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局勢如何
永樂微微一笑,卻突然湊近了祝星河:「你也瞧出來,我寒王哥哥的不對勁了吧?!」
她也看出來了?
祝星河眨了眨眼,就看到永樂噘嘴道:「本公知道,你們平日里都說本宮嬌縱,不知道體恤旁人。所以你們都覺得,旁人有什麼不對勁,本宮是看不出來的是不是?」
這永樂公主,在這種時候,還是挺有自知之明的嘛!
不過祝星河當然不能這麼說,只是毫不吝嗇地對永樂「拍馬屁」:「公主英明!」
「嘁——你最是滑頭。」
永樂公主的心情似乎好了一點兒,對祝星河的態度也還算不錯:「這樣吧,若這三年之內,你能治好寒王哥哥的病,我就將你的身契還給你,放你自由好不好?」
她所做的一切,其實也只是為了對抗平親王府而已:「到時候你就不是宮裡頭的人了,自然也不存在將你賜婚給平親王世子的事情了,你看如何?」
其實祝星河覺得,永樂公主想的太簡單了。
在這宮裡頭有他們護著,卓定升尚且能找到機會呢,若是自己真成了個平民百姓豈不是更容易為人魚肉?
不過祝星河覺得,這也是個機會:倘若三年之中卓定升忘了這件事,或者三年後局勢已經不是這樣了。她豈不是白白賺了個出宮的機會,甚至不用等到二十五歲了?
所以祝星河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下來:「好,一言為定!」
她這話的語氣,彷彿她和永樂公主是平等的,而不是主僕關係。
不過永樂也沒有察覺到什麼,只是笑著對祝星河道:「好,那你放心吧,在這三年之中,本宮只要還在,就不會讓你落入卓定升的手中的!還有今天的事情,父皇和母后也不會對你追究什麼的!你只要……能讓寒王哥哥回到以前的樣子,本宮什麼都依著你!」
旁的不說,對自己在乎的人,永樂公主是全心全意的這件事,祝星河還是很喜歡的。
不過祝星河也突然開始好奇了起來:「寒王殿下,從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這個問題,讓永樂陷入了略微的思索之中:「其實在我的記憶里,寒王哥哥小時候也不愛說話不愛笑。但是他還是會笑,也會高興的。」
凌傾寒笑?還是那種童真的高興的笑?祝星河實在是想象不到,那是什麼模樣。
而永樂公主也輕嘆一口氣,徹底陷入了回憶之中:「小時候寒王哥哥最是溫和體貼的,雖不愛笑,但總是將我們照顧的很好。寒王哥哥長得也好看,那時候我覺得,寒王哥哥就是這天底下最好的男子!就像是玉皇大帝的太子,如今下凡歷練來了,才有寒王哥哥那般呢!」
永樂對凌傾寒的評價居然這麼高,是讓祝星河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
不過很快,永樂的眼睛就耷拉了下來:「他以前也有脾氣,但不像是現在這樣,好像隨時都想殺人一樣。他身上的戾氣太重了!」
這話說的不錯,凌傾寒的眼神的確像是隨時都會殺人。
永樂看著祝星河,認真道:「我覺得現在的寒王哥哥很孤獨。他不會笑,也不會將自己心裡的事情說給任何人聽。可能連凌妃娘娘,都不知道寒王哥哥到底在想什麼。凌妃娘娘應該也很擔心,再這麼下去,寒王哥哥會垮掉。」
關於凌傾寒的事情,其實祝星河也聽說了許多許多。
而正如永樂所言,祝星河對凌傾寒如今的心理狀況的判斷也是,如果再這麼下去,他只怕會垮掉。
永樂的臉色有些傷心,也將祝星河當做了最後的救命稻草:「所以祝星河,你幫一幫寒王哥哥好不好?我只想讓他再一次地開心起來,不想讓他做如今這個冷冰冰的外人口中的喪門神。祝星河,只要你幫了寒王哥哥,我就幫你,怎麼樣?」
沒有祝星河拒絕的機會,祝星河其實也不想拒絕。
點了頭,就瞧著永樂突然將自己的小拇指伸了過來:「我們就學著民間那些人的樣子,拉勾!拉勾了你就不能再反悔了,你的性命,就算是和寒王哥哥綁在一起了,如何?」
可真幼稚啊!
祝星河撇了撇嘴,卻到底還是伸出了自己的小拇指,和永樂公主的小拇指勾在了一起:「那就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吧!」
承諾在這種時候,並非是兒戲。
而自那一日之後,永樂對祝星河的態度,果然好了許多,也不再總說祝星河是只會惹事的麻煩精了。
雖說朝臣們多有異議,凌傾寒也多次在朝堂上反對。
可有平親王的一力鎮壓,皇上最終還是決定,讓太子在三日之後下葬。
這三日,京中皆是一片縞素,而皇上給太子最高的尊榮,便是太子下葬的典禮,竟然快要趕上一個帝王下葬的規模了!
可祝星河瞧著,卻只感覺到心寒而可笑:太子殿下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了,沒有一個人替他昭雪真相。在這種情況下,給他再多的死後殊榮,又有什麼用處呢?!
下葬的這一日,太子妃數次哭暈在了太子的靈柩前,甚至說要和太子一同去了。
他們二人成婚多年,膝下卻沒有子嗣。太子殿下唯有一個庶子,也被過繼到了平親王府。
太子妃若不是已經萬念俱灰,又怎會說出那樣的話呢?
她堂堂尊貴的太子妃,竟然主動要求為太子殿下守靈三年。
不過在祝星河看來,這或許也是她保全自己的一種手段吧:太子出事,還有什麼人能護著太子府中的人呢?
他們可都是最最支持太子的人,其中不乏朝中重臣的子女或者幕僚。太子一死,平親王只怕會對他們趕盡殺絕!
而果然就如同祝星河所想的一般,太子死後的這兩個月之中,京中的局勢一下子變得緊張了起來!
朝中有人開始催促聖上立儲,明知聖上膝下如今沒有合適之人,卻想以此而倒逼聖上改里平親王為儲君。
京都之中,百姓們也開始流言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