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勸離百姓
好在這位趙科長也並未過度解讀牛柳問話裏的意思,還是自顧自解釋道:“其實這邊老百姓自很久以前就有建土坯房的傳統,一直到八十年代初,這邊大部分房子還都是土坯房。一個是因為這種房子建起來容易,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沱江了。十年九澇,你房子修得再好,一場大水下來也全沒了。可地還得種,日子還得照過,所以修土坯房就是這邊最好的選擇了。”
說到這兒,趙科長還看看了牛柳,目光之中似乎在問牛柳聽懂了沒的。牛柳見狀,趕忙友好的衝這位趙科長點了點頭,趙科長見狀微微一笑,然後繼續往下講道:“其實不光這邊的老百姓,解放前就連這邊的一些地主也都住土坯房的。可能那個地主還有上百畝地呢?可在這邊也得老老實實地住在土坯房裏邊。除非他特別有錢,而且還得有條件在大城市裏麵再置個家!”
“趙科長,那現在這個村裏的情況怎麽樣?現在還有多少人住在村裏?另外,這邊的水有多深?”種緯跳過了剛才的話題,直接問起了眼下的情況。
“這個情況啊,我可就不太熟悉了,這得問這位苗村長。他是這個村的村長,對這兒的情況再熟悉不過了。現在他們還住在這個村裏呢!”趙科長說著話,把一個五十來歲,老農似的苗村長介紹給種緯。
這位苗村長就是剛才和幾個人撐著竹篙,來接種緯他們的人當中的領頭者。剛才雖然彼此也簡單介紹了一下,但雙方都沒有過話。現在算是重新認識了一遍,種緯就把自己的問題向苗村長問道。
“我們這個村的地勢有點低,現在除了村裏留著十幾個不願意走的人在看家以外,基本上能投親靠友的都走了。留下的大部分也是年輕力壯的居多,互相都能照應一下,倒沒什麽不便的。也就是有幾個半大老頭子,身體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還固執得很,說什麽也不願意走,倒是讓人挺擔心的。”苗村長顯然對自己村的工作局麵非常熟悉,主動介紹道。
“我看對這些人啊,能勸一勸就勸一勸,不好辦的呐,也就算了,隨他們去吧。往常年也不是沒遇上鬧水災,但這些家夥都沒走。這一年一年的下來,膽子是越來越大了。”趙科長這個時候把話接過來道,顯然他對眼下這個工作情況並不陌生。
“是啊!這一帶打六十年代就沒行過洪了,要不然村裏人也不會都時興蓋瓦房呐!頭些年是真沒錢,現在有錢了,當然就想著住好一點了。這點水,這邊的老百姓還真不太在乎,還有就是好多人都舍不得自己家的房子,舍不得走啊!”苗村長接著趙科長的話接著往下說道,顯然也很認同趙科長講的話。
“那苗村長,您這幾位平時也都住在村裏麽?”種緯又繼續問道。
“對!村幹部輪流在村裏的住著,畢竟村裏還有些村產帶不走,搬走又太麻煩,所以……”苗村長後麵的話沒說,但已經大致表達得很明確了。
聽了趙科長和苗村長的話,種緯大致對眼下的工作有了個認識。
要說村民的選擇也不能算錯,畢竟這一帶雖然是曆史上的行洪區,但自六十年代以來就沒再用來行過洪。大部分村民離開以後,留下少數幾個村民看家的行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萬一……種緯後麵的事情有些不敢想,更不好問出來。
萬一真的沱江大堤垮掉了,或者需要往這一帶行洪呢?到那時恐怕轉移這十幾個人就夠麻煩的了,更別提什麽村產不村產的了。畢竟水火無情,洪水到來的時候可是不會給人們留下足夠的轉移時間的。
想到這裏,種緯還是覺得自己應該盡量把村民們動員走,哪怕少留下幾個年輕一點的,也比留下一些老弱病殘要好一些。畢竟等萬一發生大的洪災的時候,這些年輕人想走也可以隨時走,安全係數更高一些。
這樣一路說著話,種緯他們終於進了這個村子。直到進了村子,種緯才知道為什麽這個村子裏的老百姓舍不得走。
因為村裏的這些瓦房中,很多看起來還都是嶄新的,留守的人裏麵除了村委裏的人,大部分就是這種舍不得自家新修房舍的人了。這些人裏麵以中老年人偏多,大多都是放心不下自家的房子和那些財產而特意留了下來。
