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騎警首戰1
從第二天開始,種緯帶著巡特警大隊轄下的幾名支隊長,與馬永華副局長帶隊的治安大隊的各級隊長支隊長進行了接觸,雙方開始就如何落實網格化治安管理係統進行商討。
由於網格化治安管理領導小組已經成立,同時或許也有王春生等人在裏麵的督促發揮了作用,反正雙方的合作既有效率,又富有成果。僅用了一周多一點的功夫,雙方就把網格化治安管理係統的人員配備,裝備使用情況,點位設置,出警與備勤,雙方如何配合,接警與通信等等細節問題,都梳理了一遍。
並且為了能夠在實踐中進行磨煉和尋找問題,種緯和馬永華開始著手在南岸區和南豐區試行網格化治安管理係統。在每一個值勤點位安排好人員,治安警力和巡警互相配合,摩托騎警和乘坐麵包車的警力視情況進行分配。一旦指揮中心接警後即要求人員快速出警,先通知發案地位置,然後人員在趕過去的過程中,指揮中心再將具體警情進行通知。這樣每個警情至少可以節省三十秒,對縮短接警反應時間非常的有利。
試行了不到七天,南岸區和南豐區僅僅兩個區的網格化治安管理係統就快速出警二十餘次,抓獲各類犯罪分子九名,成功處置多起警情。而在沒實行網格化治安管理係統的區域,雖然案發量與上兩個區域相當,但明顯警情的處置速度和效果都遠遠遜色於上述這兩個區,這已經能夠證明網格化治安管理係統是的確有效的。
與此同時,女騎警也開始分批分期的在天海的重要交通樞紐和商務繁華區值勤了。每天早晨,有專門的運馬車將馬匹運到值勤點,然後由治安警力和摩托騎警配合女騎警的值勤工作。
雖然近兩周的時間下來,女騎警並沒有真正幹過什麽維持治安和打擊犯罪分子的工作,但這些英姿颯爽的女騎警還是頗得市民的好評。尤其是在天海火車站、商業區執勤的女騎警,根本就是天海市民和遊客拍照合影的背景板。如果不是還有其他警力在維護秩序,這些笑靨如花女騎警恐怕都會被人們拉去合影,連騎上馬的機會都難有。
而在此同時,網格化治安管理已經開始分區分批的執行了,各警局和派出所的警力一下子緊張了起來。沒辦法,過去的警力部署和班製還不適應網格化治安管理係統,很多人都需要從原來的崗位調整出來,派到各值勤點去,這樣原來的工作就要交給別人才行。而原先正常上白班的一批警察,也不得不換成值夜班的工作時間,因此不少被迫調動和調班製的人都是怨聲載道。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是人們都有的心理,即便是警察也不例外。看看人家那些女騎警,整天就那麽端坐在馬上跟老百姓合個影,或者給問路的人指個路,然後一天就這麽下來了。可其他人呢?除了接受網格化治安管理需要完成的補充訓練和學習外,還要變換班製,經常性的值夜班,很多人都感覺不適應,因此一些怪話、閑話和牢騷話就都出來了。
巡特警大隊還好些,因為這支警察隊伍從組建的時候就多為年輕人組成,大部分願意到這裏來的人正是看中了這支隊伍的發展前途,願意吃這份苦的。而治安大隊就差一些了,治安警察中的大部分人年齡都比較大,走訪排查,檢查聯絡,調查事情是他們的強項,但守夜值勤,快速反應,這卻是他們很多人都感覺吃力的事情了。
所以這些日子最焦頭爛額的是馬永華這位新任副局長,平常找他抱怨和發牢騷的大有人在。也就是他這個副局長原來就是管治安出身,對治安口的人和事都門清的很,人麵又都很熟悉,所以才能勉強穩住治安大隊的人手,把工作穩步向前推進。
其實馬永華也罷,種緯也罷,很多警局內部有眼光的人都看得很清楚,不管是衝著對天海治安環境頗為關注的李天宇市長,還是天海目前經濟發展的大環境而言,以及每年淨增量超五十萬的外來人口而言,天海警局進行一番變革是勢在必行的。再像原來那樣維持著溫吞水似的工作局麵,天海的治安環境要不了多久就會惡化下去。
當然,警界很多人還看不清這一點,他們的靶子也無非看起來光鮮亮麗卻又沒什麽大用的女騎警,以及更換班製後還沒有任何變化的待遇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生在世,什麽理想和道義都離不開一個利字,老百姓過日子討生活是常態,哪怕你是一名穿著製服的警察也不能免俗,是人都得拿工資過日子啊。
