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征辟名士
至此,除了臨時客串的孫堅還沒有到達以外,袁術的草台班子基本搭建完成。演戲的海報早已經貼了出去,鑼鼓家什已經敲響,大幕已經拉開,演出即將開始。
……
“哈哈哈……”袁紹大聲笑著,臉上綻開了花。許攸、逢紀、陳琳、戲忠、郭嘉等一班當今名士和淳於瓊、眭元進、韓莒子等十幾個北軍、西園軍將領的到來,讓袁紹大喜過旺。“我有了你們這班文臣武將,董卓老賊離死不遠矣。”
為了袁紹的大業,袁紹可以說是不遺餘力,這些文士、將領都是他從洛陽招來的,好多人都是衝著袁氏一門的輝煌,和袁紹的權勢而來的。這些人都是有眼光的人,他們看到了洛陽朝廷的沒落,急於尋找一棵能夠撐起一片陰涼的大樹。
“隻要校尉大人登高一呼,天下莫不響應,董卓老賊不足慮也。”許攸笑了笑,從懷裏掏出一封信,遞給了袁紹:“這是太傅大人托我帶給你的一篇討伐董卓的檄文,太傅大人特別交待,讓你務必照辦。”
袁紹接過信來,匆匆掃了一眼,臉色微微一變,把信裝在口袋裏。他把這些人安頓之後,便把許攸、逢紀、以及先期到達的郭圖召集在一起,來到了他的後堂。
“叔父大人這是什麽意思?既然已經提出了趕走董卓之兵,由各郡的監察禦史選舉皇帝,為什麽又要我們提出擁立少帝劉辯?”袁紹把信遞給許攸、郭圖、逢紀他們後,不解地問道。
許攸從京城帶來的這份檄文足夠重量,天下人讀到之後,恐怕都要義憤填膺、怒火中燒,紛紛聚集到討伐董卓的大旗之下。袁隗在這份檄文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就是董卓的罪狀主要是廢黜少帝劉辯、毒殺太後、屠殺群臣,而討伐董卓的終極目標就是解救弘農王,還社稷於少帝劉辯。
袁隗在檄文中把董卓定義為自大漢立國四百多年來除王莽以外最大的禍國奸臣。王莽當年直接篡漢自立了,而董卓距離這一步也不遠了。董卓不除,大漢將覆。當今天子劉協是董卓所立,是董卓倚其禍害天下的傀儡,所以當今天子理所當然要隨著董卓的敗亡退下帝位。
如此以來,討伐董卓的理由更加充分了,而且還有了擁立劉辯的號召。董卓敗亡之後,弘農王劉辯重登帝位。參加討董大業的士人們成了拯救大漢於危亡的功臣,成了振興大漢的中興之臣,其顯赫功業足可流芳百世。
許攸把信看了一遍,迷起了眼睛。想了一會,淡淡地說道:“以我的估計,太傅大人是擔心各地州郡官府不能接受由監察禦史選舉皇帝的主張,為他們提供的一條選擇,以確保他們支持討伐董卓。”
由監察禦史選舉皇帝,這可是聞所未聞的創舉,突然之間不可能為所有人接受。特別是那些漢室宗親、和那些愚忠愚孝的儒家弟子,他們是絕對不會造成由監察禦史選舉皇帝的。
袁隗作為一個老資格的政治家,當然知道這其中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因此他才讓喬瑁提出由監察禦史選舉皇帝,而讓袁紹再提出擁立劉辯,如此一來,更顯得袁氏一門忠於大漢王朝。
“如此以來,我們要是趕走了董卓,該如何確立皇位呢?”袁紹雙手一攤,為難的說道:“有的人讚成由監察禦史選舉皇帝,有的人則想由自己擁立皇帝,搞不好我們自己人豈不是要打起來?”
其實袁紹的心裏是非常讚成由監察禦史選舉皇帝的,隻有這樣他才有機會當上皇帝。如果自己打了半天,最後趕走了董卓,卻還是讓別人來當皇帝,他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
“我想,這是太傅大人為了保護留在洛陽的士人,並不是真的想要擁立少帝劉辯。”逢紀看完了信,淡淡地說道:“如果我們在關東起兵,董卓肯定會遷怒於還令在洛陽的士人。而一旦我們聲稱要擁立少帝劉辯,那些留在洛陽、擁立劉協的士人們就成了罪人,承擔了當初在董卓的威逼下默許廢黜少帝劉辯的所有罪責,也成了董卓的幫凶,成了我們的討伐對象,他們因此就可以保住性命,甚至還能幫助和策應討董大軍,以期迅速達到目的。”
袁紹和許攸他們都很清楚,他們當初逃離洛陽,留在洛陽的士人們給了他們很大的幫助,因此留在洛陽的士人也是他們真正的同誌。董卓如果不是傻瓜,肯定會找這些人算帳。
郭圖看完了信,臉色卻變得異常凝重,一瞬之間流露出一絲痛楚。他把信放回到桌子上,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想過沒有,隻有在什麽情況下才會出現需要擁立、或者選舉皇帝的情況?”
