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二)
“看到了吧,康熙也不是像他們鼓吹的那樣英明神武。在絕對實力麵前,他還不是沒撤?”
五月初,昆明平西王府的後院。
陳柯手上拿著一柄短劍,顯得神清氣爽。因為這把軟玉彈鋼劍終於又回來了。
吳寶宇在一邊笑道:“幹掉施琅之後,臣等特意派人打撈戰船。果然這寶物就在他的身上!”
“雖然現在我已經不用親自戰鬥了,但隻有它在身上的時候我才能夠感覺到江湖上的情誼啊。”
將這柄寶劍在手上比劃了兩下。
陳柯終於又感受到了那種血脈相連的感覺。就好像分離了半身的血肉,又回到了身上一樣。
一時間,他突然有了一種通透的感覺。
這讓陳柯擎起了寶劍,指向了院中十步開外的一塊頑石。
頑石不大,大概就和半塊磚頭差不多。但是它畢竟是石頭,不是木頭。
“我陳柯雖不信鬼神,但也知道時空之變幻,位麵之無窮!如若在這個世界,中華有複興之氣運,能開疆拓土,威震四洋,讓我一劍將此石斬為兩段!……”
“若非如此,劍剁石不開。”
唰!
陳柯猛然執劍一揚,眾人都感覺眼前一花:因為他再次施展出了那種迫人心魄的劍勢。
但這一回,陳柯的劍勢卻是虛中成實。
嗡……
隻見一道劍光晃過。
十步開外的那方頑石,竟被轟然切斷,果真被砍成了兩截!
喀嚓!
粉塵飄過,院中閑坐的人都被驚得站了起來。
胡逸之,胖頭陀,陸高軒,吳寶宇,李西華,黃百家……一個個瞪圓了眼睛。
這些人,要麽是當世絕頂高手。要麽也是半隻腳踏入絕頂層次的人物,深知這一劍的神威。
“郡主居然將商陽劍一分為二,施展到了劍勢上?其威力壯大了十倍啊。”
最先發出感慨的是黃百家。
黃百家是黃宗羲的公子,如今同樣年過七旬,擔任藩鎮的吏部侍郎。是一位學者大儒。
如果說他是和胡逸之一樣的高手,恐怕不會有人相信。但事實上他真是絕頂高手。
黃百家最先看出來:陳柯是用右手姆指的“商陽穴”激發劍氣,仗此斬斷了頑石。
胡逸之也醒過神,感慨道:“郡主的武功,如今已在老臣之上了!能與你這劍法相論的,恐怕隻有袁承誌老先生了。”
“哦,胡老也見過家師?”
李西華微微驚訝。雖然和他共事多年,但胡逸之沉默寡言,從來沒有提過自己的經曆。
胡逸之笑道:“金蛇郎劍當年馳名江湖,有緣之人自然都見過。不過那都是幾十年前的舊事了。”
陳柯聽了,未免也有些向往。
“如若有機會,我倒是想和袁師伯切磋幾招。不知金蛇郎劍有什麽神妙之處?”
武功的修煉到最後,無非是探索維度時空,領悟天地自然。高手也是人,不可能再比陳柯厲害到哪裏去。
厲害的還是機關槍,這才是時代發展的正確方向。
李西華則是說道:“探討一下倒是可以。不過你是藩鎮郡主,師尊是渤泥國主,切磋武功有些不成體統吧?”
