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山溝皇帝> 第九百九十四章 大唐的精英教育

第九百九十四章 大唐的精英教育

  對於大唐王朝而言,農民問題從始至終都是最為重要的,沒有之一。


  哪怕是李軒已經是盡可能的推動工商業的發展,但是相對而言,李軒實際上更加關注農民問題。


  這個從兩者的財政投入都是可以看的出來,表麵上來看,大唐王朝給予了工商業眾多的稅收優惠,各種扶持數不勝數,但實際上大唐王朝在工商業的財政投入,卻是遠遠沒有在農業上的投入這麽多。


  各種水利設施,移民屯墾等等,都是對農業的扶持,而且這種力度是非常大的。


  別的不說,國內移民屯墾的財政預算支持,就是高達千萬兩!!

  一個千萬兩,就足以證明了大唐王朝對於農業的重視。


  所以,任何關於農業,關於農民的問題,在大唐王朝裏都是屬於重大無比的問題!


  官田田租改革,同樣如此!

  表麵上來看,這隻是把田租的征收方式進行變動,但是別小看這隻是官田的田租問題,要知道,目前大唐王朝裏,官田的數量是非常龐大的,目前官府所占據的耕田數量,占據了大唐控製區下所有耕地的百分之三十,官田的任何變革,都將會直接影響到幾千萬租種官田的百姓的生活,簡介更會影響到全國所有人。


  此事影響過大,李軒對此保持非常謹慎的態度。


  所以對於這一次農部提上來的官田田租改革問題,他直接留中不發,他需要回到金陵城後,再針對此事召開專門的討論會議。


  官田改革問題,被暫時擱淺了,但是更多的問題依舊等著李軒處理呢!


  二月中旬,慢慢沿著長江返回金陵城的聖駕一行,抵達安慶。


  停留該地的時候,李軒視察了安慶,並召見了皖北道以及皖南道的兩道高級官員、聽取他們的工作報告!


  在禦前兩道會議上,李軒重點詢問了這兩個地區的農業生產問題,同時也是重點問道了工商業的發展情況,並指出,要讓兩道的地方官員要利用好自身的優勢,積極的發展民生,讓百姓的日子過的更好。


  兩天後,聖駕離開安慶,繼續慢悠悠的東進!

  此時,金陵城內,已經是召開了宣平七年的會試,這一次會試的規模比以往要更大,一共錄取了七百名進士科、六百名博士科的士子。


  總數一千三百名士子成功的踏上了官場,未來他們將會充實到中央各部或者,成為中低層官員的新生代力量。


  此外,這一次會試裏,國子監一如既往的強勢,這一年,國子監的文學院以及理學院,一共有四百餘名學生參加會試,而考上的國子監學生,達到了三百五十餘人,通過率相當的恐怖!

  此外,高等教育體係裏的其他幾家高等院校也是表現的非常搶眼,金陵大學有兩百多名學生參加會試,中試者一百二十人。


  金陵師範、廣州師範、鬆江師範等幾所師範學校,其畢業生也是表現不俗,通過率都能夠維持在百分之二十左右,本來這些師範學校的畢業生,在經過一年學習畢業後,是需要擔任老師若幹年的。


  但是前期為了吸引人才報名,提高師範學校吸引力,盡快的增加師資力量,所以之前製定的條件都是比較寬鬆的,學生們可以自主選擇。


  比如說免學費學生,畢業後就需要擔任最少五年的老師,擔任五年老師後,即可獲得直接報考會試的資格,如果沒有信心通過會試,也可以去報考國子監或者金陵大學,或者直接照比舉人的身份,參加各省舉辦的官員考試,通過後即可在省級或以下地方衙門機構任職。


  同時也有收費的學生,畢業後則是不強製要求擔任老師,但是依舊有報考會試、國子監大學、金陵大學的資格。


  而宣平七年的這一次春試,就是這幾所師範學校的收費學生第一次參加會試!

  反正會試的時間要比國子監和金陵大學招生的時間要早一個月!


  假如落選了,那麽再報考這兩所大學唄,學幾年後再去參加會試。


  而如今這幾所師範學校的卓越成績,幾乎是吸引了全天下士子的關注!


  而讀書人一心讀書幹嘛,不就是為了當官嘛!


  國子監大學和金陵大學牛逼,這個是以前大家都是人人知道的了,但讓人很無奈的是,這兩所大學招募學生,隻招收舉人功名者或者是預科學校畢業生,又或者幹脆是師範學校的畢業生,其他人想要報考都還這個資格呢。


  但是現在,他們卻是看到了另外一個機會,那就是去報考師範!

  一時間,各地的師範學校也是迎來了報考的浪潮!


  貧寒子弟,他們往往會選擇免費入學,然後擔任三年老師,而家境富裕者,則是可以直接選擇自費入學,但是自費入學,畢竟是少數人。


  為啥,因為學費貴啊!

