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新時代的戰爭
蕭縣縣城以東數公裏外的一條小河的北側原野上,上萬周軍近衛軍正在列著隊前進。
在他們的前方,則是已經有些慌張,甚至軍心動搖的明軍陣列。
第四近衛團的團長孫興勇上校,同樣是帶著他的近衛團上前,他們此時以步兵營為基本戰鬥隊形,分成三個大型的步兵營縱隊快速突進。
不時,明軍發射的三斤或者五斤的野戰炮炮彈落在他們的附近,不過並沒能造成什麽傷亡。
采用縱隊的方式在戰場上進行快速突進,等靠近之後在轉換為橫隊,這是周軍方麵長期摸索出來的戰場機動方式。
這樣可以有效減少部隊的正麵麵積,減少被炮彈命中的概率。
當然了,如果特別倒黴的話,也會被敵人一發炮彈直接貫穿多人的縱隊隊列,死傷會同樣慘重。
但是這樣概率非常小。
而細看位於西側方向的第四近衛團,他們和另外的三個近衛軍步兵團都不一樣。
其他三個近衛軍,采用的還是傳統的營級戰鬥隊形,士兵們大概還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兵力是拿著長矛的。
而孫興勇上校的第四近衛團,則是清一色的火槍手,頂多也就是邊上有一些散兵而已。
但是主力步兵,卻都是火槍手。
第四近衛團的特殊性,自然是因為他們換用了全新的十五毫米撞擊式燧發槍,該團可是周軍作戰序列裏,最早也是目前最大規模裝備撞擊式燧發槍的部隊。
嗯,也是唯一的一支部隊!
當然了,騎兵不算,周軍裝備燧發槍在去年的時候就開始了,隻不過一開始裝備的是簧輪遂發手槍,但是簧輪槍在周軍裏的裝備曆史非常的短暫,前後隻有區區半年左右。
很快,周王朝研發出來了撞擊式燧發槍後,盡管當時的生產成本還沒有降低下來,並不適合步兵大規模裝備,但是周軍依舊生產並裝備了騎兵部隊。
周軍裏的正規騎兵們,在春夏之交就已經開始陸續裝備撞擊式遂發手槍,所以周軍裏的騎兵們,其實是一種多功能的騎兵。
要衝陣的時候,他們使用長矛,馬刀等,但是同時他們也可以玩半回旋戰術,使用遂發手槍殺傷敵軍,殺敵的效果可比傳統騎兵在馬背上用騎弓好多了。
因此周軍裏的騎兵裝備遂發槍的時間要比步兵們,提前了大概一年左右。
而步兵嘛,一直到不久前才開始小批量裝備,並且還是用的實戰測試的名義,這和騎兵用的撞擊式遂發手槍,年初就被定型為乾武四年式手槍不一樣。
步兵用的燧發槍,至今都還沒正式定型呢。
而第四近衛團,就是作為實戰測試燧發槍的部隊,成為了第一個全團換撞擊式燧發槍的部隊。
該團的真正主要任務,其實也不是說測試這種火槍的性能,實際上這種火槍的性能測試已經是差不多了,哪怕是有所缺陷,但是也不影響使用。
該團的主要任務,主要還是試驗,摸索這種全新的單兵武器的戰術應用問題。
不同的武器,必須匹配不同的戰術,這樣才能夠發揮出來應該有的戰術作用。
如果使用新武器,但是依舊沿用老戰術,那麽就會出現一係列不可預知的問題。
後世美國南北戰爭裏,其前期階段雙方之所以傷亡這麽大,那純粹就是因為雙方用了新式的武器卻是打了一場落後的戰爭,用著後裝線膛步槍打排隊槍斃,這和自殺也沒啥區別了,所以那個時期南北雙方的人員傷亡都是特別打。
到後來,人們學聰明了,開始用散兵線了。
而到連發快搶,機槍問世後,早期的散兵線也不行了,日俄戰爭,一戰前期的巨大人員傷亡也是明顯例子,一直到一戰後期,大家才是陸續改革了步兵戰術,采用更稀鬆的步兵間隔,進而發展出來了新的步兵戰術,再慢慢發展為二戰時期的步兵班組戰術等等。
技術的進步,推動了武器的進步,但是武器的進步也是需要搭配相應的戰術改變。
如果不改變,那麽很容易就帶來問題。
當然了,這前提是建立在交戰雙方都擁有新式武器的前期下。
如果其中一方有,另外一方沒有,那麽就會用顧慮這麽多了。
第四近衛團的任務,就是在實戰中使用新式武器,測試新戰術:密集隊形線列戰術!
