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絕不放棄
陳科橋少將在桂林那邊因為被明軍拖住了腳步而無法快速北上苦惱在這,方希同敗退黎平府後也是憂心著被圍困在興泉府城的數千守軍的命運。
雖然李軒早就指示過第二軍方麵如果局勢不妙的話,可以選擇放棄興泉府甚至放棄黎平府乃至整個貴州,最後退守廣西柳州。
但是到現在,第二軍實際上已經是很難全身而退了。
如果一開始湖廣明軍一下子就派遣六七萬人進入興泉府的話,興泉府的守軍肯定是二話不說,立馬跑路的,畢竟大唐王朝可沒有寸土不讓的傳統。
真要說傳統,那也應該是‘勝利轉進’。
但是奈何湖廣明軍是用的添油戰術,一開始隻來了三萬人到興泉府,而且這三萬人實際上還是分散進入的,最開始抵達興泉府城下的明軍不過一萬多人而已,其他明軍都是分散在了興泉府的其他地方,比如說正泰縣。
這讓興泉府的守軍看到了守住興泉府的希望,所以他們采取了堅決阻擊的戰術,並希望通過給予明軍大量傷亡迫使明軍退兵。
但是奈何明軍越來越多啊,一開始興泉府城隻有一萬多人而已,但是很快就是變成了兩萬多甚至三萬多。
到了現在,興泉府城下以及周邊地區已經匯集了將近五萬明軍的重兵集團。
等到發現局勢不妙的時候,興泉府城內的守軍就算是想要突圍而走也是晚了。
這也就導致了一個極為被動的情況,那就是:大唐王朝縱然可以放棄興泉府甚至整個貴州,甚至都可以放棄兩個守備旅,但是絕對不會輕易放棄第二軍的半數主力部隊:第四步兵團。
偌大的大唐王朝一共也就四個步兵旅而已,而且這四個步兵旅裏頭,第四步兵旅如今是徒有虛名,全旅也就兩千多人,營炮不過三門,火槍不過百杆,即便是第三步兵旅也是隻有第五步兵團是屬於齊裝滿員的部隊,第六步兵團如今都還在梧州等待補充兵員以及武器呢。
這也就是說,四個步兵旅裏頭,實際上隻有兩個半是完全成軍的,而其中之一就是第二步兵旅。
上述步兵旅裏,一共也才那麽五個形成了戰鬥力的步兵團而已,而其中之一就是第四步兵團。
損失一個第四步兵團興許不能說讓大唐王朝傷經動骨了,但是也是不容忽視的重大損失,而更關鍵的是,方希同的第二軍瞬間就會實力減半。
第四步兵團,絕不放棄
更何況,如果讓第四步兵團折損在興泉府的話,哪怕是方希同帶著第二軍的其他部隊退守貴州其他地方,甚至是退守柳州,但是實力大損的第二軍還怎麽抵擋湖廣明軍。
那可是五六萬規模的大軍啊,而且這五六萬大軍並不是那種充斥著大量臨時征召的青壯的部隊,都是清一色的衛所兵以及募兵。
因為在和大唐王師的數次交戰中,明軍臨時征召而來的青壯除了浪費糧食外,根本就沒有發揮出來哪怕一丁點的作用,在參考了以往和偽唐賊軍的交戰戰例,同時也是聽取了宋誌文的建議後,四省督師張嶽采取了不同以往的作戰策略。
那就是把臨時征召而來的青壯們全都剔除出一線作戰部隊,一線作戰的部隊隻需要正規軍,至於這些青壯們則是挑選出來一部分繼續訓練,並發給餉銀,而這種模式實際上就是募兵的模式了,那些沒被挑選中的則是全部充入民夫部隊,在後方運輸輜重。
這樣一來,前線作戰的明軍戰鬥部隊雖然數量減少了,但是戰鬥力卻是相應的提高了,而且後勤保障的也更加充分。
這種情況方希同是知道的,並且已經上報了樞密院。
五六萬明軍的正規軍,那也不是一股可以小窺的力量,要知道之前大唐王師曆盡銅鼓衛城戰役、黎平府城戰役,擊潰的貴州明軍,雖然也號稱有六萬大軍,但實際上裏頭正規軍頂多也就半數。
南下廣西之後,他們先後遇上的明軍雖然也數量眾多,但正規軍的話其實也就那麽兩三萬人而已。
而且南下廣西和兩廣部隊交戰的時候,大唐王師的兵力可是不少,甚至一度是占據了兵力優勢的。
如今第二軍這邊呢,如果興泉府那邊的部隊損失完畢的話,第二軍就隻剩下一個第三步兵團以及一個守備團了,兵力不足四千。
想要擋得住五六萬明軍的進攻是極為困難的。
麵對如此困局,一方麵是前線將領們絞盡腦汁想辦法,而肇慶的李軒也是想辦法,最簡單,最有效,同時也是最直接的辦法自然是增派援兵了。
