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專業的大周稅務
乾武三年四月初二中午時分,江西布政使司治下南康府的建昌州城外,來了一支穿著深藍色軍服的軍隊。
稍有見識的人看了這一身軍服,哪怕不看旗號和武器裝備等東西,基本都能認得出來這是偽周賊軍,而且還是偽周賊軍裏的正規軍。
畢竟偽周賊軍喜穿藍色軍服,這是普通人都知道的,很多人都把偽周賊軍分別稱之為藍賊軍和灰賊軍。
就是根據偽周賊軍裏正規軍和守備軍所穿的軍服顏色而稱之。
如果細看這些藍賊軍身上的軍服,那麽就會發現,這些賊軍的軍服在細節樣式上也和尋常官軍或者其他流賊的著裝不一樣。
這些偽周賊軍的裝束雖然還是右衿上衣下褲,但是上衣更短,普通士兵的上衣是沒有長下擺的,這一點和普通民眾也好,其他軍隊的軍服也好都是有極大差別的。
同時上衣也好,褲子也好,都更加修身!
並沒有和其他傳統服飾一樣僅僅是是袖口、褲腳裏收窄,而是屬於整體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取消長下擺,收窄袖子、褲筒最開始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郭東岩要搞什麽軍服改革……純粹就是為了節省不料。
黃竹山時期,大周王朝窮的很,那個時候既要滿足大幾百甚至上千人的著裝需求,但是又沒有足夠的布匹等原料,最後就隻能取巧的方式來各種節省布料了。
等周軍殺出了黃竹山後,那個時候周軍裏雖然有錢了,但是軍服的基本樣式也已經是確定了下來,而後一直延續至今。
因此,周軍的軍服,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修身。
不過這隻局限於常服上,不包括盔甲。
盔甲的話,為了確保防護性能,尤其是下半身的防護力,再加上製造難度的因素,因此絕大部分士兵穿戴的全身甲、半身甲其實都算是有裙擺的盔甲樣式。
但是吧,盔甲這玩意動不動幾十斤呢,平常時候周軍的士兵也好,明軍的士兵也好也不會有事沒事就穿個盔甲到處逛啊。
大部分時候,哪怕是行軍的時候,其實都是穿著常服行軍。
隻有遭遇到敵人的時候,才會臨時穿戴盔甲。
而為了能夠早遭遇敵人的時候快速穿戴盔甲,周軍的盔甲在設計的時候也是加入了一些專門的設計,使得更容易穿戴。
穿著深藍色軍服的偽周賊軍殺到了建昌,這讓城內的文武官員乃至士紳們都是非常的驚恐。
打?
開什麽玩笑,現在建昌裏一共也就那麽幾百個士兵而已,而且還都是衛所兵,根本就沒得打!
贛北一地不是沒有明軍,實際上以前也挺多的,但是後來基本上都被解學龍一股腦集中部署在九江城一線了。
幾乎江西巡撫治下的新標軍,營哨兵,部分狀態比較好的衛所兵基本都在九江一線。
至於剩下的其他地方,別說建昌了,那就算是武昌裏都沒多少明軍主力剩下呢。
而隨著九江城被圍困後攻陷,城內的四萬多明軍或死傷、或投誠、或被俘虜,那可是全軍覆滅,一個都沒能逃出來。
此外原先駐防梅家洲的一萬多明軍,超過萬人或死於、落水失蹤的內鬥,數千人被俘虜,隻有三千人左右逃到了湖口,後續這些人裏的一些精銳被王家禎收編,最後被王家禎帶著撤退到黃石磯一線。
此外在德安城裏,也還有幾千明軍偏師的,他們一開始的時候還嚐試這北上增援九江呢。
不過很快被周軍的騎兵部隊封鎖並攔截,當時的周軍兩個騎兵團閑得蛋疼,就是部署在九江城以南,防備德安方向的明軍,這看到明軍增援上來後,自然也是不客氣,兩千多周軍騎兵把三千多的明軍偏師給攔住。
然後這三千多明軍營哨兵就是前進不了,退也退不了,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等騎兵纏住了該股明軍,讓他們無法動彈的時候,騎兵也沒有傻乎乎的直接衝上去強攻,而是從九江城南部找來了一個步兵團的援軍。
等這個第一師步兵師的第十一步兵團抵達後,不用幾個小時的功夫就把這支明軍擊潰後避降。
這樣一來,實際上明軍在建昌州、武昌府等贛北地區,現在除了部分衛所兵以及極少數營哨兵,基本上沒有大規模有組織的明軍部隊。
之前周軍攻打九江一線的時候,為了集中兵力圍攻九江城以及後續的登陸湖口,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裏,甚至都沒有往南邊的建昌州、南昌府派遣主力前往作戰。
隻是先把騎兵部隊部署在九江和德安之間,然後又派遣了幾支營級規模的部隊南下,因為南下兵力以騎兵和少量步兵為主。
因此他們南下之後也沒有說去強攻德安、建昌這些城池,雖然說那個時候打也能打的下,但是沒有必要啊!
周軍要做的就是先控製鄉野,掌控部分戰略要道,同時監控住這些地方的城內的少量明軍。
然後幹嘛?
自然是征集錢糧啊!