除了這個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也是村民敢於留下來的原因。那就是截至到現在為止,外圍的水除了淹泡了村子外圍的一些房子之外,村子核心修築的大部分房子和院落因為地勢比較高的原因,到現在也隻是淹了院子。
居民新蓋的房屋裏麵大部分都沒進水,少數院中積水較深的,居民在房門口擺上幾個土製沙袋好歹一攔,竟然把水也擋住了。在這種情況下,村民們更是把太把眼睛的汛情房在心上,還在期盼著洪峰能早點過去。他們好盡快恢複生產,過上他們平安安康的小日子。
對這些留守的人,戰士們和民兵們確實很難說動他們疏散和離開。種緯帶著人在做過他們的工作,確認他們確實不願離開之後,便讓人登記了他們的姓名和具體住址。然後又讓人記下了這個村裏的村委的電話號碼,也確認了這部電話可以隨時順利與外界聯係。
最後,種緯讓這些留守的人和村委留守的人組成了互助組,告訴他們一旦情況惡劣的話,指揮部將通過電話通知他們。到了那個時候,希望他們能以生命為重,互相幫助和扶持,然後及早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對種緯的這個要求,留下來的人自然沒理由拒絕,都規規矩矩的答應了下來。
到最後,這個村裏隻有幾位六十多歲的老人被動員離開了村裏,而且這些人的離開還是種緯一再堅持的結果。
種緯把自己的擔憂告訴了趙科長和苗村長,告訴他們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一旦大堤出現問題或需要行洪,到時候村裏麵的老人才是最麻煩的所在。現在提前把他們請出去,也是減少村裏幹部們未來可能會遇到的麻煩。盡管這種情況不大可能會發生,但防患未燃總歸是好的。
這兩位也非常理解種緯的想法,他們現在把這些老人弄走頂多算是廢廢嘴皮子,耽誤些精力而已。按現在這季節和降水的意思,這片區域被水淹泡的時間還有很長,早點把人挪出去總比晚點請出去要好得多。如果等將來水患嚴重了才想起來,就不是現在幾個人就能解決的問題了。搞不好到時候幾十個人來救一個,都未必能順昨救出去的時候,才知道眼下時機的可貴。
在這兩位的支持和幫助下,其他隨行的戰士和民兵大家自然沒有別的話說,最後陸續將村子裏年齡超過六十歲的老人都勸離了村子。然後又廢了番周折,這才把這幾位老人或者送到親戚兒女那裏,或者送到臨時安置點那裏。
這樣的村子走上一個就需要大半天,然後再安排人或者船隻把需要送出去的人帶出去就更耗費時間。到最後,種緯不得不把帶來的這二十來個人分成若幹組,負責勸離的隻管勸離,負責往外送人的專門往外送人。
否則的話,種緯負責的這三個村子根本就不可能在三天的時間內完成疏散任務。而三四天之後,沱江大堤將迎來這次洪峰的最大衝擊。一旦發生危險,種緯他們這些疏散老百姓的小組又沒完成任務的話,那在這個區域裏留守的人將麵臨更大的生命威脅。現在把這些年紀大的人疏散出去,便可以為以後的抗洪救災工作提前打好基礎,將來萬一出現大問題的時候,不會太過忙亂。
其他兩個村子和第一個村子的情況大同小意,戰士和民兵們體力上耗費的倒不是很多,就是跑腿廢嘴皮子而已。等到第三天上午的時候,種緯他們這組已經基本把第三個村子需要疏散的老百姓給說動了,就準備著用舢舨把人運出去了。就在這時候,連綿了近十天的雨終於停了。
江南這一帶的氣候確實讓人有些難以適應。連綿了十來天的雨,一旦停下來時間不長,火辣辣的太陽就占據了天空。天上沒有什麽大塊的雲朵,毒辣辣的陽光就那麽無遮無攔的潑灑下來,曬的人們無處躲,無處避。頭上太陽曬,腳下積水蒸,身上的汗水流出來時間不長,就化成了一片片的鹽堿。時間一長,衣服也結上了一層硬硬的鹽殼,磨得皮膚生疼生疼的。
象種緯這樣自小居住在天海市,習慣了海洋性氣候變化無常特點的人還好,北方的兵一時間還真有點受不了這種突然的天氣變化。尤其像周紹文這種從小沒吃過什麽苦的,這會兒可是遭了大罪了。從小養尊處優養成的白皙皮膚被曬得發紅,人熱得受不了。想脫下衣服來涼快一些,種緯卻還不讓,弄得他有種崩潰暴走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