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重騎兵
吳三桂這一次之所以非常幹脆的答應孫傳庭,帶著自己的精銳和四千普通騎兵衝擊東側,可不是為了孫傳庭,那是為了他自己。
哪怕是孫傳庭所部的大軍要慘敗,但是他吳三桂也得帶著這兩千關寧鐵騎衝出去。
這可是他們吳家父子的精銳騎兵,可不能莫名其妙的丟在徐州戰場上。
而他更不想死在這裏這裏。
眼看著距離差不多了,吳三桂再一次揮手,當即親兵們再一次吹響了號角,這一次的號角略微急促。
而號角聲響起的時候,這六千騎兵也是開始提速了。
他們要開始進入衝鋒狀態了。
就在這個時候,魏飛章少校也是果斷下令開火!
隨著他的命令,十二門火炮齊齊開火!
隨著火繩被點燃,然後燃燒到盡頭引燃了發射藥後,瞬間就爆發出來了強大的能力,高溫高壓氣體瞬間就把實心圓球鐵炮彈推動到極高的速度。
炮彈從炮管裏飛出,然後直接朝著空中而去,它先是以一定的角度往上飛,等到了頂點後受到重力的影響,最後形成一條彎曲的曲線,繼續朝著前方的明軍騎兵飛去。
眨眼間,炮彈就是落在了衝鋒中的明軍騎兵陣列裏。
然後血肉橫飛,戰馬在嘶鳴,騎士在慘叫!
於此同時,炮彈出膛後的炮管也是騰出了一團煙霧,並伴隨著砰砰聲的巨響。
隨著硝煙生氣,整個炮兵陣地都是騰起了團團的煙霧。
而炮兵們則是沒有絲毫停頓,炮彈剛出膛,炮手們就迅速把火炮複位,有炮手拿著一杆長杆,杆頭上是一團沾濕的布團,木杆直接被伸進了火炮的內膛,清理火炮內殘留的火藥殘渣的同時,同步給炮管進行強行降溫。
清理完炮膛,早就有了準備在邊上的炮手把發射藥包塞進去,然後再把炮彈也塞進去。
另外還有人開始安裝引信。
重新裝填完畢後,炮長進行微調。
微調過後,引火繩再一次被點燃!
砰!
這門五斤野戰炮再一次響起了炮聲。
此時此刻,包括兩門五斤野戰炮在內的十二門火炮,正在以最快速度進行炮擊。
這種高強度的炮擊,對整個炮組而言都是極大的考驗,需要齊心協力進行合作,才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複位、清理、裝填、校準、發射一係列的動作。
同時這種高強度的炮擊,對火炮本身也是巨大的考驗。
炮擊時發射藥引燃後所產生的高溫,絕大部分都會在炮彈出膛後,被高溫氣體一起帶走,但是依舊有溫度會被傳遞到炮管本身,進而讓炮管的溫度開始增加。
這也是為什麽火炮進行常規炮擊的時候,是不會采用急速射的模式,更不會長時間采用急速射,而是采用固定頻率射擊的原因。
就是為了讓炮管不至於過熱。
這導致炮管的壽命減少那倒還是其次,關鍵是高溫的炮管很容易炸膛。
而這,同樣也是周軍更加傾向於采用銅合金鑄造火炮的緣故,對比鐵鑄火炮而言,銅合金火炮鑄造的炮管,雖然有著成本昂貴,重量也比較重的因素,但是卻是擁有更加良好的性能,能夠承受更加極限的高溫高壓狀態。
而這種性能所延伸出來的身管壽命更長,能夠使用更久是一重要原因之外,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情況情急的時候,銅合金火炮能夠打出去更多的急速射炮彈。
這兩點因素加起來,就是導致了陸軍方麵一直都是更加傾向於銅合金火炮的。
隻有海軍那邊因為需要列裝的火炮太多,口徑太多,成本太過高昂,才會想方設法采用鐵鑄火炮。
現在,東側炮兵陣地上的十二門周軍火炮,充分體現了為什麽陸軍要固執裝備銅合金火炮的原因。
這十二門火炮,正在以極限速度對著來襲的明軍騎兵進行猛烈炮擊。
但是這種猛烈的炮擊對於足足六千騎規模的明軍騎兵而言,依舊是顯得不足。
那麽是這些明軍騎兵隊列龐大,目標顯著,周軍的炮彈隻要不是太倒黴,基本都能造成明軍騎兵的傷亡。
但是,這依舊不夠。
所以明軍騎兵的衝鋒還在繼續,他們的速度越來越快!