  大唐王朝的教育費用,實際上並不低,而且基本沒有免費教育這個詞匯,至少極少數一部分的獎學金製度或者是委培製度。


  而免學費的師範生,實際上就是一種委培生!


  因為大唐王朝的教育製度,從本質上來說還是一種精英教育,哪怕是各縣的小學,這種小學實際上並不負責最基礎的啟蒙教育,而且也不是學齡兒童都能進學,你想要進去讀書,得考進去,得交學費!

  當然了,學業優秀的貧寒子弟,總是有優待的,獎學金就是為了學業優秀的貧寒子弟準備的,而且獎學金普遍設置的比較高,禮部明文規定,各學校根據各自的情況,必須出台獎學金製度,而原則上,免費入學的學生不得少於百分之五!


  而在金陵預科學校,他們就有個很出名的二三五製度,也就是在金陵預科學校百分之二十的人是免費入學的,百分之三十的學生是半費入學的,百分之五十的學生全費入學的。


  但是獎學金是怎麽來的,地方財政支出?中央財政支出?別扯淡了,教育經費在大唐王朝裏一直都是不怎麽受重視。


  財政不給錢,學校也沒錢,那怎麽辦?

  自然是讓那些有錢學生們出啊!

  原理非常簡單,如果培養十個學生需要支出一百兩銀子,那麽就讓其中三個學生出大概七兩多銀子,五個學生出十五兩多,湊出一百兩後,剩下的兩個學生就能夠免費了!

  換句話說,目前大唐王朝的學費製度,是讓一部分家境富裕的自費學生來承擔貧寒子弟的教育費用!

  如此也就導致了,自費學生的學費是比較昂貴的!

  想要不交學費,可以啊,你拚命學,成為那百分之二十的一份子,那麽你就可以免費了。


  一切用成績說話,相當的公平!


  然後興許有人說了,人家有錢人的環境更好,學生更加容易出成績,會被他們占據百分之二十的獎學金名額啊,那麽貧寒子弟怎麽辦?應該限製獎學金的頒發條件之類的,比如得窮到一定程度才可以。


  但是人家努力學習,成績好,就因為家裏有錢就不能拿獎學金?扯淡!


  既然貧寒子弟窮,學習環境差,那就應該比他們更拚命的學啊,難不成還想讓天上掉餡餅啊!


  百分之二十的獎學金名額,隻是給貧寒子弟一個免費入學的機會而已,能不能抓住就得看他們自己了。


  要不然的話,幹脆一刀切,全部交學費,這就夠公平了,但是這樣一來,所有的貧寒子弟,不管努力不努力都上不起學了!


  目前大唐的教育體係,可不是麵對所有人的,甭管你有錢還是沒錢,隻要你是庸才就不行,大唐教育是給真正的精英準備的!


  造成這種原因的情況很簡單,大唐王朝到處都需要用錢,而財政窮!


  想要在一個依舊以農業經濟為核心支柱的封建王朝裏,辦什麽普及教育,那是很扯淡的事,頂多就是等以後經濟發展起來了,慢慢的降低基礎教育的學費,辦更多的官辦學校。


  至於什麽免費教育,還是等幾百年以後吧!

  隻是這樣一來,整個大唐王朝裏的教育費用,是走兩個極端的,一方麵學習好不用錢,另外一方麵學習成績稍微差一些就得需要昂貴學費。


  自費的話,如果是小學,普通的農民家庭咬咬牙也能支撐的起一個人的教育費用。


  中學的話,即便是小地主,小商人家庭也會覺得非常吃力了,因為中年的一年學費達到了十多兩銀子。


  而高更一級的預科,每年學費就是達到幾十兩銀子,比如金陵預科學校,每年的學費四十五兩銀子,而普通從九品的科員或者巡警之類的,一年的薪資也就差不多這個數字而已。


  至於大學、國子監或者是金陵,費用更高,每年學費上百兩銀子。


  這些錢,對於士紳商人來說不算什麽,但是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那是非常高昂的。


  但是,這隻局限於自費!


  實際上,免費入學的學生,目前已經是占到了百分之十五以上,還有百分之二十多,三十的學生是半費入學的。


  大唐王朝現在所辦的師範學校,卻是屬於一個特例,因為隻要入學前簽訂擔任老師的契約,那麽就可以免費入學,因此吸引了大量學生報考。


  當然了,你有錢也可以自費,但是學費基本和上國子監大學持平,一年下來得一百多兩銀子!

  畢竟當初大唐辦師範學校,就不是為了培養官員,而是培養老師,你既然想要占用教育資源,然後不當老師還跑去當官,自然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而錢給足了,學習成績尚可,師範學校也是來者不拒!

  因為如果沒有這些自費學生,他們的師範學校也開不下去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