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陳圓圓的演出(第三更)
卧槽!
張凡心裡暗叫一聲。
他掩飾住臉上的驚訝,看著那個正在撿那些小人書的運輸人員。
「不好意思啊,這位公子,這些沒有封好,所以紕漏了。」
說話的是一個體格健壯的漢子,他曬得皮膚粗糙、黝黑,但身體非常結實,是那種精壯的結實,一看就是干農活的。
這些年,有不少農民專做工人,例如水泥廠、磚窯廠,還有修路的工人,伐木的工人。
這些體力勞動者,到多時農民轉過來的。
而眼前這個,一眼就可以看出來。
崇禎將小人書遞給他,說道:「老鄉,這些是你的貨嗎?」
「俺哪裡能有這些啊,這些都是文化人製作出來的,俺就是一個農民,運貨的。」
崇禎繼續問道:「那你知道上面寫的什麼嗎?」
「俺也學過一些字,不過學的不多,還在學習中,要看上面的故事,還是有點吃力的,不過好在有些圖畫,看起來還挺有趣。」
「那你知道這些是什麼故事嗎?」
「好像是起義的故事?」那漢子隨口答道,他並不知道眼前這個人到底是什麼身份,更不知道自己在眼前這個人面前說這種話意味著什麼。
如果朝堂上的官員看到后,估計會震驚地說不出話來,同時為這個人捏一把冷汗。
崇禎又問道:「這些小人書是從哪裡來的?」
「哦,我們也不知道,只是負責運輸到上海城裡,放到指定的地點。」
「哦,那沒事了,打擾你了。」崇禎將手裡的小人書遞給這個漢子,然後笑了笑。
張嫣也將小人書還給人家了。
張嫣看了上面的內容,有些驚訝:「公子,那上面是……」
「那上面是造反的故事。」
看來那些人對思想控制的作用很重視。
開始從思想上找縫隙了,並且利用這種非常簡單易懂的東西,來引起普羅大眾的注意,將商人掌國的概念,慢慢潛移默化地植入到民間。
這是要跟朕來玩輿論戰了?
現在看來,至少證實了一點很重要的事情。
什麼事?
古人並不笨,古人和21世紀的人,區別在於眼界和對歷史發展的見識。
但智力和思考能力方面,是沒有區別的。
當商業繁華到一定的地步,誕生出一股新的民間力量,就有人想要玩造反了,並且這些人非常清楚,思想的重要性。
事實上,對思想的控制,從商鞅時代,就被提出來了。
中國古代的學術鬥爭,其本質都是思想的鬥爭,而思想鬥爭其本質又是政治鬥爭。
無論是佛道之爭,還是儒家興起,皆是如此。
西方的人文主義是在文藝復興的時候興起的,文藝復興是什麼時代?
沒錯!剛好是明朝初期和中期。
原本歷史上,西方的文藝復興不會對大明有影響,但穿越者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改變,還真讓這一點變成了一些可能。
什麼改變?
開海新政!
為什麼當年要禁海?
朱元璋自己也認為經貿南洋,會賺很多錢。
這一點在南宋是得到證實的,南宋時代,朝廷與南洋諸國的貿易非常發達,南宋朝廷非常有錢。
到了明朝,為什麼就不願意賺這個錢了呢?
其實,在東方世界,還有一個重要國家也禁海了。
誰?
日本!
日本就是在明末禁海的,德川幕府建立后開始禁海。
為什麼?
原因有兩點:
一、重農抑商。
古代王朝生產力有限,糧食不足,如果大力鼓勵民間商人從商,就會天下大亂。
為什麼?
商業難道不好嗎?
21世紀的中學生都知道商業是好的啊!
當然好!
那個中學生飯的那麼飽,他當然知道商業是好的。
如果他連飯都吃不飽,他的國家大多數人見到商人投機取巧賺得盆滿缽滿,大多數是不是都想發財,都去從商了?
那原本能一天還能吃一碗飯,後來一天只能吃半碗飯了!
所以啊,重農抑商的政策,它是根據時代的生產力來制定的。
那為什麼之前的朝代就不禁海?
因為唐宋的廣東、福建是很落後的地方,是發配犯人的地方,那裡就算把海岸線再給它拉伸個上千里,那裡也翻不出浪花來。
但經歷了南宋以後,就不同了,南方大力發展,稍不注意就成氣候了。
那為什麼南宋不在乎糧食危機而大力扶持商業呢?
因為南宋版圖小啊,需要養活的人沒有那麼多,而且南宋佔據了秦淮以南,這些地方都特么是產量的大糧倉!
那第二點是什麼?
二、到了唐代以後,中國王朝都在做一件事:守內虛外!
什麼是守內虛外?
就是防備內部不受控勢力的崛起,用各種政策弱化地方的勢力。
宋朝如此,明朝中後期也一樣如此。
否則地方壯大,就容易出現唐中後期的地方藩鎮格局。
而無論是大明的禁海,還是日本的禁海政策,都是從這些方面去出發的。
作為穿越者的張凡,對皇權與地方的博弈,他自然是非常清楚的。
一旦開海,商業發達,民間必然會崛起一股新勢力。
早在張居正時代的隆慶開關,民間許多商人和地主都希望朝廷變得小政府,對地方不要橫加干涉。
現在這些商人手裡有錢了,當然更加膨脹了。
崇禎將駱養性叫過來,讓他派人盯著那輛馬車,主要是盯著那些箱子,盯著它們的去處。
到了下午三點的時候,駱養性回來了。
他帶回來了消息:「公子,他們去的是明月樓,明月樓是上海最大的酒樓。」
「沒有再去別處了?」
「沒有了,兒郎們都還在那裡看著。」
「這明月樓背後的老闆是誰?」
「是顧台碩。」
「顧台碩?」崇禎有些意外,「顧秉謙的兒子,天啟年間內閣中書舍人?」
「沒錯,是啊。」駱養性小聲說道,「當年南直隸叛亂,就有人舉報顧家和那些亂黨有牽連,不過後來有人說是誣告,顧秉謙當時又死在了崑山,國朝事務繁多,舉報的人也就不了了之了。」
「哦,這個顧台碩現在在上海做什麼買賣?」
「主要是從事海貿。」
崇禎看了看前面的上海,說道:「走,咱們進城吧。」
自從火器走私案后,上海對民間火器的管控極其嚴格。
所有入城的人,都必須搜身。
上海治安司的人一天二十四小時日夜巡邏,凡是抓到有私藏火器的,不用審問,直接扔到監獄里。
短短几個月,按察司審理的所有跟火器有關的案件都是死刑。
在這樣的嚴查之下,別說火器了,路人若是攜帶一把菜刀,也要被抓到治安處去喝茶。
而且官方還四處懸賞,凡是舉報有管制刀具、火器火藥的,皆有賞。
在重賞之下,咱們上海的市民朋友們,充分地展示出了他們密切關注國家城市安全的責任心。
例如張三,沒事就站在陽台上愁著隔壁家的小翠,被小翠舉報后,他反咬小翠一口自己在監視小翠是不是有火槍,是不是在打槍!
「好消息啊!聽說今晚陳圓圓要在明月樓演出!」一個路人興奮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