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左震伏管
馬長坤老人一再表示自己的身體狀況一般,來日無多。他希望自己能在特警團安安穩穩地帶幾個徒弟,將來狙擊手培訓的事情就讓他們去操心好了。在此之前,他需要時間來回顧之前學過和接觸過的東西,一點一點想清楚,驗證明白過後,才能傳給年輕一代。
日子重又恢複了平靜,戰士們該訓練的訓練,該出操的出操,該整理內務的還要整理內務。隻是和往常不大一樣的就是,大家漸漸習慣了訓練場邊經常會出現的一位老人。
此時,馬長坤的身份也漸漸地在官兵們口中被簡化成了一個詞“馬爺”。對於這個稱呼,老人笑嗬嗬地接受了。在路上,宿舍裏遇到老人時,他常會像個鄰居老大爺般樂嗬嗬地點點頭,然後邁著四方步繼續做自己的事情。
隨著時間的推進,馬長坤的身體狀況比原來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戰士們經常可以看到他在訓練場邊,帶著幾個所謂的“徒弟”在整理槍械。
馬長坤的幾個“徒弟”都是各連的文書、校槍員和一連的幾名狙擊手,一共有十個人之多。這還是馬長坤一再表示自己一次帶不了太多人,隻能先培養一些聰明能幹的,將來由他們把自己的技術傳下去就可以了之後,才一再壓縮定下的人數。不然的話,光是警備區和集團軍那邊聽著信兒推薦來的人數,就遠遠要比這個多。
這些文書和校槍員日常負責的就有槍械管理和保養的內容,所以這些人跟著馬長坤老人,上手學東西還是比較快的。隻是他們所學的內容並不會太深,隻是學些日常的槍械情況識別和判斷,保養狀態的判斷,什麽時候槍枝狀態下降,應該及時送修和保養之類的東西。
真正能學到一些東西的,還是以左震為首的幾個狙擊手。這些狙擊手都是一連的人,馬長坤老人表示自己上年紀了,好不容易記住這些人,就不要再換了。聽到這個消息後,一連長高俊嶺笑得見牙不見眼。要知道馬老爺子出名以後,已經有很多單位的人找到他,希望把人放到一連“委培”的。要不是馬老爺子的表態,自己還真頂不住這些人的壓力。
在馬老爺子的指導下,幾名狙擊手手中的槍都進行了相應的調整。由於部隊的槍械屬於國家製式武器,不能進行過多個性化的改變,因此馬老爺子就對一些容易恢複的部分進行了調整。
比如左震的槍,槍托和握把都不適合左震的身高和掌形,馬老爺子通過種緯聯係到了團部的小黑。他先將原來槍托拆下來,保存起來將來再用,然後畫出新槍托的圖紙,交由小黑操刀製作。然後經過一係列的工序之後,等新槍托製作完成,左震上手一試,從來陰沉著臉不愛說笑的左震也忍不住露出了笑臉。
這個槍托等於是根據左震的身高和持槍習慣量身定製的,操槍持槍都相當的方便和舒服。長時間進行臥射訓練時,經過改造的槍托對左震的體力消耗也明顯變小,這等於對左震的射擊技術是一個明顯的提升和放大。
對於其他人的槍,身高和槍支比例合適的,自然就不用再改了。而是在八五狙的槍托抵肩位置,加裝了一個符合人體肩部武裝的弧形木托。有了這個木托,可以讓射手在抵肩射擊時的動作更準確,也更穩定,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減八五狙射擊時產生的強大後座力。
除此以外,八五狙還有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槍鏡結合不緊的問題。主要原因是瞄準鏡的燕尾槽和步槍上的突筍結合時,間隙較大,瞄準鏡上的齒形螺母往往不能將緊定扳手調整到合適的程度。結果導致在實彈射擊時,由於武器的後座和震動,瞄準鏡經常出現鬆動的現象,會明顯地影響射擊精度。
馬老爺子經過認真的觀察之後,利用自己的鉗工技術,製作了一個緊固件,基本解決了這個問題。不管怎麽開槍和震動,瞄準鏡和步槍都可以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明顯提升了武器的效能。
對於狙擊手的訓練上,馬老爺子經過回憶,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
