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路遇盤查
最近幾年,所謂“紅山模式”在全省上下叫得都很響。種緯雖然剛回來時間不長,但收集紅山方麵的資料的時候,還是很快就找到了關於這方麵的報道。顯然紅山縣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成了一個典型,全省上下都在努力的包裝和頌揚這種發展方式。
說來也不奇怪,紅山縣雖然沿海,但因為地處深山交通不便,多年以來經濟一直都是全省倒數。好不容易發現了幾處礦藏,還都是誰都看不上,連開采都懶得開采的礦脈。就在這種情況下,紅山人不等不靠,經過自己的努力,自籌資金。全縣上下一起努力,勁兒往一處使,居然真的把紅山的經濟給搞上去了。
就那幾處沒人看得上眼的低品位礦,在紅山人堪稱精耕細作的操作方式下,居然也實現了巨大的產出。原來一些大企業還看不起紅山這幾座礦,現如今紅山的礦產已經根本不愁賣家了,甚至還有相當數量的礦石還出口到了日本和歐美一些國家。
除了紅山的礦藏,紅山旅遊也是相當有名,依托紅山的山水自然景觀,紅山東部區域的老百姓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發展農家樂旅遊上。周邊幾個縣市的老百姓,凡是家裏條件還算說得過去的,都會在合適的季節到紅山水庫一帶來悠遊一番。
就這樣,紅山東部地區以發展旅遊和漁業產業為主,紅山西部的山區則以發展采礦和基礎加工生產為主。一個縣發展兩大支柱產業,經濟自然實現了騰飛式的發展。
在說到紅山模式的時候,人們難免會提到另一個詞,那就是紅山精神。很多人都會把如今紅山經濟上的成功,和當年紅山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壯舉聯係在一起說。把紅山人這種頑強不屈,自強自立的精神,統稱為紅山精神。用官方常用的表述方式說就是:正是因為有了紅山精神,才造就了紅山模式的成功!
其實紅山模式用老百姓的解釋方式最簡單最直接,很多老百姓都說:紅山人當年跟鬼子打得那麽慘烈,幾乎家家戴孝,家家都有人死在戰場上。如今紅山人的日子好過了,這都是老一輩紅山人給兒孫們積的德!
一邊想著關於紅山的這些事情,種緯一邊騎著摩托深入到了紅山礦區。
前麵又是一個三岔路口了。順著向西的路口走,就是紅山和臨縣交界處的礦石提煉廠,而向著朝北的路口北上,就是紅山礦區的新紅山城了。
紅山本來隻有一個縣城,就座落在原先的紅山湖,如今的紅山水庫邊上。日軍侵華時紅山縣城幾乎完全被摧毀,大部分老百姓逃進深山後,便建立了如今的新紅山城。後來解放後紅山縣城得到了重建,再之後小小的紅山湖被擴建成了紅山水庫,並與下遊的東湖相連接,成了重要的水上船運通道。再後來紅山旅遊發展起來後,紅山縣城便成了旅遊景點之一。
而解放後人去城空的新紅山城,在八十年代初采礦業的催生下,逐漸興盛了起來。
不過這座深山中礦業小城完全不同於原先的紅山縣城,縣城中的居民大多來自於新紅山周邊山區的百姓。他們雖然也居住這新紅山城經過修葺的房子裏,但卻呈現出了很大的流動性。山民們在縣和各村的礦上勞動,從事各種與開礦和礦石運輸有關的營生。而等到山貨收藏的季節的時候,大量的山民就會返回他們的住所,采摘一年的山貨。
那是因為這些新城的居民大多名下還有自留地,自留山,再加上新紅山才剛剛發展了十餘年,人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做靠山吃山的山民思維方式上。讓他們完全脫離山區和土地,還有些不太適應。
另外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當初的勘探隊下的結論是:紅山縣的礦藏總體較小,開采個十幾年二十年也就枯竭了。就算勘探隊是按照國有大礦的開采能力來概算的,換成紅山如今的開礦方式,人們也相信紅山這些礦產資源可供開采的年份不會太長。到時候等到礦山挖空了怎麽辦?那時讓那些放棄了山林,守著新紅山空房子的老百姓喝西北風啊!