胡逸之說道:“不然。前朝經常有武林大會,不少身份尊貴者亦會參加。隻是現在少了而已。”
陳柯也說道:“是啊,武功是我中華千年傳承,不應該斷絕。如今我們的大學裏,有天賦的同學不也成了一流高手麽?以後教育越來越普及,自然會有天才橫空出世。其實在火器普及之後,依然可以舉辦武林大會,作為一門運動發展。”
李西華依然不抱希望:“話雖如此。但武功這門技藝,是需要生死實戰才能進步的,這點我深有體會。相信郡主經驗更深吧?火器取代了武功的地位,並不僅僅是它的威力,最重要的是奪走了生死博殺的戰場。”
說著,他向陳柯笑了笑:“如果郡主不信,可以讓你的大學生和司徒鶴試試?都是一流高手,差距能有多大。”
“額……這個還是算了吧。”
陳柯連忙推辭了一下。
他培養的那些大學生,最多算體育運動而已。真的生死搏殺肯定不夠看。
不過個人的造詣,自然有個人的造化。陳柯相信在這個世界,武功是不會斷了傳承的。
將寶劍收腰入鞘,他有二十年沒這樣順手的感覺了。仿佛一下年輕了好多歲。
“唉,瞧老吳幫我拿回了這把劍!高興得什麽都忘了,咱們還是先談正經一吧。”
說著,陳柯請大家重新在椅子上坐好。之後讓內侍在院牆邊上掛了一幅大地圖。
這是一幅南洋地圖,從藩鎮全圖到澳大利亞全部囊括在內。而且印製精致,讓人一目了然。
之後,陳柯用長棍指向了澳大利亞的東南部。
“現在我們在南澳,也就是南瞻部洲已經開辟了一個定居點。應當地的生活生產需要,這裏已經設立了一個縣政府,叫做新騰縣。居民為我們華人,約有一萬三千人,連同他們的妻兒已經超過五萬。考慮到第一批新生嬰兒已經長大,當地需要開辦學校,加上相關政府機構,藩鎮這邊準備追加投入,動員並派遣工作人員到當地參加工作。”
“年初之時,新騰地區已經傳來數據統計。這五年中,當地已經開發耕地五萬二千頃,以種植小麥,及各季雜糧為主。如今咱們的移民已經摸清了當地氣候,小麥畝產已達到三百斤!去年糧食總產量九十萬噸……”
“這麽多!”
胡逸之的眼睛驟然一亮,比剛才看見陳柯施展絕世神功的時候還要驚訝。
作為藩鎮的戶部農林署侍郎,他得發展藩鎮。真遺憾自己不能親自去南澳看一眼。
陳柯笑道:“咱們有化肥麽?如今不光有了合成氨,又有了磷肥和鉀肥。我們這裏的小麥畝產已經超過五百斤了,南澳土地貧瘠,當地的農作物大多都是在砂地上用化肥堆起來的!成本比我們這裏高得多。”
“原來如此。”
胡逸之也鬆了口氣。畢竟他種地一輩子,堪稱絕頂高手,不可能相信天底下有那麽肥沃的土壤。
李西華說道:“但郡主說過,農業是第一產業。這麽多糧食,至少能養活五十萬人口!我們是否可以進行第二次更大規模的移居?”
陳柯說道:“理論上可以,但客觀條件上還不行。這個新騰縣,現在隻能算得上是一個據點,還沒有形成真正的社會結構,這和我們當初開發四川是有很大區別的。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是以此為基本盤,開辟更多的據點!比如……”
說著,陳柯指了指南澳的其他地區。
“新騰縣所在的位置,位於南分水嶺,也就是當地人所稱聖母山的東海岸。我當初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因為它的氣候類型是類季風型,濕潤氣候!和咱們中國大多數地方相似。而它往北,是熱帶雨林氣候,但這個熱帶雨林是北分水嶺的坡麵效應形成的,和赤道地區的雨林又有些不同!如果一定要比,倒是和西雙版納的氣候條件有少許相似。”
李西華仔細回憶了一下,很快就明白了過來:“對了,當初的桉樹種子好像就是在這裏找到的!”
