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37,弭兵之盟

37,弭兵之盟

  公元前589年——前579年 晉楚爭霸不休,吳國借機崛起。晉楚簽下彌兵之盟,並霸中原。


  屈巫私奔晉國還耽誤了楚國一件大事,就是楚齊聯手伐魯的軍事計劃。


  齊國沒等到楚國回信,按原計劃出兵討伐魯國。開始仗打得很順利,連拔魯國兩座城池。但是衛國趁虛而入殺入齊國打亂了齊國的計劃,齊頃公不得不回兵自救。衛國見齊軍殺到就想見好就收,但轉念一想,遇敵即退不太光彩。再者說,齊軍遠道而來人疲馬乏,衛軍以逸待勞,獲勝的把握比較大。沒想到,兩軍一交手,衛軍被殺得大敗。齊軍殺入衛國。衛國趕緊向晉國求援。在此之前,魯國也已向晉國求援。郤克非常願意借此機會報複齊頃公,向晉景公申請了八百乘戰車,率軍殺向齊國。齊頃公連勝兩國有些輕敵,沒有充分準備就發起進攻。他傳令將士們,打敗齊軍再回來吃早飯。齊頃公登上戰車親率部隊衝了過去。經過激烈的廝殺,齊軍大敗。齊頃公狼狽逃竄,化裝成小兵才僥幸逃脫。


  狼狽逃回的齊頃公不得不再次向晉國求和,退回了剛剛占領的魯衛的土地。


  楚國因為新君即位國內不穩沒能及時出兵救齊。等楚國集結軍隊進入中原的時候,齊國早已經戰敗投降了。楚國聯合鄭國向魯國和衛國發動報複式進攻。晉國不敢與楚國爭鋒,又做了縮頭烏龜。衛國、曹國隻好向楚國求和。


  子重出麵組織中原諸侯會盟。魯、衛、齊、陳、鄭、宋、曹、許、蔡等十幾個諸侯國派人參會。


  這次盟會是楚國有史以來組織的會員國最多的一次盟會。但是因為害怕晉國報複,衛國、曹國等國都是秘密參加盟會。


  楚軍在會盟之後撤兵回國。


  晉國這才露麵,聯合宋、衛、曹、魯討伐鄭國助紂為虐之罪。


  晉軍在鄭國的西邊集結,把鄭國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後,派出一支部隊迂回到鄭國的東邊發起進攻,打算兩麵夾擊鄭國。但是鄭國識破了晉國的計策,在東麵埋伏下軍隊,擊潰了前來偷襲的晉軍。晉軍出師不利,撤兵而回。


  來年,晉國又來打鄭國。楚國及時出兵,幫鄭國攆走了晉國。這時,許國投訴鄭國強占了他們的土地。楚國認為自己作為盟主,有責任處理會員國之間的糾紛,令許、鄭兩國派人去楚國出庭,接受楚國的仲裁。


  控辯雙方經過激烈地辯論和舉證質證。楚共王作為特別法庭的法官做出判決,判令被告鄭國立即退回侵占許國的土地,並且對參加庭審的鄭國大臣和公子實行司法拘留。


  鄭國得到敗訴的消息氣壞了,當即派人去找晉國結盟,跟楚國翻臉。


  晉國大喜,招呼魯、齊、宋、衛、曹等九國舉行盟會,歡迎鄭國棄暗投明。


  楚國臉上無光,立即派兵討伐鄭國。


  晉國這次沒再做縮頭烏龜,畢竟剛剛立下攻守同盟的盟誓,言猶在耳,不好意思不派兵救鄭。


  兩軍在繞角(河南平頂山魯山縣)相遇。晉軍主帥欒書害怕楚軍,不敢與楚軍交戰。他的參謀析公是楚國人,了解楚國人的特點。析公說,楚國人疑神疑鬼,意誌不堅定。你隻要多擂戰鼓,發動夜襲,楚軍一定會逃。欒書也不願不戰而退,就按析公所言發動夜襲。楚軍聽得四麵八方震耳欲聾的鼓聲,搞不清晉軍有多少人,以為自己被包圍了,拔營而逃。晉軍不戰而勝。


  子重得知被晉軍耍了,羞愧難當,來年率軍卷土重來。


  晉軍勝了一仗信心大增。晉景公會盟齊、魯、宋、衛、曹等國,組成九國聯軍迎戰楚軍。鄭國見這麽多諸侯幫助自己勇氣大增,主動出兵迎戰楚軍。兩軍汜([sì]河南滎陽汜水鎮)展開大戰,鄭軍擊敗了楚軍。


  楚軍兩戰兩敗,此後消停了很多。


  這時吳國已經漸漸崛起。他在早些時候征服了郯[tán]國(山東臨沂郯城縣),勢力已經擴張到山東南部。在楚晉兩軍對峙期間,吳軍攻入州來(安徽淮南)。州來是楚國的附屬國。