這是參謀部戰術司聯合其他各部門的精英參謀們弄出來的新戰術,純粹就是為了發揮燧發槍的火力。
這也是導致了第四近衛團現在出戰後,其隊形和其他友軍不太一樣。
尤其是當第四近衛軍逐步靠近,從縱隊行軍狀態,轉變為橫隊作戰狀態後,這種不一樣就更加明顯了。
而這種不一樣,也是讓對麵的明軍將領所獲知。
他們一眼就看出來,對麵的賊軍裏,西側的大約兩千賊軍不一樣。
他們不僅僅沒有長矛手,隻有清一色的火槍手不說,而且他們的陣型太過單薄了!
前後竟然隻有三排,這完全不符合他們的認知,甚至可以說都不符合這個時代上任何一個將領們的認知。
因為甭管是東方戰場還是說西方戰場上,都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純火槍手的單薄的陣型。
通常來說,如今東方戰場上的周軍以及明軍新標軍,東擄裏的漢八旗新軍,他們采用的隊列是六排,有時候甚至是八排。
兩側是火槍手,中間則是長矛手。
同時代西方戰場上,三十年戰爭裏的各國的步兵陣型,其實也差不多,都是中間長矛手,兩側火槍手。
當然了,那些依舊還在使用冷兵器的軍隊,則是不屬於這個範疇,他們依舊還沿用著各種亂七八糟的冷兵器時代的戰術。
縱觀現在的火器部隊的戰術就可以知道,長矛手和火槍手是混搭的,同時存在的,撐死了也就是兩者之間的比例有調整而已。
同時往往是五排,六排等多排的橫隊來保持火力密度和陣型厚度。
然而像眼前這支偽周賊軍這樣,弄了個兩千人的純火槍手,並且隻列了三排橫隊出來的,可以說是聞所未聞。
而部分細心的明軍將領們,還發現了一個小細節,那就是對方的火槍似乎沒有火繩。
少許有見識的明軍將領則是猜到了,這可能是燧發槍,嗯,也有人稱呼為自生銃。
但是這玩意昂貴而複雜,並且點火率也不咋地。
整體比起來其實還不如傳統的火繩槍呢。
幾個明軍的將領們一商量,就覺得這可能是周軍裏長矛手不夠了,所以才被迫以火槍手組成單獨的方陣。
而這,就是自己的機會啊。
原本他們還擔心著賊軍殺上來後,自己這邊要抵抗不住呢,然而現在看來似乎卻是有轉機。
甭管對麵的偽周賊軍為什麽腦子壞掉了,進而搞出來這種單薄的火槍兵陣型,但是對於己方而言絕對是機會。
如果能夠衝破,重創這一支賊軍步兵的話,那麽就能迂回進攻,進而迫使賊軍的陣型混亂。
到時候,大獲全勝都是有可能的。
雖然這裏頭也有未知的風險,但是總比什麽都不做等死來的好。
更何況,對方是持續前壓,自己不打也得打啊,總不能直接轉身就跑吧。
臨戰前全軍轉身太跑,這和全軍潰敗也沒什麽區別了。
為此,幾個明軍將領一琢磨,開始把重點放在了西側上,準備從這裏獲得突破,進而扭轉戰局。
然而接下來的局麵卻是讓他們掉了一地的下巴!
當周軍近衛軍持續推進到了步兵的交戰距離後,雙方的火槍手們就開始了射擊。
然而這一打起來,明軍這邊就發現自己的西側側翼部隊損失慘重!
對麵的偽周賊軍的兩千多火槍手,看似隻有三排的橫隊隊列,但是他們的隊形非常的緊密,其火力密度非常大。
步兵之間進入幾十米的相互射擊後,其火力密度幾乎是對麵明軍的五六倍以上。
周軍的三排隊列,可以讓兩千多名火槍手進行射擊開火,並且密集的隊形讓他們集中在了更狹小的隊列上,進一步提高了火力密度。
然而對麵的明軍呢,采用的還是傳統的中間長矛手,兩側火槍手的隊形,火槍手列出了六排陣型,同時隊形更加稀鬆。
這樣一來,哪怕是明軍提前在這一方向準備了更多的兵力,然而其火力密度卻是遠遠不如對麵的周軍第四近衛團。
發現情況不對後,他們嚐試著主動上前,以發揮長矛手的威力進行肉搏進攻。
然而他們根本上不去,其密集的火力在他們七八十米遠的時候,就已經是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殺傷,而主動上前後,隨著距離的拉近,周軍火槍的命中率持續增加,這死傷也是進一步增加。
他們連五十米的距離都沒衝到,就徹底崩潰了!
這仗,根本就沒法打,雙方的步兵火力密度是在是相差太大了。
而隨著西側步兵的崩潰,後方的幾個明軍將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還是一個稍微年輕的將領道:“是時候走了,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當即又有人道:“不錯,我們不能都折損在這裏,這一萬多大軍裏,其中的六千人可都是新標軍呢,可不能輕易損失在這裏,要留待有用之身以圖後計。”
其他幾個人聽罷後,又是齊齊看向了中間的一個中年將領。
數秒後,這中年將領才沉聲道:“此戰非將士不用命,而是這實在是……唉……走吧,走吧,這能帶回去多少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