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險惡用心
當然,也有少數有理想、有抱負的英雄豪傑積極行動起來,立場堅定的已經躍躍欲試、迫不及待了,他們一方麵公開發布聲明,響應朝廷三公的詔書,另一方麵湊集糧草、招募士兵,雄心勃勃地準備與董卓大戰一場。
……
東郡緊鄰魏郡,韓馥最先收到了喬瑁的三公檄文,他匆匆掃視了一遍,不由得頭都大了。韓馥本是朝廷的禦史中丞,是由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推薦,董卓才派他來冀州擔任冀州牧的。所以在他的內心深處,他還是非常感謝董卓的知遇之恩。
正因為如此,他上任幾個月來,對於董卓的一切命令都是堅決執行。特別是對於逃亡到冀州的袁紹,韓複雖然沒有抓捕他,卻也時時地防著他。就是朝廷任命袁紹為渤海太守之後,韓馥依然派了幾個從事到渤海監視袁紹。
其實袁紹自離開出洛陽,就來到了冀州,並沒有象董卓想象的那樣到處逃亡,反而處處受到士人們的熱情款待。特別是那些年青的士子們,聽著袁紹繪聲繪色地講述他與董卓鬥爭的傳奇經曆,眼神中充滿了崇拜。
接到朝廷讓他擔任渤海太守的詔令,袁紹立即結束了他的逃亡生涯,來到了渤海郡。然而,他此時並沒有心情去當什麽太守,他到渤海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招募士兵。
渤海是個大郡,有一百多萬人口,兵源非常充足,加上冀州各地的士族豪強們的支持,袁紹很順利地就招到了三萬多士兵。可見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推薦袁紹擔任渤海太守,是多麽地富有遠見。
得知袁紹在渤海大舉招募兵勇,讓韓馥非常矛盾。一麵是他的老師袁隗,韓馥也算是袁氏的門生,而另一麵是相國董卓,對他有提攜之恩。無可奈何之下,他隻好招來了他的幾個謀士,商議自己該怎麽辦。
“如今喬瑁發來了三公檄文,號召州郡官府起兵攻打董卓。而袁紹正在渤海大肆招募兵勇,看樣子起兵在即。”韓馥望著他的謀士們,滿臉疑惑地問道:“你們說說,我如今應當幫助袁紹呢,還是幫助董卓呢?”
韓馥來到冀州隻有幾個月的時間,再加上才能確實有限,並沒有建立起足夠的權威。所以聽到他這麽說,治中從事劉子惠冷冷地笑了笑,很不客氣地說道:“州牧大人,如今起兵是為了國家,為了江山社稷,怎麽談到袁紹、董卓!而且驃騎將軍李立的大軍就駐守在冀州的中山、常山、趙國、巨鹿四郡和司隸的河內郡,他可是反對董卓的,如果你支持董卓,驃騎將軍難道會坐視不管嗎?”
劉子惠的一席話,立即讓韓馥羞得滿臉通紅。別人都是站在國家、朝廷的利益上在思考問題,而他卻僅僅站在自己與董卓、袁紹的個人恩怨上考慮,其境界何其懸殊!而且手握重兵的李立就在身邊,要是自己敢有他想,李立絕不會放過自己的。
看到韓馥尷尬的樣子,劉子惠也知道自己說話太過火了,連忙好心地勸道:“州牧大人,起兵是很凶險的事情,我們不能搶先發動。應派人去看其他各州,如果有人率先發動,我們然後再響應。冀州的勢力不比其他州弱,別人的功勞不會在冀州之上。”
“你說得有道理。不過,雖然我們不率先起兵,但是也要做好起兵的準備。”韓馥終於有了主意,厲聲發布命令:“治中從事劉子惠,你馬上給袁紹寫一封信,講述董卓的罪惡,對他起兵表示讚同。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曆,你們三人負責招募兵勇,準備起兵攻打董卓。”
不管是什麽時候,誰要是掌握了輿論,誰就獲得了民心,誰就獲得了大義,誰就能得到天下人的認同和支持。而在這個沒有電視、廣播、網絡的時代裏,油印的報紙就是引導天下輿論最好的工具。
自從曉喻天下的《告全國人民書》發出之後,猶如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幾乎是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大討論。然而,不管是讚成還是反對,都沒有一個人公開響應。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平原郡太守龔林、東萊郡太守龔易。他們兄弟倆按照李立的意圖也發布了一篇《告誡書》。李立的動員工作做的並不理想,青州其他郡的太守並不願意在檄文上署名。
緊接著是冀州的中山、常山、趙國、巨鹿四郡和並州的上黨、太原兩郡和司隸的河內郡分別發布了檄文,這些郡全部都是李立控製下的列郡,而李立沒有控製的郡則集體保持沉默。
最後響應的是幽州九郡,讓李立沒有想到的是,在幽州的十一個郡中,右北平郡太守公孫瓚、遼西郡太守劉備竟然也拒絕署名。李立不由得暗暗想到,看來這兩個梟雄也已經耐不住寂寞了。
