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想走沒那麽容易
靖江,第五軍副軍長兼第四步兵師師長洪樂成少將看著江麵上的雙方船隻大混戰,臉色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這一戰已經穩了,隨著第四步兵師猛攻江北營寨,並成功奪取了了江北炮台。如此一來周軍就徹底占據了優勢,炮火甚至都能對著岸邊碼頭的鄭芝龍所部船隊進行猛烈炮擊了。
如此情況下,哪怕是之前堅持要死守的部分人都不得不同意撤退了。
反正也守不住了,而人再不走的話可就得死光了。
但是,現在他們想要走也不容易。
盡管他們準備有大量船隻,能夠把數千地麵作戰的守軍盡數運走,然而有船不意味著能順利上船啊,上了船也不意味著能順利撤退啊。
他們開始撤退的時候,第四步兵師的步兵們可是同時發動著猛攻呢,同時大量的火炮也是在持續炮擊。
同時大周帝國海軍長江艦隊也是抵達,並對鄭芝龍的船隊發動了猛烈。
盡管長江艦隊裏的艦隊不管是在規模上還是在經驗上,又或者是船隻性能上都不如鄭芝龍所部。
但是現在的情況卻是鄭芝龍船隊的戰船們,為了掩護後方大片正在裝載潰兵的運輸船,同時為了躲避兩側的江邊炮台,他們在戰術選擇上就少了許多。
而長江艦隊就顯得從容多了,他們可以在己方岸防火炮的掩護下,選擇對己方更加有利的方向和陣型,集中更多的火力攻擊鄭芝龍的船隊。
同時還放出來了上百艘滿栽了引火物的火船,這些被點燃的小船順水而下,而他們的目標還不是鄭芝龍的戰船,而是後方北岸岸邊的那些運輸船。
大量的炮彈不斷的落在碼頭上,落在船隻上,落在人群之中,讓正在撤退中的明軍傷亡慘重。
大量的火船陸續闖入運輸船隊之中,引燃了部分明軍船隻的風帆等易燃物資。
很多明軍士兵為了能夠離開遭到重點炮擊的碼頭,開始從其他地方自行下水,然後遊過數十米上百米爬上船。
而更有一些船隻,人還沒有裝滿呢,就已經匆忙揚帆起航了。
這都還算好的,有些船隻甚至都沒敢靠近岸邊,一看碼頭上炮擊猛烈,人家直接掉頭就南下了。
等到鄭芝龍的戰船們,掩護著最後一批運輸船撤離靖江後,也是宣告了靖江站因的初步結束。
明軍的撤退因為遭到嚴密的周軍打擊,以至於明軍的撤退非常不順利,估計最後能夠成功上船並撤離的士兵,不足三分之一。
這個三分之一,可不是說戰前兵力的三分之一,而是撤退過程裏的三分之一。
損失的不僅僅是地麵作戰兵力,還有大量的船隻,至少有數十艘大小不等的船隻被擊沉或擱淺。
這些損失的船隻固然大部分都是普通船隻,但是卻是有四艘大型戰船損失了。
其中有兩艘戰船都是被摧毀了桅杆後,以及船體破損過於嚴重而被他們主動放棄,最後這兩艘船隻都漂流到下遊數公裏外岸邊擱淺。
還有一艘因為裝上了江邊的礁石導致擱淺。
還有一艘船因為水下部分被多次命中,多次中彈後沉沒,嗯,嚴格上來說這也是鄭芝龍所部裏真正意義上戰沉的船隻。
這四艘大型戰船,用大周海軍這邊的排水量標準來看,都是屬於滿載能達到三百噸的戰船了。
這種船隻哪怕是放在海上作戰,那都是能夠作為主力戰艦來使用的。
放在揚子江內作戰,那就是屬於最頂級的戰船了。
哪怕是鄭芝龍所部裏這種大船都不會很多。
相對於鄭芝龍所部的龐大損失,周軍海軍的損失就比較小了
並沒有大型戰船沉沒,受損最嚴重的就是一艘船隻被打的比較慘,因為進水過於嚴重,最後被迫衝灘搶修。
但是吧,既然該艦衝灘成功,那麽後頭續修修補補後,不用多久又能拉出來作戰。
其他船隻也是如此,看似傷痕累累,但實際上這些木頭船隻不用多久就能夠修好,修好後又是一條好漢。
不僅僅周軍裏如此,其實鄭芝龍所部那邊也差不多,他們的很多船隻其實也是傷痕累累,但是真說開了也就被周軍的龐大火力擊沉了一艘大型戰船而已。
另外三艘的損失,可不算不上是被擊沉了,兩艘頂多算是被打的失去了戰鬥力,還有一艘更倒黴,純粹的撞上礁石了。
雙方的大型戰船裏損失差距比較大,中型船隻上周軍這邊的損失就比較多了。