  吳國開始與楚國為敵,牽扯了楚國的精力。楚國暫歇中原爭霸之心。晉國趁機恢複了霸主地位。


  楚國為了專心對付吳國,重金賄賂鄭國與之結盟。這個盟不是攻守同盟而是互不侵犯條約。楚國不想在他與吳國交戰的時候側翼受到鄭國的威脅。鄭國也不想整天提心吊膽地防備楚國進攻。兩國就私底下達成協議。


  但是楚鄭結盟的事不知道怎麽被晉國知道了。晉國趁鄭國國君鄭成公來晉國的時候把他扣留,然後派兵討伐鄭國。鄭國國君被晉國扣留,國內群龍無首。鄭國派人去向晉國求和。晉軍主帥欒書竟然把來使殺了,以示不滅了鄭國誓不罷休的決心。


  鄭國隻能向楚國求援。


  楚共王覺得對不住朋友,派子重率兵去救鄭國。但是子重沒有直接去救鄭國,而是出兵陳國,然後往莒國打,也就是從河南東部殺向山東南部。這樣的進軍路線可能有幾種企圖,把晉軍從鄭國引開,把勢力擴張到山東南部,切斷吳國與中原的聯係。


  中原諸侯對戰火重燃非常無奈。他們不僅恨楚國入侵,也恨晉國惹事。晉國誘捕鄭國國君,殺死鄭國使者,不接受鄭國投降,這些事幹得非常不地道。諸侯不肯出兵助戰。


  這時,秦國和白狄(生活在陝西一帶的狄人)趁虛而入入侵晉國。晉國隻能撤兵回援。


  晉景公在各種壓力之下,決定跟楚國講和,罷兵息戰。他讓人給楚國傳話,希望停戰講和。楚共王馬上給與積極響應,派來使者邀請晉人去楚國進行和談。晉景公派出談判代表團跟隨使者去了楚國。


  在和談期間,晉景公得病死了。他鬧肚子蹲廁所,竟然掉進茅坑淹死了。堂堂一代霸主竟落得這麽個結局。


  晉景公的兒子晉厲公繼位。晉厲公遵循晉景公和為貴的既定方針,致力於修好各國。


  晉厲公會合諸侯討伐鄭國。此戰不是為了爭霸而是為了糾正先前的錯誤。晉國扣留了鄭成公之後,鄭國爆發奪位內亂。晉厲公出兵送鄭成公回國複位,希望借此跟鄭國和解。


  鄭國人聽說鄭成公回國,起兵殺了新君,迎接鄭成公回國複位。晉軍把鄭成公送回國後也撤兵回國。


  晉厲公試圖恢複秦晉之好,邀請秦國國君秦桓公進行和談。但秦桓公擔心被晉國扣留,拒絕進入晉國境內。兩國最終商定在邊界進行和談。


  晉靈公和齊桓公各自帶兵來到黃河兩岸,各派代表渡河進入對方境內,去找對方國君會談。兩國雖然最終達成了和議,以黃河為界,互不侵犯,但是常年敵對形成的戒備心理和不信任感並沒有消除。和議很快就被破壞。


  與秦國講和之後,晉厲公沒了後顧之憂,出兵討伐狄人。狄人毫無防備被殺得大敗。


  秦桓公認為自己被晉厲公利用和愚弄,與狄人合謀,準備討伐晉國。墨跡未幹的和議於是就變成一張廢紙。


  公元前579年,楚晉經過一波三折曠日持久的談判終於達成和議。


  晉厲公跟楚國的公子在宋國舉行會盟,史稱彌兵之盟。兩國約定互不侵犯,一致對外,扶危救困,賑災平亂,違背誓言,人神共誅。


  晉楚停止爭霸,平分霸權,共同主持中原事務。中原諸侯也派出大夫參加盟會,同意奉晉楚為共同霸主。


  晉楚幾十年的爭霸戰最終以和局收場。這對中原諸侯是幸事,對晉楚來講是無奈。兩國勢均力敵並且各有各的後顧之憂。晉國後麵有一個秦國。楚國後麵有一個吳國。後方不穩無法集中精力進行爭霸戰。晉楚都急需騰出手來鞏固後方。


  秦晉自崤山之戰後一直戰爭不斷。秦國勾結狄人輪番侵擾晉國,讓晉國不勝其煩。


  吳國一直在跟楚國玩起貓捉老鼠的遊戲。吳軍不斷襲擊楚國的屬國。楚軍若來征伐,吳軍就逃之夭夭。楚軍如果北上中原爭霸,吳軍就卷土重來。子反帶領楚軍一會兒北上抗晉,一會兒東進伐吳,最多的時候“一歲七奔命”,一年下來累得口吐白沫。


  晉楚爭霸成全了吳國崛起。吳國利用遊擊戰逐漸吞並了吳楚之間的蠻夷小國後成為南方第二大國。吳國國君自立為吳王。


  晉國背後是中原第二強國秦國。楚國背後是南方第二強國吳國。兩國都有後顧之憂,都有講和的意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