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外兵進京
“驃騎將軍有所不知,大將軍統領的二萬北軍守衛著洛陽周圍的八關,在洛陽城並沒有多少兵力。而負責守衛洛陽城的四萬西園軍雖然被大將軍接管了,可是西園軍八校尉中,袁紹、馮芳、淳於瓊等人是太傅袁隗的人,曹操、鮑鴻、趙融、夏牟等人又是閹豎們的心腹,隻有剛剛被誅殺的蹇碩那一營人馬被大將軍控製。而守衛皇宮的虎賁軍控製在袁術的手裏,羽林軍則直接掌握在閹豎們的手裏。你說說,大將軍有能力一舉鏟除閹豎們嗎?”
張津似乎早有準備,有條不紊地說道。其實他的說法並不準確,完全是想當然的說法。曹操雖然是太監的後人,可是他並不反對誅殺太監,而鮑鴻、趙融、夏牟等人雖然與太監們有各種各樣的關係,然而他們也不願意看到太監專權。
“真是不好意思,看來我隻能辜負大將軍的一番美意了。沒有皇上的聖旨,我可不敢隨意調動軍隊。”不管張津說出什麽理由,李立也不準備摻和大將軍何進的事。
“沒有驃騎將軍的參加,真是一件憾事。”張津似乎並不沮喪,或者說他本來就沒有準備讓李立進京。“驃騎將軍不能進京,可否給朝廷上一奏章,要求太後鏟除閹豎。”
“嗬嗬……”李立明白了,這才是張津來到冀州的目的,他就是要李立表個態,聲明自己站在大將軍一邊,而這正是李立不願意的。“我隻是個邊軍將領,不明白朝廷裏的是是非非。如果我上個與幽州、與平叛無關的奏章,皇上和太後肯定會責怪我幹預朝政。”
“哦……如此說來,驃騎將軍是不準備幹預洛陽的朝局囉。”張津的臉色看起來有些失望,其實他是非常的開心,隻要李立不關心朝政,大將軍何進就可以放手大幹了。
“也不盡然。朝廷裏的爭鬥我可以不管,可是這種爭鬥不能危及百姓的安寧,不能危及皇上的平叛大計。”李立可不想讓何進太過得意,也想借機要點好處:“皇上命令我到冀、並兩州平定黑山軍,並向這兩州湊集糧草。為了方便平叛,我向朝廷推薦田豐先生擔任冀州校尉,推薦沮授先生擔任並州校尉。”
“好的,我會把驃騎將軍的奏章交給大將軍的,驃騎將軍就等著我的好消息吧。”隻要李立不給大將軍添亂,兩個州尉算得了什麽,何況他們兩人本來就有校尉之職。
最先響應大將軍何進征召令的,就是原任並州刺史、現任河內郡太守、武猛都尉丁原。丁原的隊伍就駐在黃河的北岸,渡達黃河就進入了洛陽,給沸騰的洛陽朝局又添了一把柴火。
就在今年初,漢靈帝劉宏為了解除董卓的兵權,免去了丁原的並州刺史之職,將並州牧的位置讓給了董卓。可惜董卓看不上這個位子,一直待在河東郡,就是不到並州去上任。
丁原離開並州的時候,不僅帶走了並州最精銳的五千騎兵,而且還帶走了呂布、張遼、高順、宋憲、侯成、魏續等幾個著名的武將。如果丁原善於識人、用人,再配上點政治頭腦,就憑這幾個將領,就可以打出一片天地來。
在河內郡待了幾個月,丁原既沒有剿匪,也有沒理政,他似乎就等著大將軍何進的征召。就在接到征召令的當天,他就安排呂布去征集船隻,還沒等呂布把船隻湊齊,丁原迫不及待地就開始渡河。
就在丁原渡河的時候,又有一個信使送來了急信。丁原打開一看,原來是中軍校尉袁紹寫來的。他不僅催促丁原立即起兵,還讓丁原縱火燒了孟津渡,以壯大聲勢,震懾閹豎。
丁原本身出自寒家,為人粗略,有武勇,善騎射。完全靠著自己的一身武功,從戰場上一刀一槍拚殺出來的。然而,這時候的武人們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崇賞士人,喜歡結交士人,雖然不認識幾個字,可也喜歡讀書,硬生生要把自己變成一個文士。
對於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丁原可是一點也不敢馬虎。平常想巴結都沒有機會,今天袁紹親自找上門來,算是給了丁原莫大的榮耀,臉上笑的象花一樣,刻不容緩地渡地了黃河。
孟津渡可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渡口,因當年周武王會八百諸侯於孟津渡而得名。孟津渡離洛陽僅僅幾十多遠,是護衛洛陽的一道重要關隘。駐守孟津渡的正是西園軍助軍左校尉趙融,也就是大將軍何進的司馬張津說的太監們的人,不管張津說得是真是假,反正趙融沒有接到命令,拒絕丁原的隊伍通過。
“趙融,我們是奉召進京鏟除奸閹,快快放我們通行。你要是膽敢阻攔,就是奸閹的同黨,可別怪我不客氣。”
丁原可沒把趙融放在眼裏,指著趙融大聲叫喚。他現在可是理直氣壯的很,似乎大將軍的征召令比皇上的聖旨都還要管用。作為一個武將,不能在戰場上建功立業,跟著大將軍殺幾人太監,也可以光宗耀祖了。
“對不起了,丁原大人,你要從孟津渡過,除非你拿出聖旨。否則,就是一隻鳥也不能從孟津渡飛過去。”
趙融也非常強硬,根本不理丁原的威協。這也是他的職責所在,如果沒有聖旨而放進了丁原,他的腦袋恐怕也保不住了,他可不想讓丁原踩著自己的腦袋去建功立業。
“趙融就是奸閹同黨,給我殺!”
