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從今天開始親政> 第172章 “吳國的國祚,也就這一二年了。”

第172章 “吳國的國祚,也就這一二年了。”

  ……


  劉玄不想驚擾百姓。


  而百姓得知,卻頗有些人,主動的、自覺去掛紅布、放鞭炮。


  還有些個腦子靈活的商戶,借著這事,“為慶祝我朝喜添公主一名,本店特優惠大酬賓”。


  吳楚武林正道一片哀鴻。


  炎國這邊卻喜氣洋洋。


  任我行並沒有趕盡殺絕!


  遭遇此番大劫,玄武派、大覺禪寺、丐幫內部紛紛發生爭論,最終,一部分人離派而出,而門派從積極入世,轉向了關閉山門,避世不出。


  這是大門派在亂世中的一貫的生存套路。


  實力夠,就入世一搏。


  實力不夠了,就關山門避世。


  其實就是一群投機派。


  而無論誰坐江山,對於武林勢力,也不敢趕盡殺絕,還得向他們示好、拉攏。


  因為,一旦將他們逼迫的連山門都沒有了,他們必然就會走向絕路、化身孤狼!

  武林中人成為孤狼,時不時來個刺殺地方官什麽的,這就防不勝防了!

  當然,對於頑固的、反抗朝廷的,就會被批為“邪魔外道”,利用投誠朝廷的武林勢力,去對他們進行鎮壓!


  江湖事江湖了,這正是分化武林中人,利用武林中人去打武林中人的套路。


  吳楚武林正道,一片愁雲籠罩。


  時局也更加的惡劣起來。


  義軍風雲狂飆,占據了近半壁江山,從眾者百餘萬,戰兵三十來萬。


  朝廷層麵,失卻半壁江山,財政遭到重大打擊,軍費反而增加更重了,要用於鎮壓亂賊!


  危機關頭,對勢力範圍的地盤,進行更進一步的征收!


  民生愈困!


  齊晉見狀,正所謂趁你病要你命,主力虎視眈眈,似有再次起兵南下之意!

  所忌憚者,不過炎國鎮守在吳楚北部邊疆的四千新軍!


  吳楚主力囤聚北部,預防齊晉入侵,亦不敢輕易調兵,來鎮壓反賊。


  這個時候,吳楚兩國的朝廷上,再次起了分化。


  一派主和,想要與齊(晉)和談,緩和外部危機之後,再調兵去鎮壓反賊!就算蠻齊(晉)不講信用,邊疆還有炎軍震懾,應當無患。


  另一派反和,我吳(楚)與蠻齊(晉)是世仇,不共戴天,怎麽能去和談?誰提出和談,誰就是數典忘祖,人人得而誅之!把邊疆安全的希望寄托在炎軍身上?萬一炎軍反水了怎麽辦?

  他們又想請炎軍去鎮壓反賊。


  炎軍拒絕!


  倒過來發出言論,非議吳楚的皇族、官僚貪鄙腐朽,吃的太多了,應該吐出個七八成來,以資國用、並應減少對民間的征收,緩和內部矛盾!這才是正道啊!


  這番說辭,非但與朝廷不合心,反而有“資敵”之效,令朝廷上下都很不滿!

  吃到嘴裏的肉,要他們吐出來,還一吐就是七八成,這是萬萬不可能的!期望他們能自覺割肉喂鷹、各個都是佛祖覺悟,無異於空想。


  兩派在朝堂上扯起皮來!


  吳帝焦慮國事,頭疼欲裂,一病不起!

  遂命太子李仁元監國,自己“退居二線”。


  似乎李仁元就是吳國未來的鐵定的皇帝了!


  這令四皇子李仁予、六皇子李仁修都大為失望、頗為不滿!

  帝位之爭,情勢一下子更加快節奏、急迫起來!


  太子李仁元監國之後。


  吳帝精選美女,給他送去,美其名曰:[你將來就是皇帝,子嗣十分重要,關乎國本!]

  暗示叫他為了李家江山,不要忘了多多造人!


  李仁元大喜,奉旨造人,沉迷於酒色之中,厭煩於國事。


  吳帝見狀,心中對他的最後一絲希望也泯滅掉了。


  ·這樣的人,做個太平王爺還可以。


  ·做皇帝,是不行的!


  ·做亂世君主,更是萬萬不行!


  遂把目光,轉移到了四子李仁予、六子李仁修身上,心中較為傾向李仁修!