這個時候,炮兵陣地右前方的龍騎兵們,也是開始用他們的火槍、散彈炮以及兩斤半野戰炮朝著明軍的騎兵進行密集的射擊。
頓時讓明軍騎兵的傷亡再一次加大,但是吳三桂依舊帶著騎兵過來。
甚至這個時候,這些騎兵們已經是發動了快跑的,其速度雖然距離最後的衝刺還差一些,但是戰馬奔跑的速度也屬於很快了。
他們越來越近了,而這個時候,炮兵陣地左後方的反斜坡裏,季東曉準將已經是翻身上馬,並且拔出了指揮刀。
而在他的身後,則是已經盡數上馬的三千多特設騎兵旅的騎兵們。
周軍騎兵們的裝備很簡單,隻有三樣!
一種是空心長矛,一種是馬刀,還有一種則是最近半年才開始陸續裝備的遂發手槍。
燧發槍這玩意,雖然在步兵裏裝備的時間比較晚,但是在騎兵裏卻是裝備的比較早一些,而且已經正式定型,畢竟騎兵本來就是昂貴的兵種,配屬早期成本高一些的遂發手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基本上,周軍裏的正規騎兵們,都攜帶有遂發手槍,但是用不用,得看具體情況和戰術了。
而馬刀的話,也是屬於新式馬刀,去年年底開始陸續裝備。
這種馬刀是周軍裏裏自行研發然後裝備的馬刀,外形上和傳統的腰刀之類的有極大的區別,首先這玩意他是護手的……
然後刀背更厚,同時彎曲的幅度比較小,比傳統腰刀要更直一些,這是為了兼顧突刺和砍劈。
這種騎兵專用的馬刀,很受騎兵的歡迎,一經推出,騎兵部隊就迅速換裝了,反正這隻是冷兵器而已,生產難度也不大,幾個大型兵工廠分分鍾就能弄出來幾千上萬把新馬刀來換裝一線騎兵部隊。
周軍的騎兵已經整裝待發,而季東曉準將看到明軍騎兵也差不多上來了,當即下令騎兵開始前進。
三千多騎開始騎著馬緩緩上坡,他們這邊的坡度比明軍騎兵過來經過的緩坡還要更陡一些,不過地形還是比較平坦。
等季東曉準將到了頂坡,回頭看了眼自己麾下的騎兵,前頭的乃是一排重甲騎兵。
他們身披重甲,就連戰馬也是披上了盔甲,同時手持長長的空心長矛,同時馬背上還有備用的馬刀。
這些槍騎兵嫡屬於第一騎兵團,也是周軍裏僅有一支連戰馬都披上了盔甲的重騎兵了。
數量很少,隻有兩百多騎而已。
之所以少,那是因為他們裝備的盔甲太厚,周軍裏玩的重騎兵,那可是真正的重騎兵,直接穿一身鋼板製造的全身甲,順帶連戰馬也是披上了鋼板製造的盔甲。
並不是隨便穿個盔甲,然後就重騎兵了。
真要這麽說的話,周軍裏的所有騎兵都披甲,都可以稱之為重騎兵……
但實際上並不是,周軍裏的騎兵部隊,隻有第一騎兵團裏的這個重騎兵哨才被稱之為重甲騎兵,其他的都是輕騎兵……
這支重騎兵哨所用的戰馬,那都是通過安如山的渠道,從中亞地區裏弄到的高頭大馬,為了弄到這一批戰馬,大周王朝可是連火炮都賣給了安如山一批……
也隻有這種高土大馬,才能作為周軍裏重騎兵的坐騎,能負擔其沉重的盔甲以及騎士,這換了普通蒙古馬來,這些重甲騎兵上馬後,估計跑不了幾步就得攤在地上。
但是這兩百多重甲騎兵看似威武,但因為數量太少,實際上也就是起到一定的戰術作用而已。
真正的騎兵主力,其實還是那些普通騎兵,他們穿著普通的輕型盔甲,騎在肩高隻有一米三,甚至不到一米三的蒙古馬上,前排使用空心長矛,後排則是直接拿著馬刀以及遂發手槍。
季東曉準將製定的戰術很簡單,直接高速衝下去。
重甲騎兵將會一馬當先,率先衝上去,以這些重甲騎兵的防護能力,弓箭什麽的可以直接免疫
至於對方裏裝備不少的三眼銃,威脅也有限,因為重甲騎兵裏裝備的可都是非常厚的盔甲,正麵盔甲都能在中等距離上抗住十五毫米的火繩槍。
至於三眼銃這種原始火門槍的威力,連給現在的十五毫米火繩槍提鞋都不配,所以,這些三眼銃基本不可能威脅到這些重甲騎兵。
嗯,也不能說完全,後續這些明軍騎兵如果直接拿著三眼銃砸人,把三眼銃當鈍器使用,還真的能傷害到這些重甲騎兵。
同時,還有大批的槍騎兵會伴隨重騎兵發起衝鋒。
最後,則是跟在後方,直接用馬刀或遂發手槍作戰的普通輕甲騎兵。
整個過程簡單粗暴,直接用密集隊形衝過去就完事了。
而這,其實也是周軍正規騎兵部隊最擅長,也是唯一擅長的衝鋒作戰方式。
其他還真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