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縣長的讚許
胡添丁沒聽過蘭山對誰作如此高的評價,他不知道王小峰去龍泉拜訪蘭山,期間發生了什麽事,竟然讓蘭山對王小峰有如此高的讚譽。不過無論如何,胡添丁都會不遺餘力的去和王小峰搞好關係。
自從接了蘭山的電話,胡添丁有意無意的在自己的朋友圈裏介紹宣傳王小峰。胡添丁的朋友知道胡添丁從不胡說,他推薦的朋友,那必須是有真本事。一時間,王小峰再次成為龍城富商圈裏談論的焦點。
當周天龍讓秘書給龍城富豪們打電話,通知他們一起到望龍村的時候,富豪們都積極響應,有的甚至推掉了不小的會議。
所以這次周天龍對望龍村的考擦是一次規格極高的活動,他做的車很普通,而他後邊跟著的車卻個頂個的是豪車,最少的也在一百萬。
縣電視台的攝像師和主持人全部就位,攝像師扛著攝像機,很專業的拍人拍景,偶爾的特寫具有非常強的表現力。
劉思思作為這次隨性的主持人,穿著極為職業,不管是走路還是說話,抑或微笑,都非常的得體,她這次來主要的任務是對王小峰做專訪。
想起第一次給王小峰做專訪的曲折,劉思思感覺很有意思,今天再次來望龍村,再次見王小峰,不知道會不會發生讓她難忘的事。
一行人終於到了村口,迎接在那裏的張泰和王能趕緊走過來,說著熱情洋溢的話。
“我這次來本來是低調一些,但我想了想,那麽望龍村的發展形式一片大好,把你們村推出去做宣傳,對我們還是很有利的。這次來,我想借助王小峰的蔬菜基地,再搞一點另外的項目。”周天龍開門見山的道。
張泰和王能陪著笑。
“各位,我給介紹介紹,這位年輕的小夥子就是王小峰。”周天龍親自把王小峰介紹給眾人,“我覺著大家可以向他學習學習,有錢了就多為百姓做點實事,讓百姓能分享一點快樂。”
周天龍的話亦有所指,今年縣政府決定新建一所高中,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學,想讓這些大老板們出錢資助一下,這些個肥頭大耳的家夥扯皮不已,沒誰真掏出錢,這令周天龍非常不爽。
“小峰啊,你做的事,我都聽說了。”周天龍讚許的道,“主動出錢修路,而且給村裏的老人發中秋節禮物,要是我們國家多一些你這樣的有為青年,何愁我們不能超過英美,重新成為世界最強之國!”
王小峰憨厚的笑著,他的笑特別好看,充滿了樸實的味道,說道:“我想隻有大家都富了,才叫真的富。”
攝像大哥趕緊把鏡頭拉近,給王小峰特寫,王小峰的這句話是可以作為新聞標題的,大家富起來才是真的富,多麽高的覺悟啊。
跟在後邊的富豪們看著王小峰樸素但不失氣場的穿著,看著他精壯的身體,不由的暗暗羨慕,聽外人傳言,王小峰現在的資金已經達到億元以上,二十多歲,身價過億,在場的誰能夠做到?恐怕隻有王小峰吧。
劉思思跟在周天龍的後邊,看著王小峰。跟前幾個月相比,現在的王小峰全身的氣場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甚至不敢和他對視,想起那個晚上,喝多了酒,兩個人擁吻的那樣熱烈,她不由的臉有些發紅發燙。
一群人往村子走,村裏人打開家門,看著浩浩蕩蕩的人群,年紀大的不由的發出感慨,“咱活到七十了,沒見過這麽大的陣仗,那車看上去好像比咱村子裏的都好。哪個是縣長?走在最前麵的人。”
婦女們有的膽子小,相看又不敢看,擠在人群裏往裏看。
喜歡看熱鬧的人則圍在一起,小聲的議論著。
“看王小峰,以前在咱村咱不把他當成大人物看,現在你瞅瞅,他跟縣長並排走著呢!看他侃侃而談,一點都不怯場,這孩子將來的出息絕對很大,這對咱們來說是好事。”
“他絕對不簡單,別說將來,就現在已經是個人物。”
周天龍和王小峰隨意的說著,就像朋友之間的聊天,在王小峰麵前,他主動放下官架子,主動問王小峰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還存在哪些困難,一再叮囑,有問題不要緊,也不要怕,隻要是發展,隻要是對百姓有利的事,他們縣政府一定會全力支持。
這些話本來是縣長對村支書和村長說的,現在變成了對王小峰說,足以看出王小峰的地位不同尋常。
在旁邊的人群裏,站著王有賢和尹龍飛。
“龍飛哥,哎喲,這場麵真夠宏大的,咱還去不去了?”王有賢見每個人都穿的西裝筆挺,走路邁著不急不慢的步子,他雖然在大學學生會當主席,但畢竟沒踏入社會,沒見過這些官員們,心裏打怵的不行,“要不咱們等等再說。”
尹龍飛漲紅著臉,說實話,他也沒見過這麽大的陣勢,雖然在他眼裏,縣長不算大官,鎮長更不是官,可總歸說人家都是官。官就有官的氣場,你不能不把官放在眼裏。他現在有些騎虎難下,要是現在退回去,不是很丟臉。
正想著婷婷把電話打了過來。
“你跟那個縣長說了嗎?”婷婷大聲道,“你跟他說明白,還輪不到他來欺負你,這件事我告訴你,我們不怕把事情鬧大,但是他怕。”
尹龍飛眼睛瞥著周天龍等人,他心裏打鼓,道:“其實也沒什麽多大矛盾,和縣長鬧起來,沒必要。我還是不要給老爺子添麻煩了。”
婷婷在電話那頭不樂意了,不高興的道:“你以後能不能把事情辦得漂亮些,沒有問題就別給我打這種電話,你知道我差點就給我爸打電話了。這種事情讓我爸出麵,是很丟臉的事,你懂嗎?”
找個千金小姐當老婆不是件容易的事,平常說話做事都得注意人家的臉色,不能惹人家不高興,在家裏邊別想著地位平等,門當戶對,亙古以來都是不變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