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三國之亂世梟雄> 第一百九十一章目的

第一百九十一章目的

  那麽曹操為何要選擇嫁女,而非其他辦法呢?這是由兩個方麵決定的。


  一則是,當時三國的情況決定了,曹操不能取代漢獻帝。


  曹操需要漢獻帝這個“漢室正統”繼續為自己服務,但漢獻帝並非玩偶,自然也要發展自己的勢力,對抗曹操。


  二則是,曹操在搞平衡。


  曹操的兒子,娶門閥士族之女,比如曹植娶了崔琰侄女,曹丕娶了河北甄氏,這是拉攏門閥士族。


  嫁女給漢獻帝,其實也含有這樣的意思,安撫這些門閥士族(漢室力量)。


  曹操用人是唯才是舉,等於否定了門閥士族的特權,因而這些門閥士族力量,便以支持漢獻帝為手段,對抗曹操的勢力擴充。


  如曹操為了當魏王而逼死荀彧,其實就是一次決鬥。


  因此,早在14年前,曹操就曾殺掉過董貴人和車騎將軍董承。


  但那時,曹操更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對付袁紹,最大化的讓自己後方安穩下來。


  所以如今,曹操嫁女和逼著漢獻帝廢掉伏皇後,就是為了徹底控製住後宮,從此讓漢獻帝“裸奔”,一切都置於他的眼皮子下。


  還比如,曹操死後,曹丕承認了“九品中正製”,給予了門閥士族特權,這才換來了他們丟棄漢獻帝,支持曹丕。


  故而曹操嫁女,自然也含有安撫漢獻帝和門閥士族階層的意圖,搞一種平衡出來。


  目的還是為了逐步,蠶食漢朝的勢力範圍,以便取代。


  明白了這兩點,其實也就明白了,曹操嫁女的目的了。


  一則壓縮漢獻帝的勢力,二則是搞平衡,終極目的,依舊為曹魏奪權而做的準備。


  曹操把三個女兒一並嫁給漢獻帝一事,是不太容易讓人理解的。


  很多人認為,曹操之所以一次性把嫁三個女兒,是為了監控漢獻帝。


  不過,這是說不過去的。


  因為如果曹操的目的真的是為了監視漢獻帝,真的是為了在漢獻帝身邊安插眼線,其實嫁一個女兒給他就足夠了。


  隻要把這個女兒立為皇後,劉協的後宮,就可以讓這個女兒掌控起來。


  可能有人又會說,雖然皇後可以掌控後宮,但還是有漏洞。如果曹操把三個女兒都嫁給漢獻帝,這樣就可以做到全方位無死角的監控漢獻帝。


  其實,這是用不著的,因為這些事情,用宮女和太監來做,會更適合一些。


  畢竟後妃不可能隨時隨地都和皇帝在一起。


  再說了,董貴人和伏皇後想要殺曹操,最終都被曹操精準地發現了。


  那時候,曹操並沒有女兒在漢獻帝身邊,他怎麽就會發現呢?

  顯然,正是曹操安插在漢獻帝身邊的那些宮女、太監起到了作用。


  還有,就算曹操把三個女兒都嫁給漢獻帝,也不可能做到全方位無死角的監督漢獻帝。因為漢獻帝還有其他妃子。他還有多少妃子,我們並不確定,但是有個叫宋都的妃子,是有確切曆史記載的。


  從這裏可以看出,曹操把3個女兒嫁給漢獻帝,並不是為了監督漢獻帝,至少這並不是曹操的主要目的。


  多人都把曹操看成是大奸臣,覺得他把持朝政、挾製皇帝。


  是,如果曹操真的是大奸臣,實際上在他已經完全控製朝廷,朝廷上下文武百官都是他的心腹的情況下,他是完全可以讓漢獻帝把皇位“禪讓”給他的。


  曹操並沒有這麽做。這在中國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也就是說,像曹操那樣,已經絕對控製朝廷的情況下,依然不奪位的,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曹操也說了有三個人是他的偶像:一個是周文王,一個是樂毅,還有一個是蒙恬。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尊重舊主。


  從這裏可以看出,儒家已經在曹操心裏打上深深烙印了,雖然曹操治理國家之時不是用儒家治國,是法家霸王道雜之,但不否認他對儒家的敬畏。


  這其中眾所周知的“求才三令”可說是其中較突出的一點。


  在“三令”中曹操將一些不符合儒家用人標準甚至和儒家思想相左的理念如“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等用作取才標尺,從而在尊儒的同時又在社會上開了顛覆儒家用人以德的標準。


  清人顧炎武因此認為:“夫以經術之治,節義之防,光武、明、章數世為之而未足,毀方敗常之俗,孟德一人變之而有餘。”


  不難看出,在後人眼裏,求才三令的頒發不說和儒家思想完全背道而馳,在相當程度上也是對儒家思想的偏離和違逆,“是違反名教傳統的”。


  正因為有這樣的思想,因此,在曹操的心目中,把女兒嫁給皇帝漢獻帝,是極為榮耀的一件事。


  讓女兒成為皇帝的皇後,讓女兒成為皇帝的妃子,是極為榮耀的一件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