相處。


  匈奴在漢朝胡蘿卜加大棒策略的壓力下,不得不同意和平相處,遠離漢朝邊塞。


  漢文帝能不打就不打,能小打不大打,盡量為百姓爭取休息的時間,讓百姓集中精力搞好生產。


  在漢文帝打匈奴期間,濟北王劉興居起兵叛亂。


  劉興居是齊王劉襄的弟弟。呂後活著時候,他在宮中擔任“宿衛”。宿衛負責宮廷和京城警衛工作。宿衛軍類似於現在中央警衛團、著名的8341部隊。他具體擔任什麽職務不詳,但足以讓他任意出入宮廷。


  劉襄有兩個弟弟在宮中擔任宿衛。另一個弟弟叫劉章。最早是劉章通風報信,告訴劉襄呂後已經死了,趕緊起兵襲取京城,我跟你裏應外合。劉襄起兵後,劉章配合周勃殺了呂氏全族。事後,劉章和劉興居試圖擁立劉襄為帝,但沒有成功。周勃把漢文帝接進京城。當時呂後立的小皇帝還住在皇宮。劉興居說:“誅呂氏,臣無功,請得除宮”。他毛遂自薦去攆走小皇帝。有其他宿衛想保護皇上,被大內總管勸退。後來小皇帝兄弟五人被殺,很可能也是劉興居動的手。


  漢文帝上台後,劉章因為除諸呂,劉興居因為“除宮”,立下大功,都被封為王。隻不過漢文帝得知兩兄弟曾想立劉襄為王,心裏很不痛快。他封兩兄弟為王,分割齊國的土地作為他倆的封地,把一國拆分成三國,捎帶手限製了齊王的勢力。三兄弟都不滿意。


  劉襄、劉章鬱鬱而終。劉興居氣不過,趁漢文帝派兵北上抗擊匈奴之機出兵襲取長安。他在滎陽被漢軍攔住。漢文帝迅速調回北伐部隊去增援滎陽,將劉興居擊敗。劉興居自殺。


  劉興居叛亂說明隻封劉氏為王也不能保證劉氏江山永固。這件事給漢景帝削藩埋下伏筆。


  其實漢文帝朝中有個大夫賈誼,給漢文帝提過建議,要設法限製諸侯的勢力。他說諸侯勢力強大勢必對王朝構成威脅。劉興居不過是個隻有一郡之地的小諸侯都敢起兵造反,何況那些比他勢力大得多的諸侯呢。您現在年富力強,諸侯中的大國都是年幼的國君,彼此尚能相安無事。隨著他們一點點長大,而您一年年變老時,這時就越來越危險了。賈誼勸漢文帝居安思危早做打算。他建議漢文帝削藩,把王國拆分成一堆侯國,分封所有的王室子孫,讓他們互相牽製。這樣王朝就安全了。


  漢文帝沒有對賈誼的建議表態。


  漢文帝的弟弟劉長,也就是漢高祖跟趙王張敖的小妾所生的孩子,有僭越甚至謀反跡象。漢文帝將他逮捕,廢黜他淮南王的王號,流放邊疆。劉長不服,在半道上絕食而死。


  漢文帝念及兄弟一場,封劉長的四個兒子為侯,封劉長的長子劉安為淮南王。賈誼上書反對,認為應該就勢收回封地不再分封。但漢文帝不願讓人懷疑自己貪圖弟弟的封地,拒絕接受賈誼的建議。


  漢景帝時爆發“七國之亂”,劉安積極響應,但被淮南國相設計製止。到了漢武帝時期,劉安又圖謀造反,被漢武帝滅了。


  漢文帝為人厚道,下不得狠手削藩,給國家的穩定和統一留下隱患。


  不過他後來還是部分聽取了賈誼的意見。


  齊王劉則死了。劉則是前麵提到的齊王劉襄的兒子。劉則剛繼位沒幾年就死了,死時還不到二十歲,沒有留下子嗣。像這種情況,漢文帝完全可以將齊國除國,把齊地收為己有。但是他怕落閑話,也念及長兄劉肥的舊情,分封劉肥在世的六個兒子為王,讓他們分享齊國。


  雖然他仍然堅持保留諸侯國,不過盡量擴大自己兒子們的封國,縮小其他人的封國。齊國一分為六,互相牽製,難以對中央構成威脅。這也是削藩的一種方式,並且不易引起反抗,隻是需要等待合適的機會。


  說起這個劉則,跟前麵提到的名醫淳於意還有交集。


  淳於意的名字被人熟知是因為他的女兒緹縈。緹縈舍命上書不僅免了淳於意的肉刑,也促使漢文帝下決心廢除肉刑。


  實際上,很少人知道這個淳於意是跟扁鵲齊名的名醫。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裏,司馬遷記述淳於意的筆墨比扁鵲多數倍。


  淳於意因為是齊國的太倉令,也就是糧庫主管,所以又被稱作倉公。


  淳於意年輕時好醫術,從師名醫學醫,學成之後也成為當地的名醫。《史記》不惜筆墨不厭其煩地記錄了他給二十五個病人診斷、治療過程和治療效果。齊王、濟北王、王太後等王公貴族都找他看過病。但是他為了精研醫術,不願意在家坐堂,四處雲遊尋訪名醫,常常耽誤了給病人看病。“或不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有時候病人大老遠慕名而來,但是他沒在家,難免對他有怨言。


  齊王劉則生病時,淳於意擔心被任命為主治醫生,之後便不能離開王府,所以沒有應召去給齊王看病,而是選擇去外地雲遊。齊王隻好讓別的醫生診治。但那個醫生水平不行,把齊王醫生死了。


  不知道這事跟淳於意被判肉刑有沒有關係。


  “人上書言意(淳於意)”。淳於意被一紙訴狀告到漢文帝那裏。這個告狀人能夠通天告禦狀,絕對不會是一般的老百姓。有可能齊王家人遷怒於淳於意,捏造個罪名把淳於意告了。


  好在淳於意有個好女兒,否則淳於意這輩子就完了。


  不過淳於意沒去給齊王治病等於間接幫助了漢文帝。齊國被漢文帝視為威脅。齊王死了,並且無嗣,正好給了漢文帝削藩的機會。漢文帝將齊國一分為六。雖然齊地仍在劉肥後人之手,但難以一致行動,對中央的威脅降低。後來“七國之亂”時,劉肥的三個兒子參加了叛亂,但有一個兒子擁護中央,拖住了三兄弟的後腿。不然的話,漢景帝懸了。


  漢文帝在位23年,內政外交都做得不錯。漢文帝勵精圖治,推行仁政,營造出安定團結、休養生息的政治局麵,使漢朝步入盛世。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去世。遺詔喪事從簡。


  漢文帝愛惜民力不肯勞民傷財大興土木。漢高祖的陵墓修得像座小長安城,而漢文帝的陵墓隻是以山為墳,挖了個洞把棺材放了進去。隨葬品也隻是些陶製的生活用品。漢文帝是中國第一個以山為陵的皇帝。


  不過據《晉書》講裏麵還是放了不少好東西,讓盜墓賊“多獲珍寶”,不知是真是假。漢文帝的墓現在還沒有找到,也沒有發掘,不知道是不是已經被盜空了。


  文帝死後,太子劉啟即位,即漢景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