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空氣裏的布匹味道
襄陽府,自古以來這地方都是屬於戰略重鎮,以往數千年來,世人提起襄陽府的時候,總是和戰爭離不開關係。
其高大厚實的城牆以及城牆外寬達兩三百米的護城河,無一不在證明著這座城市的軍事重要屬性。
太過久遠都不去說,且說幾百年前宋蒙戰爭裏,襄陽城就是成為了天下矚目的城池。
當時南宋的存亡,可以說就寄托在襄陽城的得失上。
襄陽存,則南宋存。
襄陽亡,則南宋亡。
為了爭奪這座足以在當地影響南宋存亡的戰略城池,蒙元數十萬大軍圍城六年之久,最終硬生生,一點一點的磨,硬是把襄陽城給攻破了。
不過這樣的堅城想要守住,更重要的還是看人。
如果裏頭有一支武備先進,戰鬥意誌不俗,同時又有著大量糧草彈藥儲備的軍隊駐防其中,哪怕敵人有十倍兵力優勢,但是想要拿下襄陽城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其他的不說,僅僅是那道兩三百米寬,幾乎和大江河一樣寬闊的護城河就不是一般軍隊能夠跨越的。
然而,如果守城的軍隊不咋地,那麽襄陽城裏的高大厚實的城牆以及寬闊的護城河,依舊不能阻擋敵人快速攻占這座堅城。
某個時空裏,張獻忠隨便耍了個計謀,就騙取了襄陽城的城門,進而以及其微弱的代價拿下了襄陽城。
整個過程,甚至都可以用兵不血刃來形容。
而到周軍攻打襄陽城的時候,其實也沒費多大的功夫,這倒不是說襄陽容易打,而是因為城內的守軍自己打著打著,然後就跑了。
林士年當時為了保存實力,避免兵敗身亡、兵敗被斬首等結局,毅然選擇了主動和郭東岩聯絡,以秘密讓出襄陽城的方式,換取林士年帶著主力南逃。
於是乎,周軍費了好大功夫,死傷甚多都沒能拿下來的襄陽城,讓林士年直接‘送’給了周王朝。
而拿下襄陽城,可以說徹底改變了周王朝當時的局勢。
拿下了襄陽城後,周王朝才有,也才有可能和後續那樣,沿著漢水一路南下,勢如破竹的攻城掠地,乃至奪取了幾乎整個楚北。
如果說當時林士年抵抗的決心更加堅決一些,那麽局勢可能大有不同。
當時的林士年頑抗的話,久了不敢說,但是繼續守十天半個月是一點問題都沒有,有這個時間,南陽府,荊州府乃至漢陽府甚至武昌等地的明軍,就會源源不斷的匯集到襄陽一帶。
尤其是之前被抽調進入中原剿賊的數萬鄖陽、湖廣明軍,他們那個時候是能夠回援襄陽的。
真讓明軍的大量兵力回援襄陽,到時候誰勝誰負還不好說呢。
畢竟周軍雖然能打,但是當時兵力少啊。
說起來是槍炮犀利,但是火炮其實也沒多少,當時攻打襄陽的時候,長管火炮也不過幾十門而已,臼炮也隻有那麽一點。
以當時周軍的裝備水平以及兵力數量,明軍真下了決定頑抗的話,周軍還真不一定能拿下襄陽,更別說奪取整個楚北了。
極有可能長期圍攻襄陽不下,又麵臨著敵軍重兵殺到,到時候不得不退守鄖陽呢。
到時候的周王朝,大概率也就被困死了。
可惜,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
林士年選擇了自保,從而放棄了襄陽城,但是你也不能說他做錯了,當初林士年放棄了襄陽城,對於明王朝而言,湖廣完蛋了,贛北完蛋了,皖南完蛋了,現在連泛江南地區也完蛋了。
但是,人家林士年現在可是活著的好好的,不僅僅活的好好的,現在人家林士年已經是掌控了大片四川地區,依托著四川的人口和錢糧,正在大肆擴充其麾下的新標軍呢。
畢竟周王朝去年到現在,一路攻城略地殺到了江南海邊,人家林士年也沒閑著啊,他也是攻城略地,現在已經是基本實際控製了四川,還把安如山的部隊給趕到了陝西呢。
現在的林士年,就是正兒八經的四川王,隻是還沒有公開舉旗,依舊以明臣自居而已。
這樣的林士年,你要說他當初的選擇是錯的,人家能噴你一臉!
周王朝的崛起,林士年的崛起,明王朝在長江流域的徹底完蛋,這一切的源頭很大程度上就是來源於當初的襄陽城的得失。
如此的襄陽,毫無疑問,其軍事戰略地位之重要,稱得上是當代華夏第一城也不為過。
比什麽金陵城,揚州之類的重要多了!
要不然,周王朝也不會在城內駐防重兵了,哪怕是現在周王朝已經奪取了南陽府,把戰線推移到了南陽盆地北部,和中原平原接壤的地帶了,並在上述地區和明軍長期對峙。
但是襄陽城裏依舊有周軍重兵駐防!
