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與時俱進的明軍
周軍攻打明軍的堅城,曆盡多次後都已經是打出經驗來了,這一次攻打安慶也是。
整個套路都是非常簡單明了,甚至是公開的……
看著城外的周軍在做各種準備,人家城內的明軍都知道城外的偽周賊軍會怎麽攻城!
因為偽周賊軍攻城的話,來來去去有都是這麽一套,基本沒啥新鮮的招數!
基本上就是全麵包圍後,徹底斷絕敵人的增援補給,然後開始構築各種工事,挖掘隧道。
進行鋪天蓋地的炮擊,然後多方向發起步兵進攻吸引敵軍注意力,通過爆破城牆或者幹脆步兵直接衝擊登城強行攻城。
這裏頭的全麵包圍是比較特殊的。
周軍的包圍並不是圍三缺一,也不是什麽圍點打援,就是很純粹的全麵包圍,把敵人圍困的水泄不通,連信使都沒辦法進出的那種。
周軍不講究什麽圍三缺一之類的,也不搞什麽圍點打援。
不是周軍不想搞,而是明軍根本就不會出來,也不會搞什麽援軍,搞什麽圍三缺一,圍點打援之類的根本沒意義。
畢竟類似武昌,九江,安慶這樣的堅城都是戰略重地,明軍無論如何都是不可能放棄的,人家根本不會出逃。
同時他們也沒膽子出逃……
畢竟大家都不傻,人家一看你圍三缺一,肯定知道另外一邊有埋伏啊。
最關鍵的是,這出城之後沒有了城防工事作為依靠,純粹打野戰的話,明軍沒那自信啊。
偽周賊軍的運動野戰能力,可比攻堅能力還要更加恐怖的……
至於說騎兵之類的,那肯定是可以跑的,但是人家明軍騎兵又不會傻乎乎的入城死守,九江戰役裏、安慶戰役裏對明軍騎兵,可都沒有直接入城死守,而是在邊上待著呢。
至於援軍的話,明軍要是能夠有這麽多的援軍,他們早就調遣進入城池進行防禦作戰啊,誰還傻乎乎等敵人圍城之後再跑過去增援啊。
諸多情況也就導致了,明軍和周軍的一係列作戰其實都是很呆板的,一個死守城池,一個隻能硬著頭皮強攻。
至於機動作戰就非常少了,有也隻是雙方騎兵部隊進行。
這一係列的交戰特點,尤其是在周軍正式南下東進之後,體現的非常明顯。
而雙方其實也想要改變,奈何都沒能力改變。
明軍方麵,人家也想著通過機動作戰之類的把偽周賊軍直接幹掉的,但是奈何沒這能力。
他們能夠用騎兵威脅偽周賊軍的後勤補給線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周軍方麵呢,明軍都不出來和他們玩正規的大規模會戰,清一色的躲在城池裏玩防禦作戰,所以周軍也隻能是一股腦的發展裝備更多的臼炮部隊,鑽研如何更好的挖掘隧道進行爆破,組建專門的重甲突擊營了。
如今,周軍裏的重型臼炮營,都已經有七八個之多了,清一色的四十八斤重型臼炮,獨立編製,或直接配屬給各軍。
普通的臼炮營,更是有十幾個之多呢,裝備十八斤、二十四斤臼炮為主,基本上每一個混成旅都配屬了這樣的一個臼炮營。
直屬步兵營的九斤臼炮就更多了。
這臼炮的數量,早就超過長管野戰炮的裝備數量了。
要知道現在周軍裝備的這些原始臼炮,部署其實挺麻煩的,裝填也困難,瞄準就更不用說了,隻能是對準大概方向,至於炮彈會落到什麽地方去,那隻有老天爺才知道了。
這樣的原始臼炮,一般都是用來防禦作戰或者攻堅作戰等有比較多的戰前準備時間的場景裏。
如果是突發的運動遭遇戰,臼炮這玩意是很難展開並部署的,遠遠沒有兩斤半野戰炮那麽方便。
別看兩斤半野戰炮有四五百斤,但是展開部署還是很方便的,射速也快,這射程也勉勉強強,精度也還算不錯。
周軍的騎兵部隊目前所用的騎兵火炮,就是兩斤半野戰炮改變而來,炮管沒變,主要是炮架有所變化,使得更適合進行高速機動。
生產並裝備這麽多的原始臼炮,就是因為周軍和明軍的戰鬥力,大多都是以攻堅戰為主。
這不得不說也是讓周軍方麵的將領很無語的事!
