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三等動員令
當畢誌安的部隊隨同著第三十一師的其他部隊一同乘坐火車奔赴西北前線的時候。
大唐帝國的戰爭機也是再一次運轉了起來!
雖然這麽多年來,其實大唐帝國基本上年年都打仗,大一些的戰爭有和葡萄牙人進行的印度洋戰役,此外每年西北的駐軍也會和韃靼人打一仗,然後在各個海外領地裏,當地的駐軍也是頻繁和當地的土著進行戰鬥的。
尤其是在印度地區,大唐帝國為了徹底殖民印度,這些年是頻繁和當地的土著開戰。
然而上述的戰爭,哪怕是包括當年的印度洋戰爭,其實都沒能讓大唐帝國進入動員狀態,哪怕是最低等級的動員都沒有。
大唐帝國是有著完善的動員製度的,總動員是最高等級的動員製度,一旦動員起來就意味著全帝國的力量都會為戰爭而服務。
就和當年的統一戰爭一樣,所有人以及物資,通通都是為了戰爭而服務。
此外還有二等動員,這是應對大規模戰爭的,包括大規模召回退伍軍人,兵工廠全額運轉,部分普通產業進行調整,以生產軍需物資,補充兵工廠的不足。
大部分地區進行動員,進行一定的物資管製等等一係列的措施。
但是這種情況之前也從來沒有出現過,包括現在的西北戰爭也是用不到二等動員的。
最後則是三等動員了,這個就是目前帝國所執行的動員令了,三等動員主要是軍方內部進行動員,然後則是要求部分兵工廠給予配合,戰區給予配合。
不過對於帝國的眾多地區和產業來說,其實依舊是感受不到戰爭的氣息,頂多就是從報紙上看到戰爭的消息。
簡單來說,就是這個時候的戰爭,依舊是軍方以及部分國防工業的事,和普通人沒啥關係!
別看最近幾個月很多類似於畢誌安這樣的人為了戰爭而奔走,但是隻局限於軍隊內部以及中高級文官,對於其他人來說,其實戰爭依舊非常的遙遠。
然而即便是三等動員,但是帝國依舊是開始發動了戰爭機器!
龐大的大唐帝國發動戰爭機器,哪怕對於大唐帝國來說隻是一場局部戰爭,用的隻是三等動員,對普通人基本沒啥影響。
但是所爆發出來的實力依舊強悍無比!
各大工廠,尤其是三大武器公司的兵工廠以及相關聯的工廠幾個月前就是開始全速運轉,他們接到了軍方緊急下達的無數訂單。
部分普通企業也是接到了不少軍方的訂單!
國內各地的工廠,每天都生產出來海量的軍需物資,然後通過輪船、火車集中到多個交通樞紐,最後匯集到西北前線。
如此也是導致了每天都有大量的軍用列車,滿載著來自全國各地的軍需物資運往西北前線,不僅僅是軍需物資,還有其他援軍部隊。
由此也是看的出來,西北鐵路的開通對於西北戰事有多麽的重要!
一條西北鐵路,足以讓大唐帝國在西北地區維持至少二十萬甚至更多的部隊進行高強度持續作戰,如果是采取囤積一段時間的物資,然後再作戰的方式,還能夠這個數字再翻一倍。
鐵路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於讓帝國更加重視西北鐵路,尤其是西北鐵路的延長線計劃!
據傳鐵路總公司那邊也是專門抽調了大量的專業人才以及機械設備奔赴西北修築延長線。
等大軍西征後,他們就會第一時間從嘉峪關繼續往西修築延長線。
據傳為了更快的修築鐵路,鐵路總公司那邊特地設計了一種簡便的軍用鐵路,雖然質量差了些,設計指標低了些,但是卻是可以大大加快鐵路的修築速度,他們提出,如果有需要的話,完全可以在半年內就把鐵路從嘉峪關延長到哈密,一年內修築到吐魯番。
當然了,這種軍用鐵路為了追求速度,隻能是應急使用,維護成本會比較高,以後如果想要把這些鐵路當成普通鐵路來運營的話,就得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造。
但是軍方可不對什麽商業鐵路敢興趣,在軍方的眼裏,哪怕是整條西北鐵路都是鐵路,更別說是後續的西北鐵路延長線的。
為此,帝國方麵已經是向鐵路總公司撥付了一筆專款,專門用於修築簡便的西北鐵路延長線,要求不高,隻要能夠把物資源源不斷的運輸上去就足夠了。
除了在部隊、戰備武器以及交通上做準備外,帝國也是開始進行一定的輿論宣傳。
大唐朝報上,從四月份開始就長篇大論的集中報道西域乃至中亞地區的情況,今天說西域有什麽大量的礦產,明天說中亞某地有金礦,然後又說當地的民眾飽受韃靼人欺壓之類的。
然後開始吹噓大唐王師的牛逼之處,給人一種印象,隻要大唐王師出兵西域,就能夠輕而易舉的拿下西域乃至中亞。
但實際上,東線作為韃靼人抵抗大唐西進的前線地帶,韃靼人在整個哈密、吐魯番等西域地區,常年部署了十多萬的兵力,而且還學習大唐修築城堡,在哈密和吐魯番兩地都是修築了堅固的堡壘作為主要據點的。
真要打起來的話,哪怕是比較樂觀的大唐陸軍將領也是認為,贏是肯定的,但多少也是要費一些力氣。
是不太可能部隊一西征,然後韃靼人集體投降或者逃跑了。
但是輿論引導嘛,總得給民眾信心,並適當的提高陸軍在民間的影響力。
最近這幾年,大唐的一係列戰事,基本都是海軍為主,尤其是印度洋以及其他海外領地的戰事,讓海軍出了不少的風頭,這讓陸軍方麵很是不滿。
陸軍一直自詡都是帝國支柱,海軍,那不過是跳梁小醜而已,也就隻能打打海盜,欺負欺負手無寸鐵的土著了。
但是陸軍認為自己一直把韃靼人壓著打,收複河套,東北大片地區,把帝國的領土向東北擴張到瓊海、向北擴展到北冰洋,不管是功勞還是作用,陸軍都要比海軍強多了!