丁原的臉色猛地一沉,猛地抽出自己的佩刀,朝著趙融大聲吼叫起來。他可不想在這裏去趙融廢話,他可是急著趕往洛陽呢,殺了趙融,鏟除奸閹的首功非他莫屬。
“殺啊……”
丁原的話音剛落,隻見一個身高九尺、麵如冠玉的青年將領大喝一聲,催馬疾進,身後卷起漫天煙塵。他手中的那柄方天畫戟高高舉起,映照著那輪淒豔地殘陽,他的眼神頃刻間變得灼熱起來,慘烈的殺伐氣息猶如黃河的波濤。
他那雄健的坐騎似乎也感受到了他身上燃起的烈烈殺意,昂首長嘶一聲,完成了最後的加速,如風馳電掣般漫卷過起伏的山丘,衝向那密密麻麻的西園軍陣。
“去死!”
他仰天長嘯一聲,手中的方天畫戟在空中揮舞,劃出一道道迷亂人眼地耀眼寒芒,冰寒的殺機在荒野裏喧囂而起,飛速旋轉的方天畫戟與數十支嚴陣以待的長槍頃刻間撞在一起,清越的金鐵交鳴聲響徹雲霄,呼嚎而進的數十名西園軍士兵隻見眼前白茫茫一片,突然之間,他們驚恐地發現自己已經整個飛了起來。
“天啊……這還是人嗎?”
趙融驚恐地睜大了眼睛,不可思議地看著這一切。身為西園軍的校尉,他也見慣了撕殺和血腥,可是從來沒有見過如此恐懼的殺戮。他不由得膽顫心驚,猛地一拉馬頭,調頭就要逃跑。
“哪裏跑!”
那青年將領大喝一聲,方天畫戟如銀蛇般飛出,鋒利的戟刃已經劃開了幾名親兵的頸脖,一股股血柱衝天而起,親兵們的頭顱在空中翻滾,沉重的軀體重重地摔在地上,發出一聲聲地悶響。
“鐺……”
猛然間,趙融隻覺得一股寒風襲來,慌亂之中連忙回刀格擋。突然之間隻聽到一聲暴響,一股暴虐的力量透過刀身傳來,趙融的心髒猛地收縮,刹那之間兩眼一黑,全身麻木。
緊接著他就聽到了刀片劃開脖頸的聲音,甚至還感到了一絲絲的清涼。當他再次睜開眼睛的時候,隻看天地之間一片紅色,自己的身體正在向前狂奔,激血猶如噴泉般從脖頸噴湧而出!
“呂布在此,降者免死!”
那青年將領猛喝一聲,猶如晴天裏的一聲霹靂,連黃河的波濤聲也頓時安靜了許多。西園軍的士兵們剛剛組建一個多時間,哪裏見過這種陣仗,早已嚇得運魂飛魄散,連忙扔掉了手中的兵器,老老實實地跪在地上。
“把孟津渡給我燒了,進軍洛陽!”
丁原的大刀一揮。麵無表情地吼道。他手下的士兵們發一聲喊,紛紛打馬衝了上來,他們一邊搶劫,一邊放火,恐懼的獰笑聲充滿了整個孟津渡。不一會兒,火光衝天而起,燒紅了西邊的殘陽。
……
第二個響應大將軍何進征召令的,就是前將軍、並州牧董卓。他甚至比丁原都還要急,幾乎就在接到大將軍征召令的同時,董卓就下達了開拔令,他的部下立即就去收拾行裝,準備出發。
河東郡隸屬於司隸校尉部,緊挨著並州,卻不屬於並州管轄,可見董卓和他的親兵們駐紮在這裏是何等地尷尬。董卓駐紮在這裏,一直在忍受著煎熬,等待著一個可以離開的時機。
也不知董卓是有先見之明,還是董卓撞上了大運,這個機會終於被他等來了。不管世人如何評說,反正董卓等來了他一生最大的轉機,而且他毫不猶豫地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就在董卓從河津渡河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信使從黃河南岸過來了,並交給了董卓一封信。董卓打開一看,原來是中軍校尉袁紹寫來的,他不僅要求董卓立即起兵,還讓董卓給朝廷上一道奏章,要求何太後處死閹豎,還天下一個公道。
董卓也是一個武人,而且還是當時有名的西涼武人。可是與丁原不同的是,董卓長期混跡於羌胡中間,儒家的教義已經對他失去了束縛。雖然他也很崇賞士人,但是他不期望自己融入士人之中,他更崇賞鐵血和烈火!
“賢婿,你先看看這信。”董卓匆匆看了一遍,順手就把袁紹的信遞給了身邊的軍師李儒。他笑了笑,有些不屑地說道:“袁紹這個公子哥,還真給我們出了個難題,你看我們該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