長期部署有一個步兵團,兩個守備團的,一個要塞重炮團,一個漢江艦隊,一個海軍陸戰營。
而且城內的兩個守備團也是周軍裏成立時間最早的兩個守備團,分別是第一守備團,第二守備團,這兩個守備團在過去的時間裏逐步正規化。
裝備逐步向正規軍靠攏,而且士兵也是持續替換為自行招募的士兵。
這兩個守備團,就和當初的第九守備團,第十守備團一樣,是屬於掛著守備團的名頭,實際上已經慢慢演變為正規軍。
他們和正規軍隊差別,也就是番號以及一身軍服的差別而已。
因此,襄陽府城內的守軍,嚴格上來說是擁有三個步兵團,一個重炮團,一支漢江艦隊,一個海軍陸戰營的,總兵力達到一萬五千餘人。
這基本上,就是一個師的兵力了。
不過這襄陽城內的守軍雖然兵力不少,也都是正規軍居多,但是總體花銷卻不多。
一方麵駐防這裏的兵力基本不用上前線打仗,就連肅清武裝抗稅,剿匪,彈壓造反之類的也沒多少了,畢竟襄陽一帶已經歸屬周王朝控製一兩年了,該肅清,彈壓的基本都已經是被肅清過,彈壓過了,平日裏基本沒什麽作戰任務。
這沒有作戰任務,也就意味著不用額外的戰費開支,隻需要平日裏的維持費用。
同時因為這些部隊的目的性非常單一,那就是駐防襄陽,暫時對機動能力的要求不高,而周軍的軍費一向來緊缺,所以也就沒有給這些部隊配屬大量的騾馬。
而騾馬這東西,那可真的是耗費軍費的大頭呢,一匹馬的夥食費比得上四個士兵呢。
如果要想保證這一萬幾人的機動能力的話,所需要的騾馬少說也得幾千匹。
這騾馬節省下來後,軍費的開支也就降低了很大一塊。
因此,襄陽城內的守軍兵力不少,單純防守作戰的話,戰鬥力和尋常主力部隊差不多,但是卻缺乏快速機動能力。
同時也比較缺乏野戰火炮。
野戰火炮隻有少量的兩斤半野戰炮,而該部的主要火炮,乃是城內部署的各類城防火炮。
包括城防重炮團裏的那些重型火炮,主要是繳獲自明軍裏的重型紅夷火炮,然後還有一些繳獲的佛郎機炮之類的駐防城池用的輕型火炮。
而這些火炮,都是固定部署,或者是人力就可以搬運,不需要什麽騾馬。
別看襄陽城內守軍的兵力,和第一步兵師看上去差不多了,但是雙方的機動能力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呢,防守作戰的話可能差不多,但是野戰能力差距就很大了。
這也是周軍長期沒有把這裏的兵力調往鄖陽或者南陽府的緣故。
襄陽府的軍事重要性,都讓周軍在這裏長期部署一萬多人的正規軍了,按照常規的想法去看的話,這地方應該就是一座軍事堡壘,到處都是軍營和軍人。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襄陽府固然是周王朝在楚北,乃至整個西部地區裏最為重要的戰略重鎮,但它同時也是周王朝裏最主要,也是最大的紡織業基地。
得益於過去一年來周王朝在這一地區裏長期實行的紡織業以工代賑政策,使得當地集中出現一批紡織工廠,並且還為當地培養出來了數以萬計的紡織行業從業人員。
當了有這些基礎後,自然也就吸引了大量傳統的紡織業商人們到這裏開辦工廠,收購布匹,出售棉花等等,從而逐步建立起來了紡織業的一係列行業。
襄陽布的名頭,開始逐漸在長江流域裏響亮起來。
之前就算是在明王朝的控製區裏,也是開始少量出現了襄陽布的身影。
而歸根到底,則是因為襄陽府裏的紡織產業,采用飛梭織布機,使得了襄陽府裏的織工們的織布效率,提高了兩倍以上。
同時紡紗機也有革新,更加新型的紡紗機生產效率更高。
這意味這,襄陽府裏的的紡織產業,在同等工人數量的前提下,其產量是其他地方紡織業產量的兩倍甚至更多。
這生產效率的提升,也意味這生產成本的降低,使得襄陽布更加具有競爭力。
這一切,反過來又是吸引了更多的商人們聚集此地,從事紡織業相關產業。
陳霖,也是屬於被吸引過來的商人之一!
他從金陵城出發,一路坐船先是到了漢陽,在那裏他也看過了漢陽府那邊的布匹市場,他發現漢陽那邊的布匹的價格就非常低廉了,但是聽聞襄陽府的布匹價格更便宜。
所以他以及坐船,一路從漢陽抵達了襄陽府!
而到了襄陽府的第一天裏,他就是深切感受到了這個城市的不一樣!
怎麽說呢,他剛下船,就看見了一排排的馬車滿栽著布匹前往碼頭。
離開碼頭不遠,看見的一條街道裏,兩側一排排掛著各種紡織商行,布行,紡織公司或其他和紡織業相關行業的店鋪。
這一眼看過去,各種紡織業相關的店鋪,怕是有上百家之多。
這地方,空氣裏都充斥著布匹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