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求賢若渴,風雨欲來(第三更)
整個十月,在皇帝親自推動下,《大明國土管理法》進展可謂神速。
為了配合鋼鐵儘快產出,十月二十五日,崇禎正式成立了國營商社總府。
類似於後世的國資委。
即專門負責管理朝廷商社的組建、資金運轉,推進國營商社的管理。
鑒於王在晉對大明國土管理部的建設之功,他同時被任命為國營商社總府第一任總府部堂。
至此,隱忍五年的王在晉,再次進入了大明朝的權力中樞。
沒有人能想象得到國營商社總府,在接下來的新時代中,到底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國營商社總府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督辦大明鋼鐵總局。
大明朝以前的鋼鐵生產歸屬工部管理,現在很顯然,是要拆解出來。
為何要拆解出來?
因為重要!
鋼鐵局到底有多重要?
工業革命有多重要,鋼鐵總局就有多重要。
那麼大明鋼鐵總局和北京製造局有什麼區別?
有!
大明鋼鐵總局是專門生產鋼鐵,北京製造局是綜合製造部門,是屬於製造成品的部門,兩者完全不同。
例如蒸汽機的製造,所需鋼鐵從大明鋼鐵總局生產出來,運到北京製造局,由製造局製造成蒸汽機。
鋼鐵總局暫時由工部侍郎湯若望來負責。
湯若望雖然是個老外,但這些年克忠職守,崇禎對他是非常信任的。
不僅僅鋼鐵總局順利推進中,同時,也成立了煤礦總局,也暫時由湯若望負責。
一旦趙光抃將遵化冶鐵廠做起來,要麼鋼鐵總局,要麼煤礦總局,總之,有一個位置是他的。
好,那麼問題來了。
新成立了衙門,需要塞進來更多的官員。
而偏偏老一輩的官員都是讀之乎者也的,而且從其他衙門調人很顯然不現實。
所以,整個十月,咱們的吏部尚書王永光都是失眠狀態。
為什麼失眠?
這得問工作狂張凡。
整個十月,張凡每天都和他核對大明國營商社總府、大明鋼鐵總局、大明煤礦總局的人員編製。
到底需要多少人?
以目前的情況,每個衙門,暫時至少要50來個人,三個衙門就要一百多人。
在多方面的重壓之後,王永光實在沒有辦法了,就讓人去北京大學招人。
這算是正式開啟了吏部主動去北大招官員的先例。
這正是皇帝想要看到的。
於是,在接下來,一大批北京大學剛剛卒業的學生,進入了朝廷的編製。
於是,朝堂上一大批官員不滿意了。
丫的,我們都是十年寒窗讀上來的,現在你倒好,直接就去北京大學撈人了,那些傢伙在北京大學才讀了四年,而且沒有經歷科舉選拔。
這下,王永光的家門都被堵住了。
這件事越鬧越大,可是皇帝要用人啊,王永光也只能硬著頭皮撐下來。
終於,禮部和吏部,在十月底的時候,聯合奏疏,要求皇帝對朝廷人才選拔制度進行合理的改制。
以目前四年一屆的科舉制度來看,肯定是滿足不了朝廷對人才的用人需求的。
因為新的衙門增加的太快了。
國稅局、大明國土管理部、鋼鐵總局、煤礦總局、糧食總局等等,這些在北京有總衙門,在地方上都有分局,都是需要人的。
以至於現在許多地方上的分局,根本無法有效的建立起來,而出現了地方上的官府硬從地方大學去選人。
要知道,地方上的大學,開設也才一年多時間,而地方上的秀才、舉人,都已經全部頂上了。
也就是說,到了崇禎五年的年底,大明朝行政改制,已經遇到了一個瓶頸。
人才的瓶頸。
不是沒有人才,而是人才的選拔遇到了瓶頸。
吏部和禮部的奏疏,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來的。
關於這一點,崇禎也早有思考過。
為什麼不早做?
當然不能。
這是治理國家,前幾年新的部門並沒有那麼多,地方上的人才是充足的。
但從去年到今年,無論是雙稅制的推行,還是糧食局、鋼鐵總局等等的增加,都預示著人才到了瓶頸了。
如果提前靠公務員考試改革,考上來的人才,往哪裡扔?
總不能閑著吧。
倒是目前還可以從各地大學里撈人頂著。
而眼下,在不廢除科舉的情況下,每年開公科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而且現在吏部和禮部聯名上奏了,這事就更好辦了。
十一月三日,皇帝果斷通過了禮部和吏部的申請,從明年開始各地每年四月都要開設公科。
公科考試的題目由禮部出。
這場在朝堂上的爭論,才慢慢緩解下來。
至於為什麼不直接廢除科舉考試,還是那個原因,目前天下許多仕子手裡只有四書五經,直接廢除了會影響到他們的仕途。
需要一個緩衝的過程。
這事是不能一刀切的。
在這種局面下,趙光抃就陷入一種極度興奮的狀態里。
他對朝廷的行政效率有了全新的認識。
十一月初,他就被傳召回京師,走了一趟大明國土管理部。
隨後,再走了一趟大明鋼鐵總局。
分別於王在晉和湯若望談完話。
有了兩點收穫:一、順天府的鐵礦和煤礦,現在全部交給鋼鐵總局和煤礦總局來統一做開採。
二、遵化冶鐵廠要多少鐵礦,鋼鐵總局就必須提供多少鐵礦。
很顯然,大家在崇禎五年年底,開始為火器的增量而加班加點。
至於為什麼皇帝突然對這一點如此上心,下面的人就開始猜想起來了。
鑒於目前遼東和登萊的火炮供應嚴重不足,有人便在猜測皇帝之所以如此傷心,是因為明年,要發動對遼東的大戰。
但有人粗略統計了一下北直隸的糧食產量和物價水平,若是明年再對遼東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恐怕民生有崩潰的風險。
不過,不管如何,政治投機分子們最近都在軍委會的官員們家中走動頻繁,想要套路一些信息出來,好提前做準備,給自己撈政治本錢。
在這種背景下,十一月底,《大明國土管理法》的邸報,終於覆蓋了兩京十三省。
一場全國性的國土管制新政,強勢而來。
十二月初,一封封密信如同暴雨一般飛到了崇禎的桌子上。
看完這些之後,崇禎才知道,原來民間私占河流、山川、山林等情況如此嚴重。
僅僅四川的私礦案,最新進展,就牽扯進來二十幾名官員。
這還沒有完,到了十二月十五日,曹程的一封奏疏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師,觸碰到了張凡心中最敏感的地方。
什麼情況呢?
曹程彈劾鄭芝龍私占礦產四十三處,鄭家據不歸還,並打傷了朝廷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