比如在大運動量後,安排狙擊手數米粒或者區分各種顏色的豆子;比如大運動量之後,要求狙擊手在深呼吸三口之後,能夠用槍上的瞄準鏡看清楚五十米外報紙上的標題字;這兩項訓練之前已經有幾名狙擊手開始練習了,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這次左震加入進來,也開始用這兩種方式訓練,且收效明顯。
除了上述兩種方法之外,馬老爺子還提出了一種肺活量訓練方法。簡單的說就是要對狙擊手的肺活量進行強化訓練,要求狙擊手可以在完全憋氣不呼吸的狀態下,至少可以堅持兩分鍾以上。
要知道,屏氣的時間長短,決定了狙擊手射擊的穩定性。人在呼吸的時候,手都是會微微的抖動的。哪怕是臥射狀態下的狙擊手,隨著呼吸的進行,瞄準鏡裏的目標也會隨著狙擊手的呼吸而晃動。
一般人看到這種情況,都會很難適應。因為往往你越想控製,瞄準鏡裏的物體的晃動會越厲害。神經衰弱的人看得時間久了,甚至會被這種天搖地晃的感覺弄得精神崩潰。但狙擊手卻要學會在這種情況下自控,解決的辦法隻有一個——屏息。
這些建議經過左震等人試驗之後,狙擊手們也認為是行之有效的訓練辦法。接著這些訓練建議都被總結成文字材料後,上報給了上級訓練主管部門。至於效果和最終判定和將來何時推廣,那卻不是一個小小的特警團能夠決定的事情了。
除此之外,馬老爺子還回想起了一些自己曾經看到過的,前蘇聯狙擊手訓練的一些實戰化訓練方法。比如要求狙擊手需要能夠在不同地形環境下,以不同的射擊姿勢,適應不同的依托物進行射擊;要適應在不同的風速、陽光、日照,甚至雨雪等惡劣天氣情況下也能夠正常射擊。
盡管馬老爺子對很多戰術細節都記不大清楚,但在左震等人的幫助下,他們還是總結出了一套對狙擊射擊訓練的改進方法。
在與馬老爺子相處的過程中,得到改進的不僅是狙擊訓練的方式和方法,還有左震這個等閑見不到一絲笑容的左震。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左震變得低調謙遜了很多,見到戰友的時候不再以那副高高在上的冷麵孔示人,而是學會了微笑和點頭示意。
更讓人意外的是,常常抱著狙擊步槍不愛搭理人的左震,居然開始拿起了書本,開始用更長的時間向戰友們請教請文化知識,進行文化課學習。這一天差地別的變化,讓戰友們大呼看不懂。
後來經過排長劉大成解釋,人們才知道這裏麵的關竅。原來左震的文化水平很低,在家的時候因為繼父不願供他上學,他小學都隻念了四年書而已,平時看書讀報都挺困難。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極度自卑又有些虛榮的左震很少和戰友們交流,其實也有怕別人發現他文化基礎差這個秘密的心思在裏麵。
這次見到馬老爺子,跟人家學習一些技術和知識的時候,左震文化底子薄的弱點就完全地暴露了出來。馬老爺子畫個圖,左震連上麵的字都認不全;馬老爺子講個什麽專業技術,左震光瞪著眼聽不懂。氣得馬長坤經常敲著他的腦袋指點他,逼他重新學習文化知識。
開始的時候左震跟馬老爺子回了句:小時候沒了爹,沒上過學,現在年紀大了,學不會了這句話。誰料左震這句話把馬老爺子弄得衝衝大怒!關起門來直接朝左震吼了起來:你現在不學,將來難道就當一輩子狙擊手?!
直到這個時候左震才知道,原來馬老爺子也是從小沒了爹娘,十幾歲就跑到軍工廠裏麵當學徒,為了不讓人看不起才拚命學習文化知識,學習機械製圖和鉗工手藝。如果不是曾經進過軍統的黑曆史和文革的衝擊,馬老爺子憑自己的技術肯定會做出一番成就。
打那次馬老爺子罵過左震之後,左震就開始冷靜了下來。開始放下抱了好幾年的狙擊步槍,認真和戰友們交流,向戰友們請教文化知識。甚至也從圖書館借了書,開始一邊查字典,一邊閱讀一些世界名著。慢慢的,也許是受到了知識和文化的熏染,左震整個人的氣質也漸漸發生了變化,陰冷的氣質漸漸被一絲絲書卷氣取代。
說來也奇怪,馬老爺子對其他徒弟的態度往往是比較好的,往往是笑嗬嗬地傳授本領。唯獨對左震常常表現得疾言厲色,生氣的時候甚至還會在左震的腦門上敲上幾下。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往常動不動就給人臉色看的大佐,麵對嚴厲訓斥自己的馬老爺子卻總能表現得虛心接受,即便是挨了訓也能培著笑臉繼續跟人家學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