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士紳分化
周乾武二年,明崇禎九年,九月十六日。
京師北城,也就是漢陽城裏的碼頭上,迎來了四艘從東邊沿江而上船隻,這幾艘船隻上懸掛著大大的李字旗,而值得注意的是,這船隻的邊上還有一艘大周海軍的武裝船隻進行護航呢。
此乃鄖陽府上津李家的商船,滿載著他們通過秘密渠道從江南采購回來的硫磺、硝石、鉛等各類戰略物資。
上津李家,乃是第一個和大周王朝進行合作,主動跳上大周王朝戰車的士紳家族。
嗯,實際上李家在大周王朝還隻是一群鳳鶴山裏的土匪時,就已經是和大周王朝有些緊密的聯係了。
早些年大周王朝對外采購的槍炮以及火藥等戰略物資,幾乎都是通過李家采購的,同時也讓李家幫忙出售一些戰利品以及當地特產之類的換取資金。
等鳳鶴山的這些土匪們殺出大山來後,李家更改時全麵向大周王朝靠攏了。
這種靠攏不僅僅是生意上的靠攏,而是全方麵的靠攏,大周王朝剛拿下鄖西,都還沒有攻克鄖陽城的時候,人家李家子弟就已經開始進入大周王朝裏從軍為官了。
李家中青一代的五個嫡係子弟,除了長房長子掌管家業外,二房幼子年幼外,剩下的三個嫡係子弟都是在大周王朝裏任職,其中嫡二子從軍,如今已經是在野戰部隊裏擔任中校副團長一職,長房嫡二子在錢糧部任職,擔任四品處長,二房嫡長子在黃州府任職,擔任一地縣令。
這李家人口可不算多,中青代的一共也就五個男丁而已,其中三個男丁都在大周王朝任職。
從這就可以看的出來他們李家對大周王朝是什麽態度了。
而李家的積極靠攏也是讓他們獲得了豐厚的回報,除了家族的三個子弟在軍政兩道發展順利外,李家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
一開始他們李家生意的觸角還隻是在上津縣內部延伸而已,後續逐步擴大到鄖陽府,並陸續打通了周邊漢中府,西安府以及襄陽府,南陽府的部分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李家打開的渠道其實也不是什麽正兒八經的渠道,而是一些見不得人的渠道,比如說在漢中府,漢中府有誰啊,安如山啊。
當時的襄陽府誰管事啊,林士年啊,那會的林士年還沒這麽大的野心,他那個時候也就是想要撈點錢送回家買多幾千萬把畝的土地而已,所以各種物資也沒少買。
當然了,安如山和林士年肯定是沒有直接經手的,都是手底下的經手,或者幹脆是手底下的人自己貪錢偷偷買。
總之,不管是李家還是其他的商行們,那個時候采購的物資基本上都是直接從明軍手裏購買的,因為那個時候也就隻有周邊的明王朝官府尤其是明軍手裏才有這麽寶貴的戰略物資了。
然後李家等商家們再運回來轉賣給大周王朝。
如果不是安如山手底下的人賣的這些物資,他李家能耐再大也沒辦法把這些物資運回來啊,畢竟這些玩意可不是小件的東西,都是沉重大件的物資,很多都是需要船隻運輸的。
那麽大一條船滿載了各種戰略物資,你要說安如山麾下的水師發現不了,無法攔截那就純粹扯淡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那個時候的生意是雙方的官方生意,隻不過有了李家這樣的商行們轉了一道手而已。
當然了,這說的是以前了,以前的時候大周王朝也隻是盤踞在鄖陽而已,還沒有表現出來割據湖廣,乃至爭霸天下的勢頭,所以周邊很多明軍裏的文武官員們,也不擔心偽周王朝的壯大,完全可以一邊圍剿一邊販賣戰略物資撈錢。
那個時候,周邊不少明王朝的文武官員們,都是依托著偽周王朝的采購狠狠的賺了一大筆。
然而現在嘛,這些官員們就沒敢明目張膽的向大周王朝出售各類戰略物資了。
畢竟大周王朝都已經割據湖廣,表現出來了爭霸天下的勢頭了,人家明王朝朝廷高層都已經是驚慌無比了,地方的高級文武官員們也是一個個提心吊膽的,生怕直接步了宋祖舜的後塵。
但是,這些高級文武官員們不賣,不代表著那些中低級文武官員們不敢買啊。
就算不賣,但是收個錢放個行什麽的那是一點心理壓力都沒有。
李家的這三艘船隻,之前從漢陽出發,搭載了一大批各類物資,其中不少還是大周王朝抄沒而出售的各種珍玩等亂七八糟的東西。
這回來的時候,三船裝滿了硫磺硝石等戰略物資。
這樣的戰略物資按照道理來說,別說一路從江南順利返回到漢陽了,就算是當時采購這麽多的時候估計都得被抓了。
但是錢是個好東西啊!
