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凜冬將至(第二更)
其實,皇帝不缺智囊團,他本人腦子轉的已經夠快了。
他真正缺的是幫他將腦子裡的想法變成現實的人。
例如他擬定的對皇太極的多線包圍戰略。
這些是由孫承宗、盧象升、袁崇煥等人一手幫他執行落地的。
例如他要在安南開闢一個大明朝的糧倉,這些是孫傳庭和秦良玉幫他落地的。
例如他要在西北建立一個空前規模的軍區,就是洪承疇、曹文詔、馬士英、施鳳來等人去執行落地。
有很多人提到諸葛村夫,佩服諸葛村夫的神機妙算。
但其實村夫之所以名垂千史是因為他罵死了王朗……個屁啊!
之所以名垂千史,是因為他對內有諸多政績,也一直秉承匡扶漢室之初心。
而且絕不是會耍嘴皮子會算計。
他的才能恰恰是能很好地執行各方面的政策,讓蜀國在夾縫中生存下去。
所以啊,年輕人不要總是沉迷在耍嘴皮子里。
將吹出來的牛逼如何執行下去並且變成現實,才是真正牛逼的人。
崇禎目光終於落到溫體仁身上,他說道:「溫愛卿不愧是朕的股肱大臣,愛卿之意深得朕心。」
溫體仁心頭開始發緊,他太清楚皇帝的套路了。
皇帝其實心裡什麼都知道,然後故意問你這件事該怎麼做。
如果你回答了,回答不到他的點子上,他就會給你糾正,如果你固執的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好了,回去洗洗睡吧。
如果你回答到點子上了,好了,接下來你就去執行吧。
很顯然,皇帝這是要讓他去日本了。
崇禎繼續說道:「只是這裡面還有一些問題,朕有些疑惑。」
溫體仁站在那裡,明明知道皇帝給自己下套,還不能不擺好演技陪皇帝演下去。
「不知陛下有何憂愁,臣願意為陛下分憂。」
「一、日本人的讀書人若是不願意來大明,當如何?」
「可以耐心講解,日本的讀書人也都是習得我華夏儒學的。」
「好,若是要耐心講解,朕就安排你這個禮部尚書去講解,若是耐心講解了他們也不願意來,朕就算你失職。」
溫體仁連忙跪了:「陛下,臣……」
很顯然,溫體仁這個答案是故意回答錯的,他就是不願意去日本,所以故意不按照皇帝的心思去回答。
其實君臣現在已經進入核對答案的解決。
領導用人的時候都會叫進來單獨談話,領導要把自己的意思傳達明白,傳達清楚,並且要讓下屬認可,在後面的執行中,才能保證下屬不執行偏了。
但溫體仁顯然是在這裡耍小聰明了。
而崇禎也懶得跟他耍小聰明,直接就任務壓過來。
「怎麼,溫大人難道不願意耐心講解?」
「不,臣剛才想了一下,倭賊狡詐多端,耐心講解未必有用。」
「那當如何?」
「若是不願意來者,一律處死。」
崇禎又說:「若是有日本人在當地不服管呢?」
「也一律處死。」
「若是有人不願意學習漢字,更換漢服,毀掉神社呢?」
「一律處死。」
「若是還有人懷念過去,密謀反抗呢?」
「設立懸賞,讓平民舉報,一律處死,殺全家。」
皇帝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將溫體仁攙扶起來,說道:「朕明日就擬定一份聖旨,招愛卿入閣。」
「謝陛下。」
這一問一答對話方式看似簡單,其實是在表態度。
這些可都是你說的啊,若是到時候日本真的出現這些事,你不按照這種方法處理,朕就要找你的麻煩了。
果然,第二天就宣召,讓溫體仁入閣,武英殿大學士。
溫體仁畢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入閣,現在終於實現了。
他還沒有興奮兩天,就接到了去日本的任務。
禮部尚書兼內閣大學士。
再兼一個扶桑省巡撫。
被窩都沒有捂熱乎,又要走了。
溫體仁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
十月初,溫體仁帶著滿臉的假笑,說著滿嘴硬撐出來的豪言壯語離開了北京,一路前往天津港,將從那裡坐船發出去日本,隨後在江戶城登岸。
也是在十月初,朝廷對天下宣召,日本正式更名為扶桑省,東部沿海港口全面對日本開放。
一時間,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十月初三,朝廷也正式與葡萄牙、英國簽訂廣州通商協議。
通商協議規定,葡萄牙人、英國人可以在廣州進行貿易,但不得傳教。
當天,立法院提交了一份《諸國駐華管理條例》,裡面清清楚楚規定了外國人在大明朝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這份管理條例當天就公布了,很顯然就是為了規範歐洲人與大明朝貿易中的行為。
既然葡萄牙人已經如此傲慢了,為何還要開放廣州?
從眼前的利益來看當然是為了賺錢,有錢不賺王八蛋。
但是從中期利益來看,其實是為了拖住葡萄牙人,等南部軍區實力壯大后,再做較量。
從長遠利益來看,則是為了讓大明朝的商人能熟悉歐洲人。
畢竟大明朝不可能一輩子封閉,只在東方世界完。
遲早有一天,會遠邁萬里,那裡有更廣闊的世界。
整個九月,甚至十月,朝廷都在梳理日本的問題。
等到十月中旬的時候,日本全面大勝的消息也傳回來了。
而溫體仁也正式坐上了去日本的船。
其實他還有一個秘密任務,就是去挖金銀。
到了十月底的時候,從西伯利亞南下的冷空氣已經越過了燕山,鋪天蓋地一般席捲華北平原。
在深秋的冷風中,京華也變得清冷而溫柔了許多,更添上了幾分詩人的惆悵。
整個崇禎十年,大明朝沒有受到戰火的波及,由於安南的支撐以及呂宋島貿易線的全面展開,大量的糧食進入了大明朝。
據後來有人公布了這一年的官方數據,大明朝平均每人一天可以消耗8斤糧食,並且還有富餘。
富餘的糧食促進了酒業、餐飲業的空前繁榮。
但是,崇禎十年的冬天,似乎比以往要格外冷一些。
在南京製造局、蘇州製造局的織造廠內,源源不斷的棉衣被製造出來,運往北線,成為軍需物資。
可是,在山西總督耿如杞的奏疏中,卻提到民間有人在入冬的時候,被活活凍死。
帝國崛起的年代,似乎一片太平盛世,卻也危機四伏。
葡萄牙人和英國人從北京返航,海上的巨浪已經在翻滾,而在遙遠的遼北,冰雪覆蓋之地,沙皇俄國的軍隊也已經陸陸續續開始駐紮。
凜冬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