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聯豐公司的消息
說完吳大用的光輝曆史,呂亮看了一眼姚遠:“真不知道該說你小子運氣好還是運氣不好!要是你早五年進入團隊,你連老大的影子都見不到。
吳老大每天都在外麵,那時候雖然累,但是收入是真高啊!每年光年底獎金就能拿近百萬。像嶽律師那樣的組長一年到手能拿近千萬,這可是扣除了各種稅費和律所費用後的錢。
在團隊裏做到三年的律師,可以在五環內輕鬆買房,現在團隊裏的很多人就是在那時候買的房。那時候什麽都有就是沒有時間。
整日裏提著箱子祖國大江南北的跑,真TM累啊!我那幾套房子就是在那時候買的。對於我來說,其實買房也算是“報複性”消費吧!
不過說回來了,你現在能跟著吳老大學習,又能跟著嶽律師學習,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掙錢是早晚的事!”
姚遠被呂亮說的心潮澎湃,怪不得團隊裏上些年頭的律師開的車不是頂配寶馬就是原裝進口的奔馳或奧迪呢。
下午四點十分開完庭,呂亮和姚遠開車往回趕,直到快晚上八點了呂亮才將姚遠送到住處。讓姚遠親身感受了一下京城堵車的滋味。
從上次姚遠將翻譯的“小合同”發給嶽偉後,嶽偉便隔三差五的發些合同讓姚遠進行校正。
做非訴律師除了要能坐得住外,還要有主動性,不僅是主動學習、主動思維幫助客戶彌補合同缺陷和交易缺陷,還要有創造性,在現有的法律規定之下尋找法律規定空白處,幫助客戶製定交易方案,促成交易。
海外上市的VIE架構便是律師創造性的展現。
嶽偉並未讓姚遠真正的參與組裏的項目,而是讓他先打雜,做些校正工作考驗他,正好也借助校正合同之際讓他熟悉下項目情況。
很快便進入了十一月,該開的庭姚遠都已經開完,手裏拿到的判決書也有近二十份,律協麵試用的材料準備的也差不多了。
訴訟業務具有周期性:年初時案件數量一般都不是太多,法院安排開庭也少。到了七八月份案件量開始上升,到了九月法院開始加緊開庭,基本上十月和十一月律師不是在開庭中,便是在去開庭的路上。到了十二月後,法院開庭安排逐漸減少,準備年終總結。
姚遠運氣好,跟進的幾個案件已經結案,隻需要將案卷整理好裝訂歸檔就完事了。但嶽偉那邊做的全部是非訴業務,可沒有訴訟案件這樣的周期性,都是跟著客戶轉。
這幾日嶽偉給姚遠的合同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了,一時間讓本來想鬆口氣的姚遠又緊張了起來。正在姚遠忙著校正合同之時,聯豐公司那邊傳來了消息。
吳大用將姚遠叫進來辦公室,姚遠沒想到嶽偉和衛爽也在。
“小姚,剛才聯豐公司那邊傳來消息,他們準備收購一家粵省的科技公司,需要咱們進場做前期盡調。
你現在手上的案子都已經結的差不多了,我跟老嶽和衛爽商量了下,這個項目由老嶽負責,由你配合他組裏的兩名律師開展工作。”吳大用看向站在一旁的姚遠道。
姚遠的小心髒砰砰砰的跳成了一團,這可是個好機會,之前隻是聽顧建軍說過法律盡職調查的事,但姚遠從來沒有參與過。
“謝謝吳律,謝謝嶽律師、衛律師。我一定盡我所能做好項目。”姚遠激動道。
“別謝我,我可沒幹什麽。你應該多謝謝嶽律師。”衛爽笑道。
本來嶽偉不想讓姚遠參與聯豐公司的法律盡職調查,畢竟姚遠是個生手,沒做過,無形中會增加時間成本和項目風險。
但從衛爽口中得知,聯豐公司的米總雖未直說,但話裏話外希望姚遠能參與這個項目。沒辦法客戶的要求也不高,不過多帶個人而已。吳大用都不說什麽,他嶽偉還有什麽可說的,反正費用由聯豐公司承擔。
嶽偉正好也想通過這次盡調看看姚遠適不適合跟自己做非訴業務。安排好一切後,姚遠便跟著嶽偉和另外兩名律師飛奔粵省。
聯豐公司給了那麽多法律盡調費用,嶽偉作為項目負責人第一次進場不去不合適,正好也看看項目的法律風險。有項目做有錢賺自然是好事,但若是風險太大一旦暴雷,毀了律所的名聲那就得不償失了。
米欣和她的助理頭一天便到了粵省,姚遠等人下飛機後沒想到米欣居然來到了機場接機。要知道米欣可是聯眾集團在國內的老大,如此待遇即便是執業這麽多年的嶽偉也沒有遇到過幾次。
之所以米欣會要求姚遠也參與這個項目,是因為米福林的原因。現在聯眾集團進入國內開展業務,雖然有法律顧問,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米福林還是希望能有個自己人參與進來。
於是米福林便看中了姚遠,一來姚遠與他家有親戚關係;二來米福林也想看看姚遠做業務怎麽樣,值不值得培養。
嶽偉和姚遠受邀上了米欣的奔馳商務車,汽車緩緩的駛出停車場奔向希爾頓逸林酒店。看到米總對姚遠那隱隱約約欣賞的目光,嶽偉心中明白了,吳大用曾經的猜想沒錯。
當米欣得知嶽偉也畢業於哈佛大學後,立刻便與他攀談起來,校友的親近感油然而生。
晚飯後,眾人在酒店休息了一日。
第二日,姚遠跟著嶽偉走入酒店專門為他們準備的會議室,隻見米欣與已經在會議室內了。
“嶽律師,一會兒對方會來跟咱們商談盡調事宜。我們聘請的畢馬威的會計師已經進場了,一會兒也會過來。咱們先談一下方案……”米欣與嶽偉談起了盡調的時間安排。
對方企業本來經營好好的突然要轉手,雖然老板對外宣稱自己年紀大了,精力不夠幹不動了,但沒有人會傻到信他的話。
君不見華啊為的那位老爺爺那麽大歲數了還在提著箱子趕飛機,而對方企業的老板還不到六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