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陛下因何造反> 第467章 盛世也,亂世也,末世也?

第467章 盛世也,亂世也,末世也?

  ,陛下因何造反

  奏疏是外派的一個錦衣衛總旗所上,報告說查出兗州府官吏和衍聖公府勾結欺壓百姓諸多罪惡,故請求帶兵經過兗州的平北侯張世澤協助抓捕一應官員。

  所以這份奏疏證明了並非張世澤擅自出兵,而是應錦衣衛所請。

  張世澤雖然有著平北侯的爵位,又是延綏總兵,位高權重,但畢竟是勛貴武將,根本沒有許可權抓捕文官,但有了這封奏疏就不一樣了,抓捕變成了協助錦衣衛抓人。錦衣衛是天子親軍,是有許可權抓捕犯官的,許可權當然是出自皇帝所授。

  看著眼前的奏疏,曹於汴氣得身體直哆嗦。這也太糊弄了啊,簡直把天下人當做傻子!

  且不說區區一個錦衣衛總旗,有什麼權力直接給皇帝上奏疏?再就是張世澤,開始是以兗州府給的發霉糧食的名義,找借口衝進了兗州府城,抓捕的兗州知府及一應官吏,哪有錦衣衛的事?

  憤怒之後,曹於汴也明白了過來,皇帝已經是鐵了心要對山東的官吏士紳動手了,鐵了心要在山東搞大清理,自己恐怕根本阻止不了。

  這一刻,曹於汴覺得很是心累。

  他以七旬高齡匆匆來到濟南,為的便是勸說朱由檢不要感情用事,哪怕再憤怒也不要對士紳們下手,不要再出現陝北那樣的情況,否則在歷史上必然會落得暴君名聲!

  事實上,對朱由檢,曹於汴是非常敬仰的,認為是難得的明君,是大明中興之主!

  朱由檢剛剛登基不久,便拿下了魏忠賢等閹黨,一掃朝堂骯髒之氣!朱由檢在西苑編練禁衛新軍,並帶著新練的軍隊平定了陝北民亂,命洪承疇帶兵出張家口,擊敗喀喇沁部,俘虜數萬!這些還不算什麼,最讓曹於汴驚訝的是朱由檢竟然預測到了建奴會繞道蒙古破關入侵,早早的派出了禁衛軍去東江,在建奴大軍肆掠京畿之時,盧象升率領禁衛軍直搗黃龍攻下了建奴老巢赫圖阿拉,並在遼東大肆抄掠,殺死俘虜無數建奴人口,逼得黃台吉倉皇從大明境內撤退,一戰使得建奴和大明攻守易勢!

  其後,禁衛軍更是全取遼東,攻佔了漠南蒙古,一舉把來自草原的威脅徹底消除!赫赫武功,簡直超越了太祖成祖之時!

  登基四年便獲得如此之偉績,這樣的皇帝不是一代聖君又是什麼?

  不僅曹於汴,在滿朝官員眼中,朱由檢便是一代聖君,威望直逼太祖成祖的存在!

  所以朱由檢查抄勛貴,設立稅務司,滿朝官員才怎麼反對。

  對朱由檢,朝堂官員都寄予厚望,認為朱由檢必然能使大明中興。

  然而朱由檢很多行為太過毒辣,手段太過粗暴,又讓好多官員感到非常心驚。

  福王是朱由檢的親叔叔,誰都知道福王是不可能造反的,但朱由檢偏偏以福王造反為由派盧象升抄了福王府,把福王父子貶為庶人圈禁在鳳陽大獄,是為不念骨肉親情。

  殺戮陝北官吏士紳,不問情由全部殺光抄家,是為殘暴。

  為了銀子,查抄勛貴三十多家,忘記了剛登基時藉助勛貴子弟編練西苑禁衛舊情,不顧勛貴祖上為大明立下的赫赫功勞,是為不仁。

  故朱由檢很多行為,在朝堂官員們眼中,和古之暴君非常之相像。

  一面是驅逐建奴奪回遼東佔領漠南之天大功績,一邊是殘暴的行為,朱由檢給官員們的感覺非常複雜。

  而且很多時候,朱由檢不經意的就表現出對士紳官吏的厭惡,據說朱由檢曾說過文官個個該殺這樣的話,這讓曹於汴們不寒而慄。

  所以濟南府的事情一出,內閣便匆匆派人前來濟南,所以曹於汴不惜老邁之軀,不顧旅途奔波之苦,為的便是儘可能的勸說朱由檢,勸朱由檢不要隨意抓捕殺戮。

  讓曹於汴欣慰的是,朱由檢也答應了,以後犯官的是就交給督察院負責。可是沒想到這個時候,膠東竟然出現了民亂,而且短短十幾日便鬧出了如此大的聲勢,曹於汴不得不請朱由檢下旨調兵平叛。

  然而現在,曹於汴終於發現,朱由檢並沒有真的被自己勸住,還在打著清理官吏士紳的主意,要不然張世澤不會對兗州知府下手!