種緯順著修葺過的山道開了沒多遠,就看出了紅山采礦給這片山林帶來的巨大改變。
首先,是這裏的山梁很多地方都有著各種各樣人為開采的痕跡,山坡上到處都是開采礦石之後所留下的礦洞和光禿禿的石頭山坡。和方才經過的層層疊疊的綠色山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倒好像是一片青翠山林間,突然有一些山林得了皮膚病似的,裸露出惡心的潰瘍痕跡。
其次,是這裏的道路明顯是近些年才開挖和修建起來的,道路等級著實不怎麽高。很多窄路和彎路,估計兩輛貨車會車都很困難。這也怪不得紅山這裏的政府和百姓們,在山間修路本就成本巨大,真要是修出來一條高等級的國道出來,恐怕把整個紅山縣山區的礦藏都填進去估計也不夠。
另外,種緯注意到這條山區公路的路麵雖然還算幹淨,但路邊的排水溝裏時常會看到一些散碎的礦石。顯然這是在運輸礦石的過程中,從運貨的車上掉落下來的。在這麽窄的路上有礦石落下,真不知道這條路上會出多少交通事故。隻是種緯這一路走來,居然一輛運送礦石的車都沒有出現,這倒讓種緯有些奇怪了。
往新紅山方向走了沒多遠,山間的路邊就出現了一座警務站,路上還橫著道杆,幾名警察和聯防隊員正在路邊的樹下聊著天。種緯的摩托車馬達轟鳴著還沒到跟前,就已經有幾個站起身迎了過來。
“停下!幹什麽的?這裏是新紅山,不是旅遊的地方。”一名聯防隊員上下打量了打量種緯,不甚客氣的對種緯說道。看來他把騎著這輛有些拉風摩托的種緯,當成了來紅山縣旅遊的人了。
“我不是來旅遊的,是來找人的!”種緯沒想到紅山縣這裏管得這麽嚴,山道上還橫著道杆,他想不停都不行了。
“找人?你找誰啊?說出來我聽聽!”後麵一個歪戴著帽子,敞著領口,有些警容不整的警察站出來問道,看那樣子還頗有幾分警惕的神情。
聽到這句問話,種緯禁不住感慨紅山的民風確實剽悍,哪怕就是和平年代這些山裏的警察的警惕性都挺高。隨便一個人過來,他們都要小心謹慎的問上幾句,可見當年日本鬼子在這裏吃苦頭,也並不是什麽意外。
“我找張長海!”種緯隨口就把張長海的名字說了出來。
“張長海?張長海不是死了麽!”聽到種緯說出的人名兒,一直坐著的一位警銜最高的警察皺著眉頭站了起來。他這一站起來,剛才坐在那裏的所有人都站了起來,而且還非常自然的用一個半月形把種緯給包圍了起來。
看到這一幕,種緯禁不住在心中苦笑。如果自己真是個為非作歹的人,手上沒有個硬家夥的話,這架勢自己還真是絕對闖不過去。看來,這紅山縣的百姓還真不好惹。
“不是說張長海是失蹤,沒說他死了啊!”種緯一聽對方誤會了自己的意思,連忙開口辯解道:“我是張長海在一個部隊上的戰友。我剛才也沒說清楚,我退伍的時候我們團的戰友托我給他家帶點東西來,所以我是來找張長海的家人的。”
“去年秋上坐車掉山溝裏了,其他幾個都死了,就他的屍首沒找著。除了掉到紅水河裏了,還能怎麽著?”為首的警察說話很不客氣,語氣也有些生硬,似乎在他眼裏張長海肯定已經死了。
“這位師傅您認識張長海?怎麽這麽肯定他已經死了?”種緯裝出一副疑惑的樣子問道。
“這新紅山總共才多大?總共還不到四千人,粘邊掛拐很多人我都認識。何況他們還是在這條路上出的事兒,屍首我都看見了。”為首的警察麵色嚴肅的說道。
“你有駕駛證麽?”說完張長海的事情,為首的警察並沒有半點的放鬆,他目光炯炯的盯著種緯,逼問種緯道。
“我剛退伍,還沒辦下地方的駕駛證呢!這是我的退伍證……”說著話,種緯把自己的退伍證遞給了對方。
“剛退伍?怎麽這個時候退伍?這也不是退伍的時候啊?”即便拿到了種緯的退伍證,為首的警察仍然不肯放鬆。
“部隊縮編了,我在部隊呆著也沒什麽發展,家裏又給聯係了工作,就提前退了。”種緯把早就準備好的說辭說了出來。
“聯係了什麽工作?”為首的警察鍥而不舍的問道。
“警察,過兩天就要上班了。”種緯從容的答道。
“哦,怪不得!找著好工作了就不在部隊幹了唄!”聽到種緯這話,邊上一個老警察帶著些揶揄的口氣對種緯說道。看樣子這位很看不起那些憑著家裏的關係路子,給自己謀發展的人。
“你是天海人?”為首的警察看清了退伍證上的內容,開口問種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