因為周軍裏的大型船隻不多,都是一些幾十噸左右的中等船隻為主,這些中等戰船看似數量多,但是火力其實不咋地,防護能力也很渣,打起來麵對敵人的密集艦炮火力反擊,效果不是很理想。
這打起來損失就比較大了。
還有那些小船,那純粹就是用來當火船使用的了,這玩意直接一口氣就燒掉了上百艘,你要說這些算是損失,那麽也就大了。
拋開戰船的損失外,周軍方麵的水兵損失也不少,至少死傷了三百多人的水手,部分是在炮戰裏死傷的,不過還有則是在跳幫作戰裏損失的。
當然了,對麵的明軍損失更大,他們僅僅是大型戰船就損失了四艘,中小型戰船損失更多,然後還有損失了數十艘的普通船隻。
人員傷亡更大。
反正明軍各部,包括鄭芝龍所部在內,他們先後往靖江這個彈丸之地裏增兵萬人以上,加上原有的兵力,此地的明軍兵力其實不是少,其水兵和地麵作戰兵力加起來,總數至少也是一萬五千人以上。
而他們最後成功撤出的兵力有多少,估計不足五千人,而其中大部分都是鄭芝龍的兵力,並且以水兵為主。
至於地麵作戰兵力,其實大部分都是損失掉了。
僅僅是在最後關頭裏擁擠在碼頭上,因為又沒能登上船隻而最後俘虜的明軍士兵加起來就有三千多人呢。
而在這之前,明軍也被俘虜了幾千人,而持續的作戰裏死傷好幾千。
明軍道最後,根本就沒能接應並撤走多少的地麵作戰兵力。
周軍最後的戰果這麽大,除了海軍奮力作戰外,也和陸軍的大力配合有極大的關係。
畢竟單純說海軍的話,其實周軍海軍是沒能力直接攔截明軍水師撤退的。
畢竟真說起來,周軍海軍的大型戰船不管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又或者是水手,炮手的質量上,其實都不如對方。
周軍靠的是南北兩岸的岸防火力支援,靠的是己方不惜成本用來數以百計的火船,更是利用了對方要掩護運輸船撤退。
這些都是局限了對方的實力發揮。
尤其是南北兩岸的岸防火力合力進行炮擊,足以覆蓋封鎖全部江麵,哪怕是江心部分也不例外,這意味著對方作戰的時候,除了要和周軍海軍作戰外,還需要硬抗岸邊的炮台火力,而且它還不能提前跑路,因為它們要掩護運輸船。
如果它們自己先跑路的話,那麽那大幾千人的潰兵和眾多的運輸船一艘都別指望能夠撤出來。
諸多情況也就導致了鄭芝龍的船隊是在被幫助手腳的情況下迎戰的,如此情況下導致較大損失也就是清理之中。
後續如果是在長江出海口附近,也就是崇明島一帶海域遇上這些鄭芝龍船隊,或者幹脆是在沿海海域遇上鄭芝龍的船隊,估計就沒不可能獲得這麽好的戰果了。
嗯,別說戰果了,自保估計都夠嗆。
但是這些就不是洪樂成少將所能擔心的事情了,畢竟他是陸軍將領,而他的任務也不是重創鄭芝龍的船隊,而是拿下靖江,然後部署炮台,設置鐵索浮橋徹底封鎖江陰長江河段。
進而確保江陰以西海域的航運安全,為後續的北伐奠定後勤供應的基礎。
至於其他的就不在他的關心範圍之內了。
稍候幾天,周軍的陸海軍繼續合作,在兩岸炮台西側,也就是內側設置設立鐵索浮橋。
同時周軍第四步兵師的工兵部隊還在在原來明軍構築炮台的原基礎上,繼續擴大北岸靖江炮台,同時修築包圍炮台的防禦設置,修築營房等等。
按照預定計劃,第八重炮營後續將會暫時部署在這裏,一直等到後方的兵工廠生產出來更多的十八斤加農炮並固定部署到這裏之後,第八重炮營才會調走。
至於現在,則是隻能先後第八重炮營裏的六門十八斤加農炮,暫時充當北岸炮台的頂級火力,並搭配大量的明軍遺留下來的重炮作為北岸防禦。
按照計劃,後續這個北岸炮台將會陸續配屬至少十門的十八斤加農炮,二十門以上的九斤或十四斤加農炮。
裝備三十門以上大口徑加農炮的北岸炮台,將會和同時火炮數量更多的南岸炮台一起,徹底封鎖長江。
此外,南岸的江陰炮台還在修築第二炮台,等完工之後估計就能有三個主要的炮台。
這三個炮台預計加起來裝備的大小長管加農炮將會達到百門左右,足以確保封鎖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