  亂民軍屠戮搶掠,再加上禁衛軍抓捕拿人,等到山東平定下來,整個山東的士紳官吏不知道還剩下幾個?

  山東可是孔孟之鄉,天下文宗所在,經此浩劫不知道何時才能恢復元氣!

  「陛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明現在的情形也並非士紳官吏造成,實在是積弊太久。老臣知道陛下欲要力行改革,要使大明煥發生機,然而改革並非殺人,若是一味暴烈行事,恐怕會事與願違。

  士紳是大明的根基,士紳們出了問題,想法解決便是,若是一味粗暴對待士紳,恐怕會動搖大明之根基,而陛下將來恐怕會落得不好的名聲,還請陛下深思之。」曹於汴籌措著言辭,耐心勸道。

  朱由檢看了曹於汴一眼,反問道:「曹副憲以為現在是什麼世道?盛世也,亂世也,亦或末世也?」

  「這個.……」曹於汴不知道如何回答。要說盛世的話,是睜著眼說瞎話,而亂世的話也不正確,畢竟外患已平,內部雖然各省都有民亂,但皆不成規模,還動搖不了大明的根基。至於末世,就更不對了,現在別的不說,禁衛軍軍力之強大,足以鎮壓一切,如何能是末世?

  「在朕看來,眼下即是亂世,亦是末世。朕曾經做了個夢,夢中朕並沒有編練禁衛軍,大明的軍隊還是一貫孱弱。而建奴從薊北殺來時,大明軍隊根本無力抵抗,任由建奴鐵騎在境內肆掠縱橫。

  建奴剛退,民亂又起,陝北流賊過黃河入山西,又從山西進入河南,在中原到處襲掠,甚至連鳳陽皇陵都被流賊軍攻破。

  連年旱災,便是江南各省也災情嚴重,朝廷無力賑濟之餘,為了對付關外建奴和中原的流民軍,不得不連年加征遼餉剿餉,逼得江南各地也處處烽火。已然是亂世之相!

  夢中朕勉力支撐著,根本無法挽回局勢,流民軍勢力越來越大,終於攻破了北京城,朕不願受辱,選擇了上吊自盡殉國!」

  淡淡的話語從朱由檢口中說出,在曹於汴面前展現出了一副亂世之相,天災,關外建奴,內地流賊,整個大明真的如同末世。

  「不會的,不會的,建奴不是已經被驅逐出遼東遠遁漠北了嗎?」曹於汴喃喃的道。

  「呵呵,若是朕沒有編練出禁衛軍,曹副憲,你認為這樣的情景會不會發生?」朱由檢笑道。

  曹於汴連連搖頭:「絕對不會!建奴兵鋒雖厲,但不過是關外小部落,哪有吞併大明的實力?大明境內即便有民亂,也成不了什麼氣候。」

  是的,在朝廷官員們眼裡,其實從未瞧得起關外的建奴,始終認為建奴不過是疥癬之疾罷了,根本威脅不了大明的江山。至於民亂,從立國開始,兩百多年了,大明境內的民亂實在太多了,要說民亂能威脅到大明江山,很多人也是不信的。

  「呵呵,曹副憲何必自欺欺人!」朱由檢冷笑道,「曹副憲身為左副都御史,當知道大明現在是什麼情形。連年天災,便是江南富庶之地也不例外,江西旱災,贛南等地無數百姓造反,江西巡撫袁崇煥疲於應付。浙江連續旱災,百姓相食!連江南都是這種情形,北方各省更加嚴峻,膠東這次為何短短時間便有十餘萬百姓造反,那是因為百姓們根本沒了活路,不造反便會餓死!

  災情如此嚴重,百姓嗷嗷待哺,朝廷自然應該調撥錢糧撫恤百姓,可是國庫連年收入銳減,根本拿不出賑災的糧食,根本就沒法賑濟災民。

  大明幅員萬里,百姓億兆,國庫竟然常常一貧如洗!