在這些響應的檄文中,都是真真假假、捕風促影地誇大董卓的罪惡,特別是對於董卓沾汙先帝嬪妃的情節大加渲染,極大地羞辱、貶低皇權,同時呼籲召開全國監察禦史會議,由監察禦史會議來管理國家。
所有的檄文,李立都油印發往全國,由幽州騎兵的情報組織成員張貼到城鎮、鄉村的每一個角落。由於檄文用白話文所寫,通俗易懂,迅速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中心議題。
經過幾輪狂轟亂炸,全國的百姓們和絕大多數的士人們都接受了一個理念,那就是隻有召開監察禦史會議,由監察禦史會議管理國家,才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唯一辦法。
當李立接到喬瑁的三公檄文的時候,不由得長長地出了一口氣。該來的終於來了,曆史的車輪依然滾滾向前。這位喬瑁大人還真是沒有辜負李立的期待,在規定的時間、接照規定的劇本開始演出了。
隨即,李立再次發布了《告誡書》,響應喬瑁發出的三公檄文,並揚言要率兵渡河,趕走董卓。同時再次呼籲各國州郡,選派監察禦史到洛陽,組成監察禦史會議,由監察禦史會議管理國家。
不知不覺之間,李立已經通過自己控製的各郡發出的響應檄文轉變了輿論方向,把由監察禦史會議選舉、監督、罷免皇帝,逐漸改成了由監察禦史會議管理國家,以慢慢引導這個時代的人們適應議會製民主。
……
曹操一路隱姓埋名,匆匆趕路,雖然也經曆了一些風險,但是憑著他的聰明,以及地方官府對董卓的痛恨,使得他化險為夷,躲過了董卓的追捕,成功地逃到了陳留境內。
一路之上,曹操憑著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成功地說服王允派來的王植、秦琪、韓福、孔秀四個軍侯、都伯,心甘情願地留在了他的身邊,成了他第一批鐵杆手下。
曹操一到陳留,就開始變賣家產,招募士兵。盡管曹操的父親曹嵩並不支持曹操的行動,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為了保住他兒子的性命,也為了曹操“國家的難、匹夫有責”的理念,曹嵩很理智地選擇了沉默。
曹操既沒有官職,也沒有皇上聖旨,私自募兵就是造反,因此,曹操這時候的募兵卻是偷偷摸摸的進行的。時任豫州牧的黃琬接到舉報後,還派人來追究曹操。隻是由於陳留太守張邈的支持和求情,黃琬才放了曹操一馬。
緊接著喬瑁發出了三公矯詔,使得曹操一下子找到了招募士兵的理由。而就在這時,黃琬也調離了豫州,被董卓調到朝廷去了,曹操便開始大張其鼓地招募士兵。
曹操繼續發揮他的優勢,說動了陳留的富豪衛茲,得到了他的讚助。衛茲不僅傾囊相助,而且還利用自己的影響,動員陳留子弟報名參加曹操的隊伍,曹操很快就在陳留招集了數千人馬,可以說衛茲是曹操起兵的最大功臣。
除去衛茲外,還有一個人給了曹操很大幫助。那就是丹陽太守周昕的弟弟周喁,曹操起兵的時候也找到了周喁,周喁很爽快的答應了曹操,組織了兩千多人的兵馬加入曹操軍中,曹操任命他為自己的軍師。
曹操的家族也給了他很大人幫助,特別是夏侯惇、夏侯淵和曹仁、曹洪、曹純等家族將領,他們變賣家產,招募軍隊,一起投靠了曹操,使得曹操的軍隊更象是一隻家族軍隊。
……
袁術逃離洛陽之後,直接來到了南陽郡的魯陽城。此時的南陽是全國最大的郡,黃巾之亂後,經過五年的恢複,經濟開始複蘇,人口還有二百多萬,而且緊挨著袁家的基業汝南,確實是招募士兵的理想之地。
魯陽位於汝南的北端,緊鄰著豫州的汝南、穎川兩郡,可以說是當時中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袁術之所以選擇這裏,就是想得到南陽、汝南、穎川三郡的人力、物力。
然而,袁術一開始也遇到了麻煩。時任汝南太守張谘,也和冀州牧韓馥一樣則由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推薦,由董卓任命的,對董卓還抱有幾分好感,不允許袁術在他的地盤上招募兵士。
沒過幾天,喬瑁的三公檄文就傳到了南陽。久經官場的張谘馬上看到了風向的變化,立即調整了對袁術的態度,不僅允許他在南陽招募士兵,而且還把南陽兵庫裏閑置的軍械也送給了袁術。
袁術的招兵行動也得到了袁氏家族的大力支持,他們不僅支援了大量的錢財、糧草,而且還以揮自己的人力優勢,為袁術網絡了大量的人才,其中象謀士袁渙、閻象、李弘都來到了袁術的帳下。
與此同時,還有大批仰慕袁氏一族的武將投到了袁術帳下。除紀靈、張勳之外,象陳蘭、樂就、李豐、劉洋、梁剛、橋蕤、荀正等等將領都在這一時期聚集在袁術的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