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79.毛利也生參與心
已有定策的福井藩諸位執政,自然是本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中心思想,準備先把萩藩給忽悠上陣,然後再相機行事,瞧瞧有沒有機會為福井藩謀取利益。
橋本左內很清楚,萩藩那麽大一個藩,自任用村田清風改革以來,確實選拔了一批頗有幾分才幹的人士。而且還斥巨資派遣留學生求學英國,學會了大量洋槍洋炮的製造技術。
現在又是創設造船廠,又是建立兵工廠的。毛利敬親的麾下,聚集了不少能人。此番吉田鬆陰和桂小五郎跟隨毛利敬親出訪歐美,可是據說誌道聞多(井上馨)還留在藩內,這也是一位明智之士。想要輕易糊弄住萩藩上下,很難。
我親自走一趟吧!
對於橋本左內,左右的武士都很了解,其實這位老兄也蠻固執的。曆史上傳來要逮捕他的消息,周圍人都勸說他跑路,他卻拒絕了這一建議,反而坦然坐在家中。一旦他認定的事情,外人很難令其改變。
也沒人勸他,反正這人做事有分寸,由他去吧。都是為了他們的主君鬆平慶永爭取權力,沒有什麽不行的。士為知己者死咯,心甘情願。
心下定策的橋本左內,先是陪同賴三樹三郎趕赴京都,麵見了梅田雲濱,表示萩藩一定會出兵襄助朝廷,隨後便準備親自去萩藩,勸說萩藩出兵。
或許有人會問了,直接密信一封,派遣一個穩妥人送去不就好了?
他才不會留下把柄呢!
梅田雲濱對於橋本左內的承諾大喜過望,他知道自己的計劃十分大膽,但是他也知道橋本左內輔佐鬆平慶永奪權的決心,他似乎賭對了。
在簡單會麵之後,雙方約定了守望相助之後,便行分別。橋本左內飛馬趕去萩藩,準備和萩藩主事之人會商。
最快的交通方式是什麽?當然是去大阪乘坐德川郵船通信株式會社的火輪船啊,幾乎每天都發班,往來四國、九州和赤間關。攘夷和使用夷人技術,不衝突的嘛,哈哈哈哈哈哈……
在船上橋本左內還在想,開國果真是有些好處的,攘夷這一條應該換成讓世界各民族各國家,同日本平等相交。列強雖然不是什麽好東西,可是這洋船大炮,先進科學,那真是不錯,還是一定要學的。
留學英國,眼界大開,橋本左內的思想境界也比曆史上更加開闊啦!
趕到萩城,橋本左內自然是隱姓埋名,城下有幾位同去英國留學的同學,他不大樂意立刻現身。當下他便請在福井藩內擔任賓客的橫井小楠出麵,先行聯絡萩藩主事之人,然後再暗中會麵。
此時萩藩藩內是個什麽情形呢?
山田堪解由帶著梅田雲濱的密信,親自拜見了萩藩在國留守家老益田彈正,也就是咱們之前說得益田右衛門介親施。益田親施見信之後同樣大為觸動,他在藩國,距離江戶遙遠,隻知道“榎並事件”爆發,朝廷和幕府起了衝突,卻不曾想已經到了這個地步。
井伊直弼居然要全部剝奪整個京都上下的一切權柄,而且看樣子,最好是把京都上下的嘴都給縫上,讓反對他的意見永遠消失。
早年間毛利敬親也暗中支持過部分的尊王攘夷派,畢竟毛利家想要獲得和分享權力的嘛。後來君主立憲派興起,幕府方麵又有安藤信正支持,毛利敬親自然選擇了君憲派。對尊攘派的支援也大為減少,但不是斷絕!
這就是毛利敬親的聰明之處,他雖然已經看不上尊攘派,可是尊攘派畢竟曾經煊赫過兩年,有一定的基礎在。必要時,是很適合推出去做替死鬼炮灰的。反正養著也花不了幾個錢,保不齊未來有大用呢。
眼下毛利家中議論開了,留守萩藩的包括家老益田親施、宍戸親基,繼承村田清風掌管藩內財政的周布政之助,以及毛利敬親的禦用掛,也就是大秘長井雅樂。最後就是誌道聞多(井上馨),他算是進步派的代表。
幾人看過梅田雲濱的密信,很是難辦。梅田雲濱那句唇亡齒寒,我死了,下一個就是你們的理論,既然能夠打動福井藩,自然也能夠打動萩藩。
與福井藩不同的是,萩藩不僅僅是重臣們合議,還有一位已經成年元服的少主在。天保十年九月二十二日(1839年10月28日)出生的毛利元德,如今已經十九歲。因為養父毛利敬親被踹去歐美了,便臨時擔負起代理藩主的職責。
井伊直弼厭惡毛利敬親,但是同時也不能讓萩藩閑著,要是讓萩藩三年不進行參勤交代,保不齊萩藩就存下了幾十萬兩黃金的開銷。幾十萬兩黃金都能買不知道多少條洋槍了,所以幕府讓毛利元德繼續履行萩藩的參勤交代任務,不允許停止。
八月底的時候毛利敬親去歐洲,少主毛利元德便帶領萩藩的諸侯行列回到了萩藩。明年四到六月再回轉江戶,在國一年,在府一年,乃是幕府法度。
“諸位可有何教我?”毛利元德也看了梅田雲濱的密信。
這位未來的從一位·勳一等·大公爵,這會子臉上還稍有幾分青澀,可是行事什麽的,已屬不錯。起碼在碰上這種大事的時候,知道不把心情露在臉上,而是參考臣下的意見,再做打算。
“以臣來看,梅田其言,確有幾分道理。”益田親施作為家老,他和毛利家是捆綁在一起的。
毛利興盛,他們家必然也會大大的興盛,曆史上這位老兄最後也成為了貴族院議員,世襲罔替的男爵,這便是對他們家的獎賞。所以益田親施行事都以維護毛利氏的利益為先,其他的則要稍後。
“隻不過為一衰弱之朝廷,無能之公卿,火中取栗……”一旁的長井雅樂是個標準的開國派,早年間就看不上京都那一夥人。
“若是福井藩能先行出兵。”宍戸親基和橋本左內想到一塊去了。
“臣有一言!”坐在最下手的誌道聞多緩緩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