  朕又不事奢華,皇家從不亂花錢,每年皇宮的花銷都是來自內庫收入,不需要國庫調銀。那麼大明的錢糧都哪裡去了?不在朕這裡,也不在百姓那裡,又去了哪裡?

  答案很明顯,便是進了士紳口袋!士紳們儀仗功名大肆兼并田地,投獻、詭寄、飛灑,自己佔據大量田地從不交稅,把沉重的負擔都壓在佃戶百姓頭上。沉重的田租,繁多的勞役,官吏們的勒索,壓得百姓們喘不上氣,一旦遇到災年便過不下去,這便是為何這麼多百姓造反!

  所以在朕看來,這已然是亂世,若是朕和朝廷處理不好,很可能便是末世!

  亂世當用重典,對那些貪腐無比的官吏,對那些魚肉百姓橫行鄉里的士紳,當施以雷霆手段,如此方能挽回民心!這樣大明才有希望!」

  聽了朱由檢的長篇大論,曹於汴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原來在皇帝心中,士紳非但不是大明的根基,反而成了大明的頑疾了啊。

  對士紳們的秉性,曹於汴自然也是了解的。整個大明的士紳,就沒有不兼并田地的,大明落到現在的情形,若說士紳們無辜,曹於汴也說不出口。

  「陛下,官吏中有貪腐者,也有清廉愛民者,不能一概而論,士紳中有巧取豪奪者,也有樂善好施者,當區別對待。」曹於汴只能如此道。

  「曹副憲說得對。所以朕早就說過,一切都要有真憑實據,錦衣衛無證據不得抓人,更不準隨意抄家。曹副憲,你是左副都御史,以後審訊犯事官員的事情你多多用心。」朱由檢道。

  曹於汴深深的嘆了口氣,他自然是用心的,整日的審案幾乎連軸轉。然而送來的犯事官吏實在太多,他每日審理的案子根本趕不上抓捕的數目,以至於他所有的精力都被此事牽扯住,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再管其他的。

  雖然知道官吏們貪婪本性,知道士紳們兼并田地的現實,曹於汴還是不得不為他們說話,因為他也是士紳們的一員啊! ……

  接下來的時日,朱由檢的注意力便放在平定民亂上。十餘萬百姓造反,聲勢實在有些好大,雖然手握強兵,朱由檢也不能等閑視之。

  遼東和京師距離山東太遠,再加上調兵需要時間,周遇吉和趙率教一時半會不能率軍抵達山東。而張世澤抓了兗州知府後,兗州的士紳們都嚇壞了,紛紛拜見張世澤,主動捐銀捐糧犒軍。據張世澤的奏報,僅僅兗州府周圍的士紳,便捐獻了五十萬兩銀子和二十萬石糧食!

  士紳們如此識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張世澤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上疏請求皇帝指示。

  朱由檢想了想,給張世澤傳旨,命他抓幾家民怨較大的士紳以儆效尤即可,其他士紳可暫時放過,畢竟張世澤的主要任務是平定民亂,而不是抓捕士紳官吏。

  而士紳們主動捐獻錢糧犒軍又讓朱由檢警醒了,士紳們會不會拿錢賄賂禁衛軍將士?禁衛軍將士經不經得住金錢的考驗?

  想到這裡,朱由檢越發的警醒了,他好不容易創建的禁衛軍,可不能被腐化掉!

  朱由檢當即下旨,從濟南府禁衛軍中抽調一部分士兵監軍,同時又抽調了幾十個錦衣衛,由錦衣衛百戶何明為監軍使,派往張世澤軍中檢查貪腐情況。一旦發現士兵軍官有私下接納士紳商賈孝敬,吃拿卡要百姓者,一律從嚴處置,數額達十兩銀子以上者一律處死,十兩以下杖責罰銀。

  朱由檢又命王承恩為監軍使,帶著一幫太監和錦衣衛,對身邊護衛自己的禁衛軍展開調查。

  禁衛軍決不能腐敗,這是朱由檢不可觸碰的底線!

  與此同時,朱由檢又任命商貿學校畢業生盧明孝為巡察使,皇家科學院農科學生喬祥雨為清田使,派往兗州負責查貪清田。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必須在整個山東力行改革,這才是安定民心消弭戰亂最好的辦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