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二)
因為夏天太陽落山晚,陳柯回轉府衙的時候,天色依然還很亮。
從芒町到廳府的馬路,在騰越已經逐漸從新奇變成了習慣。寬闊的道路上車馬穿行,也有百姓從這裏路過。
陳柯坐在騾車上,從高處俯視芒町,還能看見排列整齊的紡織廠。這些冒著黑煙的工場,也讓陳柯終於完成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心願。
哪怕這座紡織廠設備簡陋了一點,規模小了一點,但它是真正屬於陳柯的。
新房舍雖未建成,但城市規劃卻做得很好。假以時日,芒町也能發展成一片不錯的小鎮。
新修的馬路上,騾車走得快而平穩。
騾車的車輪,也沒有再發出吱悠吱悠的聲音了。因為車輪上已經使用了軸承,行進方便。
而且車體也變成了四輪車。這讓整個騾車的運載力,機動性都有了質的改變。
回到府城,陳柯年歲第二座水電站已經開始運作。
城西第二條馬路,也開始了最後的合攏時段。這條路雖然有八十多裏,但地勢較平,所以修起來並不慢。
水電站的落實,讓府衙終於也有了方便的電源。不用再費力跑到芒町去換電池了。
回到衙門之後,太陽這才落了山。而府衙大門口,此時已經點上了一盞帶罩的白熾燈。
這讓府衙在天黑之後,顯得尤其明亮。
要不是怕浪費電,陳柯恨不得把整條街都點上,開個夜市!
可惜現在的電具還是比較昂貴的。除了廳府衙門,就隻有其他的官坊可以點上電燈而已。
“郡主回了?紡織廠開辦還順利嗎?”
到了公務間,孫興成他們也都在這裏。在私下大家比較隨意,和陳柯打了個招呼。
衙門的公務間晚上依然亮堂,而且這種明亮也逐漸成為了大家的生活習慣。
“還不錯,等那些人熟悉之後就能招工了。”陳柯也點點頭,他總算是了卻了一樁心願。
之後他看見了桌上的一份草圖,眼睛頓時就亮了起來。
這是一套木工機床。它脫胎於工場現用的設備,主要有鋸,刨,車,銑,鑽,榫,砂等門類。
陳柯感覺很驚喜。
一是這些機床的設計非常不錯,一看就是出於有多年木工經驗的老匠師的思路。
重要的是,這份草圖已經有了機械標準製圖的雛形,不再像以前那樣“散點透視”。
沒等陳柯開口問,孫興成就說道:“這是鍾老表畫的。這些天,木坊的人一直都在和咱們商討。老鍾也當真厲害,別人一說,他就能把草圖勾出來。”
“這可太好了,能自己繪製出機器的草圖,這可是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啊。”
陳柯翻閱著草圖,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這些草圖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標準,剩下的就是描圖了。
之後他問孫興成道:“那孫長老呢?”
孫興成有些不好意思:“那個嘛……臣也和吳郎官畫了幾個簡單的設備。不過咱們的水平實在是,讓人慚愧啊。”
說著,他拿出了另外幾份草圖。
陳柯看時,原來是打磨石器的工具。有一個鋸輪機,一個攪拌機,還有一台拋光機。
“厲害啊,這個鋸輪機的設計是最科學的!”陳柯伸出了大姆指,絲毫不掩飾自己的讚美。
孫興成哈哈一笑:“這是照著郡主的發電機做的,咱們把銅盤改成了圓片鋼鋸。石灰機原本是想做成磨,後來老臣想到了水輪機,就做成了螺絲形狀。這個拋光機就是用磨床改的。”
陳柯說道:“能夠舉一反三,這種聯想力和創造力當真是了不起!我不是在拍你們馬屁。原本以為你們會做能動的鋸子,鐵磨盤這一類的東西呢。”
孫興成說道:“跟郡主一起半年多了,看多了自然也就會了。隻是這圖實在是畫得差強人意,沒辦法把腦子裏的東西描繪出來,讓我很遺憾啊。”
“沒事。等我們一起努力,把機器零件做好,孫長老對著實物用暗箱再畫一次!前後對比,慢慢就能找到自己表達的不足,這肯定需要一個過程。”
聽了陳柯的話,孫興成也點點頭。
他現在很希望能快點學會製圖,就像文學家想把自己的思想寫出來一樣。
二人正聊著,見鍾老三正好也從外麵回來了。他的手上還拿著一疊紙。
“老鍾,這麽晚去哪兒了?”