為了解興泉之圍,李軒派遣了五百裏快馬到第三軍,讓李春景派遣第三軍一部分主力北上黎平府,這是用來預備不測的,因為第三軍自身的實力就不怎麽樣,再怎麽抽調主力也是抽調不出來多少主力部隊來的。
再者第三軍的任務也是相當的繁重,隨著第一軍東進廣東,第四軍北上桂林後,第三軍的防區已經是擴大到了大半個廣西,不僅僅要在廣西西部那邊持續作戰,甚至威脅雲南,還要維持廣西大部分地區,包括柳州、潯州、廉州府等地的防務。
李春景斟酌再三後,決定把整個第三軍的防務中心轉移到柳州,原先駐紮在柳州的一個守備團火速北上黎平府,另外還抽調了第四步兵旅的大部分主力趕往柳州,準備後續繼續北上。
而這樣的部署,也是削減了第三軍彈壓廣西大部分地區的力量,更加別指望能夠繼續西進雲南了,這能夠維持廣西現有地區的統治就不錯了。
別以為大唐王朝打下了這些地方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曆朝曆代裏從來都是不缺乏各種各樣的叛亂的,對於明王朝如此,對於唐王朝同樣如此。
這些叛亂有些是野心家自以為看到了機會,用各種名目起兵,有些則是明軍潰兵所組成,有些幹脆就是那些士紳地主們的私人武裝,因為大唐王朝施行的統一農業稅政策,尤其是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稅等政策,可以說是極大的損害了這些地主們的利益。
為何?
因為他們以前占地成千上萬畝,但是卻是從來都不用交稅的,現在你讓他們每年都要繳納一大批的稅收,這得多難受啊。
因此大唐王朝的治下,地主們,尤其是大地主們的武裝反抗曆來都是層出不窮的,要不然的話,大唐王朝也不會在各縣都維持一支捕盜營了。
甚至有時候這些捕盜營都不管用,隻能是讓駐軍來鎮壓。
因為鄉下的那些大地主們,他們擁有的武裝力量其實並不弱,隨時都可以組織起少則數十,多則數百莊丁的軍隊呢,幾個大地主們一串聯,就能夠拉出一支好幾百甚至成千上萬人的大軍來,沒有軍隊駐防彈壓,可是壓不住這些大地主們,更加別說推行農業稅了。
所以抽調第三軍的援兵,就隻能是用來預防萬一了,別指望他們能夠迅速北上貴州發揮多大的作用。
李軒給興泉府方麵準備的真正援兵,並不是第三軍,更不是第一軍,第一軍還要在廣東作戰呢,對於大唐王朝來說,丟了貴州甚至丟了廣西都不能丟廣東。
所以第一軍是絕對不會動的,相反還會繼續加強第一軍的力量,各項武器以及彈藥依舊是優先供應第一軍。
不過除了第一軍外,李軒手裏頭還有部分隻屬於樞密院以及自己指揮的部隊,包括近衛軍、柳州獨立團、第三守備旅、第六守備旅、第七守備旅以及尚未頒發正式番號的第五步兵旅。
而李軒準備派出來的援兵自然不可能是近衛軍,這可是他的保命部隊,除非他率軍親征,不然的話別指望近衛軍能夠脫離他的視線上戰場了。
同樣也不可能是第五步兵旅,以為這個旅隻是一個紙麵計劃旅,其士兵都還在新兵營裏呢,李軒連該旅的主要軍官都還沒選好呢,連影子都沒有怎麽派出去作戰啊!
第三守備旅現在在肇慶配合近衛軍拱衛京畿,也是不能輕易調動的,更何況該旅曾經在梧州攻堅戰裏大傷元氣,到現在都還沒恢複過來呢,對於這種下下了巨大戰功的守備軍部隊,李軒也是不願意當成普通的炮灰部隊一樣隨意派上戰場,總要讓他們休整一段時間,緩一緩。
這麽算下來的話,隻能是柳州獨立團以及兩個新組建的守備旅:第六守備旅、第七守備旅了,剛好,這三支部隊現在都還在梧州。
很快,李軒的調令就是下達了,剛完成整編以及初步訓練的第六守備旅立即加入第四軍的作戰序列,另外從柳州獨立團抽調一個營臨時支援第四軍作戰。
同時命令第四軍自身的第六步兵團立即結束休整北上,接受裝備可以一邊打一邊接受裝備,為此李軒還親自下令軍械司那邊扣下了一批原本供應給第一軍以及近衛軍的軍械,優先提供給第六步兵團,使得第六步兵團具備初步戰鬥力。
李軒的調令下達後,身在桂林的陳科橋終於是鬆了一口氣,有了援兵就好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