“這還用問嗎?隻有在沒有皇帝的情況下,才需要擁立和選舉皇帝啊!”袁紹微微皺了皺眉,認為郭圖的話純粹多餘。
“你是說,太傅大人並不是真的想擁立少帝劉辯,而隻是想……想……想……”許攸馬上就明白了,可是他自己也被這個想法嚇住了,他結結巴巴地說了半天,也沒敢說出那句話。
“到底想什麽?”袁紹可有些急了,不由得惱怒地瞪了許攸一眼。他們可是多年的朋友,兩個人之間有什麽話不敢說的,還用得著在這裏吞吞吐吐?
“太傅大人這是想借刀殺人!”許攸定了定神,鄭重地說道。
“啊……”袁紹倒是嚇了一大跳,立即明白了怎麽回事。“你是說,一旦我們擁立少帝劉辯,董卓就會殺了劉辯,以絕我們的念想。到時候我們趕走了董卓,再廢黜劉協,如此以來,天下就沒有皇帝了?”
“正是如此!”許攸重重地點了點頭,肯定地說道。同時他的心裏也有些顫抖,深深感受到了朝廷爭鬥的殘酷。可憐剛剛十四歲的少帝,還是一個朦朦朧朧的少帝,就已經被人算計了一次又一次。而這一次,恐怕連命也要丟了。
幾乎是在第一時間,董卓也得到了喬瑁的三公檄文。還沒等相國府的書吏把詔書讀完,董卓就氣得跳了起來,一把抓過詔書,狠狠地摔在地上,用腳狠狠地踩了幾腳。“該死的喬瑁,竟然羞辱朝廷大臣,鼓動各地州郡謀反,老子要誅他的九族!”
“相國大人,我看這喬瑁的詔書,倒很有幾分太傅大人袁隗的文采。”李儒走上前來,從地上撿起三公檄文,揮揮手讓書吏退了下去:“這喬瑁不過是隻出頭的鳥,真正地黑手,恐怕還躲在洛陽。”
“這幫士人真他娘的不好惹啊……他們不僅僅擅長搞陰謀詭計,現在也學會起兵謀反了。”一想到與士人們的爭鬥,董卓就有些頭疼。這些家夥們把朝廷爭鬥當成了常態,現在又玩起軍隊來了,真是讓你防不勝防。
“相國大人,再也不能對這幫士人客氣了。”李儒神色嚴峻,冷冷地說道:“自相國大人進洛陽以來,對這些士人恭敬有加,給他們升官進爵,連我們西涼將士都沒有提拔,可是他們是怎麽報答你的?”
“我算是看出來了,無論我怎樣禮遇他們,他們從骨子裏還是瞧不起我,更不會跟我合作。”董卓在大廳裏來回走了幾步,冷冷地說道:“立即傳我的命令,給我把袁氏一門統統抓起來。我倒是要看看,這些士人們有多大的能耐!”
“相國大人勿憂。喬瑁、袁紹等人不過一介酸儒而已,懂得什麽帶兵打仗?當今天下,能征善戰者,唯相國大人、皇甫嵩、李立三人矣。隻要召回皇甫嵩,奪取了皇甫嵩兵權,我們即刻調西涼大軍來洛陽,縱然是李立也不足俱也。”李儒冷冷地笑了笑,自信地說道。
“我現在擔心的正是皇甫嵩啊……聖旨已經送達到皇甫嵩手下,他怎麽還沒有回洛陽呢?”董卓倒背著手,在大廳裏來回走了幾步,長歎了一聲:“唉……這個皇甫嵩,在搞什麽鬼呢?”
……
此時的皇甫嵩屯兵在扶風郡的槐裏城,距離長安城隻有百裏。隻要皇甫嵩起兵,以皇甫嵩的威望和用兵,長安城即刻可下,潼關也是囊中之物。董卓失去了長安和西涼,退路盡絕,隨即就被各地州郡大軍團團包圍於洛陽,隻剩下任人宰割的份了。
接到皇上的聖旨,皇甫嵩倒是沒有猶豫,收拾行囊就準備交出兵權。哪怕隻是讓他到洛陽去做一個城門校尉,堂堂的車騎將軍也沒有任何怨言,他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堅持做完他的忠臣之夢。
“將軍大人,董卓在京城燒殺搶掠,隨自己的心意廢立皇帝、毒殺太後、殘殺朝臣,可以說是惡不赦。如今征召將軍大人回京,意在剝奪將軍大人兵權。一旦將軍大人交出兵權回到洛陽,大則有性命之憂,小則會受到羞辱。”
皇甫嵩的長史梁衍和一幫將領拉住皇甫嵩,苦苦地勸阻皇甫嵩不要放棄兵權回到洛陽。董卓的殘酷暴行已經讓他們膽寒,一旦他們落到董卓手裏,還不知道是什麽下場呢。
“將軍大人,現在關東各地州郡已經起兵討伐董卓,將軍大人隻要響應三公號令,討伐叛逆董卓,占領長安,奪取潼關,就可以把董卓困在洛陽。袁紹等人在東邊進攻,將軍在西邊夾擊,這就能生擒董卓,建不世之功!”
“我是大漢朝廷的車騎將軍,怎麽能不遵從皇上的聖旨?皇上讓我回到洛陽去當城門校尉,我的職責現在就是守護洛陽城的四門安寧。至於其他,不是我們當臣子的該過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