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安南來的密信(第二更)
其實,大明朝的官員對海洋基本上沒有什麼興趣。
要不然在天啟四年的時候,朝廷會允許荷蘭人進駐台灣,在台灣修建城池?
在他們看來,那裡都是沒有開化的地方。
只要不上岸,不滋擾內陸就沒有問題。
畢竟這個年代,朝堂上的注意力都被遼東給牽過去了。
韓爌有這種想法實在太正常了。
不僅僅韓爌有這種想法,其他大臣也或多或少不願意在海上浪費太多的經歷。
可是作為21世紀的穿越者,張凡卻非常海洋在這個時代的價值。
不僅如此,他更清楚台灣的戰略地位。
台灣肯定是不可能讓外國人佔領的。
台灣自古就是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灣在東南海域的戰略地位到底有多重要?
如果台灣在荷蘭人手裡,將會是什麼局面?
一、東南海域到南洋的海線將受到荷蘭人的控制,要交過路費。
二、荷蘭人在台灣島上發展自己的武裝力量,肯定會以台灣為基地,對明朝沿海進行軍事干擾,強迫明朝對它們開放入主內陸做生意。
三、定時炸彈,荷蘭人想要擴大戰果,隨時可以從南洋調度更多的軍隊駐紮在台灣,對大明朝展開更大規模的進攻,進而擴大它們在東方的掠奪。
歷史上,若不是鄭成功成功收復了台灣,後果不容小覷。
而作為21世紀的大好青年,怎麼能允許台灣寶島在異族人手中呢?
崇禎又道:「遵化的冶鐵量如何?」
湯若望出列道:「回稟陛下,五月的出鐵量已經到了20萬斤,北京製造局火器局內現有炮彈10000顆,可隨時運往邊關。」
「優先補充給海軍衙門吧,孫傳庭不是奏疏要200門火炮么,軍委會要早做準備,一旦擊敗紅夷人,海路打開,就要往欽州港運送軍備。」
孫承宗出列道:「是,老臣已經在大沽口指定好船隻,專門為南部軍區準備的運輸船。」
「好,其餘的火炮配置,孫愛卿你來安排,朕就不細問了。」
「陛下放心,臣會安排妥當。」
「周延儒。」
「臣在!」
「前些日你上奏上來的關於市舶司的提議,朕都給你批了,去辦吧。」
「臣叩謝陛下。」周延儒頓了頓,想說什麼,但最後選擇了不說。
他到底想說什麼呢?
泉州的市舶司的事情。
泉州現在是鄭芝龍的地盤,無論是海上還是陸上,都是鄭芝龍的人。
早在天啟年間,鄭芝龍還沒有被招安的時候,朝廷的官兵就和鄭芝龍打過幾場,被鄭芝龍的人摁在地上來回暴揍,根本不是對手。
現在周延儒要先設立兩個市舶司,一個在泉州,一個在廣州。
廣州的還好說,這泉州的必然會與鄭芝龍發生摩擦。
而現在東南海域又在打仗,鄭芝龍是前軍主帥,現在在後面找前軍主帥的麻煩,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要麼影響到前方將士們的軍心,要麼給自己埋下大坑。
例如鄭芝龍大獲全勝了,自然是立了大功,到時候必然會對付周延儒。
這就是周延儒擔心的地方。
總之,市舶司一定是一個非常難啃的骨頭。
他也非常清楚,皇帝不可能一紙令下,強迫鄭芝龍配合朝廷搞海關衙門。
即便鄭芝龍答應,鄭芝龍下面那幫人也不答應。
可別忘了,鄭芝龍代表的不是他一個人,而是東南海商的整體利益。
而一項擅長察言觀色的周延儒也非常清楚,市舶司皇帝是肯定要立的,要不然怎麼會五年前就開始準備?
這就是問題所在,皇帝的想法和鄭芝龍集團的利益相衝突了。
而周延儒現在夾在中間。
見周延儒似乎有話要說,崇禎也瞭然於心,他說道:「你先親自去一趟廣州,將你提的那些具體詳情在廣州實施起來,至於後面的問題,朕已經想好辦法給你解決了。」
做領導,不能只會對下屬發號施令,也不能只會盯進度下任務,還要懂得時不時幫下屬解決一些他們面臨的麻煩。
這樣的領導,下屬才會從內心深處去敬佩。
鄭芝龍的事情,張凡早就想好了方法。
只是眼下大戰將起,不太適合去打擾到鄭芝龍。
早朝結束后,崇禎回了乾清宮。
有兩封密信擺在他的御案上。
一封是潛伏在遼東的劉喬拖人送過來的。
主要是說明了目前遼東的局勢。
經歷了去年的那場大戰,皇太極算是傷筋動骨了。
不過皇太極這貨確實能搞事情。
就說劉喬的這份密信,皇太極這廝居然也開始大力推行貨幣改革了。
並且還學自己廢除了賤籍!
僅僅這兩項,絕對有大用。
為什麼這麼說?
前兩年,皇太極就開始做一系列的改制,緩和漢人和女真人的矛盾。
現在直接把賤籍給廢了,這是妥妥的要得民心啊!
遼東那種小地方,要推行改制,比崇禎在大明要方便得多得多。
一旦皇太極真的得了民心,就會出現諸多的不確定因素。
例如遼人是否還能守遼土?
例如結合貨幣改革,進行大規模的土地買賣和勞動力調集。
遼東那個地方的自然資源其實是非常豐厚的。
至於遼人守遼土這個概念,是天啟年間,孫承宗提出來的。
當年遼東軍被努爾哈赤打得全軍覆沒,大明朝完全喪失了對遼東的控制。
好不容易寧遠之戰和寧錦之戰才遏制住了,朝堂上又有了放棄遼東的聲音。
這個時候,孫承宗才提出來,用失去家園的遼人守護遼東土地,為朝廷守住關外的戰略縱深。
於是就有了現在的關寧軍。
而一旦皇太極在遼東收買人心,到時候,關寧軍就成了非常不確定的因素。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關寧軍中,有不少人在養私軍啊。
例如祖氏一門,例如吳氏一門。
祖大壽,吳襄、吳三桂這些都有自己的私軍。
這事遲早要整頓,一旦整頓起來,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這些人很可能就會反叛。
這個邏輯完全說得通。
以前為什麼誓死守護?
例如祖大壽,在歷史上,雖然最後投降了,但誓死守了一年多,就算自己的親人被皇太極抓了,也絕不妥協,甚至還詐降耍皇太極。
為什麼遼人之前誓死守護?
因為努爾哈赤時代,建奴對漢人太殘暴了。
如果皇太極真的大大的緩和,甚至提高了漢人的地位,關寧軍在和朝廷鬧矛盾后,態度就另說了。
這是崇禎此時心頭湧現出來的一個擔憂的地方。
遼東他花了那麼多錢,砸了那麼多人力物力和財力,肯定不能出亂子。
看完劉喬的密信后,崇禎心裡大致有了數,他腦子已經飛快轉動起來了。
隨後,他拆開了第二封密信。
是他派往安南國的沈棨送來的,準確的來說,已經沒有沈棨了,而是李清臣。
他終於來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