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不安分的朝堂(第一更)
你看,明明就是皇帝自己的意思,卻故意借著大玉兒的嘴說出來。
她是什麼身份?
皇太極的小老婆,科爾沁部宰桑的女兒,她的兄長吳克善、察罕、索諾木都是蒙古八旗里的實權人物。
科爾沁部被明軍掃了一遍,但打仗的人肯定還是有的,在瀋陽也是不容小覷的一股勢力。
哲哲連忙說道:「陛下,妾身看來,不必操之過急……」
崇禎卻是打斷了她的話,說道:「朕看可行,就按照布木布泰說的來。」
說完,皇帝又道:「諸位既然誠意歸降我大明,朕不計前嫌,皆為我大明子民,享受與我大明子民同等待遇。」
同等待遇……個屁!
這話翻譯過來其實是這麼個意思:諸位都是女真各部的首領,你們活著朕實在不放心,不過大家也不必擔心,都回去洗乾淨脖子,朕一個個砍,不必著急。
眾人高呼:「奴才等拜謝陛下聖恩。」
卻說瀋陽城破后,遼東的收復也算是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但還沒有結束。
五月十五日,盧象升在遼東東南一帶的大片領地上對那裡的大戶進行了連根拔除一般的打擊。
明軍所過之處,先是驚恐萬分,隨後百姓無不擁戴。
一時間,民心歸順,相互傳唱。
主要還是不少人竟然真的有了田,有了糧。
盧象升一路打到鴨綠江邊,幾乎將縱深數百里打穿了。
五月十七日,盧象升抵達義州軍鎮,與陳新甲見面,這預示著明軍在遼東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但戰爭卻並未結束,聽陳新甲說,多爾袞現在雄踞朝鮮內部,將朝鮮王室快要殺光了,顯然一副自己要在朝鮮稱王的架勢。
五月十八日,三萬天武軍兵臨耀州。
這一天,派去遼陽的探子回來了,帶來的消息讓鰲拜沮喪。
沒有皇太極的身影,沒有人知道皇太極去哪裡了。
他像是憑空消失了一般。
耀州的八旗士氣低到了極點,畢竟瀋陽之戰大敗的消息已經傳到這裡來了。
五月二十五日,崇禎終於起駕回京師。
當然,所有投降的女真貴族,全部被迫了皇帝一起回了北京。
為了給接下來的遼東一個安全、輕鬆的政治環境,這些人肯定不能在瀋陽了。
所有的女真貴族包括哪些?
愛新覺羅氏、葉赫那拉氏、輝發那拉氏、烏拉那拉氏等等,還有各部的首領,凡是參與過努爾哈赤造反的,且後來有實權的人,他們的家族,所有人,全部被迫跟皇帝一起到北京。
其實,他們更多的已經像是政治犯了。
這相當於是將遼東的權貴集團連根拔起,而盧象升一系列的軍事打擊,將遼東地方上的鄉紳士族清掃乾淨。
這無疑是為接下來朝廷新政在遼東的全面推行做好了準備。
至於瀋陽,當然的袁崇煥留守瀋陽,他本身就是遼東督師,北部軍區的一把手。
在崇禎回去的時候,他給蓋州的沈有容寫了信,對於耀州的八旗,盡量去勸降,能不再動武就不再動武,若是敵人不投降,就殺乾淨。
為什麼要下這樣的指令?
因為這一次明軍也戰死了實在太多人了。
接下來那幾個重鎮,能和平收復就和平收復吧。
崇禎九年,六月初二,北京。
六月的北京已經進入盛夏,酷熱難耐。
但是一封接一封的捷報從遼東傳來,讓整個北京城都陷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興奮狀態。
可朝堂上的大臣們卻並非如此。
新一輪的彈劾、責罵戰在上演。
這一切都來自軍委會私自的動員大量預備役到遼東前線。
對軍隊的調動,正成為朝堂上政治風波的焦點。
而這場焦點中,受到影響最大的人,無疑是年邁的孫承宗。
這一年的孫承宗已經73歲,早已過了古稀之年。
新政的第八年,身居要職的孫承宗,已經滿頭白髮,枯瘦而體衰。
九年前,張凡剛穿越過來,召見這位先帝的帝師的時候,他不是這樣的。
那時候是孫鬍子,雖然也已經64歲,但沒有一根白頭髮,精神抖擻,目光堅定,身姿挺直。
但現在的他,卻垂垂老矣。
今日孫承宗告病,並未參加廷議。
等廷議結束后,李邦華的馬車停在了孫府門口。
不多時,李邦華在庭院的竹林下,見到了正在陪自己曾孫兒讀書的孫老頭。
孫承宗笑了笑,說道:「你們先下去吧。」
很快,這裡只剩下李邦華和孫承宗兩人。
「孫大人,您的身體如何了?」
孫承宗嘆了口氣,神色淡然地說道:「老了,身體確實不中用了。」
「孫大人,西北軍政還有諸多事務,遼東還有巨大的糧食缺口,另外,現在必然有巨額的撫恤金,這些全部是眼下的重中之重。」
孫承宗目光平靜地看著前面的水池,布滿皺紋的臉上隱隱有幾分憂慮,一隻手攙扶在竹椅,說道:「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前線是要吃飯的,西北是要擴充軍隊的。」
「孫大人,下官的意思是,這些事,能緩便緩,等陛下回來再做定奪,畢竟現在朝中對您……」
「對老夫如何?」
「都說您染指軍權,圖謀不軌。」
「讓他們說去好了!那些人的嘴巴從來就沒有停過,如果老夫如此在乎他們的說法,這個位置早已是別人的了。」
「元帥,下官是擔心您和您的家人,現在朝堂上對您的言論全部都是不利的。」
孫承宗沉默下來,過了一會兒,才說道:「戰爭結束了,我的任務也完成了,以後就交給你們了。」
不待李邦華繼續說,孫承宗又說道:「西北的資源要給充足,遼東戰爭結束后,西北必然會是朝廷的重中之重,另外福建軍港,廣州軍港,在未來也都是要投入巨大的錢的,這些全部都在陛下的戰略中,你要清楚這些。」
「元帥,下官記住了,只是現在戶部那邊的確已經沒有錢了,這一次恐怕……」
「辦法總是有的,錢不是我們該想的,我們只管把我們該辦的事情辦好。」
「是。」
李邦華離開后,過了一會兒,另一個人來了。
「下官參見元帥。」
「顧大人,請坐。」
來的這個人正是顧炎武。
「元帥找下官,不知所謂何事?」
孫承宗開門見山地說道:「遼東的仗快打完了,一旦遼東收復,大明朝的政局就發生很大的變化。」
「你是陛下最看重的人之一,未來有望進入中樞,老夫想提醒你幾件事。」
顧炎武連忙站起來,拜道:「請元帥指教,晚輩洗耳恭聽。」
「坐,坐下來說。」
「一、辦事太過剛直,可用,但只能用一時,解決某一部分的問題,卻不能位列中樞,輔佐君王治理天下。宰相者,當權衡多方利弊,穩中求進,咱們的陛下是一位開拓進取的雄主,這就要求臣下必須穩。」
「二、在下位的時候,要把事情做好,事情作對了就可以。但到了上位,要把人做好,要安排好人,將下面的人都安排好了,大家都有錢有糧,事情自然就成了一半了,至於鞭策他們做事的是朝廷的考核指標,而不是你。」
「三、大明的未來還很遠,陛下已經為大明指出了一條明路,在西北,在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