不過,現實是最好的一麵鏡子。隨著時間的發展,一些現實事件的發生漸漸的平熄了警界內部的爭論。第一個就是關於女騎警的,本來被人們視為無用之物,隻能充當臉麵的女騎警,居然剛開始執勤不久,就幹了一件露臉的事情。
十月份的一天,一支由五人五馬組成的,不當值的女騎警隊伍正在郊區路段進行日常訓練。正在這個時候,帶隊的女騎警楊欣的步話機裏傳來呼叫聲。在離她們不遠的一處建築工地上發生了打架鬥毆事件,兩夥不同籍貫的民工因為瑣事發生了矛盾,眼看著就要升級為一場流血大亂鬥。
而由於案發地比較偏僻,離這裏最近的摩托騎警用最快的速度趕來也要十來分鍾才能抵達,因此市局報警指揮中心呼叫離案發地最近的值勤警力抓緊趕過去,能拖一時就拖一時,最好能撐到增援警力趕到才好。
按理,沒人知道這支女騎警隊伍正在案發地附近訓練,這個時代的GPS還是個稀罕物,所以女騎警們的行蹤是不會有人知道的。如果楊欣她們收到指揮中心的呼叫後不回話的話,也不可能有人知道這件事,她們就可以躲過去了。更何況她們還從來沒執行過實戰任務,過後就算這件事被人揭出來,也沒人會埋怨這幾個平均年齡還不到二十歲,從警還不到半年的女孩子的。
不過楊欣和她的隊友們顯然不這樣想,從警以來她們除了麵對老百姓好奇的目光,和市民以及遊客合影外,就沒幹過什麽露臉的,真正算是警察該幹的事情。平時那些負責幫助她們工作,負責維持秩序的男警察們平常沒少拿她們這些花瓶開玩笑,哪怕那些玩笑都是善意的,無害的,但也讓這些心高氣傲的女孩子們不爽。如今聽到警情就在自己這些人的左近,有幾個女孩子立馬就心動了。
幾個女孩子一商量,就決定大著膽子接下這一任務,哪怕她們所有人都沒真正執行過真實的警情任務,全天海也沒有騎警處理警情的經驗,但他們還是決定試一試。於是,她們便在步話機上進行了應答,報告了她們現在所屬的位置。
指揮中心的指揮員一聽也嚇了一跳,再一看地圖,這隊女騎警和案發地的直接距離也就不足一公裏。按理說派這些女騎警過去處理這個警情是再合理不過了,但這是女騎警啊!剛經過初級培訓,還沒進行標準的入警培訓的新警察啊,按理連見習警察都算不上,別看都穿著警服,可還都是標準的合同工呢!
怎麽辦?派不派?不派,那些民工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真要把事情鬧大的,整出幾條人命來,這責任誰都擔不起。派過去吧?可萬一這些女騎警要是出了事,讓人打傷幾個,或者馬術不精從馬上掉下來,這個責任誰也不好擔啊!沒辦法,指揮中心那邊趕緊聯絡了巡特警大隊的種緯,讓他這個女騎警的頂頭上司自己拿主意。
要說對騎兵有點了解的,全天海種緯絕對是第一人,他可是在演習和實戰中都見過騎兵發威的,所以他對騎警控製局勢的能力並不擔心。唯一擔心的就是這些女騎警的心理素質和騎術,萬一警情還沒處理好,她們就出點什麽事,無疑是對這個新警種的最大打擊。
不過種緯是軍人出身,他猶豫的時間就是那麽短短的一瞬間,他就拿起了步話機。他同意幾名女騎警出警的要求,但囑咐他們盡量不要與那些發生衝突的民工直接接觸,隻在外圍遊弋,讓那些民工近距離的看到她們就好了。
騎兵最大的威力是其機動性,隻要她們在現場出現,並且不斷的動起來,就能吸引那些民工的注意力,讓他們從矛盾衝突中慢慢的冷靜下來。等增援的警力到達了,事件也就可以控製住了。當然,種緯也沒少囑咐楊欣她們,要求她們一定要穩住速度,注意她們自身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之類的話種緯可沒少說。
楊欣她們那邊得到了允許出警的命令,幾個姑娘心裏如小鹿亂撞,一個個既興奮又緊張。她們一邊上馬往現場趕,一邊時刻保持與指揮中心的通話,不時的報告她們的位置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