李家的商船隊一路金錢開道,硬生生建立了一條穩定的前往江南進行貿易的渠道。
這個過程裏,他們主要是靠著拉攏了眾多的中低級官員,尤其是那些低級官員特別的好收買,隨便給點錢人家就當沒看見讓你過去了。
而這些低級官員看似上不了台麵,但是實際負責事務的也正是他們的,收買他們比收買巡撫、知府之類的高級可要便宜多了,而且辦事還方便呢。
依靠金錢開道,走底層路線李家的商船隊可是往來長江水道無阻,旗下的商船幾乎沒有停歇,不斷的往來湖廣和江西以及南直隸的長江沿岸。
采購大量戰略物資的同時,也把大量湖廣出產的商品甚至幹脆是大周王朝官方抄沒的各類可沒有變現的物品,比如珍玩書畫等不斷運往江西,南直隸各地出售,為大周王朝換回來了寶貴的資金。
你還別說,南直隸尤其是江南一帶的人還真的是有錢,或者說是有錢地方士紳多,李家運輸過去的很多商品都能賣出不錯的價格,尤其是那些書畫珍玩。
因為大周王朝抄沒了大量的各類書畫珍玩,這些東西在湖廣雖然也內部消耗了一部分,但是市場容量始終有限,而且一下子投放太多的話價格也會持續下跌,此外還和湖廣局勢動蕩,大周王朝自身的崛起導致的局勢動蕩有關。
畢竟這些東西隻有在局勢穩定,士紳權貴們閑得蛋疼的時候才會花大價錢去搞這些東西。
而江南就不一樣了,那裏可沒有什麽天災人禍,並且江南素來富裕,有錢人多,所以這些玩物才能夠賣出不錯的價格。
而除了李家之外,還有眾多的湖廣士紳家族的商隊也是不斷的往來湖廣和周邊省份。
比如襄陽邱家,人家的生意可是做的非常大,邱家也算是早早投靠大周王朝的家族了,並且在生意上和大周王朝聯係的極為緊密。
邱家本來就是襄陽府裏最大的布匹家族,不僅僅收購大量的土布,同時自家也有多個紡織作坊,生產大量的布匹出售。
如今邱家還是大周王朝裏最大的布匹供應商,軍服以及官服所需要的布匹,相當多一部分都是從邱家采購的。
這邱家為了打通大周王朝官方布匹供應的渠道,開出了非常低廉的價格,依靠大規模的供應來平攤較低的利潤。
不過便宜也隻是一方麵而已,還有一方麵就是邱家也是積極響應了大周王朝以工代賑的政策,連續在襄陽府裏擴建了紡織作坊,從襄陽府一帶,尤其是北部數縣裏招募工人。
增加就業崗位,為受災地區的民眾提供了一份生計。
這一點也是大周王朝官方極為重視的。
今年襄陽府一帶,乃至整個南陽平原一帶的災情都算是比較嚴重的,反常的天氣導致了農作物的大麵積歉收,北邊明王朝控製下的南陽府都已經是人吃人了。
襄陽府這邊的情況好一些,官府組織民眾進行水利設施建設,采取以工代賑的同時,也是建設水利設施以自救。
同時還積極動員士紳商戶們開辦各類作坊等,以吸納更多的災區民眾務工,為他們提供一份生活保障。
邱家在這種背景下連續開設了多個紡織作坊,新招募了至少上千人做工,這對增加當地就業,保障當地民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此外邱家的產業越做越大,提供的稅收自然也是越來越大。
如今邱家各項產業,尤其是紡織產業不僅僅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也提供了大量的稅收,還保障了布匹的供應。
對於這樣的士紳家族,大周王朝自然是給予了不少的扶持政策,官方采購布匹就是其中之一。
李家也好,邱家也好,他們都是屬於大周王朝崛起的既得利益者,他們早早並且堅定的抱上了大周王朝的大腿,繼而快速發展壯大,一躍成為了當地的頭麵家族。
以前的李家撐死了也隻是一個橫霸鄉裏的流氓士紳家族而已,但是現在,李家在整個鄖陽府裏都是屬於第一梯隊的士紳家族了。
邱家以前在襄陽府裏是屬於一等士紳家族了,但是現在,邱家的影響力已經是逐漸擴散到周邊數府,並且正在快速朝著整個湖廣延伸。
類似的家族不僅僅是隻有他們,還有很多!
在大周王朝崛起的過程裏,排斥大周甚至頑抗的士紳家族固然不少,但是積極擁抱未來,試圖趁機崛起的士紳家族同樣不少!
而他們之間的選擇不同,也是快速造成了湖廣內部士紳群體的分化、撕裂。
因為錢這東西嘛,其實就這麽多,因為湖廣市場就這麽大,跟著大周王朝崛起的士紳商戶們搶占的市場大了,賺得多了,其他士紳商戶們自然也就賺的少了。
對於排斥大周王朝的眾多士紳家族而言,該如何破局是極為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