  天下局勢,盡入劉玄眼中。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劉玄下密令,令派在吳楚的高手,發揮影響力,將楚國境內的義軍,調往吳國去,合力攻打吳國。


  “吳國的國祚,也就這一二年了。”


  。。。


  有鑒於此,劉玄召開內閣會議,討論天下局勢。


  會議一致認為,吳楚朝廷困境,首先責任是皇族貪鄙、官僚腐朽,以此反證劉玄整治宗親勳貴的正義性、正確性,以及官僚待遇(低)的正義性、正確性(官僚肚子裏暗罵麻麻批)。


  其次,是吳楚朝廷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信任我炎國呀!本來,有我炎軍去援助震懾齊晉,他們的軍事壓力減少了,就應該裁軍、減少征收,緩和矛盾的,可是他們沒有這樣做!

  最後,麵對這樣的局勢,我炎國也要早做準備:深入整頓軍務、再練新軍一萬、財政缺口,暫且由抄沒的宗親勳貴的金銀支出。責令內閣、戶部做出新的財稅改革方案。


  同時,討論通過了曹琳提出的全國範圍內試推行新政的方案:《論重糧並興工商疏》。


  該奏疏,由曹琳草擬,又經與皇帝商榷修正之後,這才做出。


  本就是皇帝與曹黨的共識。


  奏疏的主要精神:

  第一是糧食生產,在高產糧代替穀物的過程中,總體要穩定,隻能穩定中增長,不能減少;


  第二改革要在朝廷的宏觀調控下有序進行。


  土地改變性質,從種植穀物轉變到種植棉花、桑樹、番薯等,要經過朝廷準許!


  具體辦法是,朝廷發行[特許經營證],田主購買[特許經營權證]。


  特許經營權證,一畝一證。


  每證特許權的年限,最低三年,最高三十年。共四階:三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不同的特準種類、每證、每階,作價不一。


  作價是經過一番演算的。


  譬如,種植棉花一畝的特許經營權證,作價:三年期限的,0.5;十年期限的,1.5兩;二十年期限的,3兩;三十年期限的4.5兩。


  這價格,相對於種棉畝產的價值(約4.8兩,見第110章)是極低極低的,0.5兩佃戶家咬咬牙都能拿出來。


  原先就種棉花,而沒有特許權證的,需要補辦!

  這一數據,約有40萬畝;占比總耕地麵積約0.73%;總產量約812萬多斤;人均0.7斤多點;供給財政收入約6.4萬兩(原130標準下)。


  按照最低三年期限,也能增收20萬兩,年均6.66萬兩,相當於針對他們稅率x2了。


  初步全麵推行,製定的計劃,依舊謹慎、保守,有個約6%的增長率就可以了。


  先做做看,看看反應再說!

  新增種植棉花麵積2.5萬畝,朝廷根據各路人口耕地等因素,調控一番,把額度分配下去,地方再在郡縣進行分配。平均一縣隻有約176畝。


  怎麽分配?


  一分為二。


  一半上戶,一半下戶。


  想買的,報名、抓鬮,一切看天命,獲得參與購買權!


  之後,誰先買呢?

  仍舊一切看天命!


  抓鬮選先後!

  每戶上限十畝。


  誰先誰先得!

  名額極其有限!


  上戶數量少,但是擁有一半的份額!


  下戶數量大,卻也隻有一半的份額!


  這當然對上戶更有利;但也照顧到了下戶。


  這點畝數,對一般地主、小民自耕農來說,是有吸引力的。


  但是對於大官僚地主來說,動不動數萬畝、數千畝耕地,這點兒的畝數,還不夠他們一家吃的呢!


  由此,也可見全麵推行的謹慎。


  不僅劉玄對此謹慎無比。


  曹琳被新政綁架了,雖隻其中有暴利,但也膽顫心驚,生怕出問題。因為一旦出問題,暴雷,責任就在他身上了,就是他背鍋了!

  一旦背鍋問責問罪,權力失卻,有再多的土地、錢銀,又有什麽用?


  權力,才是根本!

  聖眷,才是根本呀!


  所以,對於皇帝謹慎的態度,他不是反對,而是感受到了體恤,大鬆了口氣。


  通過謹慎的推行,就算出問題,問題微小,足以應對。


  並且,在這過程中,也能摸索出一套模式出來。


  將來再擴大規模,也有了經驗,可以“抄作業”,做到心中有數。


  最重要的是,這也不是一拍腦袋,大規模種植就可以的!

  世界是普遍聯係的。


  棉花生產隻是一個環節。


  生產出來之後,還得進行加工,這涉及到了加工能力!

  一下子爆產,而加工端無力進行加工,就會產生[生產過剩]危機。


  即便生產端能力足夠。


  生產出來之後呢?

  需要倉庫堆放!


  需要運輸!

  需要銷售!

