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好歹也是個皇帝> 第295章 新型盔甲

第295章 新型盔甲

  先不說這短短幾個月半年能不能練成這三萬新標軍,戰鬥力如何,但是這麽多槍炮他們造出來的?難不成崇禎還和自己一樣,搞了一堆的兵工廠?

  就算有兵工廠的話,崇禎拿來這麽多錢建軍養軍?


  這三萬新標軍,就算不考慮後續養軍作戰的費用,僅僅是建起來,哪怕是按照林士年他們的簡配標準,要想建立起來再怎麽樣也得一兩百萬兩銀子吧。


  明王朝那能跑耗子的戶部庫房,這本來就是年年赤字,要是還能直接拿出幾百萬銀子出來,那都不是戶部的庫房了。


  再說了這僅僅是前期費用,而後期費用更貴。


  哪怕是按照新標軍的簡配標準,這養軍費用一年也得幾百萬啊。


  這前後加起來,至少也是大幾百萬才能幹成的事情,他崇禎就幹成了?


  他崇禎要是能額外拿出去大幾百兩銀子來建軍養軍,用錢砸都能把東擄砸死。


  畢竟哪怕是漂沒了一半,這還剩下幾百萬不是,有這幾百萬已經夠把東擄幹翻了。


  有這麽多錢,他早就能能把陝晉豫的民亂平定了,畢竟有錢賑濟,修理基本水利設施後,這民亂也就是離開了水的魚,蹦躂不了多久。


  所以這麽一琢磨後,郭東岩就覺得這消息有問題。


  不管是從資金還是從槍炮產能,再到軍官人才培養來看,崇禎都不可能短短三四個月裏弄出來三萬人的新標軍。


  但是,為何還有這種消息傳過來呢?


  故布疑陣?玩虛假宣傳嚇唬自己?


  有點搞不懂啊!


  雖然想不通,但是郭東岩也懶得去想了,反正他隻需要確定明王朝這會沒真的從石頭裏蹦出來三萬新標軍就行了。


  既然知道了這一點,那麽後續大周王朝就可以繼續按照自己的既定戰略發展,不用過多的操心北部防線的安全了。


  當然了,無風不起浪,就算明王朝那邊搞不出來三萬新標軍,但是折騰折騰弄個三五千是不會有什麽問題的,而且明王朝那邊最近兩年各地的督撫都是搞什麽新標軍。


  而新上任五省督師的孫傳庭也不是什麽簡單角色,這人能夠一步步順利高升為陝西巡撫,再到現在的五省督師,這靠的可就是實打實剿賊的戰功。


  之前孫傳庭和安如山,王東義等人在洪承濤的率領下,可是把禍害陝晉豫多年的義軍打的落花流水,孫傳庭更是把闖王高迎祥都給抓了,然後送到了京師處死。


  這可是相當不容易的,畢竟這些義軍可是流竄機動作戰的,你擋住他們容易,擊敗他們也簡單,重創他們也不難,但是你想要把他們圍堵住然後徹底殲滅之,這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至於說把義軍的領袖,尤其是高迎祥這樣的義軍當中的頭麵人物都給抓了,這就更難了。


  畢竟這些義軍的作戰模式以及組織特性,擊潰他們很容易,但是這基本沒什麽用,因為他們隻需要保持那麽幾百人的骨幹,不用個把月他們就又能拉出幾千上萬義軍出來,給他們一年半載的時間,分分鍾又是好幾萬大軍了。


  義軍的這種特性,就導致了擊敗他們容易,但是想要把他們徹底滅掉太難。


  這種情況下,孫傳庭還能設伏把高迎祥給活抓了,那麽可是相當不容易的事。


  因為這事以及之前剿賊的諸多功勞,才讓孫傳庭順利接任洪承濤的位置,升任五省督師。


  要不然的話,這五省督師的位置哪能留給他啊,就算是安如山資曆一般般,但是朝堂上適合的文官還有不少呢。


  孫傳庭如今擔任五省督師,而此人和前任洪承濤隻是支持安如山,王東義練新標軍不一樣,他是直接直接練自己的直屬部隊,也就是五省督標。


  這孫傳庭再加上安如山以及其他明軍的壓力,周軍在鄖陽、襄陽一帶的戰略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現在也就是明軍自顧不暇,沒心思南下主動進攻鄖陽和襄陽,要不然的話,光憑周軍在北線的兵力還真的不一定夠用。


  為了預防萬一,郭東岩覺得還是需要未雨綢繆,適當的給北線增派一些兵力。


  大規模的兵力是別指望了,現在的周軍財政壓力極大,這把現有部隊做到齊裝滿員都是非常勉強了,還繼續擴軍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北邊的主力部隊,還是原先駐防當地的部隊為主,這增援,主要是指給北線適當的增援一個臼炮營以及部分技術裝備