鍾老三笑著說道:“紙坊的朋友找我幫忙,想改進一下造紙設備。我正好有點時間,就去坐了坐。”
陳柯看了一眼他手上的圖紙,說道:“你行啊老鍾,草圖一份接著一份。你什麽時候能幫咱們造個鍾呢?”
鍾老三一愣,隨後說道:“這個沒問題!要是擱以前,我隻會修鍾,自己肯定造不出來。但現在隻要有了材料,有了工具,我造台鍾出來沒有一點問題。”
經過這半年的學習,鍾老三已經從匠人變成匠師了。
陳柯當然理解他的意思,說道:“現在工場在生產造槍的設備,你先等一等。你要的機床肯定會有的。”
孫興成不禁問了一句:“郡主,我們能把工場擴大一點嗎?比如機床車間的設備增加幾套,工作效率就能更快。”
陳柯說道:“我也想啊,但騰越這地方體量太小,咱們養不起。先緩緩吧,等以後條件好了,咱們開個比這大十倍百倍的工場都行,但現在實在有點困難。”
孫興成和鍾老三也緩緩點了下頭。
陳柯是郡主,他考慮的當然不止有工場,還有很多別的事情。
不過到了現在,大家已經明確了設備發展的方向。
之後的日子,官坊的郎官和匠師們經常和孫興成,鍾老三他們來往,一起討論產業設備的問題。
陳柯有很多套完整的機械設備圖紙。
眾人根據平時工作的經驗,對照圖紙和成品機器,就能構思出傳動機,工具機。最後讓鍾老三畫出草圖。
鍾老三畫完草圖之後,也開始學著繪製簡單的機械描圖。
孫興成自然不會落後,其他人也都學著使用暗箱。完全拋棄了散點透視的優良傳統。
隻是草圖要真正完善,達到設備標準,肯定還要相當的時間積累才行。
如此又過了幾天,時間到了六月中旬。
又有三所學校陸續開學,到此騰越籌備的學校已經有一半開始了營運。
正像大家安排的那樣,有些當初沒有來得及報名的小孩,也在這段緩衝期內得到了上學的機會。
而一些年齡偏大,又想讀書的孩子,學校也沒有完全拒收。
他們自己坐在教室後麵當旁聽生。學校不安排夥食就自己回家吃飯,希望能學著認字。
陳柯的紡織場在試運營期間,隻開動了一小部分設備,讓工場的人熟悉流程。
但就是試運營,也出產了數百匹棉布。
這些棉布在趕圩的日子出現在市場,很快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瞧一瞧看一看了啊,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官坊新出的官布,為咱們老百姓做的又結實又好看又便宜的布料啊!老少爺們兒,姑娘媳婦兒,再不買就沒貨了啊……”
織造官坊已經搬到了芒町,原來的衙門自然空了。不過陳柯也沒讓這裏廢置,改成了一個門店。
和那些商鋪一樣,織坊的大門外也連出一個涼棚支著。案台上擺滿了一匹匹的麵料,讓不少趕集的人都圍了過來。
陳柯給這種官辦門店,還給取了個名字,叫做“供銷社”。
“哎喲,這布料子不錯啊?”
“顏色也新鮮……”
“挺貴吧?”
賣布的織匠眼睛一鼓:“不貴,三錢銀子一匹!”
“啥,才三錢?”
“這麽便宜!”
“買買買!”
不少人都掏出錢,找織匠量布。
工業織布結實均稱,麵料精美,最重要的是成本低。
清初的布價,一匹白布要六錢銀子,有顏色的要一兩。一匹折合三市丈,也就是三十尺。
普通百姓忙活一年,也做不起一套新衣服。
而這種官布一尺隻賣十文,還是有顏色的。
現在手頭有了點錢的騰越人,自然想過得舒服一點。衣食住行,人的行頭何其重要。
如此,富裕的人幹脆就買了一整匹,一般的人也扯上一丈。就是窮點的,也花上幾文錢剪了塊布頭,好回去打補丁。
隻在趕圩的第一天開張,門麵就賣出了一百多匹布,進帳折合白銀三十餘兩。
這讓郎官們高興壞了。
和匠師們在熟悉了機器和工場流程之後,郎官終於向陳柯提出:可以進行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