周軍雖然能夠在九江府北部的瑞昌縣、德化縣周邊地區搞豎壁清野,但是他們也不可能說真的把一整個九江府乃至南邊的南康府建昌州、武昌府都給豎壁清野啊。
真要波及這麽大範圍的話,不用周軍來打打殺殺,當地的士紳們估計都會直接組織青壯民夫把官軍打回去……
即便是在瑞昌縣、德化縣這些明軍搞了豎壁清野的地方,但是也不夠完善。
明軍自以為幹的很出色,把能搶的都給搶了!
但是吧,有一個群體是明軍他們自己不太好動手,甚至可以說不敢動手的,那就是當地的權貴士紳們。
明軍頂多就是搞點攤派,就算是攤派也不搞搞得太狠,要不然人家權貴士紳們分分鍾上折子,小心你官帽子不保!
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當代時期裏的絕大部分土地以及其他的生產資料,基本都是掌控在這些權貴士紳的手上。
他們占據了絕大部分的土地,他們的莊園修建的非常的厚實,他們的糧倉裏有無數的糧食,他們的銀庫裏有數不清的金銀銅錢。
偏偏這個群體又是明軍方麵不敢動的!
這也就給了後來的大周王朝機會了。
饒是你明軍搜刮的再狠,但是對於大周王朝的稅務官員們而言,就算是被明軍搜刮的再狠的地方,那也能再榨出幾兩,不,幾斤油出來。
根源就在於,周軍的稅務官員們,並沒有和明王朝裏的同行們一樣,把目光都放在了那些泥腿子身上。
就那些苦哈哈的泥腿子,把他們的血肉壓榨幹了也沒幾個銅板啊……
而那些權貴士紳們,運氣好了逮著一個那就是幾千上萬的,一個縣不用多,要是能弄的十家八家,至少也能弄幾萬兩銀子上來。
當然了,區區幾萬銀子也不夠幹啥的,周軍前期也就沒把瑞昌和德化兩地的征集錢糧工作放在心上。
畢竟d明王朝的豎壁清野工作做的還是比較完善,很多大戶人家他們不敢動,但是也會嚇唬他們,讓這些大戶們帶著錢糧細軟跑路去九江城或者其他城市。
所以辛苦折騰來折騰去也就弄幾萬兩銀子的話,這對那些稅務官員們而言覺得不劃算……
他們的目標可是要在這一次的東進作戰裏,算上這一次的夏收、各種抄沒,至少也要弄個上千萬兩銀子,這樣才能夠勉強填補今年大周王朝的龐大開支。
所以,一個個眼光都高的很!
前期他們最重視的是九江城,畢竟誰都知道明軍在城內囤積了大量的物資,也都知道很多權貴士紳們都跑到九江城去躲避戰亂了。
而九江城也的確沒有辜負他們的期待,這至少弄了價值幾百萬兩銀子的各種現金細軟以及各類戰略物資呢。
其次呢,他們則是把目光放在了沒有遭到戰亂波及的德安城以南地區,比如南康府的建昌州、南昌府、瑞州府以及更多的江西中北部地區。
尤其是環繞洞庭湖的諸多州府這一片贛北地區,那可是整個江西的精華地帶,在這個時代其實都是可以稱之為水米之鄉的。
周軍現在就指望著在這裏撈一票呢。
不說夏稅,這前期的抄沒再怎麽也要再弄個一兩百萬啊,他們在九江城都抄沒了幾百萬呢。
這南邊的武昌府可是江西布政使司的駐地呢,作為省城,這地方可比九江繁華多了。
大周的稅務官員們這人還沒,大軍也還沒有拿下南昌城呢,就已經是通過各種小道消息,拿著算盤劈裏啪啦的開始估算能抄沒多少錢糧了。
周軍圍攻九江城以及後續登陸湖口等一係列戰役的期間,周軍南下的幾支營級規模偏師和騎兵部隊,實際上已經是足跡遍布德安、建昌、武寧、安義等地了。
並從鄉野裏征集錢糧,主要是征集糧草供應軍需。
周軍數萬大軍再加上青壯民夫,進入江西的人數已經是超過十萬人,此外還有超過一萬多匹各種騾馬,包括騎兵和軍官們乘騎的作戰用馬,還有炮兵們用來拉炮的挽馬,還有輜重部隊乃至後勤部門下屬運輸團的各種役用騾馬。
這人吃馬嚼,每一天都得耗費大量的糧草呢。
雖然說周軍已經提前在儲備了一大批的糧草也夠用,但是誰也不會嫌棄糧草多啊。
畢竟這打仗又不是一天兩天的,這每一天都耗費這麽多的糧草,所以糧草的儲備是多多益善。
再者,如果能夠就地征集一部分糧草的話,那麽後續部隊東進南下的過程裏,也不用說所有糧草都從後方的武昌大老遠運輸過來。
大周王朝來贛北,最大的目的可不是單純為了攻打某個地方,而是為了錢糧來的。
如果光打仗,但是什麽都要從武昌裏調運過來,這是本末倒置了!
在如此局勢下,盡管目前為止大周也隻控製了九江府地區而已,但是並不妨礙大周王朝陸續設立了九江府稅務局、南康府稅務局、南昌府稅務局、瑞州府稅務局以及饒州府稅務局等贛北各州府的稅務機構。
甚至連各縣的稅務分局都已經是提前準備好了,就等著大軍殺過去後他們坐地收錢糧。
征收錢糧,大周稅務局是認真的,而且專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