但是奈何多年沒有大戰,陸軍方麵的曝光率不足,出的風頭不夠,以至於不少年輕俊傑報考軍校的時候,都是有限選擇海學堂,而不是武學堂了。
皇家青年軍校去年的畢業生裏,畢業成績前十的畢業生,竟然有六人都選擇了去報考海軍的海學堂,把主持武學堂招生的陸軍負責人給氣了個半死。
以往的時候,前十的畢業生,陸軍方麵少數也能拿下來七八個,頂多給海軍留下一兩個而已。
但是去年,卻是破天荒的被海軍搶走了四個人。
這讓眾多陸軍大佬相當不滿!
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問題,而是整體風向的變化的問題。
這一次隨著西北戰事即將展開,陸軍方麵也是想要趁機漲一漲陸軍的威風,好吸引更多的年輕俊才加入陸軍,而不是跑去海軍當土鱉,也不是跑去從政勾心鬥角。
大唐朝報開始了輿論引導,其他的報紙也是及時跟進!
一時間,哪怕是民間都是掀起了一番向西進軍的浪潮,報名參軍的人都是多了不少,甚至很多人都是抱著富貴險中求的心態,想要跟在大軍的後頭到西域發財,比如說挖挖金礦什麽的。
如此局勢下,應易康也是帶著部隊來到了西北前線也就是嘉峪關。
現在的嘉峪關,可不僅僅是一個關隘,實際上其關隘的作用已經是不大了,更多的還是作為一個大唐陸軍的前出據點來使用。
在這裏可沒有什麽平明,所有的建築清一色的都是軍用設施,住房都是軍營,還有大量的彈藥和糧食倉庫等,儲備著眾多的軍需物資。
抵達嘉峪關後,應易康吩咐副手安頓部隊,而他自己則是帶著副官前往第十四軍的軍部駐地。
他的第三十一步兵師嫡屬於第十四軍,這一次增援西北,實際上也不僅僅是一個師一個師的抽調,而是直接抽調了第十四軍。
第十四軍,早年駐防河北地區,因為當年的河北地區局勢比較複雜,不僅僅麵臨著韃靼人的威脅,而且當地還有大量的心懷前明的遺老遺少,所以局勢比較複雜,因為早期陸軍一直都是在河北地區保持著大量部隊駐防,防備韃靼人的同時,也是彈壓當地的遺老遺少們。
後來在河套戰爭、東北戰爭後,尤其是韃靼人西遷後,河北和山西地區不再是前線邊地了,壓力大大緩解,所以就是把第十四軍調往河南這個中原腹地。
後來大唐軍製改革,軍不再是負責某一片地區的戰區,而是改為轄有固定部隊的野戰軍,第三十一步兵師也就是長期嫡屬於該軍了。
目前大唐的二十幾個軍級編製,基本上下轄的部隊都是比較固定的,沒有特殊情況的話,一般都是不會輕易拆調,調動也是一個軍一個軍的換防。
這一次增援西北,實際上就是調第十四軍增援,之前第十四軍所轄的主力部隊,也就是第十四步兵師也已經是先一步抵達,他的第三十一步兵師是第二個抵達西北前線的步兵部隊,過一段時間還會有第三十二師抵達。
第十四軍下屬的三個步兵師,第十四師作為常備部隊,自然是一線主力部隊,也將會承擔起主要的作戰任務,尤其是前期的主要作戰任務,其他兩個師嘛,在前期也就是打打下手。
對此,應易康自己是心有不甘的,但是也沒辦法。
這能夠撈到一個二線部隊的師長的位置,這已經是郝柏年親自下場為他爭奪的結果了,想要一線主力步兵師的位置,那是不太可能的了。
不管是軍功還是資曆,他都還差的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