以前的時候一門心思想著在野戰裏把明軍擊潰,就是不想要玩攻堅作戰。
早期的鄖陽城戰役、襄陽城戰役可是把當時的周軍將領給惡心壞了。
當時的襄陽戰役裏,周軍可是付出了一千多人的傷亡呢,而就這,其實也不能說是周軍拿下了襄陽城。
因為那個時候是林士年為了後續的自保,選擇了跑路,跑路之前順手把襄陽城都是賣給了周軍。
當時林士年要是沒想著擁兵自重以求自保,不願意折損太多兵力的話,周軍想要強攻襄陽這座堪稱是內陸地區的第一堅城,哪怕一切順利估計也得付出幾千人的死傷呢。
而經過這一戰後,周軍方麵就是徹底走上了裝備大量臼炮的道路,重點發展強攻作戰的裝備、戰術。
如此也是導致了周軍在後續的南下東進一係列戰役裏,裝備了數量驚人的大口徑臼炮,設立了固定編製的第一突擊營,並開始裝備了威力更大的加農炮,也就是九斤野戰炮。
九斤野戰炮雖然在攻城戰裏也不怎麽好使,但是總比兩斤半,五斤野戰炮強多了。
不僅僅如此,周軍方麵還想要裝備口徑更大的重型加農炮最為攻城重炮使用呢,隻不過大口徑加農炮可就不是那麽好搞的了。
尤其是想要確保一定機動能力的情況下!
依靠現在的馬拉人推以及道路條件,攻城重炮肯定不能做的太重啊,弄的幾噸的話還勉強可行,但要是弄的十噸八噸的根本沒法機動了。
這重量不能太重,然而又想要保持龐大的威力,這就需要在炮管以及炮架上下功夫了。
至少,明軍裏的那些紅夷火炮這一類的長管重炮,周軍方麵是看不上眼的,這威力是有了,但是重量是在太重,不適合作為陸軍裝備。
周軍方麵還是想要按照自己的傳統火炮設計,擴大化後再想辦法控製重量,搞一個大口徑的野戰重炮出來。
至於具體多大,那就是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在可以馬拉人推以及現有道路情況下進行有效機動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做大。
然而,這也就對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時半會的估計是搞不出來了。
但是這也不重要,畢竟現在周軍已經開始大規模裝備九斤野戰炮了,這種九斤野戰炮重量適中,威力也很不錯。
既可以當野戰火炮用,必要時候拉出來也能充當攻城火炮使用。
之前在武昌和九江戰役裏就發揮的挺不錯的。
當然了,真正的大殺器還是那些臼炮,尤其是二十四斤以及四十八斤的臼炮。
二十四斤臼炮重量不重,機動部署比較方便,裝填也方便一些。
而四十八斤臼炮嘛,缺點一大堆,而優點隻有一個:威力大!
依靠著臼炮以及九斤野戰炮等裝備,周軍的攻城能力是越來越強悍,作為戰爭的另外一方麵明軍。
也是在戰爭中不斷的學習並改進!
人家也是懂得與時俱進的
從最早的林士年,安如山開始,明軍方麵的督撫們等文武將領們就開始針對周軍做出了相應的變化。
除了效仿偽周賊軍編練新標軍外,最大的改變就是持續改進城防工事!
早些年的時候,周軍直接用兩斤半野戰炮都能攻城,五斤野戰炮就非常的好使,尤其是打那些有著諸多城垛的城池,特別好使……
那些城垛看似厚實,但是也擋不住實心炮彈啊,實心炮彈打在城垛上,就會導致碎石濺射,進而造成更大範圍的殺傷……
光靠實心炮彈在城頭上飛來飛去,還沒辦法造成這麽多的殺傷呢。
但是沒多久,人家明軍就直接在城頭上,嗯,基本上就是在城垛後方堆積各種沙包了,相當於加固了城垛。
然後周軍的兩斤半野戰炮和五斤野戰炮之類的就失去作用了!
很快,周軍又開始玩臼炮了。
結果明軍針鋒相對,直接在城頭防禦工事上加頂蓋……
就算是加不了頂蓋的炮兵陣地等地方,也是搞起來了內凹的炮兵陣地,以防禦開花彈的殺傷。
現在明軍在城頭上的固定炮台的防禦工事,基本上已經是和後世十九世紀的重型岸防炮台差不多了,厚實著呢,除非是臼炮炮彈剛好就落在了內凹的炮位裏頭或者頭頂上爆炸。
不然的話,落在其他地方所造成的殺傷是非常有效的。
還有周軍喜歡爆破玩重甲突擊營,明軍方麵就搞陷陣營,不幹別的,專門在偽周賊軍的重甲突擊營登城作戰的時候,上去攔截。
以鐵罐頭對鐵罐頭!
明軍在最近兩年的戰爭過程裏,尤其是一線的明軍將領們其實也是在不斷的想辦法抗衡偽周賊軍,各種各樣的辦法都是想出來並實施。
可惜的是,效果雖然有一些,但是依舊沒能擋住偽周賊軍不斷進攻。
自從偽周賊軍南下東進一來,楚南、贛北等方向的明軍節節敗退,絲毫沒有抵抗之力。
為什麽?
因為偽周賊軍的槍炮、刀劍長矛盔甲的性能更好?
不是,縱然周軍的武器裝備性能要好一些,但是也沒到能直接影響戰爭勝負的程度。
實際上,周軍的各類武器性能並沒有超過明軍多少。
真正超過的是什麽?
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