陳柯說道:“這就是了。第一批移民可以很快募集,但之後就得因地置宜,比如這片地區的移居人口就要動員適應雨林地區,同時有相關生活,生產經驗的人過去。畢竟農業是第一產業,在當地產業開發出來之前,就由新騰地區給予糧食方麵的援助,促進新地區農林業的發展。”
說著,他又指向了新騰南麵的東南角。
“這片地區又有不同,它屬於溫帶海洋氣候。說實在話,咱們中國人沒見過這種氣候,但就農業方麵來說亞洲的高嶺作物與之有相通的地方。西洋人一般會種植大麥,燕麥,這些東西咱們也都進口了,育種問題不大。這批移居最好從高嶺地區,比如滇北,川西,阿壩地方作動員。”
大家都點了點頭。
“下麵再看東南角,這片以西的沿海地區!這片地方的氣候咱們中國人也沒見過,叫做地中海氣候。相同的氣候,在南澳大陸的西南角(珀斯地區)也成立。這種氣候雨熱不同期,夏天幹旱,冬天下雨,所以一般種植冬麥,或者開發成果園。歐洲有名的葡萄酒,就是這種氣候形成的。”
“然後就是南分水嶺以西,這裏有兩片內陸盆地!現在還沒有取名字,我暫且叫它……叫它墨淚和大寧(墨累和達令盆地)吧?墨累盆地土壤比較肥沃,可以種植小麥。大寧土壤貧瘠,且地處迎風坡背麵,氣候幹旱。不過它的地下有大量自流水,雖然這種水比較鹹,但可以作為牲畜飲用水。這裏適合開發混合型農業,比如做成牧場。”
“這下麵還有一個島。大家是不是覺得和咱們的海南島很像?它有兩個海南島那麽大,氣候也比較單一,同樣屬於溫帶海洋氣候。另外在大海的東麵,還有兩個更大的島,荷蘭人叫它們紐西蘭!現在還沒有開發。有了新騰這個基本盤,能養活足夠的人,咱們就能率先建立新的據點拓展事業了。”
“另外南澳的中北部地區,屬於熱帶草原氣候,咱們中國人也沒見過。它的氣候類型和江心坡類似,區別是江心坡是熱帶季風氣候,熱草氣候則分為幹濕兩季。這裏適合作為大麵積的畜牧業發展,前景還是很廣闊的。”
“至於中西部地區,目前都是沙漠,基本上沒有開發的餘地。於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工程,那就是南澳需要開通一條水渠!因為南澳的中心有一個時令湖,屬於鹹水湖。因為水量太少,它常年幹涸,所以中部地區的氣候非常惡劣。但隻要開通一條水渠,把海水引進湖裏,那麽中部地區就會形成熱力環流,從而逐年改善周邊的地理環境。”
“這項工程越早動工越好。因為開發之後再動工,氣候的改變會對發展產生影響,所以最好在發展之初就完成這項工程!南澳這片土地,最大的問題就是幹旱。如果做好這一點,南澳的人口承載量將能增加三到五成。”
陳柯邊說,李西華和吳寶宇就邊在本子上記錄。作為航海的先行官,他們的熱情比誰都要高。
“大家認為,一條運河開發出來大概需要多久?”
李西華想了想,說道:“元朝的時候,把大運河從人字變成了一字,總共隻用了二十年。地圖上的這條運河,還不如京杭大運河的十分之一!以咱們中國人的動手能力,又有了機械動力工具……最多一個五年計劃就能完成。”
陳柯也嘖了嘖舌頭。
李西華也沒吹牛。“艾爾湖運河”工程和京杭大運河比起來,根本就不算個啥。
吳寶宇則是感慨地說道:“郡主,這些地方如果開發出來,簡直就是一個國家了啊?比咱們藩鎮還大。”
他說的國家,當然不是指那些小國。而是體量和中國差不多的才配稱之為“國家”。
陳柯說道:“當然,不然我開發它作甚?如今新騰的開發,不足類季風區域帶的二十分之一。如果開發完成,理論上再可以承載多十倍的人口。”
“五百萬?”
大家得出一個大概的數字。
陳柯點點頭:“差不多,而且是過得比較舒服,極限承載應該是八百到九百萬。其他地區差不多也是如此。這些地方加在一起,至少能承載五千萬人的富足生活!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新的生存空間。”
說著,陳柯用手又撫了撫地圖,讓大家心裏都是一陣向往。他煽動情緒的水平越來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