  臼炮在之前的南下的一係列作戰中,都發揮出現了巨大的作用,在攻堅作戰裏表現的非常突出。


  所以自從南下作戰後,臼炮的生產和裝備一直以來都是周軍的重點工作。


  在武昌戰役裏的時候,周軍就已經是裝備了兩個獨立的重型臼炮營,一個中型臼炮營。


  等到武昌戰役後,郭東岩繼續加大臼炮的裝備,設立編成了三個獨立的重型臼炮營,配屬二十四斤和四十八斤的大口徑臼炮,每個營配屬十六門。


  同時把重量比較輕,可以直接機動作戰十八斤的臼炮直接下方到各混成旅,在每個混成旅裏增設一個臼炮營,各配屬十二門的十八斤臼炮,和旅屬野戰炮兵營裏的十二門三斤野戰炮、六門七斤或九斤野戰炮一起,共同構成了混成旅的重要火力。


  至於更小的九斤臼炮,這玩意現在已經是直接配屬到步兵營了,每個營都配屬兩門。


  這種獨立攻城臼炮營,基本沒有機動作戰能力,一般都是用於攻城作戰或者城池防禦作戰的時候使用。


  往北邊的襄陽、鄖陽擺上一個這種重型臼炮營,能有效的加強當地的防禦力量。


  畢竟如今周軍在北線的戰略就是執行戰略防守,依托鄖陽、襄陽這兩座堅城進行防禦,把敵軍抵抗在江漢平原以外,扼製敵軍沿著漢水南下。


  因此適當的加強襄陽城的防禦力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了直接增援了一個重型臼炮營外,還適當的補充了一批技術裝備給北邊的幾支部隊,比如火槍、野戰炮、盔甲等等。


  尤其是盔甲補充的比較多!

  這主要是得益於大周王朝獲得了大冶這個主要產鐵地區,讓大周王朝獲得了大量的鐵礦石,繼而能夠加工出大量的鐵料。


  這有了鐵料,以大周王朝現在這種半機械半手工,采取粗放式流水線模式生產的兵工廠來說,那麽大批量製造盔甲已經不是什麽難事了。


  畢竟周軍批量生產的盔甲,乃是棉鐵甲為主,更準確的說是布麵鐵甲,外層是不料,裏麵是鐵片,這些鐵片通過鉚釘固定在布麵上。


  這種鐵甲其實沒啥特殊的,就是鐵甲的一種,有點類似於鱗甲或紮甲。


  隻不過周軍最近幾個月改善了盔甲的鐵片的麵積,很簡單,就是把單片鐵甲的麵積加大。


  為啥?


  這除了加強防護性能,節省重量外,其實主要還是為了降低成本。


  因為這些鐵片是需要連接在一起的,甭管是鉚接還是直接用繩索綁,你都得給它開個孔,然後這些鐵片造出來後還需要修毛邊,要不然割手啊……


  而盔甲上的鐵片,可不是什麽軟鐵,而是鋼,哪怕是質量非常渣的鋼,但那也是鋼片啊,你要在鋼片上鑽孔磨邊,這工作量可不小。


  所以加大鐵片麵積,可以有效的減少加工盔甲的工作量。


  但是這大麵積盔甲也不是那麽好造的,難度比較高,同時技術有限的情況下,相當多一些工序依舊需要工匠們手工操作。


  比如冷鍛成型,這玩意暫時就需要人工自己搞,不能直接扔到模具了讓機械直接搞,但是,周王朝大量采用的水力機械設備,依舊節省了工匠們的大量工作量,提升了生產效率,也為廉價加工大麵積曲麵盔甲甲片奠定了基礎。


  要不然的話,周軍可不會玩這種大麵積甲片的鐵甲的,雖然各種好,但是非單純靠人工折騰的話,所需要的工時是周王朝無法接受的。


  如今嘛,采用了水利機械,生產效率得到了提高之後,才算是取得了一種新的平衡,甚至還要更便宜一些。


  畢竟盔甲的最大成本就是甲片本身!

  這除了材料錢外,就是加工的費用了。


  材料現在有了大冶這個鋼鐵產地後,又有著大冶礦務公司的大規模采礦煉鐵後把成本逐步降低了下來。


  而加工嘛,大周王朝老早就開始采用各種亂七八糟的機械設備了,雖然這些機械設備是水力為動力,或者幹脆就是蓄力乃至人力。


  但是這些機械設備的大規模應用,依舊大幅度的提高了大周王朝兵工廠的生產效率。


  這也是周軍能夠持續不斷的裝備各種槍炮盔甲的緣故,這是大周王朝的幾家兵工廠生產能力在不斷的提升。


  而且這成本可比明王朝那邊用手工打造低多了。


  比如同樣一套重甲長矛手裝備的全身棉鐵甲,一整套在內明王朝那邊至少也得三四十兩銀子。


  而大周王朝這邊呢,軍方向數大兵工廠采購,采購價隻有十八兩銀子。


  這說的還隻是價格呢,還沒對比雙方的質量,大周王朝的兵工廠的質量控製,可比明王朝那邊的人工作坊強多了。


  而且周王朝的盔甲,普遍開始采用較大麵積的甲片,較大麵積下,可以在相同重量下把甲片的厚度做的更厚,以獲得更好的防護性能。


  同等重量下的周軍盔甲,比明軍盔甲要具備更優秀的防護性能,更低的成本!


  這也意味著,周軍裝備盔甲以及其他槍炮等武器裝備,所需要的費用比外界想象的要更低。


  至少,絕對沒有明軍那邊的高級文武官員猜測的那麽高,要不然的話,就算大周王朝撈錢能力再強,也養不起十萬大軍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