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尊重,是最好的禮物
後記
尊重,是最好的禮物
我是朱建軍—也就是這本書的作者—的女兒。最近聽爸爸說希望我來為這本書寫個後記—這就是這段文字你能夠讀到的原因—於是乎我就開始寫了。在此之前,爸爸還提出來一個要求:能不能把這本書的文案寫成“著名心理學家朱建軍給女兒的書”之類呢?我一開始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為什麽呢?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中二”少女,我一向對這種標題嗤之以鼻。一般情況下,就算是著名的心理學家,也不會選擇寫一本教育的書然後把它送給他的女兒的。這就像是“直男”給女朋友送禮物,不送玫瑰花,而是寫一本關於玫瑰花的書,然後把書送給女朋友一樣。與其送一本這樣的書,倒不如看看這本書,用實際的行動去告訴我們。與其送本關於玫瑰花的書,我更希望給我那朵玫瑰花。
再者,“著名心理學家”是個遙遠的稱呼。對我,對每個孩子而言,沒有什麽著名心理學家,沒有什麽著名什麽家,隻有“爸爸”和“媽媽”。著名的什麽什麽這個稱謂唯一改變的是,有時當我爸爸和我聊起天來,我一問“誰說的?”爸爸就會說,“哈!是著名的心理學家朱建軍說的!”從而巧妙地贏得這場辯論。
我作為一個正受著教育的孩子,還是很難總結什麽關於教育的理論的。說到我擅長的詩歌、寫作,這些幾年前出現的成果,我已經不想展示了,然而大人們還是期待著我的展示。這就牽引出一點教育的理論—不小心還是說了—一個人是會變的。但是嘛,我的爸爸,這個寫了一本教育書的人,還會在我十三歲時擔心我晚上從幾乎靠近小區五百米的餐廳走出來會迷路,或者被壞人抓走;還會在我糾結於理科文科的時候,告訴我如果太難就放棄好了。而那時,實際上,我最想聽到的答案是:“都學!咱們本科選個哲學,研究生再選個物理,想學什麽就學什麽好了。”其實我不喜歡別人,任何人,在我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就談“放棄”。
在教育這個方麵呢,真的可以說,我爸爸是個“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他沒有犯什麽錯,也或許隻是作為教授的慣性,讓我偶爾覺得我們之間的代溝不僅僅是一條銀河。也或許是我作為他的“熊孩子”,正處在所謂叛逆的青春期,就是死活看父母不順眼的年紀。我爸爸作為我的爸爸的那一麵,確切地說,應該是緊張和焦慮得好像不知道作為一個爸爸應該做些什麽。他有時對很多事有明確的看法,很耐心和很包容(沒見過幾次他生氣)。有時又要我教他怎麽陪我玩,但是玩著玩著,又會讓我有些無語:經常是我們一起去馬場,我用三個小時騎完馬,打理馬,收拾馬房,而爸爸在沙發上癱倒三個小時;回來時,我精力充沛,爸爸的腦袋搖搖欲墜。
爸爸是個很有知識的人,他讀了很多書,也寫了很多書,比如說這本。但是他對我而言,還是那個幾乎每個“中二”少女都會有所體驗的,令人無奈又可愛的爸爸。
再再者就是,不要妄想在讀完這本書之後,馬上就變成教育專家,和家裏的熊孩子打成一片,從此再也不用擔心家庭教育。就算是爸爸那麽厲害的專家,也有被我各種嫌棄的時候呀。最重要的一直都是實踐,實踐,實踐是理論的基礎。不然腦袋裏什麽都明白了,可是什麽都不去付諸行動,隻能說是白讀了一本書。
作為一個在人類社會生物鏈最高層,也最底層的孩子而言,我或許現身說法,還是懂一些教育的。或者說,我目睹了好多教育的失敗和成功。對於很多公立學校體製中的學生來講,他們關注的主要教育問題還是“自由”“考試”。從我看到並理解的角度來說,有一部分學生成了典型的學霸人物;有一部分在默默地反對考試的製度,感到人生十二年用來應付考試隻為了考上好大學,是個很奇葩的學習方式;有一部分頭疼於怎麽讓自己成績提高,怎麽和自己、和父母,以及在自己和學校中找一個平衡。
對於很多在創新學校的學生來講,他們關注的或許是“體製”和“出路”。我隻有一點個人的經驗,所以對於這點我不是很確定。因為已經有形式上的自由了,所以就會開始考慮,自由到底是什麽,我們究竟在這個地方有沒有得到別人號稱的“平等和尊重”,如果沒有,什麽樣的體製才能夠讓我們得到平等、尊重和自由;我們也經常會考慮學校的問題出在哪裏。但是“話語權”是不一定有的。即使擁有,也或許有些無奈和無力。
總而言之,我所了解的還比較少,僅僅是因為我有過不同體製的學校的經曆,因此我知道我的那所學校和我自己是怎麽想的。似乎學校的教育總是有一些問題,關於自由也關於體製,似乎總處於一個改革的階段。然而,改革得還遠遠不夠多,好像仍然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從我的角度,家庭教育還是一個很接近,然而不知道該從何說起的話題。或許是媽媽做得太好,我甚至不覺得有多大問題了。當然了,我和媽媽也會有代溝,也會經常爭吵,但是,很快就會好起來。以我知道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以身作則。不是那種刻意的,而是那些隨手的習慣,都會影響到孩子。比如說要想讓孩子喜歡讀書,最有效率的方法不是去給孩子普及讀書的重要性,然後逼著他讀書,記筆記,甚至做閱讀題寫讀後感……而是自己坐著沒事的時候,就隨手拿著本書去讀,然後抱著書作各種愉快狀,換做誰都會好奇的。
還有就是,一定一定要讓你的孩子知道,如果他有難過的事,有糾結的事,有好玩的事,你願意傾聽,而且會理解,並且是在做判斷之前理解。好多問題好像都是從不傾聽開始的。不要等到孩子關上門、鎖上鎖之後,再發現開鎖是個問題。
這些隻是我的一些理解,不見得對,也不見得錯。我不僅僅是我父親的女兒,我還是一個會打字的中二少女。翻到這裏的話,說不定你已經看完整本書了,又說不定你好奇最後幾頁寫了什麽,於是就直接翻到這邊了。對於後者,恭喜你呀,現在你發現了,那個寫書的人,也是一個蠻普通的、愛他的女兒的爸爸。從這個角度來讀這本書,我猜會更有趣些。
另外,在我對文案的各種不同意的意見下,貳閱心理的陳總編和何萍姐姐對我一直抱有極大的尊重。很開心的是,他們對我的這篇文章很喜歡,也很願意保留,而且在交談中我能感受到他們對我的意見的看重。對於文章的每一個改動都有經過我的同意,關於文案也問過很多次我的看法。他們對我的尊重不僅僅是對於一個孩子的,更是一種讓我感受到平等的尊重。
我最後還是答應留下那句文案,前提是留下我的這篇後記。要說我為什麽最後又答應了那句文案的保留,第一是尊重爸爸的意見,第二是,我接受貳閱心理送給我的那份尊重。這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禮物。
朱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