  倉儲、運輸、銷售端能力沒有與時俱進的跟上,也會爆出大雷來!


  整個產業鏈,是互相聯係的,互相依存的!

  不能拍腦子,必需謹慎!


  自由市場經濟的一個問題,就在於這裏。


  今年大蒜價格高,於是利令智昏,一擁而上,燒錢投資,投入生產,結果產量暴增,相對生產過剩了。


  不但導致價格暴跌、還因為產業鏈的下遊無力消化這麽多產量,隻能爛地裏了。


  投資的錢,全虧了。


  市場經濟中的浪費,由此可見。


  哪怕棉花增產了6%,這也會對市場產生影響,需要生產端也提高相應的加工能力,抹平這個影響!

  為了保證棉農利益,朝廷還采取了包銷製度!

  在棉農與加工端之間,還需商人做紐帶,將棉花從棉農手裏購買過來,再運輸賣給加工端。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問題。


  如上的分配種植棉花田畝的模式中,好處是相對的公允,不讓上戶吃獨食。


  但是也有壞處。


  棉戶相對的更加分散。


  商人到多個的分散的地方去購買、集中,這個過程成本會變大!


  所以,需要朝廷參與到其中去。


  朝廷擁有遍及全國的組織構架。在這套構架中,曆朝曆代都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冗官冗員。


  炎國也不例外。


  既然冗官冗員,那麽,與其以裁撤的辦法做節流改革,不如給他們找工作,將他們利用起來,去創造價值。


  讓他們去做這樣的一件事:把棉農手裏的棉花,集中到衙門,再由衙門去與商人、加工端鏈接。


  中間的成本,由財政支出,反正他們的薪俸也是要發的。


  原材料增產6%,加工端能力自然也要增加,這點兒的幅度,還是容易承受的。


  實際上,棉農生產出棉花,有的自己就消化掉了,所謂“男主外女主內、男耕女織”,“女織”就要消化部分,這屬於家庭自產自足經濟。


  這種經濟模式,會隨著工商業的發展而崩潰掉。


  因為,工商業發展勢必需要雇傭更多的勞動力。


  當家庭自產的成本,遠遠的大於受雇傭所得的時候,家庭自產在經濟上就不合算。利益推動之下,勞動力就會走向受雇傭的方向。


  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已然出現苗頭了!

  當今最高級的花樓織機的效率,是一般家庭織機的六十餘倍。


  那織機長兩丈,寬半丈,高愈兩丈半,兩人操作,一天可織布六七十匹。機器成本高,一般家庭隻能望洋興歎。成熟織工,日入百文錢,能和教書先生比肩了。


  在這樣的生產效率之下,織廠有足夠的收益,來支付高薪,讓織工盡職盡責,不消極怠工、甚至破壞機器。


  對勞動力也足夠的誘惑,想去打工。


  但是,崗位不足!

  想去賣力,人家也不要!


  為什麽崗位不足?

  因為原材料不夠。


  原材料就那麽多,多買機器、增加崗位來幹什麽?空置麽?閑的蛋疼?


  為什麽原材料不足呢?

  因為耕地要中糧食!


  民以食為天。


  糧食相對來說,比種棉花、桑樹什麽的更重要!

  也就是說,糧食生產力的不足,限製了工商業的發展。


  而一旦推行高產糧,糧食生產力上去了,整個工商業鏈條,就能更進一步的運動起來。


  將會產生更多的崗位!更多的勞動雇傭!

  勞動雇傭製,將逐步的成為生產關係的主流。


  整個經濟基礎,都會發生演變,由量變而質變。


  。。。


  禦前會議討論的非隻棉花的種植,還有桑樹、畜牧肉食等方麵,及相關上下遊。


  討論的很深入。越深入,越涉及方方麵麵,越都認識到影響廣泛而深遠!

  慎重是萬分必要的!


  ·會議還決定設立帝國錢莊,美其名曰:為方便交易,促進經濟,利益民生,嚐試發行大炎寶鈔。


  試點:穟海路。


  那裏有天然良港。對外貿易發達。


  外商進口,不得以金銀直接購買,需得先行去帝國錢莊,兌成寶鈔,再以寶鈔購買。


  持有寶鈔,可按麵值,到帝國錢莊再兌成金銀。


  不過,錢莊要收取手續費、保管費,嘿嘿嘿,這是古代錢莊的常規操作,不足為奇。


  民間有錢莊。錢莊不發鈔。但發一種叫匯票的東西。你在A地將錢存入錢莊,錢莊給你一張叫“錢票”的東西,錢票記你的名,不可轉移。你憑錢票,到B地去,在該錢莊分號,就能去取錢。不過,錢莊要收一定的費用。


  ……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